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紫山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亩紫山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亩紫山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亩紫山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前言3项目概论5项目概要5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6项目编制的依据8项目建设条件9县情概况9产业选择分析10产业发展现状12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12自然资源12区位优势14政府态度和积极性14产品检测和认证情况14产业基础、群众基础、龙头产业依托等情况15产品市场全景分析171.产品市场分析172.需求预测18第六节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9思路、原则和目标21发展思路21基本原则22建设目标23建设内容和规模24建设内容和规模24规划布局2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5投资估算25资金筹措与使用25扶持方式和保障措施27扶持方式27
2、组织管理28技术保障29资金使用管理34效益分析35经济效益35社会效益35生态效益36前 言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兴边富民行动的宗旨就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通过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和广大边民的帮扶,是边境地区尽快发展起来,边民尽早富裕起来,在发展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 几年来,兴边富民行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各级政府和群众的积
3、极响应和行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带动了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入边境地区,实施了一批兴边富民项目,建设了一批兴边富民示范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正是由于兴边富民行动,积极为边境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因此,边疆各族群众亲切的称颂兴边富民行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德政工程”。 对于边境,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尽管边境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依然是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能源、水利等都比较薄弱,部分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自我发展能力弱,地方财力严重不足: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特别是一些比邻国家实行了较为优惠的边境政
4、策,发展较快,对我边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些年边境问题日趋复杂,边防、民族、宗教、贫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境外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以边境为跳板,对我进行渗透、颠覆、破坏和捣乱,一些地方毒品泛滥,艾滋病毒蔓延,走私、偷渡、跨国犯罪活动等,对我国家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管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天下未乱边先乱,天下已定边未定。观边疆治乱兴衰,可知国家统一还是分裂。国力强盛还是贫弱。这是中国历史形成的规律性现象。边疆如此,边境更是首当其冲。可见,边疆工作重点在边境,难点在边境,问题也集中在边境,实现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关键是促进边境
5、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国家民委发起并倡导的“兴边富民行动”,充分反映了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意愿,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几年来,通过地方政府和各级民委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抓住这一有利机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加快边境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县的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依据省、州有关要求,现已编制完成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2012-72014)年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一节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 项目建设年限:3年 项目建设性质
6、:新建、改扩建 建设模式:“公司+科技+基地+农户” 发展目标:发展9800亩紫山药种植 产品系列:紫山药片、紫山药粉等 产品流向:全国各地 收益主体:10个乡镇30个村委会的群众 效益评价:项目的实施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以使边境地区的群众获得较好的生产发展条件,通过发展经济逐步摆脱贫困,从而减少我县贫困人口的数量,降低人口贫困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可以起到扶贫示范的作用,积累扶贫开发的经验,有利于全县扶贫工作的开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依靠科技创造效益。同时,能提高广大边境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固定耕地,保护森林植被,
7、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资金筹措:向上级部门申请、地方政府补助、企业自筹、农户自筹。 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是国家为加快边境贫困地区发展,以资金、政策等为主要支撑而采取的一项综合扶贫项目。我县地处西南边陲,边境线长,民族众多,肩负着巩固边防,维护边疆稳定,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卫生落后,社会服务水平差;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都不高,自然环境恶劣,增收困难;财政自给能力差,收支比为1: 5,是典型的靠转移支付弥补的“吃饭”县;经济结构不合理,总量较小、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工业发展缓慢
