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5729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概 述11.1概述11.1.1项目概述11.1.2项目背景11.1.3建设的必要性概述21.1.4研究过程31.2编制依据31.3研究的范围及内容41.3.1研究的范围41.3.2研究内容41.4主要研究结论51.4.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4.2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5第2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72.1*基本情况72.1.1历史沿革,行政区划72.1.2城市性质和规模82.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82.1.4气象102.1.5水文112.1.6地质122.1.7地震122.1.8工程地质132.2试验区概况132.2.1试验区范围132.2.2气候资源132.2.3土地利用状况142.

2、2.4水资源142.2.5生物资源142.3现状及评价152.3.1试验区基础设施现状152.3.2试验区经济状况152.3.3试验区社会现状162.4发展的优势162.4.1自然资源优势162.4.2区位与交通优势162.4.3生态环境优势162.4.4政策环境优势17第3章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183.1项目修建的必要性183.2项目修建的可行性19第4章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224.1道路网建设224.1.1实施原则224.1.2试验区主要道路224.2供水工程建设234.2.1规划原则234.2.2供水系统的说明244.3电力电信设施254.3.1电力供需平衡原则254.3.2电网节能重点

3、措施264.3.3电信规划原则264.3.4电信网路建设27第5章工程方案285.1试验区路网工程285.1.1总体布置方案285.1.2主要节点方案335.1.3主要桥涵335.1.4道路设计原则335.1.5道路设计标准345.1.6道路设计方案355.1.7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案395.1.8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405.1.9排水工程455.1.10道路景观设计465.1.1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485.2供水工程495.3电力电信设施495.3.1试验区电力电信现状495.3.2试验区电力通讯505.3.3负荷说明505.3.4试验区供电设施说明515.3.5电话网组网原则

4、545.3.6通信管道555.3.7通信管道路由规划565.3.8通信管材的选用57第6章施工方案及工程进度596.1施工方案596.2工程进度596.3组织机构59第7章环境保护617.1对环境的影响617.1.1主要污染源617.1.2环境保护措施627.2项目设计中的环保对策647.3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对策64第8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58.1投资估算658.1.1工程概况658.1.2编制依据658.1.3工程内容668.1.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68.1.5工程预备费678.2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678.2.1资金筹措678.2.2资金使用计划及还款来源67第9章国民经济效益评价699.1

5、经济评价概述699.2国民经济评价参数699.2.1社会折现率699.2.2影子价格699.2.3物价上涨系数709.2.4评价年限709.3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709.3.1投资调整709.3.2养护费用719.3.3工程残值719.3.4经济效益计算719.4经济评价结果749.5敏感性分析749.6社会效益评价75第10章工程招投标7610.1概述7610.2发包方式7610.3招标组织形式7710.4招标方式7810.4.1公开招标7810.4.2邀请招标7810.4.3议标79第11章问题与建议82第1章 概 述1.1 概述1.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农业循环经济试验

6、区基础设施(2)建设单位:*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1.1.2 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约型经济”两种模式。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将循环经济从以前的一种理念转化为现在的一项具体经济政策,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农业发展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农业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重

7、。所以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是当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铜著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古铜都”,重工业是主导和支柱产业,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亟待需要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于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举全县

8、之力重点在黄山山脉余脉大城山西北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其*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业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以发改办环资20062929号文批复实施。近日,试验区又被省发改委以发改地区20071320号文列入*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必将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1.3 建设的必要性概述*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县乃至整

9、个*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3) 是贯彻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需要;(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1.4 研究过程*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首先是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建设完善试验区基础设施,*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

10、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我院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区管委会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本着“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宗旨编制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 编制依据(1) 项目委托书;(2)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3) 2007年*县政府工作报告(4) 铜循管字【2006】07号文件(5) 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文件。(6)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7) *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8) *发展循环经济行动纲要;(9) *发展循环经济规划。(10)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1) *市

