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可研报告(初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可研报告(初稿).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项目实施地点:XXXX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鲁家窑村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1.1项目概要4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1.3 综合评价6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72.1 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33.1市场分析133.6 市场风险分析18第四章 建设方案194.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194.2建设规划与布局194.3建设标准204.4生产技术方案20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245.1 环境影响245.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45.3 环评审批情况25第六章 组织与管理266.1组织机构与
2、职能划分266.2经营管理模式276.3经营管理措施276.4技术培训286.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28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307.1投资估算依据307.2 投资估算307.3资金来源307.4 资金使用及管理30第八章 财务评价328.1财务评价依据328.2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328.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28.4 财务效益分析328.5不确定性分析338.6 财务评价结论33第九章 社会效益分析349.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349.2农业产业化经营35附 录1一、附表1二、附图1三、附件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概况单位名称:宁
3、夏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私营公司简介: 宁夏红寺堡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15日,注册资金 万元,位于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鲁家窑村,周边地势空旷,灌溉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公司总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建筑面积为300亩,其余2700亩为饲草基地,总投资9000万元,下辖红寺堡清真牛羊肉加工厂,饲料配送中心,母牛舍饲基地,公司基地分三期建成,计划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0头,年销售收入7548万元,利税862万元。1.1.2建设方案1.1.2.1项目名称:宁夏红寺堡伊兴源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新建项目1.1.2.2建设性质:新建1.1.2.3建设年限:三年1.1.2.4建设地点:宁
4、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鲁家窑村1.1.2.5建设规模:新建标准化牛舍56000,其中成母牛舍36000、育成母牛舍16000、犊牛哺育舍3000、产房1000;新建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池32000立方米;引进基础母牛1500头;引进饲料酶130吨;购置肉牛冷配改良设备8套,包括:35立升液氮贮存罐8个,15立升液氮运输罐8个,输精枪16把,细管剪32把,实体显微镜8台,四柱栏16个;购置每小时加工饲草量为9吨铡草机8台;购置每小时加工饲料量为1500的配合饲料加工机组和秸秆颗粒加工机组各3套;建设年加工15万吨的大型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厂2座。1.1.2.6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项目技术依
5、托单位宁夏畜牧工作站和和红寺堡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多年来,在良种牛羊繁育、规范化饲养、饲草料加工调制、疾病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已取得良好的效益,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1.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4173.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5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673.6万元,政府补助资金1000万元。1.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达产年可出栏优质肉牛10000头。年销售收入7458万元,总成本6686万元,利润总额862万元;内部收益率23.29%。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
6、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1.2.2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2008-2012)1.2.3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1.2.4宁夏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 综合评价项目各方面建设条件较为理想,选定场址的交通、供水、供电等社会协作条件可完全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架子牛、饲草料在红寺堡及周边县市都有生产,可满足供应需求。企业生产会产生牛羊粪便,经无害化处理,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本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方式,生产技术及工艺成熟,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适度。项目的实施可直接带动红寺堡大河乡、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南川乡肉牛养殖户1000多户