8、,工业规模小,缺乏产业支撑,自我发展能力弱;交通、水利、市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资金十分匮乏;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人才紧缺,难于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按国家新标计算,全县还有2.83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贫困面大,扶贫任务更加艰巨,是全省、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扶贫攻坚的主要战场。 (一)兴边富民民族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实施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一些民族为了生存,长期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过着刀耕火种、围山捕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自然经济生活。由于长期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9、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之自然灾害的危害,许多边境地区已基本丧失了生生存发展的条件。同时,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半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意识、较低的群众素质已不能适应整个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可为边境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等发展条件和环境,在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可以使他们逐步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二)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有利于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稳定。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实施沿边乡镇行政村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三)兴边富民特色优
10、势产业项目,有利于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当地生物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作支撑,长短结合,充分开发有市场、效益好的产业项目,促进边境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 (四)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建设,固定耕地,对轮歇地退耕还林或进行绿色产业开发,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州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行动计划的各项要求,项目建设内容是可行,社会效益突出,投资合理,生态方面也有的良好效益,对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边
11、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振兴边境、富裕边民,在发展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加强各民族大图案家,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节 项目编制的依据 本次建设项目包含产业种植扶持、交通、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项目,项目规划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分别依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 1.省民委经济发展处、省财政厅农业处关于报送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有关材料的通知; 2.国家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建设项目概算(估)算定额、规定等文件; 3.省、州“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勐海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县、乡(镇)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土壤、价格等资料; 6
12、.国家、省、州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 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项目建设条件县情况概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澜沧江西岸,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邻景洪,北接普洱市、澜沧县,西南与缅甸隔河相望,国境线长146.5公里,县境内南北长约114.5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辖区面积551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93%。县城距昆明市648公里,距景洪市45公里,距我县边境重镇打洛78公里。全县辖6个镇5个乡,即勐海镇、打洛镇、勐遮镇、勐混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
13、族乡、西定哈尼布朗族乡。全县11个乡镇下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5个村民委员会、923个村民小组、913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傣、哈尼、拉祜、回、佤、景颇、汉等25个民族,其中傣、哈尼、拉祜、布朗是本地四大主体民族。截止2011 年底全县总人口33.4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6.7%。辖区内驻有黎明农场、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边防某团驻军。傣族生活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缓地带,哈尼、拉祜、等少数民族则生活在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的山区。各民族间社会发育程度差异大,加之交通、通信等条件限制,居住在山东各少数民族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比较封闭和落后。目前尚有2.83万人生活
14、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沿边境线的山区。边疆、山区、民族、贫困是我县的基本特征。 我县是一个以粮、蔗、茶为支柱的农业县,2011年全县粮豆种植面积64.1万亩,总产量2001.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92公斤(按全县户籍总人口计算);甘蔗种植面积18.20万亩,总产量91.53万吨;茶叶种植面积38.6万亩,总产量13768吨。 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48.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8.42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亿元,增长15.3%。非共经济占GDP比重4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14
