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408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项目投资计划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合作社基本情况1(一)合作社概况1(二)运营状况2(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2二、项目立项背景4(一)必要性分析4(二)优势分析5(三)市场分析7(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8三、项目目标9(一)生产目标 9(二)经济效益目标 9四、项目建设方案11(一)主要建设内容11(二)主要技术参数16(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16(四)项目组织与管理17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1(一)总投资估算21(二)资金来源21(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22(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22六、效益分析24(一)经济效益24(二)社会及生态效益26附录一、附表1、财政补助合作

2、社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2、投资估算汇总表2-1、设施投资明细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2-3、科技措施投资明细表2-4、流动资金测算表3、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4、盈余及盈余分配表4-1、经营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测算表4-2、成本费用测算表二、附图1、项目区位示意图2、项目平面布局图三、附件1、合作社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2、合作社章程、相关制度及入社成员名单3、合作社成员大会申报项目的决议4、自筹资金证明5、项目申报前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6、项目土地流转合同7、其它相关材料一、合作社基本情况(一)合作社概况1、合作社成立时间:来凤县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11

3、日在来凤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主要业务范围为:组织成员种植水果、蔬菜;为成员提供水果、蔬菜种植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水果、蔬菜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组织收购、加工、销售、运输、贮藏成员所种植的产品等。2、成员及出资构成:来凤县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由73户果蔬种植户出资创立,其中农民成员71户,占97.3%;出资总额为6万元,其中冯强出资2400元,其它成员均出资800元。3、收益分配机制:该社章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合作社收益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的机制分

4、配。该社对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获得荣誉情况:该社的成立,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拓宽了农民就业机会,还对来凤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成为来凤县带领农民致富的典范,2011年3月,被来凤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专业合作组织”。 该社的 5、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冯强,男,现年32岁,土家族,恩施州农校毕业,中专学历,从事果蔬种植长达10多年之久,工作责任心强,诚信度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驾驶和拓展市场能力。2010年被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评为农村经济能人。无破产、无银行欠

5、资等不良行为记录,信誉度较高。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该社管理机制健全,设有:成员大会(全体成员组成),是该社最高权利机构;常设机构有:理事会5人(设理事长1名)、监事会5人(设监事长1人)和经营管理层,简称“两会一层”;经营管理层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质量监测部、财务管理部,简称“四部一室”。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合作社办公地点设在望水村2组,建筑面积500平米,内设理事长办公室、监事长办公室、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等。现有工作人员18人,包括理事长1名、监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副监事长2名、理事成员2名、监事成员2名、财务人员2名、技术人员3名、销售人员3名。8、财务管

6、理等制度建设情况:合作社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社员大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该合作社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接受监事会监督。按照“财务分开、民主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资产五分开、审批一支笔”,做到账实相符、往来明晰、价格公开、分配公正、管理透明。(二)运营状况1、主业发展情况该合作社主要从事特色、高优、绿色无公害的果蔬生产销售;食用菌新技术的开发、运用与生产。合作社负责组织成员种植水果、蔬菜,为成员提供水果、蔬菜种植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水果、蔬菜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7、组织收购、加工、销售、运输、储藏成员所种植的产品等服务。2010年合作社年产水果、蔬菜3110吨,实现销售收入625.6万元,实现利润125.9万元。其中:年产大棚西瓜1206.4吨,实现销售收入247.2万元;年产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1622.1吨,实现销售收入216.7万元;年产金针菇、平茹等食用菌281.5吨,实现销售收入161.7万元。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截止2010年末,合作社资产总额121.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3.6万元,固定资产108.2万元;负债40.6万元,所有者权益81.3万元。全年实现经营收入625. 6万元,支出437.5万元,管理费用62.

8、2万元,年盈余125. 9万元,可分配盈余134.6(含年初未分配盈余8.7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3.7万元,盈余返还65.6万元,未分配盈余35.3万元。(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以前年度未申请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二、项目立项背景(一)必要性分析1、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来凤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但就农业产业结构来看,还是长期维持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而来凤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多种蔬菜生产,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传统种植蔬菜品质差、效益低,蔬菜产业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因此,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

9、化生产示范基地,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格局的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是非常必要的。2、是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新鲜蔬菜,特别是无污染、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迅猛增加。因此,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人们整体健康水平。3、是合作社做强做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来凤县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果蔬种植面积514亩,年产量3000吨以上。项目的建设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合作社自身发展和优质蔬菜发展的需求。来凤县土地肥沃、光

