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肉羊产业开发的几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肉羊产业开发的几个问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我国肉羊产业开发的几个问题 n 第五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那达木德(内蒙古奶业协会,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肉羊产业,是我国继乳产业之后快速起步的一个朝阳产业。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要使肉羊产业协调发展,有效运转,必须探索和解决好该产业各个重要环节和各个产业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作者从肉羊产业开发的视角,对我国肉羊产业开发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1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我国是个养羊大国,其养羊历史悠久,绵、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全国没有一个省区不养羊。养羊业是畜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羊业不仅满足人们对肉、毛、绒、皮、乳等畜产品的需求,而且
2、不少产品还为国家出口创汇。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养养业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6年,我国存栏羊36896.6万只,其中:绵羊17390万只,占世界总量的16%,山羊存栏19903万只,占世界总量的24%;2006年度,我国共出栏羊32460万只,出栏率为83.9%,其中绵羊出栏16820万只,占世界出栏总数31.20%,占世界绵羊肉总量的29.42%;山羊出栏15640万只,占世界出栏总数的40.75%,占世界山羊肉总量的43.69%。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将“十五”期间的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成就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畜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600元,约占农民收入的30
3、%,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现金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二是畜牧业带动了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2005年畜牧业已产值突破1.3万亿,其中带动畜产品加工、兽药等相关部门产值超过7000亿元。三是改善了城乡膳食结构。与此同时,养羊业也是我国2000多万边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是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2国外肉羊产业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养羊业由以毛为主的方向开始向多极化发展。世界养羊业发达国家已经将养羊业的重点转移到肉羊生产上。他们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条件,采用高新技术、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建立本国的肉羊
4、生产体系。肉羊产业在大洋洲、美洲、欧洲和一些非洲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国家把数量增长型养羊业转向质量增长型,生产瘦肉量高、脂肪含量少的优质羔羊肉。国外羊肉特别是羔羊肉的生产和消费显著增长。近10年来世界出栏羊数、羊肉产量、人均占有量逐步增加。以2006年为例,世界绵羊肉产量为8692815t,山羊肉4945130t。如法国的羔羊肉占羊肉总量的75%,澳大利亚占70%,英国和美国占94%,新西兰占80%。拿新西亚举例,2002年绵羊存栏4470万只,出栏羔羊2252.88万只,平均胴体重达17kg,生产羔羊肉48.62万t。世界主要羊肉出口国澳大利亚年出口活羊600万只,其次为非洲年出
5、口活羊600万只,合计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60%。从国际羊肉市场前景看,欧盟国家因受口蹄疫打击等影响,重新调整畜牧业布局,预计五年内羊肉产量下降30%,将减少3.2万t,美国肉羊生产同样令人担忧,未来数年内下降幅度预计达14%,产量下降1.8万t,中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羊肉产量在近年内不会增加,且供应紧张。因此,世界主要羊肉出口国羊肉产量下降已成定局。这种需求与供给差距进一步拉大,为我国肉羊出口带来了良好机遇。中东为世界主要羊肉进口国,年需进口活羊2000多万只,沙特阿拉伯年进口550万只,科威特年进口200万只,阿联酋年进口100多万只,伊朗年进口200多万只,阿曼年进口100多万只(
6、主要是山羊),这些是国际市场主要进口国。我国为世界羊肉生产国之首,但人均羊肉消费量却最低仅3.3kg。2006年我国羊肉出口额为6475.57万美元,同比增加17.81%,进口额为5017.28万美元,同比减少7.93%,贸易顺差为1658.29万美元,羊肉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约旦、利比亚和香港地区,占我国羊肉出口量的63.09%。羊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合计为3.65万t,占羊肉进口量的99.23%。3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进程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商品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三个发展阶段。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是属于自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除五大牧区
