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304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夏利木赞牛培育及生态肉牛业发展规划摘要(附编织依据)说明 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肉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牛的存栏总数从1980年的7200万头增加到2000 年的1.4亿头;牛肉产量从1980年的26.9 万吨增加到2000 年的532.8万吨,其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0%提高到2000年的8.9 %,绝对量增加了17.4倍,成为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 农业是我区的主产业,这其中畜牧业又是农业的一个龙头。我区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又是回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以牛羊草食性动物饲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九五”期间,肉牛产

2、业有了一定进展,并已步入产业化发展新时期。但是由于我区肉牛养殖户分散,黄牛流动性大,自然条件、农户经济实力等因素的限制,制约了我区肉牛业的发展,多年来并未取得较大的发展,相对于全国肉牛业大省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还有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畜牧业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宁夏利木赞牛的培育及肉牛产业化发展不仅培育可以宁夏的肉用牛的当家品种,建立宁夏的肉牛龙头企业,建立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带和平原地区肉牛产业带,饲草料生产产业带,还可以建立宁夏的牛肉品牌,为宁夏肉牛业走向国内、国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宁夏肉牛业的发展同时为推进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起到一定

3、的促进作用,宁夏肉牛业的发展调整了我区种植业的结构,降低了农业的经营分险,增加了农户畜牧业收入的比例。 宁夏肉牛业的发展提高肉牛的经济性状为核心,在专门化的育种机构、科研大学、肉牛龙头企业,母牛-犊牛繁殖基地,育肥场的综合作用结果下,在未来几年来培育出宁夏利木赞肉牛,培育出宁夏肉牛综合系,最终生产出来的肉牛达到国际标准,为宁夏肉牛进军国际打下基础。关键词:肉牛业;利木赞 有一位经济学家作过这样评价:如果我们拿最好的土地不是去种粮食,而是去种草养牛,其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种粮食。其实,在西方国家的传统农业时代,也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左右。到了现代农业阶段,逐渐以种植饲料和人

4、工牧草为主,约占耕地的2/ 3 左右,因为它最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获取经济效益最高的途径。有些国家把种植人工牧草称为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和“绿色黄金之路”。一、必要性1.1、发展肉牛业的意义从世界肉类生产上看,牛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0牛肉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3,国际贸易量占世界肉类贸易总量的44.6%, 2000年牛肉生产与贸易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肉类生产和国际贸易总量的1/4和近1/3。的确,目前中国肉类市场己处于暂时性的相对饱和状态,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在肉食消费结构中,猪肉占66.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从城乡消费水平比较、畜产品消费

5、结构和动态发展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消费量必将逐步增一长,中国肉类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带动下,我国的肉牛业发展很快,从过去的以役用牛为主向现在以肉用性能方向为主的品种改良步伐加快,牛肉生产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产量逐年稳步上升。从1980 2000年,牛肉年产量由26.9万t ,激增到532.8万t ,增加了18.81倍,20年中平均年递增16.10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1980 年为0.28kg ,1990年为1.10kg ,2000年为4.21kg ,年递增14.36 %。2004年有10个省区出栏牛

6、超过150万头,主要分布在中原和东北三省,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吉林四省占全国出栏牛总数的44.2%;牛肉产量超过20万t的有10个省区,居前四位的也是河南、河北、山东和吉林四省,四省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46.8 % ,而2004 年全球牛肉产量为6220万t ,同比增加1.5% ,其增幅仅为我国20 年平均年增长量的1/ 10 。肉牛业的兴起也给牛肉的进出口贸易带来很大的的变化。2004年,我国加工牛肉出口量为2.17万t ,同比增长28.21 %;出口额为6726.50 万美元,同比增长64.51 %。加工牛肉出口排名前5 位的省(市) 为:河北、广东、山东、天津和辽宁,占加工牛肉出口总额的

