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335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院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章) 院校举办方 深圳市人民政府(章) 目 录项目总结报告1一、学院概况1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2(一)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31课程改革与建设32师资队伍建设4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54校企合作5(二)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51形成了开放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62建成了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6(三)对口支援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7(四)省市政府的承诺及相关政策7三、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8(一)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鲜明个性81“教学工场”模式92“双证融通”模式93.“创作工作室”模式104.“订单套餐式”模式105.

2、“四中心”模式116. “PEB”模式11(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成果丰硕111.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112.课程建设:科学管理、有序展开14(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14(四)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国际化视野、技兼于道161.“双师工程”: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162.“国际化工程”:逐步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173.“名师工程”: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74大学精神:“技兼于道”18(五)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多元化、规范化19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内实训基地192.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19印刷技术专业19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20计算机网络技术

3、专业20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20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20影视动画专业20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20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1商务英语专业213.顶岗实习管理卓有成效21“六制度一标准”管理方式21“12-三阶段”和“1234全过程”管理方式21四、服务区域经济,引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22(一)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2(二)改革理念与办学经验辐射全国22(三)横向研发项目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3(四)专利授权及成果转让的效益显著24(五)技术服务形式丰富多彩24(六)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24五、专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25(一)资金投入到位25(二)资金管理规范26(三)定期分析

4、与审计28六、整体改革与办学实力跃上新台阶28(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28(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29(三)科技研发突出应用特色31(四)以生为本创新学生管理模式32(五)后勤大服务、服务社会化33七、特色与创新33(一)理念: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33(二)路径: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强化专业内涵建设34(三)方向:以服务外向型产业为立足点,坚持国际化发展361.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国际标准362.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前沿363.教学团队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374.学生跨文化交流形式多样375.跨境校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37八、经验与体会38(一)政府支持是示范校建设的坚强保障38

5、(二)校企合作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平台39(三)观念更新是示范校建设的前提条件39(四)科学管理是示范校建设的基础工程40九、问题与思考41(一)如何进一步创新办学机制41(二)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41(三)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42(四)如何彰显高职教育的“科技服务”特色42结 语44致 谢4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一、学院概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现有东、西、北、华侨城四大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目前,学院下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华侨城校区等教学单位,共95个专业

6、;有全日制在校生2271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343人,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103人。学院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校舍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教室10.5万平方米,图书馆4.2万平方米,体育馆1.3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3.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6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9万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bps,多媒体教室328间。学院初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学队伍。在编在岗教职员工1397人,专任教师845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395人。在编在岗教职员工中有正高职称95人,副高职称444人,博士126人,硕士677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

7、国家教学名师1人。学院坚持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拥有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示范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49门,省级精品课程61门;2001年、2005年、2009年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01年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优秀评估,2003年首批通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06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通过“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

8、”立体推进的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已与1851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及实用性、应用较强的横向课题研究。建校以来申请专利332项、授权148项,位居广东省高校十强;2003年以来科研项目到账经费8156.05万元;2002年以来连续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2008年连续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院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对外的交流合作和对内的带动辐射。与国外及港台地区77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引进国外权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63种;与10省(自治区)25所高职院校、168所中职学校结成了对口支援关

9、系。 学院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也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学院是全国文明单位(2009年)、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广东省文明单位(2005年)。每年接待来校考察学习的国内外同行达4500余人次。办学16年来共培养36029名合格的普通全日制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温家宝同志于2005年9月12日亲临学院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岚清同志两度亲临学院视察并两次为学院题词,张德江同志两次对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陈至立同志也两度视察学院并指示“深职院要为全国高职教育出

10、理论、出经验、出成果”。 2005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视察学院时称赞深职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典范。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2006年12月,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教高函200632号)。2007年4月,学院的建设方案及任务书正式得到教育部、财政部批复(教高厅函200728号)。项目预算总投入2263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5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66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520万元。根据建设方案,学院进行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建设10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汽车运用技术