10、照好、雨水足,适合西红柿、辣椒等多种蔬菜生长。合作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得到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和财政扶持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对社员的系统培训完善合作社服务体系,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可提高社员种植蔬菜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总产量。从而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创造品牌效应,把品牌产品做大、做强、做优,从而赢得消费者,最终占领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项目的建设,该社将新增蔬菜基地500亩,新增产值360多万元,社员的科技种植蔬菜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向绿色、无公害食品方向发展。因此,建设该项目是合作社做强做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4、是促进社员增收

11、、带动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成员增收,成为合作社收入稳定增长的新亮点。项目实施后,充分调动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推动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5、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该项目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可有效减少有机磷对土壤、水质的污染,改善土壤、水质环境,减少有毒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二)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来凤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东南与湖南省龙山县隔酉水相望,西南与重庆市酉阳县毗邻,东北、西北分别与本省宣恩、咸丰县接壤,素有“ 一脚踏三省” 之称。尤其是“十二五”期间,黔张常铁路、银(银川)北(北海)高速恩

12、来段的动工建设,将彻底改善来凤县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建设地翔凤镇望水村距离县城5公里,战备公路来智线从中而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2、资源优势来凤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日照1400小时,平均温度15.8,无霜期256天,气压16.2毫巴,相对湿度81。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肥沃。而且空气清净,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有发展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3、技术优势望水村历来是来凤县的蔬菜主产区,当地农民具有多年的蔬菜种

13、植技术。而且该项目建设以湖北民院为技术依托,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为高级技术顾问,这些专家长期从事蔬菜的研究和开发,积累了十几项科研成果,同时来凤县农业局长期以来对该村蔬菜生产给予了极大支持。4、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已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蔬菜的要求不仅是有无、多少和常年供应,人们更关心品种和质量,包括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将逐步成为广大消费者最直接的基本要求,市场前景极为广阔。5、政策优势来凤县委、县政府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把蔬菜产业列为来凤县“十二五”规划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对蔬菜产业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明确

14、要求,指示各部门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税收政策上倾斜,财政上给予支持,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该项目实施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三)市场分析1、市场前景预测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15、。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可以

16、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2、市场风险分析(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该项目基本不存在市场风险。一是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市场需求量大;二是源于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在高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条件下,无公害蔬菜的价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约束力并不强。经营风险该项目经营无风险。该项目单位即来凤县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专于2009年3月由73户果蔬种植户出资创立。该合作社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已初步形成“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该项目风险极小,但并不是没有风险,质量是最主要的风险源,这就是要求项目区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把无公害

17、蔬菜的质量监管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强化信息功能,形成完整的农业信息网,及时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以利农户决策;加强制度创新,降低风险;加强生产保险,提高农民素质,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提高生产能力,确保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整合三大效益。(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经来凤县农家人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一致通过对项目申报、实施方案、筹资方式、收益分配等项目各项工作,并承诺按项目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收益分配。三、项目目标(一)生产目标1、合作社现有514亩果蔬种植基地,年产量3000吨以上

18、;项目实施后扩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亩,项目投产年新增优质蔬菜2500吨。春季主要种西红柿、黄瓜、辣椒,秋季主要种四季豆、菠菜。具体种植季节安排如表3-1。表3-1 种植茬口与季节安排种植方式作物种植面积(亩)播种育苗时间定植方式及时间采收期大棚栽培西红柿50上年11月上旬移植(2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上旬小拱棚栽培黄瓜2002月下旬移植(3月下旬)5月中旬7月中旬小拱棚栽培辣椒250上年10月上旬移植(3月上旬)7月上旬10月中旬大棚及露地栽培四季豆2508月中旬8月下旬直播9月下旬11月上旬露地栽培菠菜25010月下旬11月上旬直播12月上旬下年1月中旬2、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发

19、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经济效益目标1、项目投资年新增销售收入达到364.5万元。2、合作社成员每户平均年增加产值5万元,增收1.1万元。3、基地农户增收,种植一亩蔬菜年均产值7290元,纯收入1592元,加上工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共4548元,较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增加3718元左右。四、项目建设方案(一)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后,项目选择在来凤县翔凤镇望水村,基地的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相关指标要求,而且交通方便,排水畅通。建设用地规模500亩,土地均为合作社租用土地,目前已与99户农户签定500亩土地流

