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296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用玉米金穗8号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生物育种专项项目资 金 申 请 报 告项目名称:高产多抗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高技术产业化示范主管部门: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申报单位: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地 址:甘肃省白银市高技术产业园联 系 人:陆登义联系电话:0943-8318616 13893009619邮政编码:730900申报日期:二八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11.1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11.1.1国内外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1.2国内外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31.1.3国内外玉米深加工发展的现状和趋势51.2 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61.2.1 对种子产业发展的作用与

2、影响61.2.2对优质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71.2.3对淀粉工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81.2.4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91.3产业关联度分析101.4市场分析111.4.1 玉米良种市场分析111.4.2 优质玉米市场分析111.4.3玉米淀粉市场121.5 项目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关联情况131.5.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131.5.2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14第二章项目技术基础162.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162.2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172.3金穗8号品种特点与创新点192.3.1品种特点192.3.2技术创新点192.4项目的比较优势和对行业技

3、术进步的意义及作用202.4.1技术和工艺特点的比较优势212.4.2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作用22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243.1建设地点及规模243.1.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43.1.2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53.1.3种子加工厂建设253.1.4 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建设253.2建设内容263.2.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63.2.2 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63.2.3种子加工厂建设273.2.4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建设303.3工艺技术方案303.3.1良种繁育技术路线303.3.2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路线303.4设备选型及主要经济指标313.4.1种子加工厂设备313.4.2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办公及

4、实验室检测设备333.4.3其它设备343.5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343.6项目实施管理363.6.1项目组织机构363.6.2项目运行管理373.6.3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38第四章项目投资估算404.1投资估算依据404.2建设投资估算404.3建设期利息404.4流动资金估算404.5项目投入总资金414.6分年投资计划414.7融资方案41第五章 环保、节能与资源利用425.1环境保护425.1.1多抗品种对环境的保护425.1.2种子基地对环境的影响425.1.3 种子加工厂对环境的影响435.1.4 劳动保护445.2节能455.3资源综合利用465.4原材料供应及外部条件落实情况46

5、第六章项目法人基本情况486.1项目承建单位基本情况486.2生产经营状况496.3资信及银行承贷506.4项目负责人情况516.5公司主要股东概况52第七章财务评价及效益分析537.1风险分析537.1.1 技术风险537.1.2 市场风险537.1.3 天气影响547.2财务评价547.2.1基础数据与参数547.2.2销售收入与税收估算557.2.3成本费用估算557.2.4利润总额577.2.5项目财务评价577.2.6项目不确定性分析587.2.7财务评价结论597.3效益分析60第八章 项目招标62第九章 资金申请报告附件63第一章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1.1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6、1.1.1国内外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希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国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涉及到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它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至关重要。按研究对象和目前在玉米育种中等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分为: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等。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组培材料的选择、体系构建、培养基配置、高效植株再生等方

7、面,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并建立起了玉米体细胞无性系的成套技术,以骨干玉米自交系和单交种为主要试材,并通过细胞突变体筛选获得抗逆自交系。目前以玉米幼穗为试材的组培体系已经建成,高效的再生体系还在进一步探索中,进展不是很显著。染色体工程在玉米育种上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单倍体育种。国外最早于1949年提出利用自然发生或人工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自然或人工加倍获得双单倍体纯系,从而获取玉米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孤雄生殖和孤雌生殖两个途径。目前用孤雌生殖法育成的优良自交系已用于商业杂交中的生产中。单倍体育种应用于作物育种虽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基因的重组率低,难以获得有效的基因型