7、88.95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食物消费由对植物蛋白的主要需求逐渐转变为对动物蛋白的主要需求,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牛肉集贸市场平均零售价格为16.50元/ kg ,与上年相比提高8.06 %,尤其下半年提高更快。当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2.16kg ,消费水平比上年提高10%以上,这在我国长期以来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消费的国家里,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在动物性食品中,牛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著称。据有关营养学家介绍,牛肉与鱼肉的蛋白质基本相当,比猪、羊肉中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一倍。而且,牛肉与猪肉和羊肉相比,其脂肪含量也较低。在现实生

8、活中,蛋白质仍然是开发人类智力、提高人们体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况且国际营养界已把蛋白质的消费量作为衡量人类食物构成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对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的需要,对于人们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也具有重大意义。宁夏是我国的传统牧区,丰富的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是发展草食家畜得天独后的物质基础。几十年来,各级政府和广大的畜牧工作者在本地黄牛的基础上,先后引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 夏洛来、利木赞等大中型肉牛品种。它们在丰富我区肉牛品种资源的同时,也在生产技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除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相继进行了上述品种间的三元、多元杂交,改良牛的生产性能

9、提高很快,尤其是早期生长发育、胴体重和屠宰率大幅度提高,其中18 月龄胴体重几乎是20 年前的两倍。随着优良品种使用频率的加强和育肥技术水平的提高,牛肉产品的肉质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牛肉生产的弱势,短期的快速发展难以改变目前我国牛肉生产大国牛肉产品出口小国的尴尬局面。同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达成的有关协议:到2004 年年底,我国进口牛肉的关税将从普通税率45 %、优惠税率25 %下降到12 %左右;由于中国牛肉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一些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正借助安全、卫生优势,随着关税的降低悄悄地进入中国市场。包装精致、服务优良的进口牛肉大量涌入、加剧了国内普通牛肉的市场竞争。另外根

10、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在中国保留抽查权的前提下,全美6000 家牛肉加工企业有权向中国出口牛肉。而在这之前,只有十几家牛肉加工企业有此权利。因此,依据地域和资源优势,尽快发展我区的肉牛产业、面对竞争迎接挑战,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三农增效意义重大1.2、宁夏地区的肉牛业的区域优势宁夏是个农业省,农区主要以农作物生产为主,粮食作物生产过剩,为饲料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山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发展草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2.1、生态畜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畜牧业将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维

11、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畜牧业在生态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草食牲畜可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肉、奶、毛、皮等畜产品, 同时, 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 既可直接还田还草, 也可通过工程措施,经厌氧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沼气, 以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依托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 变废弃物为资源, 增加畜产品和再生能源产出,减少环境污染, 在我国潜力巨大, 意义非凡。从草原生态方面来看, 随着我国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草原家庭承包制度、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等草原保护制度的广泛推行, 草原畜牧业将在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现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协

12、调发展。宁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体推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此环境下,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使草畜产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肉牛养殖以“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为发展方向,体现了生态肉牛养殖和肉牛养殖的无公害化饲养,保证了肉牛的品质,为建立生态畜牧业打下了基础。1.2.2、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业,就要大力发展屠宰加工业。它直接将肉牛转化成牛肉商品,并且可以根据消费市场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不同的分割和包装,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同时现代化的加工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牛肉的质量,出口国际市场

13、的牛肉必须以现代化的加工为基础。因此,要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业,必须抓住屠宰加工这个重要一环。而且近几年来,由于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发现有疯牛病,影响了欧盟牛肉及其牛肉制品的出口,这为中国牛肉的出口提供了机会;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粮食价格因进口增加而普遍降低,其中玉米下降的幅度最大,这将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廉价的饲料,从而使中国养牛成本进一步下降,牛肉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抓住世界牛肉进出口市场有利时机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我国的肉牛生产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屠宰性能低下,牛肉品种简单,深加工滞后,这些都直接使我国牛肉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下

