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480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778.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二八年六月目 录一、项目概要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单位1(三)建设单位概况1(四)项目投资概况1(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一)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二)广东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协调发展的需要3(三)增强自身办学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3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5(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5(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合理7(三)项目建设环境良好8(四)项目建设基础较强10(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12(六)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14(七)项目进度安排得当14四、预期效益17(一)校企

2、合作长效机制成效显著17(二)专业建设形成三级推进格局17(三)建成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17(四)教学管理改革适应工学结合17(五)实训实习条件不断得到改善18(六)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得到提升18(七)学生素质培育体系科学合理18(八)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18(九)社会服务辐射能力显著增强19(十)国际合作交流影响不断扩大19广东省教育厅 财政厅专家组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论证意见20五、结论2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建设单位名 称:广东轻工

3、职业技术学院法定代表人:叶小明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三)建设单位概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前身是1933年创办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1999年成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5964人,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各类毕业生近6万人。2006年,该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7年,该院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该院拥有广州、南海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778亩(其中广州校区占地218亩),下设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轻化工程系、传播工程系、食

4、品与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电子通信工程系、汽车系等 12个院系,共有63个专业。该院是中国轻工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广东省轻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四)项目投资概况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省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10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和学校自筹1500万元,项目总投入共7600万元。(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 35号)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

5、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 2006 14号)3、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 2008 18号)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 2007 12号)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6、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7、广东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8、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9、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广东生活产业

6、迅速崛起。广东省是经济强省,2007年广东省GDP突破30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7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300亿美元。同时,广东工业化进程继续领先全国,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生活产业的主体是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生活产业将成为重要产业而凸显。广东人均GDP在2007年已达到4273美元,衣食住行的消费升级,标志着广东经济发展踏上一个新的起点,生活产业将在广东得到迅速发展。广东轻工行业持续领先。广东省是轻工大省。我国按轻工类归口统计有44个行业,广东省轻工业涉及40个行业。广东轻工业总产值占广东工业总产值39%,连续20年排全国第一。广东中小企业举足轻重。

7、广东共有76万多户中小企业,占广东企业总数的90%以上,数量、产值居全国之首。2006年,广东中小企业年产值23737亿元,占广东GDP的70%,上缴税收约为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虽然广东是经济强省和轻工大省,中小企业密集,但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预测,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102万人,轻工类高技能人才缺口15.4万人,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缺口29.5万人。广东经济的突飞猛进、生活产业的迅速崛起和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给该院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广东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实又给该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广

8、东唯一的轻工类高职院校,在培养生活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选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对促进我省经济尤其是生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广东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协调发展的需要广东省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很快,至今已有高职高专学校72所,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就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还不够平衡和协调,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总体偏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建设,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专业设置面向生活产业,与我省轻工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对应。因此,选择该

9、院作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发挥其对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广东省高职教育全面快速协调发展,为广东实现教育强省与经济大省交相辉映做出贡献。(三)增强自身办学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有75年举办职业教育的历史。该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突显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路子。在“十一五”期间,该院为适应广东率先实现

10、现代化,进入工业化进程后期和生活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轻工内涵,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轻工行业发展;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政、校、企”三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深化制度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力争把自身建设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使之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试验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将为该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增强办学综合实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项目建设目标定位明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11、建设项目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决策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秉承学院“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加强内涵建设,实践和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引领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更好地为广东经济

12、、生活产业和全国的轻工业发展服务。 建设目标: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广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成为广东生活产业和全国轻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在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国内有影响及辐射作用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为:三方联动,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职权明确,互惠双赢”为原则,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立重点,形成三级专业建设格局。重点建设13个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4个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专业;通过省财政支持,将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建设

13、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将产品造型设计等7个专业建成校级示范专业。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及其它专业建设的发展,提升全校专业建设水平。职业导向,重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共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80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校级精品课程80门,网络课程180门;编写特色教材10种,高职高专教材80本。其中6个重点专业及所在的专业群共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网络课程71门;编写特色教材10种,出版相关的高职高专教材48本。弹性管理,改革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探索教学运行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机制,制订出适合工学结合教学运行的弹性管理办法和实

