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162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信号处理第2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2.1 引言 2.2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3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表示式2.4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 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2.5 序列的Z变换 2.6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2.1 引言,我们知道信号和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即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在模拟领域中,信号一般用连续变量时间t的函数表示,系统用微分方程描述。为在频域进行分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将时域函数转换到频域。而在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中,信号用序列表示,其自变量仅取整数,系统用差分方程描述。,频域分析是用Z变换或傅里叶变换

2、这一数学工具。其中傅里叶变换指的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它和模拟域中的傅里叶变换是不一样的,但都是线性变换,很多性质是类似的。本章学习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以及利用Z变换分析系统和信号频域特性。本章学习内容是本书也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一领域的基础。,2.2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2.2.1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定义,(2.2.1),为序列x(n)的傅里叶变换,可以用FT(Fourier Transform)缩写字母表示。FT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序列x(n)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即满足下式:,(2.2.2),为求FT的反变换,用e jn乘(2.2.1)式两边,并在-内对进行积分,得到,(2.

3、2.3),(2.2.4),式中,因此,上式即是FT的逆变换。(2.2.1)和(2.2.4)式组成一对傅里叶变换公式。(2.2.2)式是FT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引入冲激函数,一些绝对不可和的序列,例如周期序列,其傅里叶变换可用冲激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这部分内容在下面介绍。,例 2.2.1 设x(n)=RN(n),求x(n)的FT,解:,(2.2.5),设N=4,幅度与相位随变化曲线如图2.2.1所示。,图 2.2.1 R4(n)的幅度与相位曲线,2.2.2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1.FT的周期性在定义(2.2.1)式中,n取整数,因此下式成立,M为整数(2.2.6),因此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是频率

4、的周期函数,周期是2。这样X(ej)可以展成傅里叶级数,其实(2.2.1)式已经是傅里叶级数的形式,x(n)是其系数。,图 2.2.2 cosn的波形,2.线性,那么,设,式中a,b为常数 3.时移与频移 设X(e j)=FTx(n),那么,(2.2.7),(2.2.8),(2.2.9),4.FT的对称性 在学习FT的对称性以前,先介绍什么是共轭对称与共轭反对称以及它们的性质。设序列xe(n)满足下式:xe(n)=x*e(-n)(2.2.10)则称xe(n)为共轭对称序列。为研究共轭对称序列具有什么性质,将xe(n)用其实部与虚部表示 xe(n)=xer(n)+jxei(n)将上式两边n用-n

5、代替,并取共轭得到 x*e(-n)=xer(-n)-jxei(-n),对比上面两公式,左边相等,因此得到 xer(n)=xer(-n)(2.2.11)xei(n)=-xei(-n)(2.2.12)由上面两式得到共轭对称序列其实部是偶函数,而虚部是奇函数。类似地可定义满足下式的称共轭反对称序列 xo(n)=-x*o(-n)(2.2.13),将x0(n)表示成实部与虚部如下式:xo(n)=xor(n)+jxoi(n)可以得到 xor(n)=-xor(-n)(2.2.14)xoi(n)-xoi(-n)(2.2.15)即共轭反对称序列的实部是奇函数,而虚部是偶函数。,例 2.2.2 试分析x(n)=e

6、 jn的对称性 解:将x(n)的n用-n代替,再取共轭得到:x*(-n)=e jn 因此x(n)=x*(-n),满足(2.2.10)式,x(n)是共轭对称序列,如展成实部与虚部,得到 x(n)=cosn+j sinn 由上式表明,共轭对称序列的实部确实是偶函数,虚部是奇函数。,对于一般序列可用共轭对称与共轭反对称序列之和表示,即 x(n)=xe(n)+xo(n)(2.2.16)式中xe(n),xo(n)可以分别用原序列x(n)求出,将(2.2.16)式中的n用-n代替,再取共轭得到 x*(-n)=xe(n)-xo(n)(2.2.17)利用(2.2.16)和(2.2.17)两式,得到,(2.2.