14、大力气改善和提高牛肉的质量,彻底改变当前市场上低质量产品多,中高档质量产品较少,未经加工的产品多,达到合格加工标准的产品少,只重视产量,而忽视质量的错误局面。要树立优质名牌战略,特别要从肉牛屠宰这一环抓起,改善屠宰加工工艺,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肉牛分级标准,以科技为先锋,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把中国生产的牛肉及牛肉制品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宁夏的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夏纳氏肥牛公司,年加工肉量大、信息灵、销路广,目前生产的“纳氏”肥牛、分割牛肉系列产品已经远销港澳及中东地区。在肉牛工程的带动下,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牛源,拉动肉牛产业由生产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1.2.3、优质的饲料配套体系

15、 饲料工业与养殖加工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一方面饲料工业是养殖业的物质基础,是养殖业向集约化、科学化、商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饲料,这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肉类、蛋类、水产品等副食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此必然要求加快养殖业的建设和发展。从全国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看,2000年饲料生产能力达到1.0亿吨,实际产量为8000万吨。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 1.3-1.5亿吨,产量为1.2-1.3亿吨。2020年为1.7-1.8亿吨。目前我国饲料的实际产量为8000万吨左

16、右,缺口较大,而且国家近期提出了饲料工业发展的重点逐渐往北方产粮区转移的新战略,这就要求加快我省饲料工业发展步伐,承担非产粮区及本省的饲料供应。可见饲料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从国内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牛、羊等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上涨,目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口在5000万吨以上,因此,饲料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由此可见,围绕着肉牛产业进行饲料玉米种子种植、优质饲料作物种植、绿色育肥牛繁育、育肥、肉牛饲养屠宰、肉食品加工、饲料、皮革加工、生物有机肥、生物制药以及物流业都是相辅相成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的行业,并且其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

17、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必将大大改善我国生产资源的配置,创造更多的增加值。因此,在长春建立以屠宰加工为核心,肉牛养殖为基础,建设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复合肥、物流配送、生物制品的产业链体系,贯通肉制品生产、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发挥主业规模优势与实力的肉牛饲养屠宰加工综合基地是非常必要的。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不但能带动长春市畜牧业以及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吉林省的经济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经过初步测算,本项目全部建成后,通过为本项目提供肉牛的养殖小区建设,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

18、力 30 万人,增加农户收入约 5.7 亿元,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二、国际肉牛业及肉牛育种发展现状2.1、国际国内肉牛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 年里中国牛肉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在世界牛肉总产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中国的牛肉产量增长了约21 倍。如表1 所示, 中国牛肉产量在2002 年已经占全世界牛肉产量的11.83%。然而产肉量的增加并不代表中国的肉牛产业已经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现代肉牛业的发展目标是牛肉生产的高效率、高效益、高产出和健康性。要达到这四个目标必须具有完整的肉牛营养体系、繁育体系、胴体分割体系和产业营销体系, 而目前中国的肉牛产业还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表1世界和中国牛肉

19、产量对比百万吨1982199720022002:1982中国0.2664.4095.88022倍 世界46.99548.36849.7011倍 中国占世界0.57%9.28%11.83%2.2、国际国内肉牛业制种体系肉牛产业的主导因子是品种, 饲料、营养、繁殖和饲养管理是辅助因子,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某个因子也可起主要作用。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养殖业生产作出的科学评估, 良种的贡献率是35% 65% , 平均为45%。随着畜禽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程, 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地增加。品种即是遗传种质的具体体现形式。世界上存在约250个肉牛品种; 在美国肉牛业有60 个品种, 主要品种20个;在

20、加拿大约有34个肉牛品种, 其中占主要地位的12个; 在中国的生产历史中, 中国黄牛的培育多以耕作为目的, 没有专门的肉牛品种。建国以来曾经引进17个品种对中国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改良, 但到目前为止如何最优化地利用我们已经拥有的遗传种质进行有效、高效的肉牛生产仍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的肉牛业都用杂交种来生产, 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不过占3%5%。而今更引人注意的是新的合成系牛种的出现。例如在加拿大的肉牛育种业也存在另一种制种方式: 以多种复杂血缘杂交形成新品种配套系。与其他畜种的配套系含义类似, 这种合成系的不同系的适用范围不同, 各品系的经济、遗传侧重点不同。 例如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由几个

