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812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网上作业和答案,完整! 西南大学食用菌栽培学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7:第七批次 1:第一批次 1:单选题1.我国最先种植香菇的地区是 。 A:四川 B:湖北 C:河南 D:浙江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3. 子囊菌的细胞壁的几丁质的主要成分是 。 A: d-半乳糖 B:葡萄糖 C:果糖 D: 岩藻糖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2. 双孢蘑菇是在- 最先种植。 参考答案:C.法国 4: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食用菌: 2. 菌丝体: 3. 桶状隔膜: 4. 菌丝组织体: 5. 菌核: 6. 子座: 7.菌索

2、: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食用菌是人类提供优质食品。 2.简述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食用菌:即狭义的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 2. 菌丝体:无数纤细的食用菌菌丝组合成的集合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3. 桶状隔膜:担子菌菌丝的横膈膜孔两面周围膨大成桶状结构,桶孔两侧各有帽状的隔孔帽覆盖,隔孔帽由内质网演变而成,上有许多小孔,能使两细胞间的细胞质相互交流。这种隔膜称为桶状隔膜。 4. 菌丝组织体:某些菌类的菌丝体在不良环境或繁殖的时候,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形成菌丝

3、体变态或成异型结构,称为菌丝组织体, 5. 菌核:由菌丝体和贮藏物质组成的不定型结构。菌核是某些食用菌的休眠器官和贮藏器官。 6. 子座 是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装结构 7.菌索 菌丝体缠结成绳索状,外层颜色较深,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叫皮层,内层由疏丝组织组成叫心层,顶端有一生长点。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食用菌是人类提供优质食品 答:1.是增加蛋白质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菇类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0%, 直接可供食用和易于消化的蛋白质。 2. 营养成分丰富 含高蛋白质的同时,而脂肪和胆固醇却很低;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 3.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据研究多数食用菌都有食药

4、两用功能。 2. 简述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我国食用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发展趋势:1.向多品种发展,并日益注意驯化和利用有价值的野生食用菌。例如:羊肚菌、口蘑、灰树花、金耳等。 2.生产集约化提高 如:实行立体栽培,菌菜间作,周年栽培。 3.培养料来源扩大 从马粪、牛粪、秸秆、木屑、以及农副废料,野草等。 4.种型不断改革 采用新方法,如液体培养,新材料来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 5.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 6.从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某些传统产品加工质量差。 2.食用菌培育的品种少,不配套,菌种大部分由国外引进。 3.菌种生产混乱,没有必要

5、的检验制度。 4.食用菌生产主要靠手工劳动,生产效率低,栽培条件差。 5.栽培者文化水平低,栽培管理落后。 6.高级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科研经费少,设备陈旧落后,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 2:第二批次 1:判断题1.菌管就是指食用菌的菌柄。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2. 担子果:指担子菌的子实体。 参考答案:正确 3:单选题 初生菌丝的细胞核为_ A: 单核 B: 双核 C:三核 D: 多核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银耳的担子是_ A:叉担子 B:无隔担子 C:纵隔担子 D:横隔担子 参考答案:C 5: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子实体 2. 菌褶 3. 直生 4.弯生 5.离生 6.

6、延生 7.囊状体 8.侧丝 9.孢子印 10.拟薄壁组织 11.半被果型 三、问答题 1.请简述食用菌组织体的类型 2.请问初生菌丝与次生菌丝的显著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子实体 真菌的繁殖器官,由已分化的菌丝体组成,是真菌繁衍后代的一种特化器官。 2. 菌褶:菌盖下面辐射状的薄片叫菌褶。 3. 直生 又名贴生菌褶内端呈直角状着生在菌柄上; 4.弯生 又叫凹生,菌褶内端与菌柄着生处呈一弯曲; 5.离生 又叫游生,菌褶内端不与菌柄接触; 6.延生 菌褶内端沿菌柄下延。 7. 囊状体又称隔胞,着生在菌褶的两侧或菌管内壁上,是子实层中不孕的成分。 8.侧丝- 间生于子实层子囊