7、,并辐射周边市县2500个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良种肉牛繁育场保持长年肉牛存栏2500头规模,每年耗用秸秆56000吨,耗用玉米、麸皮、油饼等原料6500吨以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200余人,项目建设存在农民组织化程度、技术水平低,观念落后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实施中加大技术培训,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本项目产品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牛羊肉,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企业与区域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项目投资结构合理,资金筹措渠道可靠,各项财务指标符合现行的行业投资评价标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本可研认为该项目完全可行。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
8、景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已将宁夏列入“西北肉牛优势区”和“西北肉羊优势区”,这是国家为了应对入世后,全面提高我国牛羊产业国际竟争力所采取的战略举措,也充分显示了宁夏牛羊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及其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003年,自治区政府将清真牛羊肉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化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以清真牛羊肉产业为突破口,采取得力措施,创新发展机制,力促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宁南山区草畜产业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使我区肉牛产业连续多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
9、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以来,又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供给条件变化,制定发布了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把肉牛、肉羊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制定了“生态优先、草畜为主、特色种养、产业开发”的方针。从目前我区牛羊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尤其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优质牛羊出栏比例相对较低,牛羊肉产量规模相对较小、质量无保障、商品率低、效益差、产业化发展缓慢;缺少大型、专业化的优质高效集约化牛羊养殖场。尤其是我区实行封山禁牧后,尽管牛羊养殖业在饲养形式上由传统的放牧转变为舍饲,但饲养管理
10、模式仍然未发生大的转变,综合配套措施开发利用与示范推广跟不上,严重制约了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建设专业生产企业,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开发适合我区自然环境和饲草料资源特点、符合养殖户经济承受能力、能够促进牛羊产业发展壮大的生产模式,集成已有研究成果,综合推广应用配套技术,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牛羊养殖效益,使我区牛羊产业发展有所突破。对我区牛羊产业发展战略、甚至全国牛羊产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本公司根据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草畜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项目区的建设条件,在总结经验、探索路子的实践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确定建设本项目。2.2项目建设的必
11、要性2.2.1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优质、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及养殖”被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同时,这也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力措施,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成为地方经济可靠的增长点。2.2.2是增加牛羊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需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本项目采用当地丰富的牛羊资源,提高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农业生产综合效益随之提高,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养殖、饲草料种植的积极性,对促进红寺堡区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3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实行畜牧产业化经营是红寺堡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