21、有志于肉牛业发展的农户用25年时间育成的Beefbooster, 就向肉牛业提供了5个用于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品系。其中的母系1 的理想与配品种为: 海福特、西门塔尔、利木赞; 母系2 的理想与配品种为德国黄牛、安格斯和利木赞; 母系3 是专为青年母牛设计的品系, 重点选育断奶重, 减少青年母牛的难产问题; 母系4 的理想与配品种为安格斯、西门塔尔和海福特; 最后还有一个终端父本系, 该系的公牛体躯长, 育种重点在于断奶后增重和有经济价值肉块比例。2003 年春季Beefbooster 犊牛在肉牛性能测定站的测定成绩显示: 除母系3 的生长速度较慢, 为1.3kg/d, 其他品系的生长速度为1.

22、5kg/d, 详细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中我们应该体会到Beefbooster 的育种理念和育种目标, 品种只作为遗传种质的一个单位,复杂的杂交合成系是以生产性能为元素的, 各系的育种目标也是针对生产性能的, 例如: 母系3的育种目标是减少难产, 维持头胎母牛的健康同时兼顾生产性能, 这一目标非常显著地体现在生产性能的测定成绩中, 母系3 的个体出生重小, 仅为其他母系的70%左右, 但断奶重为其它母系的80%, 周岁重为其他母系的80%, 达到了减少难产同时兼顾后期生长的目的。更加明显地而且与母系相反地终端父本不考虑难产问题, 只注重生产性能, 其出生重为母系平均的130%, 断奶

23、重和周岁重分别为母系平均的113%和109%。Beefbooster 后裔生产性能也体现出现代肉牛业生产的特点: 品系的专门化和产品的一致性。表22003 年春季Beefbooster 犊牛在肉牛性能测定站的测定成绩品系公牛测定头数平均出生重平均断奶重平均日增重平均周岁重平均睾丸围cm母系1192422611.553235母系281422701.655336母系3190302141.343233母系4235432681.553835终端父本78512871.556135针对我国现代肉牛生产阶段, 应统一如下思想以达到肉牛生产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提高的目的:忽略品种概念, 以生产性能的最佳组合

24、为唯一目标。忽略毛色, 摒弃纯种的固定的颜色概念, 因为颜色与生产性能没有遗传相关。在生产中追求商品级肉牛的一致型身材, 最终得到规格划一的产品。在配套生产体系中一定纳入优秀母性品种,为杂交后代提供最佳的前期营养并获得遗传水平的最佳表达。2.3、宁夏肉牛业及肉牛育种业的发展现状畜牧业是一高产出高收入的行业,正是依靠这一点,中国畜牧业在农业增长接近停滞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很快的增长速度。我国21世纪中期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我国人均肉占有量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在水平,每年就必须多生产出1.4 亿吨肉。相应来讲,牛肉要增加81万吨,也就是说要多出栏肉牛 0.57 亿头。同时,国际市场也有很大的

25、缺口,需要绿色动物食品的补充。因此畜牧业生产的市场前景很好。发展草食牲畜,特别是肉牛有利于充分利用宁夏丰富的饲料资源,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持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又是回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以牛羊草食性动物饲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九五”期间,牛羊产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已步入产业化发展新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更为我区奶肉牛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掀起了畜牧兴宁的新高潮.宁夏地区肉牛养殖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宁南地区,共有人口238.4万人,总土地面积318.37万公顷,该地区内除河谷川道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灾害频

26、繁,农业结构单一。但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等政策,调整结构,以肉牛产业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草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宁夏民族特色畜牧业的经济发展之路。据统计,2004年底全区牛存栏68.7万头,其中适龄母牛存栏32.5头,占存栏牛的47.3%;良种及改良牛存栏40.1万头,占存栏牛的58.4%;当年产牛犊19.8万头,繁殖成活率61%;出栏牛35.6万头,产牛肉4.8万头,出栏牛头均胴体重135Kg。2.1 优秀的种牛基地和育种体系要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业,还要重视另一个源头就是优秀种