14、施途径。整合资源,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在扩建和完善1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基础上,全校再新建17个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现有650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新增校外实习基地550个,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专兼结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和培养,使各专业配备有职教能力和管理能力强,能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2名;每个专业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并能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的高素质骨干教师46名;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双师”素质教

15、师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的数量与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之比达到1:1以上。中央财政支持和省财政支持的 6个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共引进和培养32名专业带头人,116名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兼职教师426名(保证重点专业兼职教师人数与专业专任教师人数之比达到1.5:1以上)。形成一支 “双师”素质优良与“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学生素质培育体系。构建“四个计划、三个保障、二个途径、一个标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四个计划即“企业成功人士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计划;企业文化熏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计

16、划;校企合作,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计划;参与企业创新,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计划”;三个保障即“素质教育组织与制度保障;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素质教育平台保障”;二个途径即“教职工全员参与、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实施素质教育;校企合作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标准即“一个标准评价素质教育”通过该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实施机构,确定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7个方面为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制订7个建设标准或指导意见;针对建设标准或指导意见,制订7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17、,并建立监控程序;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具体整改方案。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审核机构,建立对标准、实施方案、监控程序和整改方案的审核措施。由7个建设标准或指导意见、7个具体实施办法、监控程序、整改方案及审核措施构成质量保障手册,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到2010年,培训能力达到每年21000人次;每年获批专利10项以上,累计拥有专利80项,实现1/2以上的工科专业拥有专利;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超过140项,科技服务年到款额超过1200万元。做好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增强学校的示范和辐射能力。 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国际

18、视野。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涉外高技能人才。加强与罗门哈斯(美国)、CILT(英国)、达尔康(英国)等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化工、塑料模具、物流管理、软件等专业课程;在新加坡、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加大对外技术服务力度,对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提供技术输出;进一步加强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为东南亚国家培训高技能人才。 (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合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分析学院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制订的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当

19、、保障有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各重点建设专业建设要点如下。1、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以培养塑料加工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以典型塑料产品加工过程为导向,小型生产、企业实践与教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型生产为依托,建成融教学、生产、研究、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一支精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并具有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把该专业建成全国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示范基地,适应广东率先进入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引领全国同类专业及其专业群内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建设,

20、并为兄弟院校、行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本专业全国示范的作用。到2010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450人左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满足广东食品工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目标,以实施工学结合为主导,根据食品企业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的工作特点及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完成食品检测真实工作任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核心技能分项培养,综合专业能力集成提高”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体系、专业技术精湛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的食品检验中心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把本专业建成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行业的优质人才库。到2010年,

21、该专业在校生300人以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啤酒饮料等行业,培养从事啤酒饮料等灌装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引进消化与创新等一线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灌装生产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该专业建成广东乃至全国的啤酒饮料等灌装生产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轻工行业进一步发展,促进广东生活产业品质提升,满足人们对衣食住行消费升级的需求;为广东啤酒饮料等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跑;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对广东乃至全国的同类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1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300人左右,毕业生双证

22、书率达100%,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化特色的广告设计与制作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建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训平台-创意设计工场,实施工学结合与产、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形成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组建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产品创新与设计中心,把该专业建成全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具有广泛辐射力、广东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高地。到2010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450人。2、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按照国际标准

23、,培养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软件人才,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掌握软件技术在编码、测试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建设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软件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素质能力培养等三大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带动专业群的改革和建设,辐射本地区乃至全国,为兄弟院校、本行业和社区服务。至2010年,该专业在校生规模保持在450人以上。 酒店管理专业:朝着旅游酒店业和生活产业需求的方向发展,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

24、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社会与酒店行业认可度高,为广东省旅游业以及广东生活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酒店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为广东省及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重点专业,并最终把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为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本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专业。至2010年,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350人。(三)项目建设环境良好1、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来实施,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争当全国排头兵。广东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打

25、造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并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列入了力争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建设行列。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粤府2007 11号)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高职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7年该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08年承诺为该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4100万元。从2008年起,对该院按生均标准实行预算内经费拨款。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等领导都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过考察、调研,对该院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

26、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基础。2、校企关系密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产学结合办学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院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把教学、生产、科研扭成一股绳,通过“教学、生产、科研和工人、学员、教员两个三结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并从“两个三结合”的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通过1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该院形成了“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特色之路。该院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形