1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影视动画、计算机网络技术、印刷技术、商务英语、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非中央财政支持建设2个专业:城市园林、食品生物技术。对这些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42个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二是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以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或教学训练包为内容,有行业企业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三是对口支援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帮助对口支援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加大科技服务和技术

12、开发力度,以多种形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学院综合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进学院的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及办学水平,争做内涵发展的示范、特色创新的示范、办学机制的示范、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的示范。两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举全校之力,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展开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各项任务指标均已圆满完成。其中,课程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对口支援与社会服务等项目的多数指标大幅超过预定目标,最高达成度198%。(一)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课程改革与建设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新建成国家精品课程

13、35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校级精品课程166门、网络课程260门、编写和出版教材161部(其中8种教材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均大幅度超过任务指标;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35门,带动专业群建设课程226门,开发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15个,引进、开发国际课程及证书认证标准6个,均实现了预期目标。(表1)表1 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超额数量达成度国家精品课程(门)14304919163.3%省级精品课程(门)18406121152.5%校级精品课程(门)2110118786185.2%续上表 1网络课程(门)8026030040115.4%编写出版

14、教材(部)34042050181119.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门)133235102176.7%专业群建设课程(门)226226100%开发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个) 新增15新增15100%引进、开发国际课程及证书认证标准(个) 新增6新增6100%2师资队伍建设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395人,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66人,283名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或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建成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培养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2个,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8人,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4人,各项指标均超过了预期目标。(表2)表

15、2 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个) 1国家教学名师(人)1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个)12200%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人)68133.3%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人)1414100%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人)5666117.9%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人)88152172.7%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或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192283147.4%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人)11201395124.6%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新增校内实训基地9个,新增校内实训室70个,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扩展了4.3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增加22961万

16、元,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2.8%,新增校外实习基地691个,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达到96.7%,均超过预期目标。(表3)表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校内实训基地/室数(个)26/10835/17435/178100%/102%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30%80%82.8%104%校外实习基地数(个)43410801125104%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比例48%90%96.7%107%4校企合作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新增合作企业1384个,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达到31415人月,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达到3727人,合作企业投入的设备价值新增3342万元,为

17、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新增2035.18万元,均超过预期目标。(表4)表4 校企合作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合作企业数46712611851146.8%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90003000031415105%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158034003727110%合作企业投入的设备价值(万元)328448046626138%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数(万元)228130004316.18143.9%(二)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 学院本着开放性、共享性原则,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开发、整合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初步建成了一个有行业企业参与、具

18、有一定原创性、信息海量存储容量、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1形成了开放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学院建成的共享型专业资源库的硬件平台包含商务集群系统和海量存储系统两大部分,并在商务集群系统上安装部署著名的Oralce RAC数据库集群,搭建软件平台。其中,商务集群系统采用曙光4000A商务集群,安装和部署14台节点服务器;海量存储系统安装部署2台Brocade 5000光纤交换机和1套联想SF940光纤磁盘阵列,构建完成了可伸缩的SAN网络存储系统,已建成12TB存储空间。学院与深圳得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已经创建总容量达到200GB的网络课程300门。学院远程视频

19、共享教学系统采用IP方式的高清晰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具有视频教学、交互教学、文字交互、分组讨论、白板交互、屏幕广播与文档共享、协同浏览、视频播放、电子举手、在线测试、协同制作、录像、会议辅助等功能,目前已经完成校内系统建设及调试,并实现了与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远程视音频互连试通。目前,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到500Mbps,网络出口配套建设、多层次安全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确保了信息资源和平台模式能够充分共享和发挥作用。2建成了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我们制定了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试题库、讲授型网

20、络课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库、案例库等1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技术规范,完成12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77个专业资源子库建设。学院形成了通用泛性资源、专业课程资源、优质精品资源三级体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资源总量超过8.7TB(比预期目标超出6.2TB)。其中,通用泛性资源包括2.2341万部(6800GB)数字视频节目、1.2万余条(51GB)多媒体素材、2074部(194GB)多媒体课件、9000余盘网上可查询的录像带资料、1.7万余盘图书配套光盘、379名专业教师建立了个人教学网站;专业课程资源包括77个专业教学资源子库(600GB)、161项15511工程建设项目(600GB);优质精品