27、牛基地的建设。目前,在发展优质肉牛生产上无论是全省还是全国都缺少优良品种肉种牛,宁夏在近几年的肉牛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肉用种牛的发展,从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国家引进大量种牛及优质肉牛胚胎,宁夏现存栏肉种牛近100头。而从宁夏肉牛带的战略目标看,今后肉种牛的供求将更加紧张。在项目带动下采用现代的基因技术以及胚胎移植技术,可以迅速生产肉种牛及改良肉牛品种,及时满足人们对优质肉牛的需求。经过多年的选种选育,宁夏地区已经利用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培育出较好的杂交后代,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群。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2.1.1世界名牛利木赞世界名牛利木赞牛(Lirnousin)属大型肉用牛品种,以体型

28、高大、生长快、肌肉丰满、产肉率高、肉质好而著称。利木赞牛原产法国中部,主要分布在维埃纳、克勒兹和科留兹等省,现已分布世界许多国家。90年代我省引进利木赞牛牛和胚胎。在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纯种繁育与进行冻精生产,改良当地黄牛。目前所产冻精已推广至全省各地,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木赞牛利木赞牛被毛为红、黄色,腹下、四肢、尾部毛色稍浅呈粉色,毛细短、平滑光亮。角呈蜡黄色,角型为龙门角。体躯长而宽,肌肉丰满,肩部和臀部肌肉发达。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尻平,四肢强健。公牛颈粗厚隆起,骨格较细。成年利木赞公牛体重950-1100kg,母牛可达900kg。利木赞牛

29、出生重公犊36kg左右,母犊35kg左右。公牛周岁体重可达450kg。利木赞牛以生产优质肉块比重大而著称,骨较细,出肉率高,屠宰率为68左右,肉质细嫩,呈大理石状。瘦肉率高达80-85,是生产优质牛肉的理想品种。 利木赞牛繁殖性能,利木赞牛性成熟一般公牛7-8月龄,母牛8-10月龄。初配年龄公牛16月龄,母牛18-20月龄。发情周期平均21天,发情持续时间平均20个小时。冻精配种情期受胎率70以上,妊娠期280d,产犊间隔380d。难产率低,极少发生难产。公牛性欲反应较迟缓,射精量一般每次4毫升左右,精子密度中等。七、八月份酷暑季节精液品质较差。公牛利用年限4-6年。利木赞牛改良宁夏本地黄牛取

30、得了比较突出的杂交改良的效果,从毛色上与黄牛接近。杂交后代趋向父本特征,而且改善了黄牛后躯发育差的缺点,体型外貌有较大改观。宁夏畜牧站测定与固原黄牛杂交一代,初生重公犊平均为27kg,母犊平均25kg,一般饲养条件下,周岁重公牛278kg,母牛246kg,2岁公牛427kg,母牛314kg,比本地黄牛提高25-40。杂交一代犊牛3月龄开始补料,6月龄公犊断奶重150-190kg,断奶后直接进行强度育肥,周岁重平均315.8Kg,最大个体达389kg。杂交一代7-8月龄,10-11月龄开始育肥,在高、中、低不同营养水平下育肥120d,在高营养水平下,2个年龄组平均日增重达1274-1340g,料

31、重比4.56-5.2:1。用18月龄杂交一代公牛进行优质高档牛肉试验,育肥330天,体重达475-557kg,屠宰率达63.6,高档肉块占活重5.6,达到国际肉牛4A标准。难产率极低是利木赞牛的又一优点。无论与任何肉牛品种杂交,犊牛出生重都较小,一般要轻67千克。母牛在分娩时骨盆的开张度大,因而,初产的顺产率很高。难产率一般只有0.5,是专门化肉牛品种中难产率最低的。利木赞牛已经成为改良宁夏黄牛的主要品种,不论在毛色、产肉率、肉质,还是体质外貌都具有良好的特征和效果。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基础上,对两杂一代母牛引用利木赞牛进行三次杂交,可获得更好的杂交优势和效益。三、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原则3.