8、;得到的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更低;孤雌生殖后代的有效快速鉴定等问题。基因工程是是当前生物技术中影响最大,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突破性的领域。目前玉米的基因工程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培育抗病虫的转基因玉米。培育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培育抗旱、抗寒等抗逆性转基因玉米。培育高淀粉、高蛋白、高氨基酸等优良品质玉米。基因工程通过种属间基因的流动弥补玉米遗传资源的不足,与常规育种结合必将带来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但其应用还受到基因转化率低、存在基因沉默现象、转基因产品对人畜的危害性鉴定较难、转基因的漂移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等限制。分子标记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现代育种技术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9、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利用分子标记划分杂种优势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利用分子标记建立植物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可以精确地把遗传差异很小的植株区别开来,在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特别有应用价值。利用分子标记探寻优良基因资源。在玉米育种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生物技术育种在拓宽玉米自交系种质素材,提高杂交种抗逆、抗病、产量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多数分子标记仍停留在实验室理论研究阶段,用于大规模育种和种质鉴定还有一段距离。应把生物育种技术同常规玉米育种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我国特有玉米种质资源中高产、优质和高抗的有关新基因,并进行相关标记的定位和精细定位,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10、。目前高油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两个性状的精细定位、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选择将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点。1.1.2国内外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外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粮食作物,玉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作物。在亚洲,对玉米需求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水稻和小麦的需求增长速度,成为玉米生产、消费和进口贸易最活跃的地区。近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在6亿t左右,美国、中国、欧盟、巴西和墨西哥是五大玉米生产国,其中美国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中国占20%。据农业部最新调查,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为6.89亿t,而消费增长将达到7.23亿t

11、,产不足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杂交玉米生产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成为美国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19901998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从0.27亿hm2增至0.30亿hm2,增加10.2%;总产量从2.02亿t增至2.47亿t,提高22.8%。法国是欧洲玉米生产大国,玉米种植面积1700万hm2,占整个欧洲53%,年产玉米1400万t,75%用于饲料加工,20%用于淀粉生产,5%用于食用。(2)国内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玉米是我国的主要谷类粮食作物,在我国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22%和25%,其播种面积的大小

12、和产量的高低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19901998年,玉米种植面积从0.21亿hm2增至0.25亿hm2,增加17.9%;产量从1.00亿t增至1.33亿t,提高34.5%,是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增长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 达到1.39 亿t,据农业部最新调查,200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3以上,单产也比上年略增,总产量较上年猛增 900 万t,再创历史新高。甘肃的河西走廊灌溉玉米区,属大陆性干燥气候,降雨稀少,无霜期140170天,日照26003200小时,0积温4000左

13、右,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2005年甘肃省玉米面积基本保持在75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2%3%。2005年甘肃省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发展到34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44.7%,总产量达116万t,比上年增加11万t。就甘肃玉米种子生产而言,甘肃是全国玉米种子调出第一大省,2005年甘肃省玉米杂交制种产种量亿多kg,占全国杂交玉米用种量的以上。2006年生产总量6.2亿,占全国玉米种子需求量的6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玉米种子调出第一大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肃省玉米种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巨大的产业规模、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新品种的培育、

14、玉米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技术设备的引进、改造及升级等成为玉米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水平已经成为甘肃由种子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的重要障碍。1.1.3国内外玉米深加工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国外玉米深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系列很宽,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可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玉米的用途已渗透到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现在玉米的消费已经向工业原料转变,玉米已成为产业链最长的粮食作物,通过玉米可加工产品大约3000多种,欧美发达国家通过玉米加工的食品目前已经有1800多种。玉米深加工现在主要涉及三个层

15、次;第一是加工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第二是以第一层次加工的初级制品为原料进一步加工糖浆、酒精等;第三是把第二层次再加工,加工成还原胶等。美国是世界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已经超过5000万t,占玉米产量的20%左右。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蛋白饲料、淀粉糖和燃料酒精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国内玉米深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为1000多万t,占玉米产量的10%左右。玉米深

16、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我国玉米消费市场,使玉米消费进入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一大主导产业,淀粉工业是我国玉米使用量较大的一个行业,2004年全国玉米淀粉量达到了862万t,比2003年增加了36.09%,目前淀粉生产企业大约有300多家。近几年,西部地区玉米淀粉加工业发展快速,淀粉和深加工项目开始向大规模、高层次发展。以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味精和酶制剂等。甘肃省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以及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为主的优质专用玉米产区,通过优势区域布局,加大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力度,提高现有加工企业的综合利用水平,开

17、发玉米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纤维渣或玉米皮及胚芽、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多用途的工业原料及高附加值产品。年内力争将武威市凉州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以玉米为基本原料的生物化工基地。1.2 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1.2.1 对种子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内因。种子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良种对我国农业经济的贡献额达到了36%。农作物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取决于种子产业的发育程度,因此