7、18),(2.2.19),利用上面两式,可以分别求出xe(n)和xo(n)。对于频域函数X(ej)也有和上面类似的概念和结论:X(ej)=Xe(ej)+Xo(ej)(2.2.10)式中Xe(ej)与Xo(ej)分别称为共轭对称部分和共轭反对称部分,它们满足 Xe(ej)=X*e(e-j)(2.2.21)Xo(ej)=-X*o(e-j)(2.2.22)同样有下面公式满足:,(2.2.23),(2.2.24),(a)将序列x(n)分成实部xr(n)与虚部xi(n)x(n)=xr(n)+jxi(n)将上式进行FT,得到 X(e j)=Xe(e j)+Xo(e j),式中,上面两式中,xr(n)和xi

8、(n)都是实数序列,容易证明Xe(ej)满足(2.2.21)式,有共轭对称性,它的实部是偶函数,虚部是奇函数。Xo(ej)满足(2.2.22)式,具有共轭反对称性质,其实部是奇函数,虚部是偶函数。,最后得到结论:序列分成实部与虚部两部分,实部对称的FT具有共轭对称性,虚部和j一起对应的FT具有共轭反对称性。(b)将序列分成共轭对称部分xe(n)和共轭反对称部分xo(n),即 x(n)=xe(n)+xo(n)(2.2.25)将(2.2.18)式和(2.2.19)式重定如下:,将上面两式分别进行FT,得到FTxe(n)=1/2X(ej)+X*(ej)=ReX(ej)=XR(ej)FTxo(n)=1

9、/2X(ej)-X*(ej)=jImX(ej)=jXI(ej)因此对(2.2.25)式进行FT得到:X(ej)=XR(ej)+jXI(ej)(2.2.26),(2.2.26)式表示序列的共轭对称部分xe(n)对应着FT的实部XR(ej),而序列的共轭反对称部分xo(n)对应着FT的虚部。,因为h(n)是实序列,其FT只有共轭对称部分He(ej),共轭反对称部分为零。H(ej)=He(ej)H(ej)=H*(e-j)因此实序列的FT的实部是偶函数,虚部是奇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HR(ej)=HR(e-j)HI(ej)=-HI(e-j),按照(2.2.18)和(2.2.19)式得到 h(n)=he(

10、n)+ho(n)he(n)=1/2h(n)+h(-n)ho(n)=1/2h(n)-h(-n)因为h(n)是实因果序列,按照上面两式he(n)和ho(n)可以用下式表示:,(2.2.27),(2.2.28),实因果序列h(n)分别用he(n)和ho(n)表示为 h(n)=he(n)u+(n)(2.2.29)h(n)=ho(n)u+(n)+h(o)(n)(2.2.30),(2.2.31),例 2.2.3 x(n)=anu(n);0a1;求其偶函数xe(n)和奇函数xo(n)。解:x(n)=xe(n)+xo(n)按(2.2.2)式得到,按照(2.2.28)式得到,图 2.2.3 例2.2.3图,5.

11、时域卷积定理 设 y(n)=x(n)*h(n),则 Y(e j)=X(e j)H(e j)(2.2.32)证明,令k=n-m,该定理说明,两序列卷积的FT,服从相乘的关系。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的FT等于输入信号的FT乘以单位脉冲响应FT。因此求系统的输出信号,可以在时域用卷积公式(1.3.7)计算,也可以在频域按照(2.2.32)式,求出输出的FT,再作逆FT求出输出信号。,6.频域卷积定理 设y(n)=x(n)h(n)(2.2.33),7.帕斯维尔(Parseval)定理,(2.2.34),帕斯维尔定理告诉我们,信号时域的总能量等于频域的总能量。要说明一下,这里频域总能量是指|X(e j)

12、|2在一个周期中的积分再乘以1/(2)。最后表2.2.1综合了FT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分析问题和实际应用中是很重要的。,表 2.2.1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2.3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及傅里叶变换表示式,2.3.1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设 是以N为周期的周期序列,由于是周期性的,可以展成傅里叶级数,(2.3.1),式中ak是傅里叶级数的系数。为求系数ak,将上式两边乘以,并对n在一个周期N中求和,(2.3.2)式的证明,作为练习自己证明。因此 上式中,k和n均取整数,当k或者n变化时,是周期为N的周期函数,可表示成,(2.3.2),-k(2.3.3),取整数,上式中 也是一个以N为周

13、期的周期序列,称为 的离散傅里叶级数,用DFS(Discrete Fourier Series)表示。如对(2.3.4)式两端乘以,并对k在一个周期中求和,得到,同样按照(2.3.2)式,得到,(2.3.5),将(2.3.4)式和(2.3.5)式重写如下:,(2.3.6)式和(2.3.7)式称为一对DFS。(2.3.5)式表明将周期序列分解成N次谐波,第k个谐波频率为k=(2/N)k,k=0,1,2 N-1,幅度为。其波分量的频率是2/N,幅度是。一个周期序列可以用其DFS表示它的频谱分布规律。,(2.3.6),(2.3.7),例 2.3.1设x(n)=R4(n),将x(n)以N=8为周期,进