32、1、畜产品贸易趋势 第一,发达国家的畜产品消费己经达到饱和水平,消费者出于健康考虑,开始减少脂肪含量高的肉类产品消费,因而近年来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会日益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卫生安全性、品种多样化和食用方便等特性。在这些国家,畜禽产品市场趋于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而细分化,不同品质的产品之间形成显著的价格差,低价低质产品市场趋于萎缩,而有机食品、深加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趋于扩大。 第二,收入水平仍是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人均畜禽产品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形势突变对很多国家的畜禽产品消费水平和贸易规模产生了重大影

33、响,例如前苏联解体后经济持续下滑和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这些市场上的消费者减少畜禽消费量。在这些低收入市场上,价格仍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第三,一些有能力扩大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积极采取措施,改进本国的生产体系和提高营销效率,以抓住世界范围开放农产品市场所带来的扩大畜产品贸易规模的机遇,未来在国际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例如,阿根延和巴西都拟定了消灭口蹄疫的计划,以便实现向美,日、韩等国出口牛肉的目标。巴西和泰国在扩大家禽出口方面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第四,虽然WTO成员的诸次谈判尤其是乌拉圭回合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但一些重要畜产品不仅继续受到高关税保护,而且

34、国际贸易还由于主要发达国家提供大量的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而受到严重扭曲。 第五,随着近年来跨国境人员和物资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病害传播的速度加快,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六,动物饲养技术的变化给畜牧业带来双重影响。在积极方面,通过改良品种和采用集约化饲养技术,虽然这种技术改良主要源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也从技术传播中获益。在消极方面,一些现代技术也成为疫病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包括由动物交流传播、由饲料传播(使用的饲料来源多样化)、由环境污染造成等原因。在大城市郊区建立的集约饲养体系很容易造成人与动物的交互感染和环境污染。利用现代技术培养的动物虽然生长快,但缺乏传统品种

35、的风味。第七,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普遍趋于加强以卫生检疫措施和技术标准为主要手段的“绿色壁垒”。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收人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都会逐步对食品卫生安全性和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决定了未来畜牧业生产技术总的发展方向,并且对未来的畜产品供给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技术知识差距,目前的国际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依据的主要是发达国家掌握的技术知识及应用这种知识的能力。作为标准制定者,发达国家有能力对贸易实行有效管制。开放市场后,依据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发达国家的产品很容易进入缺乏技术标准和检验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即使其产品的

36、技术标准未达到本国的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国际标准接轨要求对生产技术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仅企业需要增加投入,而且政府也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来使其管制制度适合这一需要,从而发生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引起本国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降低。当发展中国家允许部分生产企业采取低标准生产时,发达国家就有理由以未能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监测体系为由,拒绝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相似的问题。畜牧业既依赖生产地域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例如集约化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从实践经验看,加强环境管制常常导致畜产品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使一些人多地少的发达国家在畜禽产品上失

37、去价格竞争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扩大出口的有利机遇。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加强本国环境标准的同时,也对进口畜禽产品生产过程需要符合的标准(包括饲养方法、加工方法等)提出了要求,从而有效地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由于采用低成本生产技术体系和环境标准而形成的价格优势。 最后,尽管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扩大畜禽产品贸易开放终将是一个趋势。3.2、肉牛业的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原则肉牛业走产业化道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肉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国情和肉牛生产的现状,推进肉牛产业化经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2.1、培育我国自己的肉牛品种,制定合理的饲养水平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