21、资源包括学院建成的所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此外,数字化工业中心已开发完成系统平台,12个重点建设专业的配套典型实训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库(100余段视频)已制作完成并上网共享。这些开放性、共享型的海量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不仅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兄弟院校共享我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对口支援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新增对口支援高职院校20所,达到预期目标;新增对口支援中职院校33所;培训培养教师总数达到1983人/年,联合培养学生总数达到1603人/年,超过预期目标。(表6)表6 对口支援任务完成

22、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对口支援地区数(省/自治区) 4910111%院校数(高职) (所)52525100%院校数(中职)(所)135165168102%培训培养教师总数(人/年)20010001983198%联合培养学生总数(人/年)3808001603200%示范校建设期内,学院新增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个,新增职业技能鉴定工种42个,技能培训鉴定与认证达到69853人次/年,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达到4316.18万元。(表7)表7 社会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数量(个)234133%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数量(个)1441

23、76186106%技能培训鉴定与认证(人次/年)112485000069853(2008年)140%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万元)228130004316.18144%(四)省市政府的承诺及相关政策 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面、有效地履行了在项目建设任务书中所作出的对招收省外市外生源的承诺并制订了有关配套政策。跨省(市)招生。2007年,学院计划招生7000人,其中跨省(市)招生700人,占总计划的10%,分布在23个省份;西部省份(贵州、西藏、甘肃、广西、云南、新疆等)招生210人,占总计划的3%。2008年,学院计划招生6000人,其中跨省(市)招生1500人,占总计划的25

24、%,分布在23个省份;西部省份招生461人,占总计划的7.7%。2009年,学院计划招生7000人,其中跨省(市)招生2100人,占总计划30%,分布在23个省份;西部省份招生720人,占总计划的10.28%。单独招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四省在部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批复(教学厅20073号)的文件精神,2007年学院在中央财政支持的10个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首次单独招生试点,招生计划为100人,共计860人报名参加考试。2008年学院单独招生计划为100人,共计889人报名参加考试。2009年学院单独招生计划为200人,共计2195人报名

25、参加考试。本省招生录取批次调整。2006年,学院28个专业实行3A批次录取。2007年,由于深圳市外广东省内的招生计划全部调整为跨省招生,3A批次暂未执行。2008年,学院33个专业实行3A批次录取。2009年,学院46个专业实行3A批次录取。本省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实现了预期目标。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逐年提高。在我院生均经费预算内拨款标准已为全国同类院校最高水平的情况下,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学院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仍保持逐年提升:2006年1.62万元/生,2007年1.72万元/生,2008年1.95万元/生,2009年1.95万元/生。目前已超过预期验收目标(1.78万元/生),达到深圳普通本科教育

26、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深圳市人民政府还明确承诺,将逐步提高学院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三、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一)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鲜明个性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10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1“教学工场”模式该模式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按照企业生产线的标准和流程,组建由“车间”、“部门”构成的工场式教学环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真题真做。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训练环境与

27、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电子通信企业建立密切关系,引入飞利浦旗下安必昂(Assembleon)公司、凯意公司、爱默生公司等企业的生产流程,购置450万元的锡膏印刷机、安必昂贴片机、三星贴片机和回流炉等设备,改造专业的电子生产工艺实训室,配齐了两条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建立了与实际生产线一致的校内教学环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产学结合,不仅让学生学到实践技能,而且还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如为安必昂公司培训技术人员42人,为社会培训20余人,培训高职高专教师31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自主研发了楼宇自控、网络与综合布线、PLC控制等7类实训设备产品,在校内进