11、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12) *市东部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年)(13) *市东部城区分区规划(2004年-2020年)(14)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15)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6)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议书。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1.3.1 研究的范围本报告编制范围为试验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区内的路网交通设施(“5纵8横”农田道路网络、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供水系统、电力电信设施。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683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

12、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1.3.2 研究内容(1)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2) *县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目标;(3) 试验区环境现状、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4) 试验区交通量发展预测,功能定位;(5) 合理确定各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规模,建设方案;(6) 投资估算,前期费用估算及经济评价;(7) 资金筹措与财务分析;(8) 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具体计划及实施步骤。(9) 生产技术工艺、环境保护;(10) 结论与建议。1.4 主要研究结论1.4.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通过分析研究,试验区基础设施的实施迫在眉睫,具体的投

13、资情况如下:工程总投资为1739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1331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318万元;预备费1170万元,建设期利息1594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地方自筹4396万元。1.4.2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如下:(1) 希望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审批,为后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留有合理的工作周期,使本工程能得以高质量实施;(2) 尽快进行测量勘察工作,为下阶段设计做好准备;(3) 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4) 希望尽快完善试验区的路网、供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使得试验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第2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

14、条件2.1 *基本情况2.1.1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2.1.2 城市性质和规模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1.4 气象*地区气候条件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气象特征值如下:(1) 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6.2(19561980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1959年8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1.9(1969年2月6日)(2) 气压(毫巴)历年平均气压 1011.5(19561980年)历年极端最高气压 1042.4(1970年1月5日)(定时)历年极端最低气压

15、 909.7(1956年8月2日)(3) 相对温度()历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1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7(1956年1980年)(4) 降水量(mm)历年平均降水量 1364.4(19561980年)历年最大降水量 1759(1969年)历年最小降水量 768.5(1978年)月平均最大降水量 677.8(1969年7月)月平均最小降水量 0.3(1979年10月)日最大降水量 204.4(1966年6月29日)(5) 风速、风向最大风速 24m/s,方向西南风(6) 降雪历年最大雪深 31cm(1964年2月19日)2.1.5 水文2.1.6 地质2.1.7 地震2.1.8 工程地质2.2 试

16、验区概况2.2.1 试验区范围试验区位于黄山山脉余脉大城山西北坡,处于整个*地域的中心地带,距*市区8公里。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683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区内最高海拔452米,最低点海拔9米,最大高差443米,地形东高西低,自东向西依次形成四个台阶。2.2.2 气候资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蒸发量为1157毫米,年平均气温16.2,年最高气温40.3,年最低气温-11.9,10的活动积温4800以上,无霜期220230天。2.2

17、.3 土地利用状况试验区土地总面积2825.7公顷,其中耕地664.1公顷、林地1100.6公顷(竹林46.7公顷、经果林41.3公顷)、宅基地及工矿用地530.6公顷(其中农户宅基地占地约425公顷)、交通用地61.3公顷、水面146.1公顷、未利用土地25.6公顷、牧业用地17.3公顷,25度以上坡耕地85.3公顷,其它用地194.7公顷。2.2.4 水资源试验区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城山、草棚、金冲等水库4座,年蓄水量约为106万立方米。有山塘319个,总蓄水量约为337万立方米。且顺安河常年不断流,区内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试验区生产和生活需要。2.2.5 生物资源试验区生物

18、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8.2%。森林中主要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毛竹、杉木、水杉、苦槠、枫香以及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野生大型真菌。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有:山鸡、野猪、野兔、穿山甲、蛇等。2.3 现状及评价2.3.1 试验区基础设施现状试验区内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区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道路少、等级低,机耕道路布局不合理,基本沿原自然小路修建而成,严重地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试验区内道路网不成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试验区内现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顺牌公路,长约3.8公里;各种机耕路57条,公路里程64.5公里。试验区内有平房住宅2194栋,楼

