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大鲵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鲵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家河大鲵(娃娃鱼)原生态规范化繁育养殖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目的意义及国内发展状况 1、目的意义 1.1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salamander)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腮鲵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生存了约3亿年的物种,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资料记载最大个体可逾100公斤,体长近2米。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黔、湘、鄂、川、秦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天
2、性好静、昼伏夜出,体外受精、卵带呈串珠状,亲体护卵。大鲵是传统的名贵药用和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有记载,有提高智力、美容、益肤的显著功能。现代临床观察,大鲵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大鲵体内富含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金属离子,可调节人体微循环,预防重金属中毒,延缓衰老。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鲵又因其体形奇特,体色多样是动物园里用作观赏的特殊动物,1995年被国家定为中国国际 文化交流的珍品。 1.2勉县地势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因汉江褒河上游古称沔水而得名,面
3、积2406平方千米,其中平川占8.8%、丘陵占16.4%、山地占74.8%,辖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人口41.89万。阳安铁路、西汉高速、十天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海拔552米。平均海拔890米,汉江由西向东横穿中部。较大支流有6条,由北向南流入汉江的有沮水、堰河、刘坝河、褒河;由南向北流入汉江的有玉带河、漾家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分,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度,年平均日照1610.6小时,年降水量800-1200mm。 1.3勉县张家河乡大鲵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勉县北部山区,距县城83公里,共有11个村,1600户,总面积323平
4、方千米,有24条小溪汇集于黑河,森林覆盖率80%以上,海拔最低900米,最高2300米,年平均气温1115度。境内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无工业化生产及矿产开采,为大鲵世代赖以繁衍生息地,我国最优良的野生大鲵品系就生长在这里。近年,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为捕杀,使大鲵自然生存繁育能力降低,自然种源稀有,又因人工繁育缺乏技术操作规程,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因此,利用本乡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实施原生态规范化繁育养殖,发展自然潜在优势资源,可缓解野生大鲵种源奇缺,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及生态平衡,富民强县,增加群众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项目的必要性 2.1、本项目的实施是勉县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
5、途径。大鲵是勉县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化开发前景较好的特色特种养殖业,我县北部、南部山区的80%农户具备利用原生态繁养的条件,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2、有利于促进陕南扶贫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式扶贫的主要课题是研究如何发展山地农业,近年来陕南各地山区开发式扶贫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中一条就是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因此,抓住大鲵繁养一体化发展机遇,建设大鲵特色基地将极大促进陕南山区扶贫开发事业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 2.3、符合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政策。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繁
6、殖率极低,生长缓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科技人员研究大鲵的生殖规律,允许人工繁育养殖保护野生大鲵。1998年10月,勉县人民政府在勉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扶持特种养殖专业户,在2005年建成特种养殖专业户100户,其中大鲵养殖大户标准为200尾。” 2.4、群众积极性高,并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乡内个别农户就开始摸索人工繁养的方法,在自然河道或仿造自然河道繁殖,在技术上已有突破性进展,经济效益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7月底,乡内约有驯养户300户,投资1800万元,养殖大鲵2万尾;繁殖户100户,投资4000万元,年产幼鲵5000尾,养殖户占
7、全乡总户数的25%。在投资上已达到户均2万元,远远超过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基本形成了优势产业的基础。 3、国内外繁育现状 3.1在全球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生物多样性,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关心大鲵生存状况,通过签约或立法保护野生大鲵资源。但国外对大鲵的研究和保护,仅限于对野生大鲵生活习性进行探索,未见人工繁殖报导。 3.2勉县从1994年开始对大鲵野生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大鲵的分布、品种等基本情况。同时,对大鲵驯养、亲鲵培育、性成熟度、繁殖季节等相关生态条件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1995年8月,县科技、水利局等单位在本乡对大鲵注射药物催产4组,第五天获产一
8、组,产卵数百粒。1996年在平川丘陵等地区又催产10组,获产3组。 3.3 1997年,县科技、水利局总结前两年经验,参阅有关资料,会同有关专家,走访农户,通过对四大家鱼繁殖推理研究,明确了要攻克大鲵繁育关,必须用人工繁殖和模拟生态培育相结合的方法。县科技、水利局根据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泾流、植被、水质等条件,在勉县平川建立亲鲵驯养场5处2万平方米,先后在勉县同沟寺镇瓦房沟村、张家河乡金洞村等地建立模拟生态繁育池10处2万平方米,投放亲鲵14尾。1998年获苗15尾,99年获苗52尾。县科技、水利局还在略阳、宁强、西乡、石泉等县建立了联合观察点。但原生态规范化繁育仅限于探索阶段。截止2006
9、年底,汉中全市大鲵存活量约10万尾,其中,处于野外原生地的野生大鲵2万尾,处于驯养繁殖场及群众控制下的大鲵8万尾(其中二代数量超过万尾)。目前,全乡繁养共计.5万尾,占全市总数的。 二、主要技术内容 、技术要点及解决途径 1.1技术要点: 大鲵人工模拟生态繁育、人工养殖规模化模式研究推广。 幼、成鲵驯养管理,饲养种类、配比系数,生长速度,病虫害防治。 亲鲵性成熟度,与个体重、怀卵量,生殖季节及自然环境诸因数相互间关系的控制。 探索总结大鲵开发性保护之路。 布点修建处仿原生态模拟繁育池。 年产商品大鲵1万尾,大鲵苗万尾,实现产值1.亿元。 1.2解决途径: 在现有大鲵人工繁养技术已获成功的基础上
10、,在本乡辖区内选择现有繁殖成功的户及磨眼沟、金洞、菜子沟、卫尔沟、冷峪河等,利用天然形成的河道,就地取材,修建原生态模拟繁育池,投放亲鲵,在繁殖季节按照成熟度药物催产,达到产卵、孵化、获苗的目的。同时利用小溪、庭院修建养殖池,进行幼鲵和成鲵养殖,实现集约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的新型产业。 、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繁育路线: 后备亲鲵 配比 培育 选场 设计 建池 消毒 放 水 调水 亲鲵 选时催情 交尾 受精 产卵 养护 孵 化 管理 出苗 饲养 幼鲵 养殖路线: 建 池 消毒 放 水 投苗 幼鲵 饲养 管理(3年) 优良大鲵 驯养 亲鲵 成鲵 优选 淘 汰 商品鲵 出售 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
11、法律、法规,接受渔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支持,在专家的指导下,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本着寻求政策支持,争取资金扶持,重点保护,严加监管,繁养结合,以繁殖为主扩大种群数量形成产业发展。 、预期成果形态 3.1在模拟生态环境中达到繁育大鲵种苗,成功率达以上。 3.2指导大鲵人工养殖,缩短生长周期,使幼鲵在养殖池里经年饲养为成鲵,每尾重达公斤以上。 3.3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三、市场分析预测 、国内外市场调查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工程师路玉海,经多年调查证实;陕西南部野生大鲵是全国最优良品系之一,且分布广、贮量大,个别个体可达公斤以上,较我国其他水系野生大鲵生长速度快,体色鲜艳、花纹美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鲵 养殖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