28、行产业化生产,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其系列产品于2007年中标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及实验设备”招标项目(47.5万元)和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实训管理服务中心“楼宇智能化实训设备”招标项目(568万元)。印刷技术专业:与海德堡(Heidelberg)、爱克发(Agfa)、艾司科(Esko)等国际知名企业等合作,运用企业技术标准改革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并组建数码仿真制作、胶印技术训练、排版生产等教学工场,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合作,按照汽车企业维修车间的模式和企业培训体系的要求设计教学环境,开展人才培养。2“双证融通”模式该模

29、式是针对企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专门化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职业岗位等级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等级证书和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不同岗位群,分别对应系列证书的技能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建网岗位群”对应CCIE、H3CIE认证专家、CCNP、H3CSE高级工程师、CCNA、H3CNE等证书;“管网岗位群”对应CIW安全分析师、CIW

30、高级工程师、CIW网络操作能手等证书;“用网岗位群”对应系统架构师、Java工程师、Java程序员等证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依托机械行业协会和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从模具及数控技术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调研分析深圳制造业核心岗位,结合国家“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制造工”、“数控机床调试维修工”及无损检测等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3.“创作工作室”模式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与创意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创作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教学内容,学生作品直接融入社会。其特点是

31、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视动画专业:按照动画企业生产实际及动画制作流程,设立游戏媒体制作部(游戏设计制作教学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制作教学工作室)、动画前期创意部(剧本创作教学工作室、角色设计教学工作室、场景设计教学工作室)等5个“部门”的14个“工作室”, 将实际生产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考核评价。4.“订单套餐式”模式该模式是根据订单企业的用人要求,把企业的岗位综合素质、技术标准吸收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套餐式的教学计划。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与深圳市爱迪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等知名珠宝品牌企业合作,“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

32、、用企业文化成就人”,实施“套餐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爱迪尔珠宝班”,由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建教师团队,2007年至今已为公司培养了120多名急需人才,其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高度肯定。5.“四中心”模式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实务技能、工作流程、热点问题引入课程,“以案例、实务、流程、问题”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其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一致。港口航运与管理专业:按照外贸业务的操作实务,让学生以外贸业务员的身份进行外商谈判、签订合同、租船订舱、出口报检、报关等,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外贸

33、业务的能力;按照国际市场营销的实际业务流程,结合典型案例,成立“虚拟公司”进行业务运作,培养学生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围绕经济或社会中的典型、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经济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6. “PEB”模式该模式是商务英语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实践(Practice)为核心、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经典模式。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引进英国NVQ评估方法,建立多元化的高职外语教学评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34、二)课程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成果丰硕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矛。各重点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探索构建了以行动导向为目标的新型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序展开。1.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设计课程体系,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1)“工艺流程进阶式”课程体系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化特征突出的专业,按照各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和排序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特征是各主干课程设

35、置与工艺流程各阶段的技能要求相一致,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生产实际。印刷技术专业: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的印刷专业课程开发经验,与海德堡、中华商务、雅昌等大中型印刷企业合作,开发了以印刷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分为印前、印刷、印后三个主要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5门专业核心课程和5门专业主干课程,形成了紧贴现代化印刷生产实际、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1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影视动画专业:以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核心技术为主线,根据动漫企业的生产流程,即前期策划设计、中期制作加工、后期特效合成渲染输出等设计课程体系,并按照项目化、进阶式要求,制定了专业教

36、学标准。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2)“典型产品制作贯穿式”课程体系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产品设计制作为主的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制作能力为主线,以真实的典型产品制作为载体开发课程。其基本特征是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类产品的制作训练项目,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获得该专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能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深入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MCS-51单片机技术”、“电子线板设计”、“虚拟仪器设计”、“创新制作”等10门主干课程,形成了新型的高职电子信

37、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5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 (3)“课证一体型”课程体系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按照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其突出特点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即可顺利考取相应证书。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分别对应各等级的“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学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为最低要求,部分学生达到三级要求,优秀学生达到二级要求。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岗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