18、,开展新品种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和建立种子基地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种子工作,在新品种育种、种子生产、检测、加工、包装等环节对种子生产和经营给予了一系列免税扶持政策,以促进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种子的科技含量和统一供种水平。要使我国种子产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种子产业化。因此,开展集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子加工、品牌包装、种子销售为一体的种子产业化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种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甘肃省种子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已将制种业列为甘肃省“十五”期间的22个农业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并编制了百万亩制种产业规划,为制种

19、基地的建设为种子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种子生产基地,优良自然条件和天然隔离条件已得到各方专家、种子企业及种子用户的广泛认可。2005年甘肃省玉米杂交制种面积达到123万亩,产种量亿多kg,占全国杂交玉米用种量的以上。2006年面积达到153万亩,生产总量6.2亿,占全国玉米种子需求量的6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玉米种子调出第一大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这就意味着,甘肃省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玉米生产的稳定发展。1.2.2对优质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玉米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0、。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杂交种的使用、品种更新及栽培技术的提高。玉米营养成分含量很高,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维生素,黄玉米还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每百克玉米热量为1527 KJ,热量和脂肪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面粉。玉米胚中含油36%41%。我国是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虽然占世界产量的20左右,但年产1.33亿t玉米中用于深加工的仅有2000万t,占我国玉米总产量不到15。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t,优质专用加工玉米缺口1340万t。甘肃80年代玉米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1300万亩左右,约

21、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2%3%。2004年甘肃省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发展到340万亩,比上年增加25.3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44.7%,总产量达116万t,比上年增加11万t。优质专用玉米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优质专用品种的支持,高淀粉、优质、多抗性突出的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丰产性好,籽粒淀粉含量高于国家一级标准,兼抗红叶病等6种病害,其产业化示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优质专用玉米产业的发展。1.2.3对淀粉工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由玉米生产的淀粉称为玉米原淀粉。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用玉米生产淀粉成本低,质量高,保持了玉米谷粒中原淀粉固有的基本特性,是化学成分最佳的淀粉。玉米淀粉工业是玉米加工工业

22、的基础,有了玉米淀粉才能开展玉米多层次利用。为适应对玉米淀粉质量的要求,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形成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纺织、造纸及石油勘探等工业。据业内人士调查,在短短10年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020的比率增长,其中淀粉糖的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淀粉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同时淀粉行业发展与淀汾糖、柠檬酸、赖氨酸等产品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长远发展看,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淀粉生产厂家与玉米生产基结合,形成有规模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23、,降低淀粉生产成本。特别是本项目产业化示范的金穗8号玉米新品种属国内高淀粉玉米,具有高产、抗多种病害等突出特点,农业比较效益高,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1.2.4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将首先带动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继而带动甘肃省优质玉米生产的发展和淀粉企业的发展,促进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产业、畜牧业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的食品、制糖、纺织、玉米燃料酒精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增加甘肃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都具有积极都促进和带动作用。如甘肃荣华实业上市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玉米淀粉深加工企业,具备年产20万吨玉米淀粉生

24、产能力。由于公司所在地河西走廊是全国著名的玉米产区,同时该区畜牧业发达,饲料等副产品销路顺畅,因而该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无疑会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外甘肃现有80多家酒厂,如滨河集团、皇台酒业、丝路春集团等,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也都需要优质高淀粉玉米原料,并对金穗8号的开发寄予厚望。1.3产业关联度分析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作物,既是粮食、饲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通过玉米可加工产品大约3000多种,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生产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白酒、味精、柠檬酸和燃料乙醇。我国通过玉米加工的食品目前只有130多种,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

