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676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扶持对象: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类别:无公害农产品项目代码:种植基地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31.2项目基本情况4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71.4综合评价7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9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9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102.3项目建设背景13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253.1 建设地点选择253.2建设条件25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84.1市场分析284.2 产品营销方案324.3产品营销策略354.4风险分析36

2、4.5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37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385.1建设规模与内容385.2项目建设方案395.3项目产品方案50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516.1栽培技术516.2控制技术536.3引导区管理596.4生产工艺方案606.5项目技术模式626.6设备选型方案63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措施657.1环境保护措施657.2节能减排措施687.3环境影响评价70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8.1组织机构718.2劳动管理与定员编制718.3人员培训718.4经营方式72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39.1劳动安全739.2消防安全759.3劳动卫生76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7810.1估

3、算依据7810.2估算原则7810.3项目投资范围7910.4项目投资估算7910.5资金来源与筹措8110.6资金使用计划81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211.1项目建设管理8211.2项目进度计划8211.3项目进度横道图83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8412.1财务评价依据8412.2财务评价原则8412.3 预计运营成本8412.4预计项目收入8612.5清偿能力分析8712.6盈亏与敏感性分析8712.7财务效益分析8912.8财务评价结论89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分析9013.1产业影响9013.2项目影响90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9214.1结论9214.2建议92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单

4、位基本情况1.1.1建设单位概况*吕村塬生态园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300万元。是一家集生态农业开发、技术培训指导,市场开发运作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拥有苗木、蔬菜现代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具备一批具有丰富的种植、销售和管理经验的团队。公司法人代表常年往返省内外农村与市场之间、对蔬菜的种植和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公司下定决心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发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1.1.2建设单位财务状况*吕村塬生态园的资产结构与作为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匹配,财务管理稳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营业务突出,整体盈利

5、水平较高。目前,单位资产总额达到了8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40万元,年平均销售额达到1300多万元,平均纳税50多万元。2010 年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0.04%和14.01%,均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平均水平。另外在经营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争取到了银行一定借款授信额度,良好的融资环境为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1.3法人代表法人代表:党新楼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基地项目2、建设内容:*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基地项目占地200亩,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区45亩,名优花卉示范区5亩,无公害特色蔬菜高效栽培引

6、导区120亩和名优花卉高效栽培引导区30亩。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地点:*杜村镇吕村塬生态园内1.2.2产品方案及规模本项目实施后年产无公害优质蔬菜25万公斤,名优花卉6万株,加工净菜30吨,可满足城乡人民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的需求。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1、蔬菜采用组培快繁技术;现代化塑料棚室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产品主要为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苦瓜、菜豆。2、花卉采用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配套技术包括根蘖繁殖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种球复壮技术、全光照喷雾扦插繁育技术、花卉栽培组装配套技术、花卉嫁接栽培技术、花卉温室栽培技

7、术、花卉保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品种有水仙、蝴蝶兰、郁金香、玫瑰、杜鹃,同时发展兰花、君子兰盆景等名特优花卉品种。3、主要设备序号名称规格规模备注1连栋中档大棚3060m3060m45亩反季节蔬菜、特菜2镀锌钢管大棚3060m68m5亩花卉3微滴灌系统国产用于节水灌溉4运输工具国产用于运输5旋耕机国产用于耕耙田地6抽水机国产2台用于节水灌溉7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国产1套用于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8组培室及其设备仪器90无菌操作室;培养室;天平;恒温恒湿培养箱;光照培养箱;双人接种超净工作台;体视显微镜;高压消毒锅;菡馏水提取设备;冰箱;酸度测定仪;玻璃器皿;摇床和转达床;磁力搅拌器用具和器械

8、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洗菜机TB191台12通用洗涤机喷淋水式台13离心脱水机台14多用切削机GRLS-400台15微波杀艺机连续式台16不锈钢包装台23台17定量自动分装机台18袋装杀艺机LH65台19电气设备套11.2.4土建工程1、新建日光温棚室25栋(每栋600 m2)共15000 m2,铺设喷灌管网4300m。区间生产道路硬化2300 m2,供热外管网300m。2、新建智能化玻璃温室2000m2,区间生产道路硬化700 m2,供热外管网100m。3、建设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引导区120亩,名优花卉高效栽培引导区30亩,铺设输水暗管3000米。4、新建轻质钢架结构净菜加工车间60