12、内容,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对于农民来说,畜产品卖难是其经营过程中最大的困扰之一。而通过与龙头企业协作经营的模式,其产品有了稳定可靠的销路,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可专心发展生产,其收益有了保障。2.2.4是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有8千克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巨大的人口基数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国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每年需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高档牛肉。因此,牛肉的销路有保障。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满足消费需求,同时,新建的集约化养殖场也可使企业获得更好的规模效应,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2.2.
13、5是巩固封育禁牧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过去红寺堡区传统牛羊养殖方式主要是放牧。只重视数量增加,忽视质量提高,牛羊养殖效益较低,并且造成草场超载,草原植被破坏,使草原沙化、碱化、退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封育禁牧后,由于养殖技术跟不上,适应不了舍饲养殖的客观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既能引导农民改变传统饲养习惯,又有利于草场植被恢复和草原休养生息,适应舍饲养殖的需要,对提高羊产业整体效益,巩固封育禁牧成果意义重大。同时通过牛育肥,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饲草料资源,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促使农业向生态型农业的方向发展,对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2.3项目建设面临的问
14、题宁夏2009年牛羊肉产量7.28万吨,比封育禁牧前的2003年增长32.1%,农民养牛养羊的效益明显提高。牛羊肉人均占有量分别为11.8公斤、17.5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可喜的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9县 (区)已呈现恢复性增长,黄牛存栏46.9万头,羊只存栏266.69万只,分别比封山禁牧前的2003年增长了26.3%和36.4%,初步实现了生态恢复与牧业发展 “双赢”。虽然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不久前,自治区政府几位参事深入泾源、彭阳、同心、平罗、盐池、灵武和5个加工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受限于有限的资源和较小的地域,也受限于加工企业转化能
15、力弱等问题,我区清真牛羊肉产业步履沉重。2.3.1 问题一 无利可图,羊产业发展缓慢 自治区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区黄牛存栏64.75万头,比封育禁牧前的2003年净增7.21万头;羊只存栏470.24万只,比2003年的474.4万只减少了3.36万只。以上数字表明,我区清真牛羊肉产业经历了7年之久的封育禁牧考验后,出现了新的格局和变化:羊产业发展缓慢,群众养牛的积极性和效益好于养羊。农民通过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舍饲养羊不赚钱甚至赔钱。据专家测算,在舍饲喂养条件下,每只基础母羊平均日消耗草料折合人民币约1.3元,全年为475元。以宁夏滩羊为例,每只基础母羊两年平均产3羔,羊羔
16、断奶即出栏,每只按270元计算,年收入为405元。因此,在舍饲喂养条件下,农民根本无效益可谈。加之受养殖空间限制,相当一部分农户退出养殖业,而规模养殖又未能跟上,导致牛羊总量下降。据自治区商务厅测算,近年来每年由邻近地区流入我区的羊只150万只-200万只,羊肉总量约3万吨左右。而区内产品 (主要是优质羊肉)年外销量4万吨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区牛羊肉总量供需基本属于自给自足型。2.3.2 问题二 重视育肥,忽视自繁自育 2009年,全区能繁母牛 (不含奶牛)28.6万头,比2003年的30.1万头减少1.5万头;能繁母羊294.9万只,比2003年的339.5万只减少44.6万只。主要原因是母畜
17、产仔培育周期长、饲养成本高。1头母牛1年繁殖1头犊牛,饲养到6月龄后销售,从怀孕到仔畜销售需要18个月到20个月,净盈余只有400元;母羊怀孕、产仔到销售日需成本近2元,产仔出售后基本不盈余。而架子牛育肥出售每月净收入200元到500元不等 (因饲喂水平不同),羔羊育肥70天-80天后每天净余1元以上。目前农民的积极性在育肥,而忽视自繁自育。灵武市白土岗子乡新禾村农民王占生在甘肃设点3处,每年贩回羊只7万只以上。据他反映,目前本市养羊大户外采羔羊占90%,自繁自育只占10%,其原因是外地羊只成本低。由于近年来各地都开始重视畜牧业发展,采购架子牛、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全国牛羊产区出现了区域性的
18、“牛荒”“羊荒”现象。加之良繁体系还不健全,适应本地的良种品牌尚未形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群众自繁自育的积极性。2.3.3 问题三 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全区牛羊肉加工企业7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众多的小企业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相互压价。比如,今年政府有关部门从广州亚运会争取的供货合同就因企业间相互压价而未能执行。现在推行的 “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也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产、学、研和养、加、销一体化没有真正形成,并且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农户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操作层面上仍停留在活畜一次性买断这种简单的关系上,生产、价格、质量、服务等变化直接影响着
19、双方的行为和利益。目前阶段,农户与龙头企业联接的实践表明,农民把初级产品出售给龙头企业,也就把市场的风险转给了龙头企业,企业有多大的市场风险都很难再让农民去 “共担”。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工销售获利再多,农民也无法分享。因此,只有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建立起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此外,我区加工企业精深加工程度低,生产加工的牛羊肉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只做牛羊肉的屠宰和分割,皮、下水等副产品深加工都未进行。规模以上企业受资金制约,没有能力进行更大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弱,无力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占有率低。农垦所属的贺兰山清真牛羊肉产业 (集团)公司始建