20、转合同(见附件6)。而且73户社员同意以每户增资1.3万元的形式入股, 每户种植面积均为6.85亩。2、技术路线及流程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商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和其它有害物质不超过允许标准。其生产的技术路线应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和其他防治技术;采取控制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蔬菜中农药残留少,硝酸盐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1)执行标准该项目生产及产品参照执行标准包括: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和其它部颁布地方相关标准与规范等

21、。(2)生产工艺该项目拟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执行上述标准,制定各种蔬菜生产的具体技术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把好生产过程质量关。其工艺技术特点如下:品种选择与育苗 a、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番茄选用早粉2号、浙粉202等品种,黄瓜选用津研、津优系列品种,辣椒选用韩线高产王线椒、湘研等品种,四季豆选用双丰三号、兴合一号等品种,菠菜选用圆叶菠、华菠1号等品种。b、种子和苗床消毒。种子处理:播种前检验种子纯度、千粒重、发芽率、水分和病虫害种子质量等。采取温汤浸种、药剂处理等方式对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对苗床土消毒,除去薄

22、膜2周后待药性挥发再播种。 c、适时播种: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当年的气侯状况,选择适宜播种期。具体播种时间如表3-1。 d、培育壮苗:采用护根营养钵、穴盘等方法分苗,加强苗期管理、及时炼苗,培育适期苗龄,带土移栽,以减轻苗期病害,增强抗病能力。 合理密植,适时移植 根据各种蔬菜特性,抓住最佳节令,确定栽植密度,施足底肥,浇足定根水,覆盖地膜。 植株调整 根据不同的蔬菜特性,植株调整包括摘心、打杈、摘叶、疏花、疏果、搭架等。 a、摘心、打杈:摘除植株顶芽叫摘心,摘除侧芽叫打杈。如西红柿、辣椒等,为了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果实发育,提高产品的质量,采取摘心、打杈的措施来调整植株。 b、

23、摘叶、束叶:蔬菜生长期摘去植株基部的老叶,有利于空气流通、开花结果和果实的成熟。束叶适用于十字花科的卷心结球或蔬菜或花菜,主要目的是防止昆虫危害和粉尘污染,保持花球的色泽,提高品质。 c、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如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去掉一些畸形花、果和过多的果实,可以促进剩下的果实正常发育,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d、搭架: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搭架,即可增加叶的受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又能使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病虫害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严禁使用甲胺磷、久效磷、杀虫脒等高毒残留农药;

24、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适时采收与采后处理 按合作社收购和市场需求规格适时细心采收,果菜类避免碰伤,叶菜类摘去黄叶、老叶,除去泥土,适时上市销售。 田园清洁 蔬菜田园中的植株残体、老叶和杂草等、是病原菌和害虫良好的寄生环境,因此,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作物残渣和杂草,减少病虫害来源,控制病虫危害,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又一重要技术措施。(3)技术流程育苗技术流程。育苗技术流程如图4-1。苗床准备备整地做畦床准备施基肥播 种除草间苗床准备营养钵育苗

25、浇 水遮 荫施肥施药备炼 苗出 苗 2、图4-1 育苗技术流程图种植技术流程种植技术流程如图4-2。施基肥土壤改良移栽浇水缓苗肥水管理施缓苗肥肥植株调整 收获病虫害防治备 5图4-2 种植技术流程图3、设备配置合作社现有小型农机具8台、旋耕机2台、高效远程喷雾器2台、小型机动喷雾器7台、农用货车2辆、三轮摩托车6辆等。项目建设新增主要农用设备及仪器设备共37盏(台、套),详见附表4-1。表4-1 设备选型及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投资额(万元)备注1主体工程(生产设施)14.31.1太阳能杀虫灯盏255001.3GP-LJ181.2滴灌设施亩50025012.51.3水泵及配件台1

26、05000.52辅助工程(辅助设施)2.02.1培训、科技推广设备套1200002.03其它工程(其它设施)设备费小计16.3安装工程费5%0.8合计17.14、设施建设(1)主体工程(生产设施)标准大棚:建钢架大棚100个,单栋棚330平方米,占地50亩;改良土壤:500亩;灌溉用机井:10口,建设规格为深10米、直径1米;蓄水池:10座,共117立方米,砖砌结构,尺寸为3m3 m1.3 m,按50亩一座建设。(2)辅助工程(辅助设施)工棚及管理房:10间,200平方米,建设规格:20平方米间10间。设施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如表4-2。表4-2 设施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单位造价