7、中少数的以牧为主的牧业旗县外,其余广大地区把养羊业当做副业来对待,在大农业中处于附属地位;第二个阶段为从19781998年这二十年为商品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是加快发展、增加总量,总量从13000万只左右发展到30000万只左右;二是肉羊的集中产区从牧区转移到农区。1980年时,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五大牧区的产肉量占全国产肉量的49%,到2000年时只占33%,也就是从占有“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三是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出栏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0%,到2000年的70%,四是胴体重明显提高,羊肉产量大幅增加。到1985年我国绵山羊存栏达15588.4万
8、只,羊肉产量达59.3万t,出栏率33%,平均胴体重为12.0kg。而到2002年全国绵山羊总数达29031.9万只,羊肉产量达274.0万t,出栏率为82%,平均胴体重达13.8kg。第三个发展阶段为产业化经营阶段,这一阶段的养羊业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其主要特征一是:1998年开始草原兴发启动了从肉鸡向肉羊的重点转移,带动从东北、华北到西北地区养羊产业,相继涌现出像小肥羊、蒙羊等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大量进口肉羊专用品种,肉羊优势区域形成;羊肉产业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从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转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态势。到2003年全国年出栏1000万只羊,羊肉产量达10
9、万t以上的省分已集中到河南、新疆、山东、内蒙古、河北、四川、江苏和安徽八省区,其中:存栏4000万只以上的有新疆和内蒙古,3000万只以上的有河南和山东,2000万只以上的有河北省,八省区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3.3%,已经成为肉羊产业的优势区域。三是养羊业的育种方向从“养羊为产毛,淘汰才吃肉”的传统方式向世界的“以肉为主,肉主毛从,肉毛兼顾”的方向过渡,“以肉为主,综合开发”已成趋势,在这个转变的驱使下,全国各优势省区纷纷批量进口无角陶赛特、德美、萨福克、夏洛来、波尔山羊、特克萨尔、杜波等肉羊专用品种。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地均建设了千头以上规模化种羊场,一个利用肉羊品种大
10、面积杂交改良本地羊,开发肉羊产业的局面很快形成。巴彦淖尔肉羊(巴美羊)的育成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四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启动,胴体重提高,开始羊肉出口。应用国外引进的肉羊专用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建立肉羊生产体系,发展规模化经营,为龙头企业提供货源。到2005年我国肉羊平均胴体重达13.94kg。从2002年开始羊肉出口,到2003年向约旦、阿联酋等出口羊肉12477.53t,比上年增加1.5倍,出口额达2061.94万美元。4我国肉类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肉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截止2005年,我国肉类食品行业出现三增长态势:一是
11、肉类产业仍有吸引力,投资增加;二是市场继续扩容,销售量增加;三是企业运作趋向平稳,经济效益增加。2005年全国肉类产量为7743万t,比上年增加6.9%,其中:牛肉产量为711万t,比上年增加5.3%,羊肉产量为435万t,比上年增9%。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为62.35kg,其中猪肉38.3kg,牛肉5.4kg,羊肉为3.3kg,其余为禽类和杂畜类。2005年我国肉类结构处于稳步调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比重依次65:19:9:5:2。这人结构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即在发展进程中适应形成的消费习惯、民族性特点和动物生长周期以及市场变化。我国的肉类结构与世界肉类结构的变化过程基本是符合的。
12、世界肉类结构比重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比重分别为40:30:24:5:1。我国2005年肉类加工销售总收入达2289.73亿元,其中屠宰加工销售为1139.63亿,比上年增长53.06%;肉制品及副产加工销售1115.92亿,同比增长27.38%。数据说明,屠宰加工生鲜肉销售量和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和快于肉制品销售量和增长幅度。全国各行业中,肉类加工销售收入也同样形成明显的地域梯次。第一梯次的地域为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江苏、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区,比上年增长85.01%,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实现利润47.57亿元,增长48.53%。2005年,我国肉类行业工业资
13、产总额达1174.58亿元,比上年增加15.78%,其中屠宰加工形成资产总额为557.91亿元,增长36.58%,肉制品及副产品加资产总额为586.49亿元,增长4.68%;肉类罐头制造资产总额为30.68亿元,负增长33.32%。数据表明,近年来畜禽屠宰加工对社会有吸引力,其投资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在肉类工业投资形成资产量的分布上,也明显地形成梯次态势,第一梯次即前10名有: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吉林、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工业资产规模总额达到914.26亿元。这10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形成资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80%,其中:山东、河南两省突显出工业集约性力量,其资产