20、于2003年,经营6年,因生产加工产量过低,单位生产成本过高,2003年至今年6月共亏损3054万元,平均每年亏损近600万元,每年加工牛羊肉不到700吨,仅占设计能力的5%。该公司是我区唯一向马来西亚提供出口产品的企业,两年供货150吨,(2006年供货100吨,2007年供货50吨),2008年至今再未出口。2.3.4出路要在抓品牌上下功夫 鉴于目前我区清真牛羊肉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自治区政府参事高万里等建议,一定要在抓品牌上下功夫。在肉牛生产上,通过品种选育巩固和提高改良效果,为打造宁夏肉牛品牌奠定品种基础。肉羊生产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射频技术开展新品种培育,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
21、大良种母畜投入力度,适时增加母畜饲养量。抓优质牧草建设,夯实饲草料基础。全区2002年底保留的176.4万亩、2003年新增的195.6万亩苜蓿已到更新期,其他多年生牧草由于干旱等原因提前退化,产量、质量明显下降。为此,要加强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对多年生牧草要进行补种、复壮、及时收割,加大一年生优质牧草的种植。同时,要加大秸秆开发利用,构建多元化饲草料生产体系。推行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围绕清真牛羊肉产业 “走出去” “走高端”的需要,培育和引进经管型、多能型、法制型、谈判型人才。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3.1市场分析3.1 2010年肉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3.1.1基本特点存栏数和产
22、肉量稳中有降,预测实际存栏不足8000万头,其中母牛不足3500万头,牛肉减产约70万吨。养殖仍以母牛分散和异地短期育肥为主;未严格实施检疫、牛病蔓延、屠宰加工监管不严且产能过剩的状况没有改善;肉牛无针对、系统性的促发展和金融、保险政策。养殖经济效益处于微利状态。牛肉国际贸易首现黑字。消费、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出现新动向:消费人群趋于年青化,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母牛基地建设,优质优价态势已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产业创新点。3.1.2产区变化各产区存栏继续下降,尤以中原(皖、晋、鲁、冀、豫)为甚,其中皖、晋、鲁、冀已成以屠宰为主的牛肉产区,中原产区步入肉牛产业革命的前夜。养殖区域继
23、续由中原向其他产区及不发达地区转移。南部(云、川、湘、鄂、黔、赣、桂、渝)、东北(黑、吉)和西部(陕、甘、宁、新)兼作母牛基地的优势明显。南部最具发展潜力。3.1.3效益与安全行业间政策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盲目杂交、养殖及屠宰恶性竞争成本的增加、猪肉价格的压制和牵制,压缩了产业效益空间。中原地区抢购育肥牛、私屠滥宰、弑母杀青和弃牛打工,动摇着产业基础。口蹄疫和牛支原体肺炎仍是主要疫病,养殖环境恶劣和无规范的长途运输及疫病扑杀赔偿比例不当,导致易爆发、扩散、隐瞒重大疫病,加大了病害隐患。牛肉供不应求未成为提高产业效益主因,反滋生着走私进口和注水、违禁用药市场,威胁着食品安全。产业微利状态降低了产业
24、安民效果。3.1.4产业技术有关肉牛的标准、规范政出多门且缺乏一致性。“引种、退化、再引种”依旧恶性循环。以经济为导向的黄牛育种、保种方向和研发相应盈利技术已成共识;提高牛肉档次的养殖和加工技术开始支撑产业;快大型牛种改良仍是主流,但欠缺杂交用种配套方针;现有技术能满足产业的部分需求,但缺乏推广途径。推广成本高于收益和机制不完善及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是技术普及的瓶颈。3.1.5产业政策国家开始关注制种战略,着手肉牛良种工程建设。肉牛被纳入“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3.2 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2.1存栏量与养殖方式城镇化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及大型经济圈的形成,将使存栏量继续下降
25、。母牛分散养殖和集中短期育肥方式仍是主体。奶牛公犊育肥率提高3%以上。包括分散的农户养殖,标准化进程有所加快,适度规模场或机制较为完善的合作组织有所增加。单位农户的母牛存栏数、“母牛带犊小区”、“母牛带犊+育肥”的复合经营场(组织)及导入配套技术和设施设备、注重生态环境的规模场(区)继续增加。稳定存栏量、提高单产和肉质成为主题。3.2.2养殖成本和效益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涨,养殖成本增加。部分农区秸秆类过剩,牧区饲料趋于紧缺,南方草山草坡利用率继续提高。自身的低效率和对生猪等行业的补贴政策仍压制养牛效益空间,牛价和养殖效益微增。3.2.3疾病与防疫重大疫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但流行态势趋缓。常发病
26、仍将持续危害,缺医少药、疫情监测滞后现象仍很普遍。防治新技术措施仍难广泛实施,牛主自行诊治仍是主流。3.2.4屠宰加工纯屠宰企业盈利更加困难,兼并和倒闭继续加速,牛源争夺、弑母杀青持续。重信誉、注重母牛基地建设,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将在中原以外产区陆续诞生,出现技术质量型产地和牛种品牌企业。3.2.5市场需求与牛肉价格由于“扩内需、抑通胀、保民生”政策措施的实施,与2010年相比,预计牛肉需求量增加约1.5%,牛肉价格上升约3%,高档牛肉需求量翻番,牛肉(含下货)进口量增加约150%。3.2.6饲料与牛肉安全配方饲料开始普及,专用饲料及添加剂需求增加。因养殖和加工环节利润率较低,违禁
27、物质继续对养殖、屠宰、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构成较大压力。对违禁物质的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以及对注水肉及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3.2.7产业和学科技术产业技术开始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各学科技术发挥定点支撑作用。科技贡献率提高2%-5%。3.2.8产业政策国家层面仍难出台制种战略、养殖和设施设备补贴、疫病问责、提高扑杀补偿标准、金融和保险等政策,行业间继续存在不平衡的政策资源分配。抑制母牛存栏下降的重大政策仍提不上议事日程,但局部有望通过“项目”对扩大母牛存栏实施有限补贴。地方各级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发展政策,但面临大政策的结构性制约。3.3 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建议3.3.1.制定中长期发