25、1800多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内全国玉米淀粉总产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玉米工业化产品转化玉米量有望达到总量的80,其中玉米深加工产品转化玉米量有望达到25左右,目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转化能力基本在15左右。目前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表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玉米产业在甘肃省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扶持发展该产业,可充分利用甘肃省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使育繁销和甘肃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产业开发体系,大大提高甘肃玉米生产的良种化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还可带动种子产业、优质玉米生产和淀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26、会对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特殊贡献。1.4市场分析1.4.1 玉米良种市场分析甘肃生产的玉米良种色泽纯正、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深受国内外客商和用户欢迎,近年来一直产销两旺。甘肃省政府把玉米及产业化经营作为全省的重点项目和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利用甘肃省的玉米资源优势,有力促进甘肃玉米的产业化经营。甘肃是全国玉米种子调出第一大省,2005年,甘肃省玉米杂交制种面积达到123万亩,产种量亿多kg,占全国杂交玉米用种量的50以上。2006年面积达到153万亩,生产总量6.2亿,占全国玉米种子需求量的6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玉米种子调出第一大

27、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良种市场发展稳健,销路看好。2004年甘肃省优质专用玉米面积发展到340万亩,本项目生产的优质专用高淀粉玉米良种不足甘肃省年需求量的1/41/,而且省内缺乏优质专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因此种子销路不会存在问题。1.4.2 优质玉米市场分析玉米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粮、经、饲兼用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据农业部最新调查,200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3以上,预计20062007年度国内玉米总供给量会比上年度增长5.8。国内总消费比上年度增长4.2。2004、2005、2006年我国玉米企业消耗玉米量分

28、别是1634、1952、2400万t,2006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3340万t,较上年增加20左右。目前淀粉生产企业和玉米燃料乙醇加工工业目前的规模正逐步扩大,约有淀粉加工企业300多家,我国淀粉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淀粉原料生产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条件。近几年,西部地区玉米淀粉加工业发展快速,淀粉和深加工项目开始向大规模、高层次发展。甘肃省计划在年内力争将武威市凉州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以玉米为基本原料的生物化工基地。玉米深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我国玉米消费市场,使玉米消费进入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轨道。饲用玉米的用量仍占玉米用量70%以上,且对玉米的主导作用短期难以改变。从长期来看玉米供应

29、原料在需求多元化及全球供应偏紧的态势中,玉米深加工的前景将影响玉米的未来走势。1.4.3玉米淀粉市场玉米是加工淀粉的主要原料。利用淀粉再次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淀粉糖、赖氨酸、山梨醇、化工醇、燃料乙醇、柠檬酸等。全球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超过2000种,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仅仅400多种。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增值效益明显,近几年,全球玉米深加工扩建、再建的形势非常的积极。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5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

30、玉米淀粉产量为9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一定的空间。国内玉米淀粉业快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近年来,国内玉米淀粉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快速发展。2005年国内玉米淀粉消费量为1600万吨,占淀粉消费量的80%以上,同比增幅在20%以上。据了解,到2004年玉米淀粉规模化的企业仅74家,只有1995年厂家的1/3左右

31、,而产量却由1995年的210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860万吨,竟翻了3倍。仅以长春大成为例,其加工玉米能力约200万吨并计划在2008年实现年加工玉米600万吨的产能。1.5 项目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关联情况1.5.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施本项目对促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省玉米种子和商品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的持续

32、效益,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合甘肃的实际情况,早在“十五”规划中,就把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玉米制种作为全省“十五”期间22个农业重点产业开发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1.5.2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玉米是口粮、饲料、淀粉工业的主要原料,甘肃是我国第一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发展优质多抗专用玉米良种生产和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对改变我省乃至我国玉米品种结构,加快我国高淀粉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淀粉工业和燃料乙醇工业的发展步伐等具有重要

33、意义。同时,对淀粉深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向大规模、高层次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甘肃省在“十五”期间将玉米制种和玉米淀粉工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进行开发。发展玉米制种和优质玉米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专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的产业化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发新品种繁育技术,建立良种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创新体系,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通过项目实施,力争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产业化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种子企业和淀粉向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方向发展,同时对实现相关上中下游企业的紧密结合,

34、实现甘肃玉米区域化、专业化种植、优质化栽培、产业化发展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第二章项目技术基础2.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1)知识产权情况高产多抗、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承担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高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 项目最新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知识产权纠纷。(2)成果来源“金穗8号”为“三系”配套玉米新品种。母本EK12-48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技术孤雌生殖方法人工诱导育成。并利用河南农大育成的Mo17(C型细胞质)不育系,转育成EK12-48不育系(A系)和同型保持系(B系),以及319白-4-1A-4恢复系

