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545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畜产品加工现状及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山东是畜牧业大省,也是畜产品加工业大省。山东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产量、畜产品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山东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等原因,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存在发展不平衡、整体实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充分认识畜产品加工业状况,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引导我省畜产品加工业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山东省畜产品加工销售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比较强。 全省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89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111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13

2、00多亿元。全省畜产品加工能力600多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0。2007年底对我省主要畜产品加工企业统计,56家生猪加工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2703.3万头/年;48家家禽加工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17.6亿只/年;40家肉牛加工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152.4万头/年;12家肉羊加工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838万只/年;32家乳制品加工企业,总设计加工能力361.3万吨/年。上述企业,2007年实际加工生猪1065.3万头、家禽11.8亿只、肉牛57.7万头、肉羊484.3万只、乳制品211.1万吨。我省肉类、奶类、饲料、兽药、皮革等加工企业,相当一部分加工设备属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档次

3、、产品研发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居于国内一流水平。 (二)加工企业出口及外销能力比较强。 全省获得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161家,畜牧业三资企业982家,累计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亿多美元。2007年,山东畜产品出口创汇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全省建立和完善畜禽及其产品批发市场260多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6处。全省1/3以上畜产品销往省外,是供应京津沪等国内大中城市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2007年底的调查统计,汇总的企业生猪产品省外销售占29.2%,家禽占57.1%,肉牛占59.1%,肉羊占68.1%,乳制品占32.5%。2006年,山东销往上海市场生猪15万头,生

4、猪产品6.8万吨,牛羊肉0.95万吨,禽肉12.4万吨。调入的猪肉产品占外埠调入上海市场的1/3,禽肉占70%以上。北京市场方面,40%的禽肉、30%的猪肉来自山东,我省调入北京的禽副产品是其他省份总数的1.25倍,兔肉是其他省份的4倍多。 (三)畜产品加工销售带动了畜牧业发展。 全省各地立足畜禽资源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带,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畜产品优势区域的隆起。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沿黄肉牛肉羊产业带、胶济沿线奶牛产业带、胶东半岛畜产品出口基地、鲁中南猪禽基地、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基地等优势区域。据估算,通过龙头加工企业带动

5、,全省有60以上县市畜牧业已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经营。全省肉鸡生产基本实现了产业化,蛋鸡、生猪、肉牛、肉羊、兔等主要畜禽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分别达到55、50、40、30、60。全省直接从事畜产品加工销售的人数近35万人,辐射带动养殖农户400多万户。相当一部分龙头加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组织原料生产,提高了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虽然我省畜产品加工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肉制品存在“五多五少”现象。 即:中低档产品多而高档产品少,同质化产品多而差异化产品少,猪肉制品多而牛羊禽肉

6、制品少,西式制品多而中式制品少,国内品牌多而国际化品牌少。不同品种发展有较大差异,同时,近年来,市场对传统肉制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但其产量目前仍徘徊在较低水平,有较大发展空间。二是畜产品加工总体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比例低、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差。山东省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253家,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且大多以单纯的活畜禽简单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的作坊式初级生产为主,肉类加工企业仍然是“一把刀、一口锅、一案板、一台称”,用“小刀把”方式屠宰、分割、加工、售卖,加工设备落后。缺乏从原料生产到屠宰、初级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大型龙头企业

7、。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低,在肉牛、肉羊等屠宰加工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档宾馆、餐厅所需的用来加工牛排等高档牛羊肉产品几乎空白。三是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的连接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基地面积相对较小,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药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没有根治,加工原料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了企业有订单,却缺少优质原料的窘境。得利斯集团,年加工生猪能力500万头,去年实际加工300万头;佳宝公司,年加工鲜奶能力40万吨,日加工鲜奶能力1500吨,实际收购鲜奶近800吨;滨州市18家规模肉牛加工厂,年加工能力50万头,去年加工不足30万头。郓城富仕达公司,去年根据合同需要加工200万

8、只肉羊,实际加工100万只。四是相关政策服务不配套。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虽然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都出台了贷款贴息、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但还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同时扶持研究开发、产品创新的政策也急需出台。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物流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工程建设服务,还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另外,从事畜产品加工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也是制约加工销售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二、山东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畜产品加工业正处于变化期。该阶段人们的饮食结构、消费方式、习惯等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畜产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民生产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9、 (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1995年,全国肉类总产5260.1万吨,蛋类总产1676.7万吨,奶类总产672.8万吨。2005年,分别达到7743.1万吨、2879.5万吨和2864.8万吨,分别增长47.2%、71.7%和325.8%。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山东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增长87%、79%和498%,人均占有肉、蛋、奶分别增长74%、93%和647%。2006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2%,山东略低于全国水平,大约在30%左右。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比较高,一般在50%以上,美国2000年占59.8,英国、法国、俄罗

10、斯等与美国差不多。德国、加拿大、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占到6080%。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要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近几年,各级出台了大量的、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畜产品加工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原料。 (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6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从国际

11、经验来看,这一时期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也是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必将拉动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不到25公斤,奶类不到6公斤,而世界发达国家这两项数字分别为120公斤和230公斤。随着我国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据农业部预测,到2015年,全国人均消费畜产品将达到113.02公斤,其中,肉类60.91公斤、蛋类20.11公斤、奶类32公斤。畜禽产品需求将呈现消费不断扩大、价格总体上扬的趋势,这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了强大支

12、撑。 随着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大了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向高质量、多档次、多品种和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加强了畜产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已从加工领域向储运和销售领域延伸,逐步形成了支撑畜产品新型物流业态的技术体系。加强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质量标准、质量检验检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建立起畜产品质量追溯与分级体系。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

13、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认证等制度的推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企业发展。三、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着重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内金融行业合作、争取资金支持,不断提高畜产品加工销售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畜产品加工销售骨干企业实行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指导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二)加快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

14、与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形成配套生产能力的要求,加强优势畜产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运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优质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保障企业原料供应。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格局。(三)加快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一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我国肉类食品尚未形成剧烈的竞争局面。到目前为止,仍有2.6万多家肉类加工厂、点。工厂化、机械加工量仅有30%,我省肉类食品加工虽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肉类食品企业大规模整合时期还未出现。因此,肉制品企业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树立企业

15、品牌,以应付未来的激烈竞争。目前,肉制品市场的开发空间很大。除了腌腊、酱卤、熏烤制品之外,我国地域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饮食文化。挖掘肉制品传统生产技法,并研究工厂化生产的工艺,将其开发和利用。将会有广阔前景。乳品企业同样应加强研究,开发品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推进技术进步。 鼓励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形成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

16、设。优先开发大宗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产业提升的主攻方向,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畜产品加工副产品,提高畜产品综合利用效率。 (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加强对发展畜产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削减政府包办的协会职能。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吸纳更多的企业参加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内部的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共同发展。指导行业协会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解决贸易争端、协调企业和农民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加快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围绕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养殖和运销专业合作社,促进畜禽饲养与加工销售的有机衔接。 (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市场化进程,重点抓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深加工与初加工、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科学进行产品定位,巩固省内城市消费市场,积极开拓省内农村、小城镇和国内大城市、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