19、房住宅694栋,户均住房面积125平方米。试验区内有10KV的输电线3条,输电长度11公里,有供电台区19个,输电变压器20台,220V输电线通村入户,基本形成供电网络。试验区内基本上户户有水井,地下水是村民的主要生活用水。试验区农业生产平均机耕率46%,平均机收率40%。2.3.2 试验区经济状况2005年,试验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270.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31.5万元,工业总产值523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试验区现有农户总数为2888户,人口10016人,劳动力5939人,其中男劳动力3568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92人,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6320元。2005年

20、,试验区主要农作物产量:水稻4340.5吨、西瓜4229吨、水果151.2吨,其中桃90吨、柿子11.2吨、李50吨。主要家畜、家禽产量为:生猪出栏2194头、猪肉产量219.4吨、鸡出栏4.85万只、鸡肉产量28.5吨、鸭出栏1.24万只,鸭肉产量20.1吨,淡水养殖面积约100公顷,水产品产量49吨。2.3.3 试验区社会现状试验区内有小学6所,在校生约500人,村级卫生室6个,医务人员7名。但学校和卫生室均为20世纪80年代所建,设施落后,设备缺乏,条件较差。2.4 发展的优势2.4.1 自然资源优势试验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平

21、原、丘陵、低山起伏相连,沟壑渠系纵横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生物资源多姿多彩。2.4.2 区位与交通优势试验区位于*市域的地理中心,距市中心区仅8公里,横穿试验区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将极大地缩短试验区至市中心的空间距离,试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与交通优势。2.4.3 生态环境优势试验区虽然距市中心较近,但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和稻田湿地,以及由河流、水库、山塘、沟渠等组成的水系,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8.2%,有林地面积864公顷,其中竹林351公顷、经果林126公顷。且试验区没有工业污染,因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2.4.4 政策环境优势*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

22、城市,也是*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将为试验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第3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修建的必要性试验区要发展,交通、供水、电力、电信必须要先行,这样才能具备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条件。通过试验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为工农业产品的流通提供条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价值、工农业的产值,而且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为居民的生活和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试验区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试验区的道路网形成、供水设施的完善以及电力电信设

23、施的建设,否则试验区的后续开发不能顺利进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县乃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3) 是贯彻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需要;(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2 项目修建的可行性为贯彻落实省委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24、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沿江城市群马芜铜理应成为*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奋力崛起的先锋”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将*打造为中国生态山水铜都”的宏伟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充分发挥*的比较优势,解决长期困扰*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转轨,从而实现在增长方式上的根本转变,在速度上的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在经济运行效益上质的突破。*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形地貌复杂、生产条件较差,是*市农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之一。通过试验区建设,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的微环境”,高度

25、浓缩现代农业、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资源、科技、投入等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对试验区传统农业改造,全面提升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高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更赋有新的内涵,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是培育区域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意味着我国农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产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显现,农业产

26、业面对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将面临资源、市场、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农业发展看,推进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

27、巨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和发展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何构建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国家相关支持,以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不断研究和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关键技术、运行机制等问题,建立起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农业循环经济,将为全省、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先导示范作用,这也是国家赋予*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重要使命。目前,*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编制,并在2006年8月12日由*市政府和

28、中国农科院联合在北京组织了“*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评审会”,以卢良恕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与会专家在对规划提出了评审宝贵意见的同时,一致认为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水平较高,并顺利通过了评审。为加大试验区组织管理力度,*县成立了以县长直接挂帅,农业、土地、财政、科技等部门为成员的试验区管理领导小组。为扩大试验区的社会影响力,县政府非常重视对试验区的宣传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试验区的开发,县、市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综上所述,本工程无论从背景上、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都是有着可靠保证的,使得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第4章 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4.1 道路网建设4.1.1

29、实施原则道路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1) 近、远期相结合,既要满足近期交通功能,又要适应远期发展的需要;(2) 适应试验区发展规划,为试验区的发展与开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3) 尽量减少土方、占地,节省造价;(4) 道路设计结合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统一考虑,使之有机结合;(5)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可能利用先进材料、先进工艺施工;(6) 造型新颍,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4.1.2 试验区主要道路试验区道路为“5纵8横”道路网络和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详见下表:试验区主要水泥砼道路道路名称路基宽度(m)车行道宽度(m)长度(m)起讫点顺牌公路1814500

