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4887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总数 成 人(4-10)109/L 儿 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 0.50-0.70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 0-0.01淋巴细胞 0.2-0.4单核细胞 0.03-0.08,中性粒细胞作用,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杀菌等作用,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病原菌感染时,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物质的作用下,趋向炎症病灶区,与病原菌接触后,中性粒细胞的胞膜向内陷入,病原菌被逐渐陷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粒细胞胞浆中的溶酶体颗粒接触后相互融合,溶酶体释放酶类物质和蛋白

2、质,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白细胞危急值,低于0.5 109/L,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低于3 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高于11 109/L为白细胞增多高于30 109/L提示可能为白血病,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时,剧烈运动,劳动后,饱餐,沐浴后及寒冷等情况下,均可见一过性增多。,临床意义,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如急性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2、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急性心肌梗

3、死后1-2日内。3、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临床意义,4、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等。5、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6、其他: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等。,是不是感染主要看中性粒细胞,一、白细胞总数:10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二、白细胞总数:8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临床意义,三、中性粒细胞减少1、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羌虫病、疟疾等。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4、胞缺乏症。3、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噻替哌、马利兰)、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抗甲状腺药物(甲巰咪唑)、解热镇痛药、抗糖尿病药、磺胺药、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临床意义,4、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如肝硬化等。,嗜酸性粒细胞,功能: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临床意义,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皮肤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2、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等。3、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霍奇金病等。4、其他:如某些恶性肿瘤、传染病恢复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严重烧伤、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2、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单核细胞,一、功能:诱导免疫反应,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的细胞等。二、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感染性

6、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等。,总之:乙脑,狂犬病,血吸虫,肺吸虫中性粒细胞增多伤寒中性粒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布氏杆菌淋巴增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必须有叶酸维生素B12和内因子,合成血红蛋白还必须有铁做原料。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血红蛋白危急值,低于45g/L应予输血治疗。(60-70g/L)低于95g/L应确定贫血类型,综合考虑治疗。男性高于180g/L,女性高于170

7、g/L,应进一步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高于230g/L,无论怎样均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贫血,分级(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轻度:血红蛋白男低于120g/L,女低于110g/L,但高于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临床意义,一、生理性减低妊娠的中后期,血浆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释;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造血功能退化。,贫血的分类,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合成障碍)概念: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

8、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内因子)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贫血的分类,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DNA合成障碍)恶性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引起,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内因子缺乏亦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胃壁细胞生成内因子),贫血的分类,肾性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肿瘤、肾盂积水等。,贫血的分类,其他类感染性贫血(脑膜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贫血(氨基比林,磺胺类,抗结核腰)、肿瘤性贫血、免疫性贫血(溶血-RA、SL

9、E)、内分泌性贫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白血病(骨髓性)。,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血液浓缩,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绝对性增多: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因缺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所致),肝癌,肾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100-300)109/L,一、减少:1、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急性放射病。2、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脾功能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3、分布异常:脾肿大。,血小板,二、增多1、反应性增多见于: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2、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危急值,低于10 109/L,可致自发性出血,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50-100)109/L时,若有出血性损伤或将行手术时,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高于600 109/L时,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高于1000 109/L时常出血血栓,应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