7、间或担子细胞间的不育菌丝,一般呈丝状或棍棒状,不分枝或略有分枝。 9.孢子印 将成熟的伞菌的菌盖放置在一个平面上,释放的孢子所形成的印迹。 10. 拟薄壁组织:菌丝的休眠体的组织细胞,呈现椭圆型或近于圆形或近于多角形,与高等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所以,叫拟薄壁组织。 11.半被果型:子实层形成于子实体内部,是内生的被果型,后菌盖开展,内菌幕撕裂。例如:蘑菇、草菇。 三、问答题 1.请简述食用菌组织体的类型 答:食用菌组织体的类型有菌核:由菌丝体和贮藏物质组成的不定型结构。菌核是某些食用菌的休眠器官和贮藏器官。常见的有茯苓、猪苓,雷丸的药用部分就是他们的菌核。 子座 是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

8、纳子实体的褥装结构,如:中药材的冬虫夏草、竹蟥的子座呈瘤状。 菌索 菌丝体缠结成绳索状,外层颜色较深,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叫皮层,内层由疏丝组织组成叫心层,顶端有一生长点,菌索的作用和菌核相似,能够抵抗不良环境,遇到适宜条件又可以从生长点恢复生长。 2. 请问初生菌丝与次生菌丝的显著区别是什么? 答:次生菌丝与初生菌丝相比较有显著的区别:次比初粗壮;.次染色不均匀,初均匀;次菌丝生长快生活力强;有锁状联合,可形成子实体:双核异核。 3:第三批次 1:单选题 1. 三生菌丝的细胞核为 。 a. 单核 b. 双核 c.三核 d. 多核 A: a B:b C:c D:d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2. 四

9、极性异宗结合的配合率为 %。 A:10 B:25 C: 50 D:100 参考答案:B 3:填空题 1.菌丝的休眠体包括 、 、 等。 参考答案:菌核 菌索 子座 4: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孢子印 2. 菌环 3. 菌托 4. 子实层 5.初生菌丝 6.初级同宗结合 7.次级同宗结合 8.二极性异宗结合 9.次生菌丝 10.异宗结合 三、问答题 1.简述锁状联合过程。 2. 简述担子、担孢子的形成 参考答案: 1. 孢子印 将成熟的伞菌的菌盖放置在一个平面上,释放的孢子所形成的印迹。 2. 菌环:是内菌幕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3. 菌托:是外菌幕遗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物或环状物。 4.

10、 子实层:是菌褶最外一层,他是由担子和囊状体所组成的能育层,整齐排列成栅状,孢子产生与子实层上。 5.初生菌丝 从孢子萌发出的菌丝,称为初生菌丝 ,又叫一次菌丝。其菌丝纤细,单核,生活力弱,不形成子实体。 6.初级同宗结合:任何两条的单核菌丝间进行结合,并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实体的,叫初级同宗结合 7.次级同宗结合:初生菌丝是双核,又是异核的两条菌丝的结合。 8.二极性异宗结合:一个担子产生两种遗传类型的担孢子,从而产生两种类型的初生菌丝,同种类型菌丝不亲和,只有不同类型的菌丝才能结合的类型。 9.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过交配后的菌丝,又叫二次菌丝,或双核菌丝。 10.异宗结合:初生菌丝有性的区别

11、,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只有经过异性的菌丝细胞融合后才能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异宗结合。 三、问答题 1.简述锁状联合过程。 答:锁状联合发生在次生菌丝顶部双核化细胞的两核之间。最初由细胞向侧面伸出一个喙状突起,向下弯曲,其顶部与母细胞接触,两核之一移入突起之中,两核同时分裂,产生四个子核,二核留在细胞的上部,一核居下部,一核在突起之中。这时细胞生出隔膜,将原来的细胞分成两个,突起的基部也同时产生横隔,起顶端则与下面细胞接触处融通,其中的一核移入下面细胞内,因而就构成了上下两个双核细胞,侧面就构成了锁状联合。 2. 简述担子、担孢子的形成 答:担子起源于双核菌丝顶端细胞,顶端细胞逐渐膨大成担

12、子,二核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体的核,担子顶端生出四个小梗,小梗顶端膨大成幼担孢子,四个单倍体核进入幼担孢子内,最后产生四个单细胞单核、单倍体的担孢子。 第二种是产生两个担子的。如桂花耳,只产生两个单核担孢子,另外两个子核留在担子中消退。 第三种是产生两个担子,每两个核一道进入一个担子,形成双核的担子,即两个双核的两个担孢子。 4:第四批次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菌根 2.内生菌根 3.菌根 4. 主动吸收 5.恒温结实型 6.变温结实型 三、问答题 1.简述食用菌的营养方式 2.简述食用菌的选择育种技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外生菌根:食用菌菌丝与植物根