9、0 m2。5、建设管理用房250m2,辅助设施用房240m2,新打机井2眼,新建蓄水池300m3两个。1.2.5建设期限项目拟定建设工期:1年1.2.6资金结构及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484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直接费444.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67.9万元,公用工程17万元,辅助工程6.2万元,设备采购安装53万元)。第二部分工程间接费25.8万元;基本预备费14.1万元;建设期利息3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80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企业自筹257万元。1.2.7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平均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1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为86.38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1.39 %,全部投资

10、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2.57 %,财务净现值68.32万元;全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79 年(含建设期1年),全部投资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0.52年(含建设期1年)。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关于拉动内需十项措施; (2)国家及陕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3)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102020年);(4)国家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及产业化建设的有关产业政策;(5)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6)全国农村环保工作计划;(7)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8)陕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草案;(9)农业部关于加快

11、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1.4综合评价本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科技含量高,方案设计合理,所采用的农业高新技术是成熟的,技术路线可行。在项目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并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因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项目特色性强、产业关联度大、产品市场前景好,必将成为一个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区,并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振兴该农业和农村

12、经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投资方向准确,特色突出,可操作性强,项目区土地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空气清新,无污染源,交通便利,通信网络健全,政策保障有力,信息传递迅速,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农业科研力量强,可很快形成辐射带动农村、广泛开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示范基地。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2.1.1*概况*位于关中平原北部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85710926,北纬34413506。东临蒲城县和临渭区,南接西安市阎良区,西连三原县和铜川市耀州区,北与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毗邻。县城距西安市

13、66公里,距*63公里,距蒲城县52公里,距三原县37公里,距西安市阎良区8.5公里,距铜川市新区30 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起伏不平,最低点海拔382米;最高点海拔1439米。县境南北长47.65公里,东西宽34.45公里,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6%,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4%。境内有西包、西禹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辖17个镇337个行政村,总人口753617人。2.1.2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2010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0.01

14、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13.69亿元、15.48亿元和20.84亿元,分别增长5.4%、16.5%和17%。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增长4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92万元,增长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5亿元,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2元,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3581元,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95亿元,增长65.95%。全年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72.47亿元,增长15.36%,实现工业增加值13.75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规模

15、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6.05亿元,增长9.64%。2010年用于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性投资7.09亿元。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2.2.1设施果业*高海拔、厚土层、大温差、强光照、多水肥,是多种水果的优生区,被列入国家苹果优势产业带规划,是全国55个苹果重点县之一。现有苹果面积20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早中熟苹果基地及极晚熟粉红女士苹果基地,并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及“辉煌十五和谐陕西果业强县”称号。苹果示范区以梅家坪镇为核心,涉及觅子、庄里、淡村四个乡镇,果园面积35000亩,是优质早中熟苹果集中区,主要发展早中熟嘎啦、美国八号、秦阳、富陶、新世界等优质苹果品种。示范区内有省级示范园8个,省级

16、生态示范村一个,属国家命名的绿色无公害果品优生区,是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新、特、优苹果品种试验基地,2008年荣获“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称号。果品以优、早、鲜、美、香等地方特色享誉国内各大果品市场,全年生产优质果品10.35万吨,优果率达到90%以上,优质早中熟苹果最高价达3.7元/斤,且高价位持续时间长,亩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亩均收入万元以上的果农户占到区内果农户的1/3。富平早熟苹果通过各地客商销往西欧、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广东、江苏等国家和地区。2.2.2设施蔬菜*按照“市场主导、合作社牵头、农民自愿组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农户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

17、努力实现农民群众增收快富,积极落实资金补贴、政府贴息贷款、奖励补助等多种扶持政策,调动农户发展蔬菜的积极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杨凌农科院、西北农大、蔬菜协会等院所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技员和菜农进行技能培训,并组织各村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赴山东、山西、杨凌等省市进行参观学习。利用各镇农信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手机短信,使菜农提早做好防范,有效减少灾害损失。全力加快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了园区建设可研报告和总体规划。*是全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截至目前,已流转土地3280亩,对全县100多名农技员和3000余名菜农开展了培训服务,建成