30、0南北贯穿试验区主干1路1076800顺风路支干8路主干2路863200沿河路支干7路主干3路877800顺风路支干8路主干4路18142500城山水库顺牌路支干1路7.04.54800支干3路主干2路支干2路7.04.53600大岭沿河路支干3路7.04.52500顺风路支干2路支干4路7.04.52500巷冲沿河路支干5路7.04.52400顺牌路沿河路支干6路7.04.5900顺牌路主干2路支干7路7.04.55100朱冲沿河路支干8路7.04.51700主干3路沿河路沿河路7.04.57000顺牌路支干8路城山林区路7.04.55800支干7路出口游览步道2.0130004.2 供水工

31、程建设4.2.1 规划原则供水系统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1) 合理开采、利用与保护水资源;(2) 节约能源与节约用水;(3) 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便于管理;(4) 采用先进、稳妥的技术与设备,使出厂水水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水质标准的要求;(5)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尽量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能耗和成本,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4.2.2 供水系统的说明供水设施作为试验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供水规划,重点在于准确分析现有的供水条件,研究资源组合的可能及其利弊,选择最为公平、高效、节约的供水模式。合理布局,

32、推进试验区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管网、水厂建设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确定规划及建设阶段,供水规划满足试验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实施,中、远期作建设;在规划的实施上考虑以下原则:先严重后一般,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点、线、面相结合,优化管网布局。规划与改善输配水水质的要求结合起来,使用户的饮用水质与水厂的出厂水质相近,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与管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结合起来,消除易爆管段,降低管网漏失率;结合城市大多数住宅建筑层数的供水水头需要,适当调整服务水压,减少屋顶水箱的使用。为保证供水规划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提高综合决策能力,增强管理协调能力,提高服务能

33、力,加强对政府执法行为的监控能力,努力创造一个“体制把关、科技推进”的社会机制以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制定相应的水资源规划,促进人、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供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改革水资源价值体系。逐步将供水企业推向市场,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合理的水价格体系,运用经济手段,向用户收取水处理、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污水处理等费用,同时实施水价超量累进收费制度(梯价水价);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加大节水科技的投入,积极研制及提倡采用节水设备、器具;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4.3 电力电信设施4.3.1 电力供需平衡

34、原则(1) 应根据试验区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及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合理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各类电源装机进度、需要与区外系统交换的电力电量,并对电源布局、电源结构、合理供电范围等提出要求。(2)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用逐年或代表年、逐月或代表月、周典型负荷曲线或日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对于水电比重较大并且调节性能差的地区或周负荷波动较大的地区宜选用周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3) 提高电力利用率、推广高效用电设备、采用节电型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水平;(4) 实行分时电价、调整客户用电方式、开发低谷电力市场和夜间蓄冷、蓄热技术等。(5) 合理选择备用容量,在具体工作中宜进行可

35、靠性分析计算工作,结合系统发展规范、联网容量、电源结构及生产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适合本系统的失负荷概率(LOLP)及备用客量等指标。(6) 应结合系统负荷特性进行电力平衡,确定系统需要的调峰容量,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调峰能力。4.3.2 电网节能重点措施(1) 优化输电、供电系统网络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2) 推广节能型输变电设备,提高电网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3) 促进区域之间联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4) 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控手段,实施经济调度等。4.3.3 电信规划原则 (1) 电信建设同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合理地确定试验区电信设施的配

36、置标准;(2) 电信设施的布局同试验区用地发展相一致,确定电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同试验区交通组织和景观设计相协调;(3) 完善电信设施的内部技术改造,争取在规划期内实现传统电话网向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的转变;(4) 充分考虑试验区原有电讯设施的基础,达到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4.3.4 电信网路建设网路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加系统全面适应远期发展需求,规划建议区内电讯线原则上采用地下敷设,与试验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对于架空线路,高压输电与电讯平行架设时,应考虑电力电讯线在道路两侧各行其道,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影响。在试验区建设时,应按微波通讯的技术要求,在通过方向上留出微波走廊净空位置。第5