28、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政策扶持、金融与保险、研发与课题、管理与机制等保障措施。3.3.2出台“肉牛母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按母牛场和由标准化的散养户组成的合作社两条路径出台“肉牛母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标准”,纳入“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通过示范性补贴诱导母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3.3.3组建县级、乡镇、村级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和队伍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机制改革,建立稳定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精简化配套实用技术。将稳定长期的推广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常规列支科目,破解“上有技术、下缺推广队伍”的瓶颈。3.3.4建设肉牛产业科技园区主产省(县)争取多渠道支持,建立
29、肉牛产业一体化科技园区,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育肥和加工、专业营销的产业集群。3.3.5制定系列政策和法规(1)定点屠宰条例。制定省、县级屠宰条例,提高技术、安保门槛,明确退出、准入机制,提高牛产品质量,保障牛产品安全。(2)犊牛补贴政策。制定犊牛价格补贴保障政策,建立补贴机制,稳定母牛存栏。补贴资金列入国地二级财政常规列支科目。(3)适度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户)奖励政策。设定存栏下限,根据能繁母牛占牛群至少40和犊牛的出生、成活率,对能繁母牛进行精液、设备设施或资金的奖励性补贴。(4)金融和保险政策。出台针对农户、小区、合作组织、企业的长短期结合、大宗和小额贷款并济的融资、利息、保险政
30、策,健全信贷机制。3.3.5依法分步施行肉牛追溯体系追溯系统涵盖了畜牧法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执法依据,分步实施更利于技术普及和保障产业安全。3.3.6稳定技术研发队伍,加大肉牛技术研发力度从育种繁殖到餐桌,纵按产业链关键点,横按产业链相关关键点,逐点设立专项课题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稳定技术队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3.4 市场前景分析从国内贸易方面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牛羊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加,说明我国牛羊肉正在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我区同中东伊斯兰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的频繁,开拓中东清真牛羊肉市场对宁夏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信仰伊斯兰教
31、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几个民族,“清真”牛羊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我区近年来重点市场定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宁夏羊肉具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无膻味等特点,已被消费者认可。我区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清真”品牌开发具有独特而广阔的市场前景。3.5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本项目产品以清真牛羊肉为主。随着我国普通民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牛羊肉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根据对宁夏及周边地区牛羊肉市场调查,近年来,优质牛羊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且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肉类。以宁夏宝丰镇、涝河桥、纳家户等大型牛羊肉交易市场为例,牛羊肉交易额所占比例从10年前的不足30%已提
32、高到目前的45%左右,交易价格逐年升高。本公司及部分示范户出栏滩羊只均纯收入达到60元以上,出栏育肥牛头均纯收入约1000元。本项目生产的牛羊肉完全按照无公害化牛羊肉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产品健康、安全,以确保产品市场竞争优势。3.6 市场风险分析3.6.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该项目主要风险可能存在于投资规模、产品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的波动影响方面。第一,投资规模和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在今后几年有建筑原材料、设备和饲草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第二,销售收入减少的风险。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周边养殖户不能按订单要求交售牛羊等都可能导致牛羊育肥数量下降,项目销售收入也随之减少
33、。3.6.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规避风险措施尽快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争取早立项、早实施,早投产。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措施和养殖场经营管理制度,固定产投资不能突破项目设计规模,减少经营管理成本。通过适时贮存充足的饲草料,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推广应用科学的养殖技术规范和高效饲养管理技术,以保护价或适当高于同期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养殖户断奶羔羊,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养殖户共赢。第四章 建设方案4.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项目产品方案为:年出栏肉牛10000头。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年集约化育肥出栏优质肉牛10000头养殖园区圈舍、公用工程及相关设施建设。4.2建设规