18、日光温室486座,完成投资4206万元,落实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蔬菜种植面积7.3万亩,年蔬菜总量约17.4万吨。 2.2.3其他特色农业(1)九眼莲藕是*南社的重要招牌,世代相传的娴熟作务技术,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水利条件,使得南社莲菜色泽鲜亮,质味甜脆,食之清香满口而走俏省内外市场,已成为人们餐用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富亭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从事莲菜生产、储藏、保鲜和运销等业务,旨在做亮“富亭”品牌,扩大销路,带动莲菜产业上规模,使之直正成为强势产业。(2)张桥镇是*农业生产大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属渭河东方红灌区。近年来,张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甜瓜生产作为

19、一项兴镇富民的实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开始的8000亩发展到2008年的2万亩,甜瓜生产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总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达到9000万元,仅甜瓜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900元,占全年农民纯收入的85%。(3)富平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补血、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是全省名贵食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将柿饼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解放后,庄里合儿饼先后送西北农展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列入地方名产进行展览。1972年北京植物园特地引进我县尖柿树苗200多株。1980年中央有关部门专电派购庄里合儿饼用以招待外宾;1981年又被作为陕西名贵特产,以省政府名

20、义装袋空飘台湾带去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诚意,产品现远销韩国、日本等地。2.2.4特色养殖*是我省的农业大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奶山羊之乡”。近年来,该县已初步形成以8个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10万饲养户为基础,千名收奶员、收奶站点为纽带,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治、生奶加工、科技保障5大体系为链条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截至目前,*奶山羊存栏达到26万只,建成万只以上养羊大乡6个,千只以上养羊大村28个;奶类总产6.8吨,人均占有鲜奶87.2公斤;以奶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7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养羊户户均收入达到2000元。计划新建10个“一村一品”关中奶山

21、羊良种繁育示范村,发展30只以上奶山羊规模养殖户280户,协调示范村落实奶山羊专项贷款240万元。同时,养殖业可为特色农业种植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2.3项目建设背景2.3.1无公害蔬菜生产背景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留量符合国家、行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极限之内的蔬菜。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安全主要是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不仅要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而且要求质地口味俱佳。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这是提供人们膳食纤维、

22、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在国际上,欧美国家果断提出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倡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在走以法治菜的道路上,先后制定了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等10多种法律法规。我国从1983年开始分别制订了黄瓜、番茄、甜椒、白菜、甘蓝、菜豆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将无公害蔬菜、无污染蔬菜纳入绿色食品范畴,颂布了行政规章,拟定了发展规划和思路,制度了技术标准。截至目前,我国获绿色食品的产品有5大类800余种。发展无公害蔬菜,降低毒害及有毒残留,实行全面生物防治,提高食物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生产无公害蔬菜,节约化肥费用,又滋养土地,还能出

23、“自然本色”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势在必行。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蔬菜副食品的需求量仍不断加大,一个时期内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生产者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努力追求蔬菜产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高毒农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由于高毒农药的反复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蔬菜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又进一步加重了高毒和剧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生产过程中的恶性循环。特别是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一种以最大限度增加蔬菜单位面积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尤为突出,大量剧毒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广泛应

24、用于蔬菜生产,特别是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污染也日趋严重,污水的灌溉和空气污染导致了蔬菜等产品虽数量充足,品种多样,外观商品性好,但内在质量却非常低劣。经多次市场随机取样监测结果显示,41.5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有的甚至严重超标,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有毒物质超标蔬菜,会导致慢性积累中毒,出现了一些奇病、怪病和疑难杂症,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就我国蔬菜供求形势来看,国内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我国北京、深圳、上海等部分城市已开始蔬菜市场准入制,严禁非无公害蔬菜产品入市销售。所以不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蔬菜,蔬菜外调增值将出现困

25、难,农民的收入增加也将受到影响。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也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出口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在农产品中作为最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蔬菜产品也难以发挥优势,把入世带给我国农民增收的大好机遇就此放弃。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人民的呼唤、形势的要求、农民增收的途径。2.3.2花卉生产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采集野生花卉逐步发展为人工栽培利用花卉植物,并围绕花卉栽培、花卉欣赏和花卉利用形成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集物质与精神文明于一体的花卉文化。花卉的栽培、欣赏、利用水平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各异,不仅花卉资源丰富,而且栽培历史久远,许多地方是

