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487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年级:*级资环*班姓名:*学号:*学用结合,实践出真知 土壤资源利用实习报告实习人:*学号:*年级:*级资环*班一、实习目的本学期土壤资源利课程用已经结束,除理论课程外,实习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为了巩条件固课上所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于是学院老师安排了此次实习课程。本次实习,主要是对省内典型的非地带性土壤:棕壤、褐土、潮土等进行实地调查,亲自动手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观察,学会土壤剖面挖掘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确定土壤理化性质,了解各种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等,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同时还应学会土壤样品

2、的采集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实习中调查土壤的生产性能及改良措施,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的野外观察判断等;学会记录土壤各项性质,掌握野外土壤调查记载表的使用,学会实习报告的编写。二、实习计划(一)行程安排5月20日:上午:统一安排实习教育,了解实习概况,明确目的要求,观看全国土壤幻灯片。下午:各班级派代表领取实习工具,分组后,到南校区试验田进行农业耕作土壤的剖面挖掘机观察。掌握剖面的挖掘,分析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5月21日:调查沂源地质地貌,参观沂源溶洞“九天洞”。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原因;观察鲁山地区棕壤、褐土形成条件、过程、土壤属性,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5月23日:调查济南

3、黄河两岸潮土性质,判断生产能力,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及含水量的判断。(二)分组情况我们班共分为三个小组,本组作为第三组,成员有:*、*、*、*。三、实习内容(一)概述内容为本次课程实习主要内容为:掌握农业土壤剖面点的选定,剖面挖掘的要求以及剖面的观察与记录;掌握鲁山地区棕壤褐土的形成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母质及植被等,掌握两者形成的异同点;观察沂源地区岩溶地貌特点,分析成因;黄河两岸潮土的形成因素、过程、农业利用及改良措施,提高专业技能。(二)沂源地区岩溶地貌的观察1、沂源简介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该县属中低山区丘陵,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

4、河流向倾斜。沂源县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迟,风大雨少;夏季湿热多雨,间有干旱;秋季凉爽,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平均无霜期189天。2、溶洞的形成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三)鲁山地区棕壤的剖面观察1、鲁山地区简介鲁山山系属泰沂山脉,主峰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山地以石灰岩和花岗岩为主,花岗岩与泰山花岗岩层相似,其

5、形成年龄都在25亿年左右,素有“小泰山“之称。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丰富,平均700mm左右,年均温12.42、棕壤的分布欧洲分布广泛,如英、法、德、瑞典、巴尔干半岛和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山地等。在北美分布与美国东部,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北部和日本。棕壤在中国的分布,纵跨辽东与山东半岛,带幅大致呈北方向。另外,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如燕山、太行山、嵩山、秦岭、伏牛山、吕梁山和中条山的垂直带谱的褐土或淋溶土之上以及南部黄棕壤地区的山地上部有棕壤分布。棕壤为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中生型落叶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呈微酸性反应,心土层(B层)呈鲜棕色。 成土母质多为酸

6、性母岩风化物。主要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812,10的积温在4000上下,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干燥度0.81.1。PH值:6.0-7.0 ;有机质含量:80以上;全N含量:2.4-4.5 ;全P含量:0.08-0.63 ;全K含量:7.5-24.6。3、形成条件(1)气候: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均温5-15,降雨量500-1200mm。(2)成土母质:非石灰性残积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3)植被:天然次生林4、剖面观察情况我们选取了鲁山山腰位置进行剖面的挖掘,由于土层较薄,所以只能挖掘40cm左右即可见到母质层。(1)腐殖质层(A层):厚度23cm,轻壤,暗棕色,粒状屑

7、粒状结构,土层疏松,孔隙较均匀,含有大量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pH5-7之间。(2)淋溶层(E):观察该土层厚度为23cm,层次过渡平直,过渡幅度明显。暗棕色,干湿度是润,质地为轻壤,有半风化的小石砾,含量较少。屑粒状结构,疏松,细根较多,pH4.0-5.0,无石灰反应(3)淀积层(B层):厚度51cm,棕色,中壤,棱块状结构,孔隙较少,无侵入体,无石灰反应,pH5-6。(4)母质层(C层):厚度12cm,棕色,砂壤,块状结构,非石灰性母质,无石灰反应,pH5-6。5、改良与保护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

8、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四)鲁山地区褐土剖面观察1、褐土分布褐土广泛分布于西欧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俄罗斯、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南美西部,澳大利亚也有存在。中国主

9、要分布于北纬3440,东经103122之间,即北起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东抵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西至晋东南和陕西关中盆地,南抵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地下潜水位在3m以下,母质各种各样,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仍以黄土状物质为主。年平均气温1014 降水量500800mm,蒸发量15002000m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其自然植被以辽东栋、洋槐、柏树等为代表的干旱明亮森林以及酸枣、荆条、茅草为代表的灌木草原,目前是我国北方的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的主要产区,一般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形成条件(1)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水量5