34、划与布局本项目建设规划坚持布局合理、分区管理、主次分明、结构紧凑、功能突出的布局原则,科学实施项目建设内容。场区总平面布置符合以下要求:(1)在建筑布局紧凑,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2)建筑设施按使用功能要求。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各种牛舍)和隔离区(兽医室、隔离病畜、处理设施及粪便污水处理场)之间应防疫严格,联系方便。根据牛生活特征及饲养要求,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场址现状,育肥舍建在场区西北角,兽医室及病畜隔离室应设在下风方位,避免病菌影响全场。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进入生产区入口设有消毒室,场道出入口设消毒池;场周围设绿化隔离
35、带;全进全出制度,每栋圈舍饲养同龄的同一批牛羊。(3)圈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圈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西30以内,为前开放式。每头育肥牛规划面积7.5平方米。(4)园区整体布局设净道(即畜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与污道(即粪便等废弃物出场的道路),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分开。4.3建设标准根据农产品质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标准要求GB/T18407,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及土建技术标准要求设计建造养殖场。按照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148、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
36、则NY5150要求对羊群进行饲养管理。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规范GB16548处理羊场废弃物及肉尸。4.4生产技术方案4.4.1生产工艺采用持续育肥的饲养工艺。肉牛育肥方案: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黄牛改良。对养殖专业大户现有母牛群建档立卡、佩带耳标。采取以秦川及秦杂牛、西杂、短杂牛为母本、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牛冷冻精液,进行肉牛杂交改良。对杂交改良基础母牛建档立卡,扩大良种母牛繁育群,改良公牛犊作为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育肥出栏,提高养牛效益,增加农民收入。4.4.2生产工艺流程图图4-1 优质牛羊生产工艺流程图购买架子牛羊饲草料加工调制贮存
37、环境调控育肥牛羊营养调控兽医综合保健与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育肥牛羊生产牛羊屠宰加工过腹还田能源沼气土地市场4.4.3工艺技术方案(1)饲养过程严格遵循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肉牛和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兽医防疫、饲料使用及饲养管理准则进行操作。参考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全价饲料。(2)加强卫生与消毒。畜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皂溶液;进牛羊或转群前将牛羊舍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再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水或0.2%过氧乙
38、酸或次氯酸盐、碘附等消毒液全面喷洒。(3)建立完善的养殖资料记录。各种记录要准确、可靠、完整,应长期保存,最少保留3年。记录资料包括:牛来源、饲养管理、增重、饲料消耗记录;饲料、饲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记录;疫病防治记录;出场销售记录等。(4)园区计算机管理。引进养殖场管理专用软件,实行养殖场基本信息(饲养、饲料、防疫等)智能化管理。4.4.4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按照育肥牛、羊生产工艺要求,其主要原材料、辅料及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分别见下表:表41 育肥牛单位生产能力消耗定额表序号项目单位消耗定额物料单价(元)费用支出(元)备注一主要原材料育肥120天1架子牛头150005000二辅助材料1精
39、饲料Kg6601.811882黄贮Kg3000.2603玉米芯Kg12000.121444食盐Kg31.035预混料Kg303.6108三水吨515合计65084.5设备方案表42 设备购置一览表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单价总价1秸秆颗粒饲料成套机组1吨/小时套3400.00 1200.00 2配合饲料加工机组1.5吨/小时套38.00 24.00 3铡草机9吨/小时台81.50 12.00 4肉牛冷配改良设备套81.20 9.60 合 计221245.60 4.6工程方案4.6.1建筑工程表43 建筑工程一览表序号建筑名称面积m2/体积m3/座结构型式备注1牛舍56000砖混结构
40、2青贮池32000砂浆砌石3饲料加工车间1砖混结构4办公区14400砖混结构5清真食品加工区14400砖混结构4.7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11年8月2014年8月。具体实施进度安排见下表:表5-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时间2011年8月2012年8月2012年8月2013年8月2013年8月2014年8月内容新建牛舍18000平方米新建三贮一化池10000立方米新建办公区14400平方米新建清真食品加工区14400平方米二期扩建牛舍20000平方米二期扩建三贮一化池12000立方米引进基础母牛1500头三期扩建牛舍18000平方米三期扩建三贮一化池10000立方米肉牛存栏8000头,