14、量占第一梯次的52.7%,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的42%。5我国肉羊产业主要差距及制约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肉羊产业经历了商品化发展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经营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肉羊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基本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一批有较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群已建成;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商品羊的河南、新疆、山东、内蒙古等8个省区的优势区域已形成;在这些省区,一大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商品羊基地正在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全国性的羊肉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并且需求越来越大,羊肉的出口创汇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养羊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羊产业仍
15、处于成长期,还未进入成熟期。从产业开发的层面看,其品种资源、良种化程度、个体生产性能、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养殖、产品质量档次、产业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5.1专用肉羊品种短缺,良种化程度低,个体生产性能差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养羊生产国的育种目标转为追求母羊性成熟早,全年发情,产羔率高,泌乳力强,羔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肉用性状好,并注重产肉与产毛尽量兼顾,培育出许多优秀肉羊品种。这些国家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我国引进的无角陶赛特、萨福克、夏洛来、德国美丽奴、特克萨尔、杜波、南非美丽奴、波尔山羊等就是各国采用最多的肉羊专用品种。我国是个养羊历史悠久的国家,
16、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未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肉羊专用品种。只是培育出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阿尔泰羊、小尾寒羊等地方良种。这些品种虽然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羊肉品质好等遗传性状,但与肉羊专用品种相比,在增重、早熟、饲料报酬高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因长期受短缺经济影响,注重羊毛的生产,忽略羊肉生产,我国虽然培育了多个细毛羊品种,但均属兼用品种,未达到专用水平。我国杂种细毛羊和本地品种的杂交后代羔羊胴体重只有13.94kg,比世界平均水平14.29kg,还低0.35kg,比发达国家16.5kg低2.56kg低18.7%。5.2未形成稳定的最佳杂交组合,多元杂交比例更少
17、我国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国外肉羊专用品种,进行快速繁殖,试图扭转我国肉羊产业缺乏良种种羊的局面。但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小,行业管理的缺失和利益驱使等原因,出现无计划引进,种畜生产混乱,无序炒种,使种畜的价值和价格相背离,出现了肉羊生产者买不起种畜、种羊场种畜滞销的怪现象。使我国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肉羊产业受到沉重打击。导致目前肉羊商品化生产中未能形成稳定的、最佳的杂交组合。像发达国家推出的多元杂交、工厂化生产就更谈不上了。这是肉羊育肥效果不佳,产品档次上不去的重要原因。5.3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滞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养羊业重点产区从牧区转向农区。这是符合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18、责任制这一基本经营形式的。这种体制,是目前我国养羊业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的根本原因。这种现状决定了肉羊产业中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机械装备,科学的管理手段无法用于养羊业。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或行业制定的标准化技术规范无法执行。这是肉羊产业开发最大的体制障碍,如不克服,大面积的现代化的肉羊产业无法实现。5.4经营方式粗效、饲养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养羊业仍处于传统畜牧业的放牧加补饲,大小公母混群饲养,舍饲的羊以农副产物秸秆为主,粗饲料以玉米秸为主,精饲料以玉米为主,营养不平衡,饲料转化率低,出栏周期长的粗放经营状态。这种状况,与肉羊产业的品种良种化(包括经济杂交)经营工厂
19、化、饲草料配合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造成目前出栏羊只不达标,羊肉产品不合格,养殖效益不理想、生产加工不衔接的被动局面。5.5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与基地相脱节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到今天,与乳产业相比,其产业化程度仍较低,产业关联度仍不紧密。究其原因,除肉羊产业本身的特点外,龙头企业不抓基地是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出现了龙头企业太强,商品基地太弱的现象,造成大量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精良的加工能力,因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浪费现象。6肉羊产业开发的对策建议6.1关于良种推广问题良种推广,是政府行为,国家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启动“良种工程”,继奶牛实行