14、 行周期延拓,得到如图2.3.1(a)所示的周期序列,周期为8,求 的DFS。解:按照(2.3.4)式,2.3.2 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 在模拟系统中,其傅里叶变换是在=o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是2,即,(2.3.8),对于时域离散系统中,x(n)=e jon,2/o为有理数,暂时假定其FT的形式与(2.3.8)式一样,也是在=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2,但由于n取整数,下式成立,取整数,上式表示复指数序列的FT是在02r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2如科2.3.2所示。但这种假定如果成立,要求按照(2.2.4)式的逆变换必须存在,且唯一等于,下面进行验证,按照(2.2.4)式,因此e j

15、0n的FT为,(2.3.9),图 2.3.2 的 FT,观察图2.3.2,在区间,只包括一个单位冲激函数,等式右边为,因此得到下式:对于一般周期序列,按(2.3.4)式展开DFS,第k次谐波为,类似于复指数序列的FT,其FT为,因此 的FT如下式,式中k=0,1,2 N-1,如果让k在之间变化,上式可简化成,(2.3.10),表 2.3.2 基本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a)式进行FT,得到,例 2.3.2求例2.3.1中周期序列的FT。解:将例2.3.1中得到的 代入(2.3.10)式中得到,其幅频特性如图2.3.3所示。,例 2.3.3令,2/0为有理数,求其FT。解:将 用欧拉公式展开,(2

16、.3.11),按照(2.3.9)式,其FT推导如下:,上式表明cos0n的FT,是在=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且以2为周期进行延拓,如图2.3.4所示。,图 2.3.4 cos0n的FT,2.4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 信号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模拟信号xa(t)的一对傅里叶变换式用下面公式描述,(2.4.1),(2.4.2),这里t与的域均在之间。从模拟信号幅度取值考虑,在第一章中遇到两种信号,即连续信号和采样信号,它们之间的关系用(1.5.2)式描述,重写如下:采样信号 和连续信号xa(t),它们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由采样定理(1.5.5)式描述,重写如下:,下面我们

17、研究如果时域离散信号x(n),或称序列x(n),是由对模拟信号xa(t)采样产生的,即在数值上有有下面关系式成立:x(n)=xa(nT)(2.4.3)注意上面式中n取整数,否则无定义。x(n)的一对傅里叶变换用(2.2.1)式和(2.2.4)式表示,重写如下:,X(e j)与Xa(j)之间有什么关系,数字频率与模拟频率(f)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在模拟信号数字处理中是很重要的问题。为分析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从(2.4.3)式开始研究。将t=nT代入(2.4.2)式中,得到,(2.4.4),在第一章中曾得到结论,如果序列是由一模拟信号取样产生,则序列的数字频率与模拟信号的频率(f)成线性性关系,如(

18、1.2.10)式所示,重写如下:=T,式中T是采样周期T=1/fs,将(1.2.10)式代入(2.4.5)式得到,现在对比(2.4.1)式和(2.4.6)式,得到,(2.4.6),(2.4.7),上面(2.4.7)式即表示序列的傅里叶变换X(ej)和模拟信号xa(t)的傅里叶变换Xa(j)之间的关系式,我们将(2.4.7)式与(1.5.5)式对比,得到结论: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和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与采样信号、模拟信号分别的FT之间的关系一样,都是Xa(j)以周期s=2/T进行周期延拓。,例 2.4.1设xa(t)=cos(2f0t),f0=50Hz以采样频率fs=200Hz对xa(t

19、)进行采样,得到采相信号 和时域离散信号x(n),求xa(t)和 的傅里叶变换以及x(n)的FT。解:,(2.4.8),Xa(j)是=2f0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如图2.4.2(a)所示。以fs=200Hz对xa(t)进行采样得到采样信号,按照(1.5.2)式,与xa(t)的关系式为,的傅里叶变换用(1.5.5)式确定,即以s=2fs为周期,将Xa(j)周期延拓形成,得到:,(2.4.9),如图2.4.2(b)所示。将采样信号转换成序列x(n),用下式表示:x(n)=xa(nT)=cos(2f0nT),按照(2.4.7)式,得到x(n)的FT,只要将=/T=fs代入 中即可。,将fs=20