41、年出栏肉牛10000头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5.1 环境影响项目区远离村庄,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绝,无污染源,空气质量好,不宜发生动物传染病。本项目主要污染源为牛羊粪等,一是使空气变臭,二是粪便堆积滋生蚊子和苍蝇等害虫,三是污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本项目年短期育肥肉牛10000头,年产生牛粪便约1.2万吨。5.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5.2.1本项目设计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5.2.2牛羊粪实行干清粪工艺,对清理出的牛羊粪,采用堆积发酵处理法、干燥处理法及沼气处理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后,作为本场饲草料基地的有机肥料或销售给周边的农民用于农业生产。5.2.3对传染病致死的牛羊及因病扑杀的牛羊,应按
42、GB 16548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5.2.4在项目实施时,将考虑场区绿化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绿化面积达到场区总面积的40%。5.3 环评审批情况经红寺堡区建设与交通局审查,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同意建设。项目建设中将按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要求进行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和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粪便达标排放。第六章 组织与管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将以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确保该项目工程的顺利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高效运作,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6.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6.1.1项目领导小组红寺堡区党委政府对
43、该项目建设十分重视,拟成立成立由红寺堡区农牧局局长任组长,财政局、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核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指导项目的实施和综合协调,项目执行的检查、阶段评估,指导项目的运行管理。7.1.2 项目实施小组实行项目法人制,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执行项目领导小组下达的建设方案、计划,建立完善项目档案管理系统,做好项目机械、设备的采购和种牛的引进。7.1.3项目运行与人员编制项目建成后,由宁夏伊兴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考核管理。采取效益与个人收入相挂钩的薪资制度,制定和完善繁育、饲养、防疫等有关操作规程和奖罚
44、制度,确保项目正常运行。通过聘请、引进人才等方式,配备人员30名,其中专职管理人员3名、技术人员3名、技术工人24名。6.2经营管理模式本项目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结构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牛羊由工作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技术依托单位及实施小组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项目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在项目建成后,各环节之间,即饲料种植与养殖基地之间,工作人员与养殖基地之间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管理和监控、协调下进行单独核算,相互之间通过合同契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利益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45、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6.3经营管理措施6.3.1 工程管理 项目建设根据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引进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制和建设工程监理制,土建安装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由中介机构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通过招投标确定工程建设承包单位完成养殖场建设任务,由监理单位监督养殖场建设工程的质量、建设进度和工程建设投资的使用。要分类制订详细的项目技术标准,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执行。6.3.2 生产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分工负责。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相关技术标准和公司牛羊饲养管理规范组织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病防治和档案管理。由项目实施单位与农户签订购销服务合同。6.4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与服务和指导,促进各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本项目实施针对当地农民牛羊养殖技术相对落后,肉牛生产周期长、周转慢、出栏率、商品率相对较低,肉牛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较差等现状,由公司、红寺堡区畜牧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牛羊集中快速育肥、常见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定期培训与经常培训相结合,现场操作与培训班相结合。项目培训中,始终把以养殖科技水平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把科技服务作为项目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