10、00-800mm,年蒸发量1500-2000mm,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2)母质:褐土的母质各种各样,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以黄土状物质和石灰性成土母质为主。(3)植被: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的主要产区。3、剖面观察情况(1)枯枝落叶层(O层):厚度17cm,黑褐色,中壤,干湿状况为润,屑粒状到团里块状结构,土质疏松,孔隙较多,有石灰反应pH8-9(2)淋溶淀积层(Bt层):厚度12cm,棕褐色,砂砾状,块状结构,无侵入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3)母质层(C层):棕色,砂砾,块状结构,土壤紧实,有石灰反应,微碱性。4、改良保护(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

11、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五)黄河两岸褐土剖面观察1、潮土分布潮土是我国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在黄淮海平原分布面积最大,华北山区的河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南方山区的河谷平原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2、形成条件(1)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2)地形: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3)植被:自然植被为草甸植被。(4)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棉粮作物的生产基地,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3、剖面观察情况(1)耕作层(AP层):厚度22cm,黄色,质地为松砂,干湿状况为干,团块状结构,有铁锰结核新生体,pH9-10,石灰反应明显。(

12、2)淀积粘化层(Bt):观察土壤剖面,该层厚度为18cm。层次过渡平直,颜色较耕作层深,为壤质土,有屑粒状结构,根系较少,土壤孔隙度适中,含水量增加。质地为砂壤。有石灰性反应。PH偏碱性。(3)氧化还原层(BCg):观察该土层厚度为28cm,层次过渡平直,该层又称锈色斑纹层,有锈斑,含水量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层次过渡平直,含有较多的铁锰结膜。含水量为湿润。质地为中壤。有石灰性反应。PH偏碱性。(4)母质层(C层):浅棕色,干湿状况为润,质地粘壤,土壤较紧实,含有铁锰结核石灰反应明显,碱性。4、改良与保护(1)发展灌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并建立排水与农田林网,是改善潮土生产环境条件,消除或减轻旱

13、、涝、盐、碱危害的根本措施,也是发挥潮土生产潜力的前提。(2)培肥土壤,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首要是解决有机肥源,实践证明,种植绿肥是开辟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但有很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再者是增施磷肥的同时,注意施用磷肥效果,局部地区(块)开始缺钾,应适当补施,配合施用微肥。(3)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适当配置粮食与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提高潮土地产量产值和效益。(六)农业土壤剖面观察1、农业土壤简介:也叫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土壤,如耕地、果园、茶园里的土壤。 主导因素:人类生产活动。2、地理分布:在

14、我国广泛分布,不同地区土壤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农业土壤的不同。本次实习考察山东泰安地区农大南校试验田的农业土壤。3、形成条件:人类生产活动,在不同土壤类型的长期耕作。 4、土壤剖面观察(1)耕作层(AP):观察该土层厚度为10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逐渐过渡。灰棕色,干湿度为润,质地为轻壤,团块状结构,稍紧,有一些细的植物根系,无石灰反应。(2)犁底层(P):厚度为12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逐渐过渡。由于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其结构多半为片状、大块状或层状结构,腐殖质显著减少,容重大,总孔隙度小并且多毛管孔隙,造成土壤通气性差,透

15、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灰棕色,干湿度为润,质地为轻壤,粒状结构,紧,无石灰反应。(3)心土层(B):观察该土层厚度为26cm,层次过渡平直,逐渐过渡。灰棕色,干湿度为润,质地为轻壤,粒状结构,稍紧,无石灰反应。该层土壤结构多为壤土,腐殖质较少,孔隙度较小。(4)底土层1(C21):观察该土层厚度为51cm,层次过渡平直,过渡幅度明显。黄棕色,干湿度为润,质地为砂壤,屑粒状结构,质地松,无石灰反应。(5)底土层2(C22):观察该土层厚度为46cm,层次过渡平直,过渡幅度明显。淡黄棕色,干湿度为润,质地为砂壤,屑粒状结构,质地疏松,无石灰反应。(6)底土层3(C23):观察该土层厚度为10cm

16、,层次过渡平直,过渡幅度明显。暗棕色,干湿度为潮,质地为粘壤,块状结构,紧,无石灰反应。潴育化程度较高,含水量大,潮湿,保水能力强。四、总结(一)收获与经验本次实习让我收获了许多东西,让我们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地实习之后,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上去,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生产做贡献。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现在的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并且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怎样解决好这种矛盾,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让有限的土地达到最大化利用,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在这次实习中,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不同土壤之间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的差异,并且分析这些性质,这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遇到的土壤与生产上的问题时能够根据这些性质制定不同的措施。这些是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实验上是无法获得的,只有在野外实习,才能更好的理解土壤。实习后,我发现自己对土壤知识的掌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在实习过程中有强烈的充实感,而且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以后自己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好了基础。(二)不足之处本次实习时间比较紧急,没能对各种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数据处理和组内人员配合上稍显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乏力,许多问题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所以,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