38、。我国有秦川牛、鲁西黄牛、南阳牛等优良的役肉兼用品种,但是由于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的缺陷,它们并不是牛肉生产的最佳品种。为此我国到目前为止,几乎引进了世界上所有的优良肉牛品种,进行品种改良。我国南北幅员辽阔,资源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以那种牛为父本对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杂交到什么程度作为商用肉牛进行饲养,是肉牛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牛是草食家畜,传统的饲养方式不可能生产优质牛肉,但过量的饲喂精饲料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如何合理的利用粗精饲料的搭配,以获得合适的生长速度也是肉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3.2.2、规范我国肉牛的屠宰加工、流通秩序据统计,我国由规范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屠宰的肉牛仅仅占

39、15 %左右,牛肉总量的85 %左右是由肉牛屠宰专业村和专业户生产和销售的。这种地打滚式的一把刀屠宰作业,不仅不能保证牛肉的微生物等品质,更为严重的是为某些不法业者的搀杂使假提供了可能。在美国,对肉类工业的管理程度仅仅次于核工业,肉牛的屠宰加工不仅在规范化的企业进行,县城由USDA 派驻的官员独立地进行产品的品质检验和认可;在澳大利亚,澳洲肉类规格管理局(AUS - MEAT) 负责所有认可的肉类公司的肉类品质认可,并派驻认可的官员在现场负责品质标准的认定。据有关部门的消息,我国将很快向肉类加工企业派驻官方的兽医卫检官员,对肉类品质进行独立的官方检验。由此需要对于那些具备了足够条件的肉牛专业屠

40、宰村或屠宰专业户进行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使之向规范化的屠宰加工企业过渡,而对于尚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坚决予以关停。 目前我国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超过100 家,各家企业按照自己的工艺条件和市场定位、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分级分割,这就造成了整个国家牛肉流通市场的不规范,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肉牛分级,牛肉的分级、分割,规范牛肉市场的加工流通秩序势在必行。3.2.3、建立优质牛肉的安全生产体系目前,食品的安生性已经被提到一个足够高的认识层面,具体到肉牛业需要建立符合WTO 原则、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牛、牛肉及其产品的标准体系;牛肉及其产品的品质检测体系;安全、无公害牛肉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饲养管理和饲料添加剂标

41、准,如兽医防疫和治疗标准、肉牛分级标准、肉牛屠宰标准操作程序和牛肉分级、分割标准;建立肉牛产品加工的品质控制体系。 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只有优质的原料,才能生产优质的产品。应用GMP、SSOP、HACCP 等品质管理体系,降低牛肉的初始微生物数量,提高原料牛肉的卫生品质,是生产优质牛肉和牛肉产品的基础; HACCP 全面品质管理体系是以GMP 和SSOP 为前提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品质管理体系,只有规范地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达到品质控制的目的。应用综合保鲜技术,延长牛肉的保质期,生产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的冷却肉是牛肉加工业的方向性产品之一。初始微生物数量足够低的高品质原料、

42、完善的冷链体系、适宜保鲜处理是生产冷却肉的核心技术。针对我国牛肉生产问题,急需建立优质牛肉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我国牛肉生产和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解决的核心技术是尽快建立、完善和全面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牛肉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有了等级标准,可以规范和统一国内牛肉产品的质量,使产品上一个档次,使牛肉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牛肉生产的发展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振兴民族产业的要求。为此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将“优质牛肉系统评定方法和标准”的建立做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通过南京农业大学等合作单位课题组全体成员几年的努力,现已

43、初步制定出了我国优质牛肉的系统评定方法和标准,该标准以胴体的等级评定为主,向前、后延伸包括活牛的等级评定和肉的分割与命名。鉴于我国牛肉生产急需与国际接轨,在建立我国符合国际要求的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后,国际化市场促使我国牛肉生产在品种改良、饲料资源和品质检验、饲养管理和肥育、屠宰工艺和卫生检验、成熟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以及基础设施、设备仪器、人员培培训等各个环节借鉴345、67885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推行我国牛肉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促使我国肉牛业和加工业向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安全化、产业化等有序的方向发展。3.2.4、应用现代的加工技术、提高牛肉产品的加工品质肉牛屠宰以后,为了获