27、(元)投资额(万元)备注1主体工程(生产设施)72.61.1标准大棚个100594059.4钢架大棚1.2改良土壤亩5001527.61.3灌溉用机井口1040004.0砼结构1.4蓄水池m31171401.6砖砌结构2辅助工程(辅助设施)3.02.1工棚及管理房2001503.0砖瓦结构3其它工程(其它设施)合计75.65、科技措施(1)聘请湖北民院、来凤县农业局、翔凤镇服务中心等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该项目所需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对项目建设单位新老社员及辐射带动区菜农进行培训,项目计划每年培训社员和菜农500人次以上。项目技术培训投资共投资5万元。(二)主要技术参数种植密度根据土地条件

28、和管理水平,每亩栽植3000株左右,行距0.4米,株距0.35米左右,一次移栽成活率98%以上,补栽率2%左右。(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1、环境影响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采用生物学技术净化水、土环境,同时采用生物农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植保,有机肥栽培。因此,该项目建设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污染,实现当地资源共享和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城郊大气环境质量好于城区,农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合作社认真执行环保制度和措施,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从无到有逐年发展,从临时重点

29、监测发展为长期定点动态监测,从监督性监测发展到监视性监测。监测项目从单位扩大到多项,现已对土壤、水质、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农产品品质进行监测,并达到一定水平。合作社积极开发新型无污染、非化学性防护剂。低污染、无污染害虫防治技术的推广大应用,有效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及药剂残留,有利于解决害虫抗性、药剂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危害,实现对环境的净化。(四)项目组织与管理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在项目建设期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来凤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及翔凤镇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县农发办的相关科室、项目单位相关

30、人员、翔凤镇开发办单位有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落实配套资金,协调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督和检查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建设单位,由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指导精神,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工作。项目实施小组的职能包括:负责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往来资金的结算工作,贯彻和执行国家财政政策;代表建设单位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工作联系,负责项目的工程招标,并协调处理工程的有关问题(如工程进度),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代表建设单位方协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解决工程质量

31、中的技术问题、设备质量;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应用以及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物资材料的采购及日常工作的管理。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合作社组织章程齐全,制度健全,运作正常,管理规范,常设机构有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合作社理事会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和经管部门的指导下运行。经营管理层设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检测部、市场营销部。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基地培训,组织无公害化生产和采后商品化处理;质量检测部负责质量把关,无公害生产基地质量认证和品牌打造;市场营销部负责市场开拓,负责为社员提供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成员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生产技术部质量检测部市场营

32、销部办公室图4-3 运营期项目管理机构图项目拟定工作人员57名,其中设管理员1人,技术、营销人员各3人,基地管护及生产人员50人,财务人员由该事作社现有财务部人员兼任,蔬菜移植、采摘等农忙季节聘请临时工。3、进度安排(1)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即从2012年1月1日起到项目竣工投产之日止的周期为1年。(2)实施进度2011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上报工作,包括项目申报书编制、审批以及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1-3月完成工程设计,包括项目初步设计及审查工作。2012年4-11月完成项目所有建筑工程及配套建设工程施工任务。2012年12月项目竣工验收,基地交付使用,进行种植管护,并进行财务审

33、计。项目实施进度如表4-3。表4-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序号工作阶段2011年2012年12月底以前1234567891011121项目上报2工程设计3建筑工程及配套建设4基地交付使用,进行种植管护4、管理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工程项目负责制,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控,竣工后组织严格的考核验收,若发现问题,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财政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及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无偿资金使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执行。实行报账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按项目计划和施工进度投放资金,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项目竣工投产后,实行“政府合作社技术协作单位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其中政府负

34、责协调、监督及纠纷解决等工作,技术协作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培训等,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管理、与技术协作单位联合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负责产品收购,农户接受技术指导及培训,负责生产。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85.1%,流动资金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4.9%。1、建设投资建设投资12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75.6万元,占建设投资63.0%;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17.1万元,占建设投资14.2%;其它费用21.6万元,占建设投资18.0%;预备费5.7万元,占建设投资4.8%。(1)建筑工程费建筑工程费75.6万元,详见附表2-

35、1。(2)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17.1万元,详见附表2-2。(3)其他费用其它费用21.6万元,其中:技术培训费5万元(每年培训社员和菜农500人次以上),建设期租地费15万元(300元/亩),项目前期费用(包括项目申报书编制、扩初设计等费用)1.6万元。(4)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用按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共5.7万元。2、流动资金项目所需流动资金21万元。(二)资金来源1、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该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类项目,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有关规定,项