20、0Hz,f0=50Hz代入上式,求括弧中公式为零时值,=2k/2,因此X(ej)用下式表示:,(2.4.10),图 2.4.2 例2.4.1图,2.5 序列的Z变换,2.5.1 Z变换的定义 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2.5.1),式中z是一个复变量,它所在的复平面称为z平面。注意在定义中,对n求和是在之间求和,可以称为双边Z变换。还有一种称为单边Z变换的定义,如下式,(2.5.2),使(2.5.3)式成立,Z变量取值的域称为收敛域。一般收敛域用环状域表示,这种单边Z变换的求和限是从零到无限大,因此对于因果序列,用双边Z变换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变换。(2.5.1)式Z变换存在的条件是等号右边级

21、数收敛,要求级数绝对可和,即,(2.5.3),图 2.5.1 Z变换的收敛域,对比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定义(2.2.1)式,很容易得到FT和ZT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2.5.4),式中z=e j表示在z平面上r=1的圆,该圆称为单位圆。(2.5.4)式表明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如果已知序列的Z变换,可用(2.5.4)式方便的求出序列的FT,条件是收敛域中包含单位圆。例 2.5.1 x(n)=u(n),求其Z变换。解:X(z)存在的条件是|z-1|1,,|z|1,2.5.2 序列特性对收敛域的影响 序列的特性决定其Z变换收敛域,了解序列特性与收敛的一些一般关系,对使用Z变换是很

22、有帮助的。1.有限长序列 如序列x(n)满足下式:x(n)n1nn2 x(n)=0 其它,即序列x(n)从n1到n2序列值不全为零,此范围之外序列值为零,这样的序列称为有限长序列。其Z变换为,设x(n)为有界序列,由于是有限项求和,除0与丙点是否收敛与n1、n2取值情况有关外,整个z平面均收敛。如果n10,则收敛域不包括z=0点;如果是因果序列,收敛域包括z=点。具体有限长序列的收敛域表示如下:,n10时,00时,0z 例 2.5.2求x(n)=RN(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 解:,这是一个因果的有限长序列,因此收敛域为0z。2.右序列 右序列是在nn1时,序列值不全为零,而其它nn1,序列值全

23、为零。,第一项为有限长序列,设n1-1,其收敛域为0|z|。第二项为因果序列,其收敛域为Rx-|z|,Rx-是第二项最小的收敛半径。将两收敛域相与,其收敛域为Rx-|z|。如果是因果序列,收敛域定为Rx-|z|。,例 2.5.3求x(n)=anu(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 解:,在收敛域中必须满足|az-1|a|。3.左序列 左序列是在nn2时,序列值不全为零,而在nn1,序列值全为零的序列。左序列的Z变换表示为,如果n20,则收敛域为0|z|Rx+。例 2.5.4求x(n)=-anu(-n-1)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X(z)存在要求|a-1 z|1,即收敛域为|z|a|,4.双边序列 一个双边

24、序列可以看作一个左序列和一个右序列之和,其Z变换表示为,X(z)的收敛域是X1(z)和X2(z)收敛域的公共收敛区域。如果Rx+Rx-,其收敛域为Rx-|z|Rx+,这是一个环状域,如果Rx+Rx-,两个收敛域没有公共区域,X(z)没有收敛域,因此X(z)不存在。例2.5.5 x(n)=a|n|,a为实数,求x(n)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解:,第一部分收敛域为|az|a|。如果|a|1,两部分的公共收敛域为|a|z|a|-1,其Z变换如下式:,|a|z|a|-1,如果|a|1,则无公共收敛域,因此X(z)不存在。当0a1时,x(n)的波形及X(z)的收敛域如图2.5.2所示。,图 2.5.2 例

25、2.5.5图,2.5.3 逆Z变换 已知序列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求序列称为逆Z变换。序列的Z变换及共逆Z变换表示如下:,(2.5.5),1.用留数定理求逆Z变换 如果X(z)zn-1在围线c内的极点用zk表示,根据留数定理,(2.5.6),式中 表示被积函数X(z)zn-1在极点z=zk的留数,逆Z变换则是围线c内所有的极点留数之和。如果zk是单阶极点,则根据留数定理,(2.5.7),例 2.5.6 已知X(z)=(1-az-1)-1,|z|a,求其逆Z变换x(n)。,为了用留数定理求解,先找出F(z)的极点,极点有:z=a;当n0时z=0共二个极点,其中z=0极点和n的取值有关。n0时,n=