44、得高食用品质和微生物品质的原料,需要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对牛胴体进行冷却处理。合理的冷却速度是保证原料品质的重要前提,但是牛肉在快速冷却过程中极易发生冷收缩,而导致牛肉品质的降低,因此应用电刺激技术、钙离子注射嫩化技术等先进技术降低牛肉的冷收缩,加快牛肉的成熟过程,提高牛肉的食用品质是必须的。应用现代的加工技术,改良已有的牛肉产品,综合利用不同部位的牛肉,开发研制牛肉产品,增加牛肉产品的品种,提高牛肉产品的品质。3.2.5、建立一个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肉牛业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加快产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利用生产基地优势,培育产区市场;二是要利用加工优势,多元

45、化进入市场;三是要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形式占据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3.2.6、加强肉牛业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优势。肉牛业生产基地是加工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发展产业化的基础,只有改变肉牛业生产规模小、门类杂、经营分散的状况,建立较为稳定的生产基地,才能保护畜产品的均衡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肉牛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肉牛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为了将牛肉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八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优质肉牛生产配套技术;秸杆养牛综合配套技术;牧区轮牧综合养牛配套技术;北方塑料暖棚养牛技术;牛传染病和寄生虫综合防治技术;亚热带草山草坡种草养牛配套技术;开

46、发农闲田种草养牛配套技术;规模化养牛配套技术。四、目标中国利木赞肉牛的培育及肉牛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未来几年里,肉牛业的发展将结合宁夏草业的发展,培育出生产性能较高的肉牛群体。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支柱产业新格局。 4.1、产业发展目标4.1.1.肉牛综合系的建立利用本地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等肉牛品种培育出宁夏利木赞牛,建立肉牛综合系。建立以肉用经济性状为育种目标,通过杂交改良,使选育后代生产的牛肉达到国际化肉牛生产所需要的标准。4.1.2、建立肉牛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周边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肉牛加工企业

47、的建立可以拉动肉牛产业的发展,为肉牛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托,肉牛加工企业的建立不仅要求在牛肉加工上打破了单一的传统屠宰模式,必须努力建造一个以肉牛业为主进行系列开发的产业链条。涵盖了肉牛品种选育机构、饲养基地、饲料开发、屠宰分割、熟食加工、皮革系列加工、生物制品、生物有机肥、基因工程、市场流通等各个领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抗风险能力。4.1.3.建立肉牛育种机构,成立宁夏肉牛育种协会,建立肉牛育种试验场根据上述我省目前肉牛的现状和现代肉牛业特点及所面临的形势,必须成立专门化的育种机构,和宁夏肉牛育种协会,建立宁夏肉牛育种试验基地,通过专门化的育种机构。4.1.4、建立宁南山区母牛-犊

48、牛繁育体系利用我区的草场,建立草地畜牧业,大力发展养牛业,培育母牛-犊牛繁育体系,加快宁南山区的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4.1.5.建立肉牛育肥场在广大饲料充足的地区建立肉牛育肥场,培育适合生产要求的肉牛,进一步提高我区肉牛的经济性状,进一步扩大我区的牛源,提高整体的肉品质,为我区牛肉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做好准备。4.2、技术、生产目标4.2.1、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战略意义考虑,实施肉牛生产经营管理上的“集约化+高技术+规模化+工厂化”,建立以肉牛为主的新兴外向型肉牛联合企业。4.2.2、大面积推广肉牛科学饲养新技术,建立集约化生产基地,实行领导决策科学化,建立全省商品牛生产基地数据库,在技术上大力推广短期快速育肥技术、低精料育肥技术、易地育肥技术,走集约化经营、牧工贸一体化发展之路。4.2.3、新型肉牛联合加工企业必须着眼提高肉牛加工上档次和外向需求,努力提高商品附加值。实践证明,如果把骨、血和脏器等有效开发,8000头牛可附加增值1百万元。4.2.4、组织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产品可按国内外客户需求,生产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