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66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公害茶叶产业化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概况项目名称: 陕南无公害茶叶产业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陕西西乡白岩茶业有限公司 段琦3.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陕西西乡白岩茶业有限公司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是一家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专家化茶业公司,公司茶园基地是西乡县高山茶园面积较大的茶园之一。该茶园海拔高,茶叶生长期长,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内在品质优良。西乡白岩茶业公司生产的炒青系列绿茶采用该茶园优质茶树鲜叶原料、严把生产质量关,产品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多次在茶叶行业各类质量评比中获奖。 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

2、9年11月收购西乡县峡口镇白岩茶场,并成立了陕西西乡白岩茶业有限公司。白岩茶场建于1974年,经过四年建设到1978年茶园和场房全部建设到位,目前茶场面积445.4亩,其中茶园面积370亩。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市场需求情况1.1 国内外茶叶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茶叶国内市场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内茶叶生产;二是国外进口。但国内茶叶生产一直以来是国内茶叶市场供给的绝对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茶叶产量在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产量与内销市场基本上呈正比增长。茶叶总产量持续增长。2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优势区域。3茶类结构以绿茶为主。1.2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

3、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60%。我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年出口量的18.3%,占我国茶叶年生产总量的24.9%,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国家产业政策 当前,茶产业发展形势看好,在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的基础上,我省及时出台了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汉中市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把茶叶产业确定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将其列为农业重点建设的“三个六”工程之一,着力扩张规模,实现茶叶突破发展。西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茶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聚合多方力量,从政策、资金、项目和服务上加大茶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了多项扶持产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尤其首次提出把

4、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用地视同农业用地政策,为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求实现当地茶产业的突破发展。 西乡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振兴西乡经济头号主导产业,在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投产茶园达到2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2万吨。根据投产茶园面积,分期新建和扩建1000个茶叶加工厂,确保50%的初制茶进入精加工,不断提高茶叶产出水平和效益。加快茶叶ISO9001认证进程,按照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大力研发绿色系列食品茶和精品有机茶,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项目实施有利条件 本项目实施地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地处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以东,位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兼有南、

5、北方气候特点,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5,年均无霜期246天,年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日照1628.3小时,相对湿度77%,土壤呈弱酸性,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该地实施项目,无疑为种茶、制茶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项目建设是实施突破发展的需要 西乡是中国著名茶乡。目前,全县23个乡镇中22个建有茶园,全县已发展生态茶园22.4万亩,分别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和全市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基地县和产茶大县。截至目前,西乡县茶叶实现总产值5.1亿元。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

6、43.3%,占农业总产值30.2%,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5.5%。茶农户均增收3875元,茶产业已成为了西乡县的主导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西乡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振兴西乡经济头号主导产业,在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投产茶园达到2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2万吨。大力研发绿色系列食品茶和精品有机茶,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立足当地茶叶资源优势,全面引入缜密的有机、无公害茶叶质量加工体系、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及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用农业工业化的新思路,提高茶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水平,建立标准化生产与成本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当地茶产业的整

7、体性突破发展。4.2 项目建设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茶产业整体效益的需要 西乡茶生长期长,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内在品质优良,具有香高、味浓、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其以“午子仙毫”为代表的绿茶畅销全国并远销俄罗斯、印度、美国、港澳、台湾等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当地茶叶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但其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制约因素。 规模较大,根基较弱 西乡县现有茶园面积22.4万亩,但生产力水平低,与其它种植业比较效益较高,但与全国茶业主产区比较单产较低,仅为50kg,无性系良种种植率仅5%,栽培管理粗放。现主要投产茶园多为20世纪6070年代发展的“山

8、冒茶”,建园标准低,立地条件差,品种老化,急需更新。目前的无公害基地规模小,农民缺乏无公害生产技术,致使全县茶叶科技含量不高。 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的效应不突出 从“产供销”、“贸工农”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松散,随着产业的发展,应该向半紧密型和紧密型产业结构演进。西乡县产地产业链以“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松散式鲜叶收购和成品茶收购链接。交易环节以产地批发为主。缺乏经济实力强“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航母,企业自主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较差。茶叶品牌多,而知名品牌少。 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 现有的乡村茶厂普遍存在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的状况,茶叶生产完全靠感官评价产品