20、良种补贴之后,相继出台了各类家畜的良种补贴政策。作为龙头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找准位置,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抓好良种推广的落实工作。这,一方面帮助当地政府很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为企业建设稳定的商品羊基地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在这方面,龙头企业不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而且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服务队伍,进行技术服务,做到常抓不懈。6.2关于最佳杂交组合问题杂交是肉羊生产中提高肉羊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运用配合力测定挑选出最佳组合,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育种方法。配合力就是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交优势程度,采用何种杂交方式,是杂交优势发挥的技术保证。所以选择最佳的杂
21、交组合在肉羊生产中至关重要。从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进行的配合力测定结果看,萨福克羊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德国肉用美丽奴羊。从山东农科院畜牧所进行的引进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看,杜波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一代效果最佳。从该所进行的杂交后代肉色和大理石花纹最好的是杜寒F1、F2和萨寒F1为最佳。从中澳合资金峰畜牧有限公司,德国肉用美丽奴羊与杂种细毛羊、蒙古羊的杂交后代的测试结果看,该两个杂交组合能够生产出品质优良、风味极佳的羊肉产品。据此,在肉羊产业开发中,根据各地品种资源和饲养条件,选择上述杂交组合是可行的。6.3关于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三种途径:一是
22、发展规模化商品羊场。在产业开发进程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贷支持等各种途径发展规模化的、集约化的商品羊场。规模从1000只到几千只不等。这种模式,可采用肉羊工程技术措施,用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管理方法,进行工厂化生产。养殖企业与龙头企业可形成契约关系或进行股份制合作。二是,建立肉羊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养殖纳入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收购商品羊等合作经营轨道。在推行这一模式中,龙头企业应协助政府技术推广部门,落实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协会或合作社的配合下,把标准化养殖各种措施落到实处。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建立松散的,但又是订单农业的合同关系。三是
23、,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肉羊产业优势区域或优势产业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在土地资源、饲草料资源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家庭经营联合成大群体的产业带。6.4关于科学饲养问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解决肉羊专用饲料的入户率问题。肉羊专用饲料是指对肉羊各个生长发育、育肥阶段,根据其营养需求和经济用途进行配合的全价配合饲料。这是工厂化养殖和生产高档羊肉所必需的。二是要解决优质豆科牧草的供给问题。优质豆科牧草,主要是指紫花苜蓿草。在我国各地均适合种植,并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用优质豆科牧草补饲,不仅解决肉羊所需优质粗蛋白的来源,更重要的是
24、能够保证羊肉的鲜美口味及脂肪的均匀沉淀,对产生大理石花纹影响很大。三是,要有一定比例的野生本科牧草,以解决优质粗纤维的需求。内蒙古呼伦贝尔碱草(羊草)和东北碱草均是优质禾本科牧草,需适当购进。这对肉羊正常肠蠕动及生产大理石花纹意义很大。6.5关于产业化经营问题所谓肉羊的产业化经营,就是把从饲草料的种植加工到肉羊的生产(包括繁殖、饲养、育肥)到加工(龙头企业的加工、分割、包装、储藏)销售(即销售环节的各个方面)一体化的问题。而这种一体化不是用行政命令或其他途径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联结起来的。只有肉羊产业的各个环节做到各负其责、各获其利,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做到协调发展,高效运转。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一种各个市场主体参与的协调机制。有政府主管生产的部门、主管标准质量的部门、有主管价格的部门、有行业协会代表、有养羊专业合作社代表、有龙头企业代表参与,经过行业专家对肉羊的生产成本、加工成本、销售成本等进行详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商品羊(原料)的收购价格,终端产品(羊肉产品)的销售价格等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价格。总之,本着因地制宜、公平合理的原则,可采取契约联结,股份合作制或参股入股等各种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肉羊产业各个产业链,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各个环节高效运转、和谐发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