35、(R系),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人工诱导单倍体孤雌生殖的方法的具体方法是:1999年,在K12/昌7-2/K12回交群体BC2代选株,在雌穗第二次减数分裂结束时期,即基部雌穗花丝长度达1.0 cm左右时,在雌穗基部打孔,从上向下插入塑料微管,在塑料微管中滴入金穗公司研制的孤雌生殖2号诱导液3 ml,持续对胚囊进行诱导。当年获种子216粒种子,2000年单粒种植,2001年种穗行,表现个矮、早熟、穗位低、红轴、硬粒,整个穗行整齐一致。父本319白-4-1A-4是金穗种业有限公司利用综合抗病性较好的齐319/P138/齐319回交群体,连续自交7代,经选择,育成父本自交系319

36、白-4-1A-4。2.2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高产多抗、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完成了研究、中试、技术鉴定及品种审定等各级程序性工作。(1)完成了产量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产量比较试验,平均折合亩产953.0kg,比对照增产20.0 %。(2)通过了甘肃省农业厅统一组织的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甘肃省农业厅组织的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858.55kg,比对照平均增产12.7%。(3)通过了甘肃省农业厅统一组织的中晚熟组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甘肃省农业厅组织的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40.5kg,比对照酒试20平均增产3.5%。

37、(4)通过了甘肃省农业厅统一组织的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金穗8号抗矮花叶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6种主要玉米病害,抗病性突出。(5)通过了甘肃省农业厅指定单位的品质化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金穗8号籽粒淀粉含量75.60% ,蛋白质含量8.923% ,脂肪含量3.82% ,赖氨酸含量0.327%。籽粒淀粉含量超过国家玉米专用品种加工一级标准,品质优良。(6)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07年3月9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省科技攻关计划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中由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

38、会在听取汇报,审阅资料,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后形成以下鉴定意见:金穗8号组合为EK12-48/319白-4-1A-4。母本以K12/昌7-2/K12回交群体为材料采用生物育种技术孤雌生殖方法诱导育成,父本采用综合抗病性较好的齐319/P138/齐319回交群体连续7代自交选育而成,并实现“三系”配套。品质检测结果表明:金穗8号籽粒淀粉含量75.60% ,蛋白质含量8.923% ,脂肪含量3.82% ,赖氨酸含量0.327%。籽粒淀粉含量超过国家玉米专用品种加工一级标准,品质优良。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金穗8号抗矮花叶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6种主要玉米病害,抗病性突出。在

39、2005-2006年产量比较试验中,平均折合亩产953.0kg,比中单2号增产20.0 %;在20052006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组区试中,两年区试平均亩产858.55kg,比对照平均增产12.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40.5kg,比对照酒试20平均增产3.5%,丰产性好。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品种选育紧密结合甘肃省玉米产业化需求,育种目标明确,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特别是淀粉含量高、抗病性突出、丰产性好、抗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的集成具有创新性。该品种的育成对促进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玉米高淀粉产业化基地建设及玉米病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建议加速

40、该品种的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7)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7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定名为金穗8号,准予推广,达到了国家种子法关于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必须通过品种审定的规定。2.3金穗8号品种特点与创新点2.3.1品种特点金穗8号是以EK12-48为母本,以319白-4-1A-4为父本选育的一代杂种。原代号为:金穗2023。金穗8号生育期124天。株型紧凑型。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绿叶活杆成熟,具有粮草兼收的特点。叶鞘紫红色。株高236cm,穗位高86cm。穗长26cm,穗粗5.8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粒,千粒重434克。籽

41、粒黄红色,硬粒型。红轴。经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品质化验,籽粒含淀粉75.60%、蛋白质8.923% 、脂肪3.82% 、赖氨酸0.327%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红叶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感小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天水及陇东种植中单2号、沈单16号及豫玉22等中晚熟玉米种植区栽培。2.3.2技术创新点(1)母本自交系采用人工诱导单倍体孤雌生殖的方法选育而成,生物技术含量高在K12/昌7-2/K12回交群体BC2代,雌穗第二次减数分裂结束时,用化学诱导剂孤雌生殖2号持续对胚囊进行诱导,得到纯合的二倍体种子。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