27、成工学结合的“大课堂”。该院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建立了揭阳大立模具有限公司、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等1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企业可以开展实际的生产活动,学生则能真正实现顶岗。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的一体化作用明显。校企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形成工学结合的“动力源”。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工程项目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该院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一起协同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借助科

28、研成果为企业改进技术设备和生产流程,为企业生产节约成本、赢得利润。该院与东莞威特隆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技术服务机构11个。校企共建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工学结合的“助推器”。该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英国达尔康广州德慷软件有限公司、商务部国际贸易协会等合作共建培训机构18个,实现双方受益,进而形成“双赢”局面。一直以来,该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为轻工行业培训技术人才,实现企业、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除广东以外,还先后为湖南、福建、云南、海南及黑龙江等地培训各类技术人才,涉及制糖、酿酒、食品饮料、制盐、味精发酵、塑料加工、造纸等专业。该院与企业合作

29、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很多人成为企业顾问和技术指导,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人才,送教上门。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形成工学结合的“黏合剂”。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该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目前该院与佛山市高明顾地塑胶有限公司、广州天意扫描输出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量”企业的需求之“体”,“裁”学生的培养之“衣”,可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达到校企“共赢”。电子通信工程系针对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通信监理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办通信技术与监理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良好的校企关系,造就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浓厚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氛围,为该院进一步深化、创新

3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校区区位优势明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广州、南海两个校区。广州校区座落在中国最大轻纺贸易中心广州国际轻纺城的中央位置,毗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是该院面向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开展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南海校区位于广东南海经济开发区中的软件科技园,周边中小企业8万家,其中校区所在的南海经济开发区有企业2670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两个校区均地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和广佛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企业星罗棋布,为该院面向生活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优势。(四)项目建设基础较强专业紧贴地方

31、经济和行业发展。该院面向广东生活产业直接相关的专业49个,其中26个与轻工行业对应,23个与现代服务业相对应。实验实训条件良好。该院校舍建筑总面积456896平方米,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25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662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室145个,校外实习基地650个。该院设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数控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授予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师资

32、力量雄厚。该院现有教职工1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3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70.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50.1%。有5位教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位教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荣誉称号,4位教师被授予广东省 “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兼职教师575人,其中具有工程师、技师职称以上的能工巧匠占93%。内涵建设成绩显著。该院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示范

33、性建设专业4个;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网络课程63门;已出版高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263本,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1本;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9项。技术服务能力强。该院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与企业合作承担省级工农业攻关项目、省市技术创新项目21项,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项目100多项,其中与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广州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术难题招标项目,合同经费1500万元;该院承担教育部留学人员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该院教师项目成果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

34、进步奖、佛山市科技进步奖、汕头市科技进步奖。该院教师现拥有专利48项,专利申请及拥有数、科研经费在全省同类院校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该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如与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维达纸业集团以及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举办了“玖龙班”、“维达班”和“金发班”,为企业培养了造纸和塑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效果良好,受到了企业的好评。该院社会培训工作突出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重点培训项目实施单位。2007年该院完成非学历培训18431人次。人才培养高进优出。该院生源非常充裕,考生报名踊跃。近3年,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均在计划招生数的3倍以上;第一志愿上线率和实

35、际录取分数是广东高职高专院校中最高的学校。该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三全”就业工作方针,努力构建规范化和特色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系(院)就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使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该院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将职业规划与专业职业教育相融通、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常态化,注重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企业、学生、学校“三赢”平台,确保学生就业出口畅。2005年2007年,该院3届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35%、99.46%

36、和99.49%,在我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该院对2004届2006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为96.2%,真正做到了3个满意用人单位满意,毕业生及家长满意,学校满意。近年来,该院独立举行毕业生招聘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多于该院毕业生人数,例如2007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是毕业生人数的3倍。近3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团队合作、业务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评价的称职率均在96%以上。该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各种技能竞赛中,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一等奖51项,国家级、省级二等奖78项,三等奖83项。羽毛球世界锦标赛“汤尤杯”标志、广州“申亚”标志都是该