9、质量,茶叶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 产品档次低。茶农和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原料型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多供给购买力较低的消费群体,竞争仅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 科技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 对茶树新品种的选育,茶叶综合利用深加工的研发以及茶叶产品多样化的研发能力不够。西乡县茶树多为适生品种栽培,个体发芽先后及芽叶发育大小不匀,除了影响茶叶原料品质和机械化的使用外,还影响到茶叶原料品质及深加工多样化研发。同时由于资金及机制的因素,专业性研发机构生产力较低。 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建设单位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建立从育苗、种植、加

10、工、销售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茶叶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环环相扣,提高茶园种植、管理水平与加工技术水平,解决当地茶叶生产与加工不衔接,基础薄弱、科技投入不足,产品档次低,市场波动大等问题,推动西乡茶叶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促进茶叶生产上规模、提效益,进而向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并以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化带动作用,促进茶产业向现代化迈进。4.3 项目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本项目在西乡峡口镇对原有370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按照现代化、标准化、无公害化、高标准有机茶种植规范,对其进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等高产技术改造,示范并推广

11、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建设一个年产1000吨茶叶的加工厂,包括一条名茶初制加工生产线、一条晒青及大宗茶初制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大宗茶精加工生产线;在西乡县高川地区新建200亩大棚无性系育苗场,引进优良茶树品种。通过无公害茶园基地的示范带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由零星分散茶叶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产高效茶叶种植转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效农业调整,有利于壮大当地的茶叶产业,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山区经济优势。 项目建成后,吸收季节临时工130个,并带动茶农增收,这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4

12、.4 项目建设单位长远发展趋势所需 项目建设单位始终坚持“创新经营,与时俱进,质量兴业,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为了使公司走上良好而快速的发展轨道,公司领导始终在积极探索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由于现有的规模相对较小,设备老化落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限制了加工能力,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次项目建设就是公司投资方为了使该企业的发展能更上一个发展层次,同时也为了改变当地茶叶生产的现状,以及项目产品国内外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国家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大力支持之下酝酿而成的。同时,公司投资方领导层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其居安思危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老茶

13、园进行现代、标准化技术改造,通过引进良种进行自行培育,加大资金投入,来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增大企业利润发展空间,确保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使公司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因此,项目建设是项目建设单位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地茶业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五、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本项目立足当地茶叶资源优势,按照有机、无公害茶叶质量加工体系、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及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农业工业化的新思路,提高茶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水平,建立标准化生产与成本管理体系。把推动当地茶产业的整体性突破发展,促进地区

14、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建设指导思想,为把汉中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茶都和魅力汉中做出贡献。5.2 项目建设的原则 本项目坚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茶园、场地和现有设施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布局和建设,达到安全、环保、科学化的建设目标。第三章建设方案一、建设地点及条件1、建设地点 西乡县峡口镇2、项目建设条件(1)场地条件: 西乡县峡口镇位于陕西西乡县西南部,距离县城23公里,东经10715?10815,北纬3232?3314。东邻柳树镇,南界左溪乡,西接骆家坝乡,北连沙河镇,总面积94.5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海拔在450米?1400米之间,山区丘陵面积占84.2%,平川占13.4%

15、,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水量923.5毫米。公司茶园基地是西乡县峡口镇高山茶园面积较大的茶园之一。该茶园海拔高,茶叶生长期长,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内在品质优良。2、供排水条件 项目建设地已实现县?镇?村集中供水系统。?3、电力条件 全县用电均使用省农电网,并单独拉线设置变压器。4、交通通讯条件 西乡县峡口镇辖区内峡骆路、峡大路、贯沙路三条县级公路横贯境内,通村水泥路一直连接到茶园基地;移动、联通信号覆盖所有乡镇,电信、铁通、网通、广电网等网络已全面开通。 二、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在西乡县峡口镇对原有370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建设一个年产100

16、0吨茶叶的加工厂,包括一条名茶初制加工生产线、一条晒青及大宗茶初制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大宗茶精加工生产线。 2、引进优良茶树品种,新建200亩大棚无性系育苗场。 三、设计原则 项目在育苗场建设和茶园改造中,按照园林化的要求,对道路、防风林、作业区、排灌水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四、总体布局 作业区面积一般控制在5-7亩,相互间要留步行道(宽60-70cm)。园外一侧要设主道,可通行小型农业机械(120-150cm)。迎风面要设计防风林,林带宽至少3米以上。详细布局图见附图。五、工程建设1、主要建、构筑物工程 (1)低产茶园改造 改良土壤370亩,改造树冠370亩。 (2)建设年产1000吨的茶叶加工生产