37、章 工程方案5.1 试验区路网工程5.1.1 总体布置方案根据试验区地形、建设现状及建设发展用地特点,本着有利于试验区功能分区划分、地块划分、厂房划分、建筑布置的原则,以规则的方格式道路网为主。试验区道路交通建设主要在*公路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工程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用现状道路、减少工程量、保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等因素,并与土地使用规划紧密结合。规划试验区道路为“5纵8横”农田道路网络和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道 路 总 体 方 案路名道路等级道路性质路线长度红线宽路幅型式平面线型竖向控制路面结构交叉型式顺牌公路二级公路交通性干路5km17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

38、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主干1路(顺风路支干8路)次干路交通性干道6.8km10m一幅路型式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主干2路(沿河路支干7路)支路生活性道路3.2km8m一幅路型式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主干3路(顺风路支干8路)支路生活性道路7.8km8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

39、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名道路等级道路性质路线长度红线宽路幅型式平面线型竖向控制路面结构交叉型式主干4路(城山水库顺牌路)次干路交通性干路2.5km18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1路(支干3路主干2路)次干路交通性干道4.8km7.0m一幅路型式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支干2路(大岭沿河路)支路生活性道路3.6km7.0m一幅路型式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

40、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3路(顺风路支干2路)支路生活性道路2.5km7.0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路名道路等级道路性质路线长度红线宽路幅型式平面线型竖向控制路面结构交叉型式支干4路(巷冲沿河路)次干路交通性干路2.5km7.0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5路(顺牌路沿河路)次干路交通性干道2.4km7.0m一幅路型式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2.与

41、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支干6路(顺牌路主干2路)支路生活性道路0.9km7.0m一幅路型式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7路(朱冲沿河路)支路生活性道路5.1km7.0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支干8路(主干3路沿河路)次干路交通性干路1.7km7.0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沿河路(顺牌路支干8路)次干路交通性干道7.0km7.0m一幅路型式均为直线1.地形

42、、地势2.相交道路(含铁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1.与铁路交口采用立体交叉2.与其他道路交口全为平交城山林区路(支干7路出口)支路生活性道路5.8km7.0m一幅路型式2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游览步道游览性道路13km2.0m一幅路型式多处曲线其余均为直线1.地形、地势2.相交道路交口标高3.防洪、排水需要水泥砼路面全线交叉口均为平交5.1.2 主要节点方案支干8路、支干7路、主干4路、支干4路、支干2路、支干1路、主干2路、顺牌路、主干1路与高速公路采用立体交叉,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供机耕路通行的通道进

43、行立交。顺牌路、主干1路、主干3路与701铁路利用既有桥涵立交,其余道路节点均采用平面交叉型式。5.1.3 主要桥涵试验区内有6条主要水系,为了保证路网的完整性,拟修建20座小桥涵,分别分布在如下道路上:主干2路,顺牌路,主干1路,主干3路,支干3路,支干7路,主干4路,支干5路,支干4路,主要采用管涵的方式。5.1.4 道路设计原则(1) 平面设计主要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路轴线; 充分考虑现状地形情况; 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连接,平曲线半径满足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合理设置平曲线等;(2) 纵断面设计主要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参照试验区规划控制标高,相交道路、高速公路、铁路规划及现有标高,道路两侧建筑物标高;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平顺; 充分考虑土方平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考虑防洪及内涝标高; 利于沿线地下管线敷设,保证覆土深度。5.1.5 道路设计标准主干路道路等级:试验区主干路。包括:顺牌路 、主干4路。断面形式分别为:人行道2米+车行道14米+人行道2米。计算行车速度采用50公里/小时。设计年限:水泥砼路面为30年。交通等级:中型。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车行道为BZZ-100。抗震标准: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