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41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 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一、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内容鉴于独立时严峻的农业形势,根本改变农业面貌,发展农业生产成为独立后印度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也要求农业与之相应地实现现代化。为了重建国民经济,印度政府制订了经济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其中农业现代化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目标—发展生产,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二是社会目标—财富合理分配,消除贫穷,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计划委员会对此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四个重要目标:增加农业产量 ,保证粮食供给和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特别是为农村中最贫困的阶层创造提高收入的机会;减轻人口对

2、土地的压力,剩余劳动力应逐渐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部门,最好是在农村和半城市地区消化;减轻农村地区收入不均,政府将通过消除对佃农的剥削和在小农、边际农当中分配剩余土地的方式来达到农村地区的公平和公正。27以后的历次五年计划根据当时的情况都做出具体规定。印度政府所制定的农业现代化目标,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注意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并把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并不多见。之所以如此,是有其特定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有:其一,社会主义浪潮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一直是亚非拉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榜样、效仿的目标。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

3、民一方面反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另一方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对资本主义的怀疑不仅在西方有识之士中产生,更在广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中蔓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引起广大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的兴趣。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多选择。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平等、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当家作主,贫富两极分化的消除更是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考虑国家建设时的首选。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便深受当时社会主义浪潮

4、的影响。其二,领导人的价值观念甘地的平等观: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形成了他的平等观,给予普通百姓深切的关怀。他通过宗教式的生活方式、亲身的苦行和大量的劳作,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那些“甚至一天得不到一顿丰盛的饭菜而不得不依靠一片陈面包和一撮咸盐艰苦度日的千百万劳苦大众和失业大军”。28他经常不断地告诫国大党工作人员要参加农村的建设活动并帮助农村群众自己达到经济、社会和道德上的更生。他认为古代光荣的道德传统正是保存在农民身上,“你一跟印度农民谈话,他们一开口,智慧就从他们嘴唇边流露出来。在粗鲁的外表的后面,你会发现一座深邃的精神宝库。就一个印

5、度农民来说,一个古老的文化就隐藏在一个粗鲁的外表之下。取下这个外表,消除他的长期贫困和文盲状态,你就会看到一个有文化的、有教养的自由公民所应具备的最美的品质。”29尼赫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尼赫鲁早在英国学习时,就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他后来说道:“我应该说确实在剑桥时,广泛地说来某些社会主义观念,部分是一些更激进的社会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了。”30 1927年尼赫鲁参加了布鲁塞尔被压迫者大会,被选为会议期间成立的“反帝大同盟”的执行委员,成为他政治思想发展的里程碑。特别是这年11月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10周年庆祝活动。几天的访问中,他被苏

6、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所打动,他后来说:“这次苏联之行使我从新的角度看待历史和现实。”面对印度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可避免地只能得出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此后,便自称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尼赫鲁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说,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意味着最终改变我们的天性、习惯和愿望。简而言之,它意味着与目前资本主义秩序全然不同的新文明。”31也就是说,意味着对社会彻底改造,消灭贫困与不均,实现社会正义与平等。在尼赫鲁亲自定稿的“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rdquo

7、;中对“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作了准确地描述:“社会主义类型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决定一条发展路线的基本标准是要有利于社会,而不是有利于私人,发展的模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设计,不仅为了最终国民收入和财富的显著增长,而且也要使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更加公平。”32到1964年1月国大党布巴内斯瓦尔年会上,尼赫鲁把他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正式命名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概括地说,他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趋合理。其三,

8、粮食安全形势如第二章所述,独立时,就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而且一直到1978年,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度政府。每年需从美国进口大量粮食,耗费大量本来就紧缺的外汇。50年代平均每年进口270万吨,到60年代则达到平均每年580万吨,1966年达到超记录1034万吨。33粮食安全成为制定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二、农业现代化进程独立以来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根据其政策的不同特点和侧重点,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制度变革时期,通常称作传统农业发展战略时期,通过土地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依靠传统投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为技术

9、变革时期,又称农业新战略时期,强调农业技术改造,依靠增加现代化农业投入来提高粮食产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经济改革时期,通过多样化经营,推动产业化发展,促进创汇农业的发展。制度变革时期(独立——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尼赫鲁政府制定了以制度变革为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政策。促使其制定这样的政策有多方面原因:其一,是出于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为了履行自己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对广大贫民许下的诺言,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其二,尼赫鲁和他的计划委员会相信制度变革的作用,认为在合理的土地关系基础上,加强传统农业技术的运用,如更加重视平整土地、适时播种、除草、

10、套种,更有效地收集和使用有机肥,加上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甚至翻一番都是可以做到的。尼赫鲁还以中国的土改和合作化为例说明制度变革的成效:“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在过去几年中没有大量使用化肥,粮食生产增加也相当快。中国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并不比我们多。同时,中国对工业发展和重工业投资比我们大得多。然而他们农业生产增加幅度却比我们大得多。”34其三,工业化的需要。独立后,印度政府制定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战略,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因而要求农业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制度变革便成为当然之选。这一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和乡村发展计划两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