17、线;新建200亩大棚无性系育苗场 1000吨茶叶加工生产线 项目建设一个年产1000吨茶叶的加工厂,包括一条名茶初制加工生产线、一条晒青及大宗茶初制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大宗茶精加工生产线。 200亩大棚无性系育苗场 新建良种育苗场,采用西乡大脚板、西乡楮叶种、紫阳大叶泡、安吉白茶等优良茶树品种。2、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根据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及工程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拟用2年的时间(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茶园改造和新建项目。项目建设进度表 完成时间 建设内容20102011 789101112123456项目勘察设计土地平整改良母穗园及苗圃建设茶园改造和新建设备购置人员培训

18、竣工验收 完成时间 建设内容20112012 789101112123456789项目勘察设计土地平整改良母穗园及苗圃建设茶园改造和新建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竣工验收3、建设期管理 项目建设实行执行董事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在项目建设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执行董事任组长,成立财务、基建、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和质量监督机构,基建和设备采购采用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财务管理实行“三专”管理和县级财政报帐制,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阶段的任务。第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4.1建设投资 项目的总投资包括三部分: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 项目总

19、投资1843.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9.96万元,流动资金913.9万元。申请银行贷款80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补助7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843.86万元。 该项目建设投资929.96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614.96万元,设备购置费267.10万元,可研编制及设计费21.08万元,工程监理及招标费9.58万元,技术培训费10万元,生活办公设备购置费4万元,环境影响评价费3.24万元。4.2 流动资金 该项目流动资金以经营成本为费用基数按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该项目所需全部流动资金913.9万元。三、 资金来源3.1 申请国家扶持资金 专项资金扶持70万元。3.2 申请银行贷款 申请银行

20、贷款800万元。3.3 自筹资金及来源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为843.86万元,由企业现金、公积金、利润以及资产变现等方式筹措,能满足项目所需。 四、资金使用及管理 本项目申请的政府资金扶持,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在建设期间将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设立项目资金专项账户,实行报账拨付,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发挥资金效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五章 项目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本项目建设由陕西西乡白岩茶业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拟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简洁、高效、完整”的原则,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

21、和活力。项目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第六章结论 中央投资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将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化规模化茶园建设,通过本次技改后企业生产经营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将成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企业,具体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明显 项目方案起点高,栽培技术先进,集约化经营,生产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管理运作规范化,生产的茶叶及优质种苗市场竞争力强。项目规划科学合理,主要建设内容和设计规模适宜,方案投资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高,投资回收期短,项目经济效益良好。项目实施方案可行,阶段目标清楚,进度安排合理。项目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项目建设利于退耕还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产地的知名度,带动西

22、乡茶产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成为促进陕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项目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示范带动作用来间接引导当地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当地社会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建设,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符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技术先进可行,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二、环境得到改善 项目的建成可将茶叶种植与当地退耕还林、建设山川秀美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茶树作为经济、生态两用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项目此次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建设,选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节能设备,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茶园管

23、理过程中,从茶园耕作、施肥、治虫、修剪、灌溉、防灾、采摘等技术方面入手,大力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污染,带动当地茶园建设及茶叶加工业走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三、促进县域产业额的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实现项目区示范基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等级的新局面。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项目区提供优质无性系茶苗1000万株,按每亩6000株算,项目所产茶苗可发展1666亩高效无性系茶园;通过示范改造低产茶园,并结合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全体茶农进行一次无性系良

24、种标准化茶园相关技术培训,使农户掌握茶园标准化种植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从而使示范区及项目区农户茶产品产量提高,质量达到食品安全要求,从而提高农户种植效益。因此,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更多农户从事茶叶种植、提高茶叶质量,从而壮大项目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县域产业额的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可改良当地茶树品种质量,带动周边6万余亩茶园茶叶种植水平升级,大幅度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园综合效益,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为西乡茶叶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使周围3万余农户受益。项目苗圃每年可向项目区提供优质无性系茶苗1000万株,按每亩6000株算,项目所产茶苗可发展1666亩高效无性系茶园,按每户种植2亩计算,将带动当地833户从事茶叶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