26、0不是极点。n0时,z=0是一个n阶极点。因此分成n0和n0两种情况求x(n)。n0 时,,n0时,增加z=0的n阶极点,不易求留数,采用留数辅助定理求解,检查(2.5.10)式是否满足,此处n0,只要N-N0,(2.5.10)式就满足。,图 2.5.4 例2.5.6中n0时F(z)极点分布,例 2.5.7已知,求其逆变换x(n)。解:该例题没有给定收敛域,为求出唯一的原序列x(n),必须先确定收敛域。分析X(z),得到其极点分布如图2.5.5所示。图中有二个极点z=a和z=a-1,这样收敛域有三种选法,它们是(1)|z|a-1|,对应的x(n)是右序列;(2)|a|z|z-1|,对应的x(n

27、)是双边序列;(3)|z|a|,对应的x(n)是左序列。,图 2.5.5 例2.5.7 X(z)极点分布图,下面按照收敛域的不同求其x(n)。(1)收敛域|z|a-1|,种收敛域是因果的右序列,无须求n0时的x(n)。当n0时,围线积分c内有二个极点z=a和z=a-1,因此,最后表示成:x(n)=(an-a-n)u(n)。(2)收敛域|z|a|这种情况原序列是左序列,无须计算n0情况,当n0时,围线积分c内没有极点,因此x(n)=0。n0时,c内只有一个极点z=0,且是n阶极点,改求c外极点留数之和,最后将x(n)表示成 x(n)=(a-n-an)u(-n-1)(3)收敛域|a|z|a-1|这

28、种情况对应的x(n)是双边序列。根据被积函数F(z),按n0和n0两情况分别求x(n)。n0时,c内极点z=a x(n)=ResF(z),a=an,n0时,c内极点有二个,其中z=0是n阶极点,改求c外极点留数,c外极点只有z=a-1,因此 x(n)=-ResF(z),a-1=a-n 最后将x(n)表示为 an n0 x(n)=x(n)=a|n|a-n n0,1-az-1,例 2.5.9 已知求 其逆Z变换x(n)。解:由收敛域判定,x(n)是左序列,用长除法将X(z)展成正幂级数,3.部分分式展开法 对于大多数单阶极点的序列,常常用这种部分分式展开法求逆Z变换。设x(n)的Z变换X(z)是有

29、理函数,分母多项式是N阶,分子多项式是M阶,将X(z)展成一些简单的常用的部分分式之和,通过查表(参考表2.5.1)求得各部分的逆变换,再相加即得到原序列x(n)。设X(z)只有N个一阶极点,可展成正式,观察上式,X(z)/z在z=0的极点留数就是系数A0,在z=zm的极点留数就是系数Am。,(2.5.11),(2.5.12),(2.5.13),(2.5.14),求出Am系数(m=0,1,2,N)后,很容易示求得x(n)序列。,例2.5.10已知,求逆Z变换。,解,因为收敛域为22。第二部分极点z=-3,收敛域应取|z|3。查表2.5.1得到 x(n)=anu(n)+(-3)nu(-n-1)一

30、些常见的序列的Z变换可参考表2.5.1。,表2.5.1 常见序列Z变换,2.5.4 Z 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Z变换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定理,下面进行介绍。1.线性 设 X(z)=ZTx(n),Rx-|z|Rx+Y(z)=ZTy(n),Ry-|z|Ry+则 M(z)=ZTm(n)=aX(z)+bY(z),R m-|z|R m+(2.5.15)Rm+=min Rx+,Ry+Rm-=max Rx,Ry-,这里M(z)的收敛域(Rm-,Rm+)是X(z)和Y(z)的公式收敛域,如果没有公共收敛域,例如当 R x+R x-R y+R y-时,则M(z)不存在。2.序列的移位 设X(z)=ZTx(n),R x

31、-|z|R x+则ZTx(n-n0)=z-n0X(z),R x-|z|R x+(2.5.16),3.乘以指数序列 设 X(z)=ZTx(n),R x-|z|R x+y(n)=anx(n),a为常数 则 Y(z)=ZTanx(n)=X(a-1 z)|a|R x-|z|a|R x+(2.5.17),4.序列乘以n设,则,(2.5.18),5.复序列的共轭 设,则,证明,(2.5.19),6.初值定理 设 x(n)是因果序列,X(z)=ZTx(n),(2.5.20),7.终值定理 若x(n)是因果序列,其Z变换的极点,除可以有一个一阶极点在z=1上,其它极点均在单位圆内,则,(2.5.21),8.序