15、.73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亿元,增长19.0%;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34.4%;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4.99亿元,比上年下降5.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3元,增长11.2%;农民人均收入4560元,增长18.5%。 全县11个乡镇,85个村委会基本通公路,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433.4公里。 第二节 产业选择分析 山药作为保健食品之一,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防止心血管系统脂肪沉淀,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淀。中医认为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
16、并且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都有一定的寮步作用。紫山药,傣语称麻地咪索(意思是紫色熊掌山药),是山药种珍贵的精品品种,紫山药因其肉质种带紫而得名。紫山药也称“紫人参”,又名薯蓣和长芋,块茎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据本草纲目药书的记载,紫山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还有益于脾、肺、肾等功能,是很好的食药两补的珍宝。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
17、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紫山药作为保健食品之一,是很好的食药两补珍宝,是一个非常具有开发培植和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紫山药可制作山药粉、山药片的呢过多种保健食品。紫山药的栽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户的雷响田进行种植,种植技术含量不高,管理粗放,再加上在县内的群众都有种植紫山药的经验。可作为农户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进行扶持开发种植,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有利于对森林的保护。 近年来不难发现,工业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残酷,让有利于多的创业投资者身心疲惫,甚至血本无归,部分工业项目又被政府限制和停改;而农业方面,时局政策优
18、化,可持续发展性强,随着农业税收费取消和各项农业种植进行补贴等等,加上农业生态市场刚刚兴起,市场需求之大,供不应求,由此可见,种植紫山药利润丰厚,前景可观。 第三节 产业发展现状 紫山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在全国来说目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3%增长速度,这说明老百姓保健意识与越来越强,城镇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2009年,中国以13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与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差距仅为27亿美元。而在2006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仅为59亿美元。按照1美元兑换6.8人
19、民币计算,2009年中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在今后将会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第四节 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紫山药产区大多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气温在0以上的地区。自然资源 气候:我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夏季因受印度洋气团活动影响,湿热多雨;冬春季受副热带大陆高压气团控制,加之北部与东部有山地作屏障,寒潮极少涉足,气候温暖干燥,形成了年无四季,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县内多年平均气温在18.1,极端最低气温-5.4,极端最高气温35.7;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965毫米之间,每年5-10月份为雨季,雨量
20、占全年的85.8%,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仅为全年的14.2%;年平均雾日107.5-160.2天。 日照:勐海县全年日照时数为4420小时左右,但由于冬春多雾,夏季多阴雨,减少了太阳照射的时间,实照时数只有1782-2323小时,年日照率40-53%。全年平均每天的日照时数,山区为6.4小时,坝区为4.09-5.8小时。 水分:勐海县地处澜沧江流域,境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河网密布,流程25公里以上的常年河流有159条,总长1832.2公里,总集水面积557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98.9%,河流多属幼年期河流,河道比降普遍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澜沧江流经县境内东北,其水能蕴藏量为116.9
2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9.55万千瓦,占总储量的6%。 土壤:勐海县属于自然土壤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属于农业土壤的土类有水稻土和旱作土。土壤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的繁育成长,生物资源丰富,是西双版纳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重点项目区之一,各类土壤随着海拔高低垂直分布,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的不同各有差异。海拔600-800米以内属砖红壤,分布在低山地;海拔800-1500米的属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地区;海拔1500-2400米的属红壤土类。分布在中部或山顶平缓地;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500米之间的坝区。 土地资源:勐海县土地总面积826.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22、68.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林地面积503.73万亩,占总面积的62.4%;造地面积0.49万亩,占总面积的0.06%;水域面积10.84万亩,占总面积的1.34%;非生产用地36.08万亩,占总面积的4.46%。区位优势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4公里,辖区内的四个乡镇与缅甸相接,其中国家二级口岸打洛镇距缅甸撞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2公里,打洛段国境线长33.5公里。与泰国十分邻近,由打洛进入缅甸后,向东可入老挝、越南,向南可直下泰国、柬埔寨,向西可到印度,是我国通向泰国曼谷、缅甸仰光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我县是我省面向东南亚、南