37、院学生的作品;2005年该院学生获得德国“曼罗兰印刷专业奖学金计划”高职高专类唯一的一等奖学金。在文艺、体育比赛中获省级奖项多达132项。该院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双证书率达到99.16%,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多数成为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毕业生中,有4人受到周恩来、李鹏、朱镕基和温家宝等四任国家总理接见。辐射能力强,社会影响广。近年来,宁夏职业教育代表团、天津职业教育代表团、江苏省职业教育代表团到该院交流、考察,新疆、吉林、贵州、河南、福建、湖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职业技术院校50所,省内47所高职院校到该院交流、考察;该院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专门

38、做过有关产学结合方面的工作经验介绍,受到一致好评;该院与中西部地区的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对口支援,开展帮扶工作。该院作为广东省教育厅首批建立的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承担中职师资培训任务,至2007年,累计为广东省238所中职学校培训骨干教师800多人,受到中职学校广泛好评。从2000年起,该院每年暑假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边远地区农村和农民服务,足迹遍布广东全省各地,2006年受到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的表彰。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在

39、长期的高职教育实践中,该院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该院领导班子团结、勤政,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成为该院坚强的领导核心。2005年,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教职工对该院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2006年,该院领导班子建设经验在全省高校党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该院领导班子2003年抢抓机遇,艰苦创办南海校区,目前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为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对全省新建大学校区进行的绩效评价,该院南海校区位居第一。(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

40、位为切实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该院参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要求,成立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并在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领导机构。该院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监督小组;成立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资金保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提

41、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为确保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各重点专业和各个项目按建设方案要求落实到位,该院成立4个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小组,成立6个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小组及3个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他建设项目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专项管理制度。该院制定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各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实施项目责任制、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按建设项目专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动态适时管理的原则,该院制定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资

42、金使用制度及资金使用审计监察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在设备采购以及管理方面,该院制定及完善了关于使用示范性院校专项资金采购实验实训设备的暂行规定、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论证、依法采购、专款专用、保证质量、按时完成、规范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教学管理制度。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该院制定及完善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校、系(院)教学弹性管理的规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43、及管理办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弹性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与企业生产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人事制度。为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水平,该院制定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以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考核指标的“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强调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为推荐评审和聘任职称的重要条件,开展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

44、力,确保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该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评聘分开、择优上岗的用人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将示范院校项目建设与系(院)经费拨款及考核、干部考核、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完善目标考核体系,调动全员参与示范院校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制度建设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精神,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示范建设,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过程监控,保障项目绩效。该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制度落实,建立项目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

45、,加强项目运行过程管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各个项目采取信息收集、监控检查、进展公告等措施,实施全面跟踪和监控;负责组织校内外专家对项目的建设状况、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该院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建设方案,形成项目建设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通过绩效评价和年度目标考核,强化激励机制,对在项目建设中做出成绩的责任人或者个人给予奖励,树立榜样,对在项目建设中执行不力的责任人加强管理和监督,按学校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促进项目有效实施;对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及时组织验收,在全校推广,带动全校的示范建设工作高水平运行。该院将不断完善质

46、量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地收集社会、上级主管部门、企业、行业评价等外部信息及学院内部教学督导、各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等信息,加强对问题的跟踪、反馈、纠正与预防的措施落实,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六)项目建设资金配置合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方式筹集专项资金。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 2000万元,省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 410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和学校自筹 1500 万元,项目总投入共 7600 万元。经费投向预算如下

47、:1、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投入2000万元,其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981万元,师资队伍建设294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725万元。2、省财政专项资金410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投入670万元,其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303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80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82万元,其他建设和不可预见费用105万元;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投入720万元,其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298万元,师资队伍建设92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235万元,不可预见费用95万元。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所在专业群配套投入2370万元,其中实训实习条

48、件建设1157万元,师资队伍建设 334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669万元,不可预见费用210万元。学校其他建设项目投入340万元,其中学生素质培育体系建设投入120万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投入5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投入170万元。3、该校自筹及企业投入1500万元用于安排下列项目建设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投入340万元,其中实验实训建设320万元,其他建设20万元;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投入130万元,其中实验实训建设65万元,其他建设65万元。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所在专业群配套投入720万元,其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279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15 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97万元,其他建设及不可预见费用129万元。其他及项目管理费310万元。(七)项目进度安排得当1、项目资金年度安排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