32、列卷积 设,则,例2.5.11已知网络的单位取样响应h(n)=anu(n),|a|1,网络输入序列x(n)=u(n),求网络的输出序列y(n)。解:y(n)=h(n)*x(n)求y(n)可用二种方法,一种直接求解线性卷积,另一种是用Z变换法。,由收敛域判定y(n)=0,n0。n0 y(n)=ResY(z)z n-1,1+ResY(z)z n-1,a,将y(n)表示为,9.复卷积定理如果 ZTx(n)=X(z),R x-|z|R x+ZTy(n)=Y(z),R y-|z|R y+w(n)=x(n)y(n)则,W(z)的收敛域,(2.5.24)式中v平面上,被积函数的收敛域为,(2.5.24),(

33、2.5.25),(2.5.26),例2.5.12已知x(n)=u(n),y(n)=a|n|,若w(n)=x(n)y(n),求W(z)=ZTw(n)解:,W(z)收敛域为|a|z|;被积函数v平面上收敛域为max(|a|,0)|v|min(|a-1|,|z|),v平面上极点:a、a-1和z,c内极点z=a。,10.帕斯维尔(Parseval)定理 利用复卷积定理可以证明重要的帕斯维尔定理。,那么,v平面上,c所在的收敛域为,2.5.5 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差分方程的递推解法,下面介绍Z变换解法。这种方法将差分方程变成了代数方程,使求解过程简单。设N阶线性常系数差方程为,(2.5

34、.30),1.求稳态解 如果输入序列x(n)是在n=0以前时加上的,n时刻的y(n)是稳态解,对(2.5.30)式求Z变换,得到,式中,(2.5.31),(2.5.32),2.求暂态解 对于N阶差分方程,求暂态解必须已知N个初始条件。设x(n)是因果序列,即x(n)=0,n0,已知初始条件y(-1),y(-2)y(-N)。对(2.5.30)式进行Z变换时,注意这里要用单边Z变换。方程式的右边由于x(n)是因果序列,单边Z变换与双边Z变换是相同的。下面先求移位序列的单边Z变换。设,(2.5.33),按照(2.5.33)式对(2.5.30)式进行单边Z变换,(2.5.34),例2.5.13已知差分

35、方程y(n)=by(n-1)+x(n),式中x(n)=anu(n),y(-1)=2,求y(n)。解:将已知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式中,,于是,收敛域为|z|max(|a|,|b|),,式中第一项为零输入解,第二项为零状态解。,2.6 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2.6.1 传输函数与系统函数 设系统初始状态为零,输出端对输入为单位脉冲序列(n)的响应,称为系统的单位脉中响应h(n),对h(n)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H(e j),(2.6.1),一般称H(e j)为系统的传输函数,它表征系统的频率特性。,设h(n)进行Z变换,得到H(z),一般称H(z)为系统的系统函数,它表征了系统的复频域特

36、性。对N阶差分方程(1.4.2)式,进行Z变换,得到系统函数的一般表示式,(2.6.2),如果H(z)的收敛域包含单位圆|z|=1,H(e j)与H(z)之间关系如下式:,(2.6.3),2.6.2用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因果(可实现)系统其单位脉响应h(n)一定满足当n0时,h(n)=0,那么其系统函数H(z)的收敛域一定包含点,即点不是极点,极点分布在某个圆的圆内,收敛域在某个圆外。系统稳定要求,对照Z变换定义,系统稳定要求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如果系统因果且稳定,收敛域包含点和单位圆,那么收敛域可表示为 r|z|,0r1,例2.6.1已知 分析其因果性和稳定性.解:H(z)的极点为z=a,z=a-1,如图2.5.5所示。(1)收敛域a-1|z|,对应的系统是因果系统,但由于收敛域不包含单位圆,因此是不稳定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an-a-n)u(n)(参考例题2.5.7),这是一个因果序列,但不收敛。(2)收敛域0|z|a,对应的系统是非因果且不稳定系统。其单位脉冲响应h(n)=(a-n-an)u(-n-1)(参考例题2.5.7),这是一个非因果且不收敛的序列。,(3)收敛域a|z|a-1,对应的系统是一个非因果系统,但由于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因此是稳定系统。其单位脉冲响应h(n)=a|n|,这是一个收敛的双边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