23、亚开放的陆路的通道之一,是通往缅甸、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和商贸口岸。政府态度和积极性 在政府、生物产业办、农业局及各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推广和种植户示范,群众对紫山药的种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种植紫山药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农户都从种植紫山药产业中看到了发展的前景,都主动要求种植紫山药。并且,对种植紫山药特色产业,每年县政府将拿出100万元对紫山药特色产业进行扶持种植,生物产业办、农业局对紫山药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种植紫山药的乡镇负责协调群众的投资投劳和滚动资金的动作。产品检测和认证情况 西双版纳津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全部按国家GMP标准建设,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
24、投资3000万元,建成厂房1300平方米。目前,加工厂建设进展顺利,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试生产,现正在办理产品QS认证。对已进行完工的厂房和正在进行的二期建设,按照下列标准和规范执行。 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7405-1998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05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及其他相关标准产业基础、群众基础、龙头产业依托等情况1.产业基础 我县紫山药人工种植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开发与扶持已成熟,且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都可以种植,因此种
25、植范围比较广。根据当前试种植情况,紫山药可以再我县广泛种植,而且主要是利用坡地种植,不用占用粮田。在下一步的推广种植中,我县以当前已开展试验示范种植工作的勐海镇、勐阿镇、格朗和乡等乡镇为主,逐步向全县范围发展,努力到2015年发展紫山药种植1.3万亩以上。在推广种植中,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种苗、种植管理投入、种植管理培训等方面进行扶持,以激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切实加快推动紫山药特色产业的发展。 2.群众基础 勐海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紫山药生长最理想的环境,紫山药无论在低海拔的河谷地,还是海拔1900米的山地,都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我县各族群众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都以自产自
26、食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2011年我县投入1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和科技局组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负责实施了紫山药种苗扩繁和试验示范工作,扩繁和试验示范种植125亩,其中:勐阿镇南朗河十三村种植20亩、勐海镇曼真村种植25亩、工业园区紫山药加工厂种植80亩,由于是边试验边摸索种植技术,年底共收获253吨。在2011年试验示范种植的基础上,2012年扩大种植,目前已种植1265亩,其中:格朗和乡450亩;勐海镇390亩;勐阿镇65亩;勐满镇12亩;林业和其他348亩。 3.龙头产业依托 2011年,西双版纳津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户勐海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紫山药加工厂,项目总投资6000万
27、元。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厂房1300平方米。目前,加工厂建设进展顺利,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试生产,现正在办理产品QS认证。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000吨山药粉、2000吨山药片的生产能力,能提供800个就业岗位,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我国最大紫山药种植基地和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厂的建成,成为发展紫山药种植基础提供了根本保证,让群众推广种植吃了“定心丸”,同时,推广种植,加强种植基础建设,做强做大“第一车间”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勐海县境内的西双版纳津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勐海县曼尾村委会境内,距离县城8公里。成立于2011年6月26日,注
28、册资金为50万元,目前第一期已经完成建设厂房9000平方,2012年4至5月份设备也已安装山药生产线二条,生产车间安装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标准建设,公司的生产基地全部按国家GMP标准加上。紫山药深加工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合作开发,开发产品主要以山药粉、山药片为主。 第五节 产品市场全景分析产品市场分析 紫山药产业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力,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劳动力资源充沛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点。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劳动力匮乏,工人工资高,加大了种植成本,使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只能考尽快满足需求,致使国际市场货源紧张,同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潜
29、力也为紫山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紫山药产业已成为国内出口的创汇的新兴产业。国际市场,包括维生素、植物药等在内的营养保健品,在2006年形成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了520亿美元,而自2006年发展至今,该市场规模又增长了68个百分点。2006年,在营养保健品的全球销售额中,西欧市场大约占据了14.4%的份额,位列亚太地区市场(44.2%)和北美洲市场(32.2%)之后排第三位;拉丁美洲市场和东欧市场各占大约3%;而非洲、中东和澳大利西亚(指马来群岛和大洋洲)市场合计占3%份额。这其中,让人感到相当吃惊的是,亚太地区正在发生巨变,成为膳食补充剂的最大市场。在国内市场,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
30、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这说明老百姓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城镇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为今后中国保健品行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紫山药的保健功能和效果逐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广阔的保健品市场前景为紫山药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需求预测 紫山药也称“紫人参”,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茎或熊掌状茎供食用。块茎中含有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是一种食药两用的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品。拥有“蔬菜之王”的美誉。1.国内市场供需预测 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