26、名花名木的故乡。在中国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里,人与花卉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十也分深远与广泛。尤其是在花卉栽培与欣赏的过程中,将花卉赋予了人的品格,表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感悟方式。古人往往把价值取向与各种花卉联系了起来,用赞美梅花秋不畏霜、冬不畏寒来推崇身处逆境而志气不坠的精神,以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用来褒扬人格高尚不入俗流,把梅、兰、竹、菊称之为“花中四君子”。而且我国历史上花卉的食用、药用、茶用价值开发利用水平也很高。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中花卉就有相当大的比重,许多花卉最早因具有药用价值,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栽培。我国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数百种花卉的药用功能。花卉

27、文化本身具有人类共性且超越国界的特点,甚至在国家关系中也起着某种特殊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作为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更高层次的追求,更与现代人的生活愈来愈密切。花卉已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品茗治病到穿戴打扮,从装饰房间到探亲访友,从表达情感到寄托志向,从布置场所到美化环境,从调剂业余生活到增加科学知识,花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花卉的药用、食用和其它经济价值开发更是前景广阔。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花卉消费水平的提高,使花卉经济利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花卉生产也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产业。全球花卉产品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

28、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花卉已进入千家万户,养花与赏花已成为一种时尚。花卉生产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情趣,也繁荣和推动了现代花卉文化,而且花卉在我国也成了一种新型的朝阳产业。近年在花卉消费需求快速持续增长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花卉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栽培技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花卉的科技研究、生产栽培技术及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花卉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余缺矛盾日益突出,以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为特征的花卉产业化开发格局尚未形成。花卉设施栽培规模小、技

29、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影响着我国花卉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花卉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花卉的科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花卉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实施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加快花卉栽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花卉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花卉产业集约化高效发展,并为市场提供丰富的花卉产品。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2004

3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投入,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6年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项目的建设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出发点,坚持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方向,对于解决项目区果蔬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项目区农民现金收入具有积极意

31、义。2、项目是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种植业中,无公害蔬菜和花卉是经济效益很高的产业,也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前瞻性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无公害蔬菜和花卉产业,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项目所在地是以盛产多种名优农产品而闻名的农业大县,县域经济以农为主,瓜果蔬菜产品季节性强,成熟期集中,加之产量较大,多年来一直存在上市集中、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等难题,不仅降低了农民收入,而且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种植果蔬,发展特色农业的

32、积极性。该项目利用项目区优越的自然资源,通过把先进技术、设施、优良品种和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发挥试验、示范、推广、辐射作用,应用高科技成果,完善水果、蔬菜、花卉生产的各类基础设施,推行标准化管理技术,通过示范的方式,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客观实际的展现出来,形成绿色食品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和统一销售,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周边地区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对提高*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引导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

33、要的示范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3、项目是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旅游业的新兴种类,在世界范围内已悄然兴起并方兴未艾。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的设施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等,经过策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休闲旅游的功能,增强群众对农业和自然的体验,提升旅游品位,促进农村产业转型的新型农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的未来必将更多地强调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因此,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

34、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项目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地以水浇地为主,水利化程度高,光热水土资源匹配良好,同时该区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市场优势。因此,实施本项目建设是优化项目区资源配置,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特色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必将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全新的休闲、度假场所,也将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项目是加快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扩大农民就业的需要在我国农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又面临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致富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激

35、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用现代物质与技术装备农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特别是率先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生产方式集约化、经营一体化、产业商品化、技术与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依托项目区科技与资源环境优势,实施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是以加快特色农业优势为切入点,推进项目区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该项目通过把先进技术、设施、优良品种和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发挥试验、示范、推广、辐

36、射作用。项目建成后,在园区管理、采摘、包装、运输等过程,均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务工岗位和机会,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5、项目是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栽培水平的需要特色农业生产是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栽培和繁育技术水平高,特色农业产品是高新技术的物化,其本身具有承载与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加快特色农业栽培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关键。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业栽培高新技术不断进步,为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依托科技优势,实施建设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是加快特色农业先进集成组装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与高新

37、技术成果转化的需要,对提高项目区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促进*特色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农业产业是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特殊产业,生产与消费水平反映了国家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及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国家富强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现代文明的追求愈加强烈,消费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城市无公害蔬菜和花卉消费已成为人们文化与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消费需求,特别是养花与赏花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美化人们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因此,项目将会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产品,对满足人们日益增

38、长的消费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建设选址基础条件良好该示范基地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未受污染,灌溉条件良好。当地属暖温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多,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花卉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区内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好,实施示范基地建设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项目实施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科技依托单位力量雄厚该项目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为项目的实施提