36、目拟申请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万元。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有关规定,项目拟申请省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12万元。3、自筹资金及来源合作社自筹资金99万元,其筹措途径为通过社员人均增资1.36万元,追加资产99.28万元(详见附件:合作社成员大会决议、会议纪要及信用社出具的合作社帐户现金余额查询单)。因此,该项目建设的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1、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项目大棚建设28万元、灌溉设施7.4万元及科技投资5万元,其次是项目前期工作费1.6万元,财政资金的使用具体详见附表3财政资金

37、使用明细表。2、财政补助资金管理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实行县级报帐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资金使用管理细则执行,实行“三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为确保项目自筹资金的到位和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同意将自筹资金在项目被批准立项后,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并将资金打入专户,经农发办审批同意用于项目建设,自觉接受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监管。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1)新增销售收入项目实施后,500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正常年份年销售无公害蔬菜2500吨,估算新增销售收入364.5万元。详见表6-1。表6-1

38、 销售收入估算表(正常年份新增)序号产品名称单位年销售量单价(元)金额(万元)1西红柿吨2502000502黄瓜吨100010001003辣椒吨62520001254四季豆吨225220049.55菠菜吨400100040合计吨25001458364.5(2)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经营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等,正常年份为261.9万元。a、项目正常年直接生产成本包括原辅材料费和燃料及动力费,为80万元,分项估算详见下表6-2。表6-2 生产直接材料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1原辅材料费79其中:种子亩50020010肥料亩50070035

39、药物亩500703.5 地膜亩500643.2大棚膜亩5012006 拱棚膜亩4501004.5 包装、周转材料亩5001507.5小竹子亩2503308.3 其它辅助材料亩5002012燃料及动力费1其中:电Kw.h61000.3280.2 燃料吨0.987580.8 合计80b、工资及福利费根据该社现有工资水平及该项目实际情况,该项目新增定员57人,其中管理员1人,技术、营销各3人,基地管护及生产人员50人,管理人员年工资按20000元,技术、营销人员年工资按人均18000元,基地管护及生产人员年工资按人均12000元计。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同时按国家现行社保政策统筹规定,

40、各项社保(含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按工资总额的30%计提,工资及福利费为104.8万元。根据生产季节负荷需要,年聘用移栽、采收等临时用工7000个工日,临时工资约28万元。合计为132.8万元。c、维修费按设备拆旧费的20%设计,即0.6万元。d、其它费用其它费用包括租地费(300元/亩)、营销及管理费和技术服务费等,合计为48.5万元。拆旧和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费:土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75.6万元,按5年拆旧,余值5%,拆旧费14.3万元。设备投资17.1万元,按5年折旧,余值5%;折旧费3.2万元。年折旧费共计17.5万元。摊销费:项目列入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含预备费)投资27.

41、3万元,按5年摊销,年摊销费为5.5万元。产品总成本费用为284.9万元,总成本费用测算详见附表4-2。2、成员增收情况项目达产可实现收入364.5万元,扣除总成本费用,可实现盈余79.6万元,平均每户成员增收1.1万元。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项目达产年产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实现可分配盈余59.7万元,将其中的65%进行盈余返还,余下部分作为再发展资金。(二)社会及生态效益1、项目建设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来凤县作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很有必要向特色农业、多元化农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建设现代农业,利用科技手段和高新产品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减少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科技转化率。项目将

42、种植与推广的品种均为优质高产的品种,在品种选配、比率安排、育苗技术等方面均达到最优化设计。项目投产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来凤县蔬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建设,来凤县的蔬菜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壮大,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模式将得到调整,年产优质蔬菜供应量又增加了2500吨,常年可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充足的蔬菜。2、辐射带动能力分析(1)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项目通过“政府合作社技术协作单位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了500亩自主管理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并通过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引导农户从育苗、栽培、管理、采摘、分级包装、运输到市场各个环节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建立起“利益共享、风

43、险共负”的新型关系。(2)带动基地、农户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可直接带动73户社员种植蔬菜致富,直接为57人提供长年就业的机会,还可带动当地1000多户农户4000多农民致富、30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年平均增加农户纯收入130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万多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乡镇的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农副产品的增产、增值、效益明显。(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分析项目利益分配及农户增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因项目建设期临时用工及项目运行期新增固定就业岗位与临时用工等,通过提供劳动力获益非浅,项目运行期正常年农民年工资收入在 132.8万元以上,人均工资收入2.3万多元。二是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作租凭土地5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