31、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这说明老百姓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城镇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为今后中国保健品行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而且我国政府环境趋于平稳,政府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国外企业与资金的进入都为今年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国际市场供需预测 放眼世界,全球保健食品不但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并且每年都以相对的速度增长,美国目前的保健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圆,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余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人均31元
32、的保健品消费水平,仅仅是日本的1/12和美国的1/17。这些都足以证明,国内保健品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力。而且,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潜在市场一旦被“激活”,甚至难以想象将释放出怎么样的“价值”能量。 第六节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紫山药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种植紫山药在我县有历史传统,但粗放性栽培方式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技术人员缺乏、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种植技术含量不高,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对紫山药产业的发展,从选地、栽种、病虫害防治和收获技术应有计划地进行。同时,在有条件的产区发动群众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保证市场需要。发展资金难度大 紫山药
33、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产业,虽然县政府、发改、农业等职能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了一些相应的项目支持,但总的来说,项目申报力度、多部门协调、争取上级的支持力度仍然远远不够。农民是投资主体,但是在引导农民工加入紫山药产业发展,兴办紫山药产业发展方面,我县尚未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新格局。同时,金融部门在放宽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切实帮助农民贷款发展紫山药产业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紫山药精加工企业少,尚未打造名牌产品 县内群众虽然种植紫山药有一定的传统,但长期以来都是在卖原料,到目前为止尚未打造出紫山药的精深加工的知名品牌产品,不能广泛收集科技含量高、开发前景、市场空间大的紫山药产品信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
34、联系较少,更谈不上开发紫山药产品。虽然通过招商引资我县引进了相应企业对紫山药进行精深加工,推出紫山药粉、紫山药片等系列产品。但由于对紫山药产业,企业目前还是宣传、推广时期,生产设施也还没有全部建设完工,未能与县内各种植户有机结合起来,连为一体,形成产业链,从而达到富民兴边的目的。紫山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紫山药专业合作社是政府与种植户联系的桥梁,是企业与种植户联系的纽带,可以通过开展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指导等活动,为紫山药生产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为种植户寻找种苗和产品销售市场,帮助种植户解决一部分产中和产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紫山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产业是
35、一新兴产业,我县大多数乡镇未成立紫山药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即使少数成立了农特产品合作社的乡镇,其作用的发挥对紫山药产业也没有真正显示出来。 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发展思路 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从边疆、民族、贫困的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重视边境安宁,重视民族团结,重视生态保护,重视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抓住机遇谋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边少数民族、特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势不可挡。深刻认识国家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我县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促进边境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学合理定规划 围绕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
36、展中最突出、边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省、州、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相关局“十二五”专项规划衔接;与2008年至2010年“兴边富民工程”相衔接,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 发挥优势兴产业 立足市场市场需求和边境地区的优势资源,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培育一批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力强的产业,增强边境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保护开发相协调 在大力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 广泛动员齐会战 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和长治久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各级政府的政府责任,是各级部门的重要工作。需要以
37、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据发展规划选择建设项目,结合相关发展规划,针对边境地区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统筹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建设的协调推进,突出边境沿线地区建设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综合开发,示范带动:围绕创建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方式改善,产业基础增强,服务体系健全,“综合开发示范区”,以片区综合开发的方式选择项目,实施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强化典型示范,产业带动,突出以点带面,推进边境地区集中连片发展。 整合资金,合理推进:通过积极发挥专