39、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从蔬菜、花卉良种的引进、具体栽培技术研究、净菜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生产已有成熟的技术作保证。3、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生产。*政府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农村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三套班子包区乡,乡镇干部抓示范,实行政、技、物相结合,以日光温室大棚菜为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加之杜村镇以及周边几个乡镇群众有种植日光温室大棚菜的生产习惯,群众对日光温室生产有着十分熟练的操作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建设设施蔬菜、花卉基地奠定了组织技术和物质基础。4、政策支持有力,市场前景广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现代农业

40、综合能力为根本,加大农业科研培训示范推广力度,发展现代综合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的建设符合陕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展示现代化农业新技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地方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环境优势:国家、省、市、县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可为本项目实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市场优势:*及周边城市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有大中城市多个,经济发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市场特色农业产品消费量在快速增长,为本项目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潜力与空间。第

41、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 建设地点选择本项目建设地点选在*杜村镇吕村塬,东邻老富阎路,西接老106省道,南接西安市阎良区北环城路,北靠石川河南岸。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为本项目产品快速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的道路、供水设施、排水、电力供应、供气及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为本项目实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规划占地200亩,项目区主要位于杜村镇吕村中塬农业耕地,土地来源方式为长期合同有偿租赁。3.2建设条件3.2.1区域优势*地处陕西省“关天经济区”的东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门户地区;县城位于西安、咸阳、渭南和铜川四城市的交汇位置,

42、距离均约60公里;到西安大都市半小时车程,东与陕西通用航空基地卤阳湖开发区交接,南与中国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市阎良区毗邻;即将建设的西-阎轻轨将加速富平溶入大西安经济圈内。县境内有4条铁路和包茂、京昆2条高速及210国道、106省道等公路穿境而过,90以上的村庄通公路。项目建设地距*城5公里,距西禹高速公路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3.2.2土地条件*地域宽阔,土地肥沃,黄壤膏腴,适种性广,土地资源潜力很大。全县耕地总面积为7.5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7.1万公顷。本项目所在地现有人口8.2万,耕地4.5万亩,最主要的农业土壤是垆土。3.2.3水文条件本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构成,地表水和

4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373.9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9781.3万立方米。人均拥有量17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97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及全国的16和112,属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县。项目地地下水埋深超过100米,水质良好,符合人畜饮用和加工用水标准。计划新打2眼深井供灌溉用水。3.2.4气候条件 *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适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少雨干燥,夏秋雨多湿润。年均降雨量533.3毫米,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日照2472小时,无霜期为225天,冬春季旱少雨雪,适宜发展设施农业

44、,利于农作物和农业生态资源的发展。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大风、干热风、霜冻等。农业气候可分为北部山地温和半湿润易干旱林、果、牧、粮区和中南部川、原温暖半干旱粮、棉、果、蔬区。本项目位于中南部川、原温暖半干旱粮、棉、果、蔬区。3.2.5电力供应条件项目区已有150KVA电力变压器1台,无需新增电力。3.2.6科技支撑条件本项目科技支撑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农、林、水学科最为完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现设21个学院,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5个;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部省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先后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无公害蔬菜市场分析蔬菜园艺作物具有劳动和资本投入相对密集、单位面积产出价值较高的特点,更符合由生产要

46、素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居民人均鲜菜消费水平已很高,收入增长将主要引起品种结构的变化,即优质蔬菜消费量将增加,而普通品种消费量将减少。由于中国的蔬菜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又比较丰富,且劳动成本较低,因此从长期看,内需和出口的增长及需求结构的转变,必将带来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国的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扩大出口具有潜力,重要的问题在于改进蔬菜的品质。我国现已有20多种蔬菜400多个优良的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应用。2009年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95亿亩,年产量达到了3.7亿吨,人均占有量330kg,但在名特优蔬菜上仍有很大

47、的市场缺口。从出口潜力看,2009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是进口量的2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发达国家在蔬菜生产方面的弱质化,国际市场对蔬菜需求会持续增加,预计到2015年预计达500万吨。随着社会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反季节、超时令蔬菜以及众多的小品种、稀有品种和野生蔬菜的需求量还会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一大批宾馆、饭店、餐厅为了满足外内国游人的餐饮需要,对国内各种名、特、优蔬菜、瓜果的需求增加,本项目利用棚室发展名、特、优蔬菜和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陕西省人口占全国的2.8,蔬菜面积占1.7,产量占1.6。由于我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特别是与蔬菜产销发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