42、育种效率。(2)完成三系配套,种子生产成本低利用河南农大育成的Mo17(C型细胞质)不育系,转育成EK12-48不育系(A系)和同型保持系(B系),以及319白-4-1A-4恢复系(R系),金穗8号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种子生产过程中省去抽雄环节,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从技术上保证种子纯度。(3)淀粉含量高、加工品质优良金穗8号籽粒含淀粉75.60%,高于国标(GB/T8613-1999)一级指标(75)。(4)多抗性突出金穗8号抗矮花叶病、红叶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瘤黑粉病6种玉米主要病害。(5)丰产性好甘肃省玉米中晚熟组区试中,金穗8号两年平均858

43、.55kg,比对照酒试20增产12.7%。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840.5kg,比对照增产3.5%。2.4项目的比较优势和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作用2.4.1技术和工艺特点的比较优势(1)技术优势本项目建设单位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拥有高产多抗、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金穗8号”的自主知识产权。该品种籽粒淀粉含量高于国标一级指标;抗红叶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6种病害;丰产性好,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达840.5kg。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成立10年来,与甘肃农业大学共同主持完成了“九五”、“十五”甘肃省玉米协作攻关项目,已育成金穗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

44、号等9个玉米新品种,并通过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部分品种已申报国家品种保护权。甘肃省科技厅依托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组建的“甘肃省玉米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12月在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挂牌运行。因此,有能力完成本项目基本建设和相关制种技术研究等工作。(2)种子产业化发展优势和市场优势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玉米制种和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的玉米种子及商品玉米产量高,色泽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种子销往国外及国内20多个省(市、区)。玉米杂交制种面积由2000年的36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56万亩,生产种子6亿多kg,占全国用种量的60%以上。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

45、司目前玉米种子年生产面积3万亩左右,生产玉米种子1500万kg左右。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育成的金穗1号20012006年累计推广种植260多万亩,金穗2号20032006年累计应用面积60万亩以上。公司十年来年均销售玉米种子1000千万kg以上,累计销售种子1亿kg以上,公司生产销售的玉米种子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4000多万亩以上,具有实施种子产业化以及市场运作的经验和雄厚的工作基础。育成的新品种金穗8号已完成中试工作和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全可以进入产业化开发。2.4.2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作用通过该品种的产业化示范,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得到完善和提升:(1)通过高淀粉玉米品种金穗8

46、号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实质性地提高甘肃省高淀粉玉米制种的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提高甘肃省优质专用高淀粉玉米良种的质量和品质,将甘肃省建成名符其实的优质高淀粉玉米良种生产基地; (2)通过产业化示范,建立高淀粉商品玉米生产基地,改变目前普通玉米与高淀粉玉米生产混杂的局面,为甘肃省和我国淀粉工业的发展增加后劲,促进淀粉产业的发展。(3)调整玉米品种结构,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加工专用高淀粉玉米的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加速甘肃高淀粉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加速优质我省玉米产业化基地建设。(4)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优势,使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原料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47、使用优质原料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使科技成果真正成为提高玉米深加工效益的原动力;(5)充分发挥“甘肃省玉米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产业化工程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培植甘肃高淀粉玉米种子企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解决目前产业中产前、产中、产后互相脱节和科研、生产、加工脱节问题。总之,开发金穗8号和发展玉米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突出,经济特色鲜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具有推动作用,对加快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带动作用。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子加工厂建设;检测加工仪器设备购置;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五个方面。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靖远两县区建设金穗8号自交系生产田500亩,杂交种良种繁育基地10000亩,年繁育杂交种400万kg;在白银市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建设国内先进的玉米种子加工厂一座,主要建设种子加工车间、种子库、晒场等建筑面积32400,购置果穗烘干线、籽粒烘干线、料仓等种子加工设备110台(套)建成后年加工能力15000吨 ;建设一个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建筑面积1500 m2,配套购置种子检测仪器设备67台(套);在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