38、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优先安排,重点倾斜、资金不乱、渠道不变、不归口管理,各尽其责”的原则以乡(镇)为平台,项目为载体,片区结合开发为落脚点,积极整合各类渠道资金,形成合力,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发挥集中效益。 培育产业,增强能力:围绕群众致富、财政增收,充分发挥边境地区优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边境地区“造血”功能,增强边民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合力流向边境地区。 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完善评审管理机制,对立项、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实行规范有序的项目管理制度
39、。 第三节 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决定和要求,按照加强基础增后劲、扶贫解困重民生、发挥优势兴产业、保护开发相协调、广泛动员齐会战的思路,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政策倾斜为动力,特色产业为支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改善为重点,采取片区综合开发的方式,推进边境地区建设与发展,积极强化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现有渠道资金,引导各类资金投入边境地区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调整、提升我县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两位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全省中等水平,构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民
40、族团结、睦邻友好、边防巩固、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建设内容和规模第一节 建设内容和规模发展紫山药产业种植,三年完成紫山药种植9800亩。第二节 规划布局 项目辐射全县11个乡镇中的10个乡镇,分三年以直接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的方式带动近5000户农户,完成紫山药种植9800亩。其中: 2013年直接扶持种植3800亩,重点发展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海镇、勐阿镇、勐遮镇、勐满镇、勐宋乡等7个乡镇; 2014年直接扶持种植4000亩,重点发展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镇、西定乡、勐往乡、勐满镇等6个乡镇; 2015年直接扶持种植2000亩,重点发展格朗和乡,勐宋乡、勐海镇、勐阿镇、勐遮镇等5个乡镇。 投资估
41、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 紫山药产业发展项目主要涉及直接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和技术培训两方面的投入,经估算项目共需投入资金1374万元,各项投资估算具体如下:直接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种植:1176万元 9800亩1200元/亩1176万元(成本1200元/亩:种苗200公斤/亩3元/公斤600元/亩;肥料315元/亩:复合肥40公斤/亩4元160元,钾肥20公斤/亩5元100元,尿素20公斤/亩2.75元55元;农业85元/亩: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等;竹子和铁丝200元/亩:竹子10棵/亩15元150元、铁丝10公斤5元50元。)技术培训费:198万元 紫山药是一项新产业,技术培训流程要从备耕种植、修枝
42、理蔓、病虫害防治和收获技术等4方面进行。每年组织乡一级以上的集中技术培训20期,每期100人,三年共需组织培训60期6000人次;每年组织种植村小组的现场技术操作培训每个乡镇10个村小组,共50个村小组/年,一个技术培训流程4期,每期100人,共200期20000人次/年,三年共需组织培训600期60000人次。以上两项合计发展紫山药产业,三年共需组织各项培训660期培训66000人次,培训费按30元/人次算,共需198万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与使用方向 紫山药产业发展项目共需投入资金1374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向云南省民委申请兴边富民补助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建设项目支持1000
43、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324万元。云南省民委1000万元的兴边富民补助资金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用于带动农户发展种植补助:980万元(补助1000元/亩); 2.用于技术培训费补助:20万元。 扶持方式和保障措施第一节扶持方式各项补助的标准、内容和对象 1.带动农户发展种植补贴1000元/亩,主要用于种苗、肥料和农药等农用物资的成本垫支(种苗200公斤/亩3元/公斤600元/亩;肥料315元/亩:复合肥40公斤/亩4元160元,钾肥20公斤/亩5元100元,尿素20公斤/亩2.75元55元;农药85元/亩: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等),竹子10棵/亩15元150元,铁丝10公斤5元5
44、0元)。此项补助由各项目乡镇政府负责,同意购买后,以物化方式补助落实到种植农户。 2.技术培训费补助20万元,主要用于紫山药从备耕种植、修枝理蔓、病虫害防治和收获技术培训由县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和县农业和科技局经济作物工作站负责,种植村小组农户的现场技术操作培训由各乡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 (二)各部门和农户之间的债权关系 1.县政府:产业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紫山药产业发展的全盘工作,协调和处理各部门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配套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缺口50万元。 2.县民宗局:项目的主要负责单位,负责项目计划、资金安排、检查监督、牵头验收等工作,组织项目的开展协调和监督项目资金的落实到位和
45、使用情况,督促部门参与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3.县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和县农业和科技局:负责紫山药种植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培训、测产和产业前景分析、向上级相关部门为企业和农户申请项目资金支持等工作。 4.乡、镇政府:项目的实施单位,包括地块、农户名单的落实、对农户的补助等工作,做好项目在乡、镇各村的布局规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工作推进汇报、统计建档、资金使用和管理、协调部门和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等工作。 5.企业:与农户签订紫山药种植协议,履行种植协议负责保护价回收全县各县各乡镇种植的紫山药。 6.农户:根据家庭劳力情况合理安排紫山药种植面积,与企业签订种植协议,履行种植协议向企业交售成品紫山药和交回项目垫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