38、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先后引入思科、华三、甲骨文、IBM、SUN、ARM、微软、Symantec、Intel和Fluke等企业的证书和标准,“批量生产”CCIE(思科认证互联网络专家)和Oracle公司OCA(数据库认证工程师)。近三年已有75名学生获得CCIE,1名学生获得双CCIE,1名学生获得三CCIE;30多名学生通过OCA认证。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以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探索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与职业资格(标准)证书相结合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设计了10个教学指导和执

39、行文件,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专业:从高级行政助理、商务现场翻译、高级商务助理三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出发,设计文秘、语言和商务三大课程模块,分别对应文秘、翻译和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认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结合,强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纽带,通过专业课程、小综合实践课程、大综合实践课程三个层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4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4)“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这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以实务技能应用为主的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学生有较大的选

40、择灵活性,为个性学习需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汽车维修诊断能力培养为核心,“基本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课程要求学生必修,“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供学生选修,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以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珠宝首饰鉴定与商贸两个能力为核心,构建了“设计模块”、“制作模块”、“鉴定模块”、“商贸模块”等四个课程模块,并设置了对应两个核心能力培养的拓展课程模块。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的三大关

41、键技能要求,把课程设计为港口操作、船公司操作、货代操作三个模块。在示范校建设期间,该专业建成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2.课程建设:科学管理、有序展开制定规划,推动课程开发建设有序进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深职院200677号文),制订了课程体系开发指南,提出“稳定一批、优化一批、探索一批”的课程建设思路,形成了“三阶段、四环节” 的课程开发原则及12个课程开发方案的标准文件,确定5年课程建设目标,将校级平台课程、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作为建设重点,并明确各级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标准。各二级学院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师,推动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明确课程建设与管理主

42、体的责权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氛围。例如,确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责权利,整合课程建设力量;将课程建设成绩纳入人事制度考核,作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奖课程建设成果,调动各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一是聘请校内外课程专家“讲课程”,转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理念。二是围绕课程建设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如请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开发方法和经验;将“说课”作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不仅制订了“说课”标准,还经常聘请金牌教师进行“说课”示

43、范。制订相关文件,规范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学院按“六步选拔淘汰法”确定精品课程。第1、2步选拔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确定推荐到校级参评的课程;第36步选拔由校级组织进行,第3步选拔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第4步选拔入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第5步选拔校级精品课程,第6步选拔申报省级、国家精品课程。每一次选拔之间有一段间歇期,第1、2步淘汰的课程还可以复活,直接参加第3步选拔。(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我们除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较成功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外,还根据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富有个性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44、代表性的方法有:“问题教学法”。把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城市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核心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分成4-6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演讲,通过相互提问、讨论、教师点评等过程,完成课程教学。“核心实例贯串教学法”。一门课程以一个规模较大的、有实用价值的典型实例为引导,以实例设计和涉及到的问题为线索,展开课程内容。核心实例贯串全课程,学生自始至终参

45、与设计、规划或改进的实践,以保证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业务能力或技能。例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围绕制定“南美某咖啡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市场环境分析报告”而展开,完成“发现国际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制定营销方案”四个步骤,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达到使学生系统地学会国际市场营销业务的目的。“3P一体化”教学法。把Principle(原理)、Practice(实践)、Product(产品)集为一体,贯穿于一门课的“教、学、做”中。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后,根据这一课程的核心知识,选择一个项目将其做出“产品”来。这种方法以理论教学为开端,以实践训练为重心,以消化吸收、制作产

46、品为目的,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用一致。例如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成立“公司”,设立“生产技术部”、“产品研发部”、“产品营销部”,学生担任部门经理,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制作产品并销售,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每年制作的产品都参加历届“深圳国际食品博览会” ,受到国内食品同行专家的高度赞扬。这些教学方法集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构建了一个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空间具有一致性,效果良好。(四)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国际化视野、技兼于道1.“双师工程”: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一是加大对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除了引进双师型骨干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