13、形成共生关系,菌丝在植物根系的表面产生大量的菌丝,形成套膜,而菌丝一般不侵入细胞内,限于皮层,在细胞间形成网络,被称作哈氏网。 2.内生菌根:大部分菌丝在根的内部组织中发育,菌丝均在植物细胞内形成吸器。 3. 菌根:食用菌的菌丝与树木的根生长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供应养分的互利互惠关系的菌丝与根的结合体称为菌根。 4. 主动吸收: 靠自身分泌的多种酶来分解基质,基质的大分子物质由胞外酶分解成简单的小分子单糖后再吸收的类型。 5.恒温结实型:保持恒温可以形成子实体,如金针菇、蘑菇、草菇。 6.变温结实型:保持恒温不形成子实体变温时才形成如香菇、平菇等。 三、问答题 1.简述食用菌的营养方式 食用菌

14、种类繁多,营养方式主要有几种类型: 腐生类型: 食用菌的营养来自死亡的有机物,这是大部分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草腐菌 他们主要以草本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的稿秆如稻草、麦草等为主要原料。 木腐菌 主要以木本植物的木材为碳源, 共生类型: 这种类型的食用菌不能在枯枝、腐木、或土壤中生长,他们所需要的某些营养是由活的植物或动物供给的,而植物又可利用这类真菌所提供的水分、矿物质,激素等营养成分,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 兼性寄生类型:这类食用菌能营腐生生活,但当遇到适合的环境条件,有能侵入寄主生活例如: 2.简述食用菌的选择育种技术 这是在食用菌获得优良菌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称为淘汰法或评选

15、法,是以食用菌在自然界中的变异为基础,选留高产优质菌株的方法。 其重点是进行不同菌株间的选择,不能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只是积累和利用自然发生的有益变异。其步骤为: 1.资源的收集 通过采集野生种或引种,收集足够数量的菌株,资源越多菌株间的差异就可能多,获得的变异的机会就多。其目标一定要明确。例:香菇要选择菇体厚、菌盖较大,圆整;金针菇若是浅黄色的应色泽浅,柄长。 2.分离菌种 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离所需要的菌株,获得纯菌种。 3.生物特性分析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对所获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淘汰一些基因型一致的重复菌株,同时可在平板上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对温度的反应等加以测试,

16、以便对菌株生理特性有初步了解。 4.品比试验 采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设计,进行栽培实验,应注意对菇形、温性、干鲜比、运输损耗进行评价。 5.扩大试验 对已初步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菌株进一步试验,再次验证与选择。 6. 示范推广 对选出的菌株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于生产。 2:单选题1.蘑菇子实体发育类型是 。 A:裸果型 B:被果型 C:假被果型 D:半被果型 参考答案:D 3:填空题 二、填空 1.食用菌最主要的营养源有 和 源两种。 2. 对食用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有显著的影响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称为 。 3. 菌类对温度要求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 、 。 4. 诱变育种主要包括 和 。 5

17、.大规模食用菌生产中,当pH值过低主要使用 来提高pH值。 参考答案: 二、填空 1.食用菌最主要的营养源有 碳 和 氮 源两种。 2. 对食用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有显著的影响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称为生长素。 3. 菌类对温度要求不同,大致分为三类: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4. 诱变育种主要包括 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 5.大规模食用菌生产中,当pH值过低主要使用石灰来提高pH值。 5:第五批次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除菌 4.防腐 5.常压间隙灭菌 8.原种 6.母种 7.栽培种 三、问答题 1.简述对消毒场所空气的检验方法 2.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生

18、产上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3.简述原种和栽培种的外观要求。 4.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基质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 2.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所带有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体和休眠体,是一种彻底灭菌的方法。 3.除菌 是一种机械的方法,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4.防腐 则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杀菌或抑菌,暂时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防止物品腐败霉变的目的。 5.常压间隙灭菌 指用常压蒸汽分阶段灭菌,中间间隙一定时间,连续消毒几次才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 6.母种 是

19、指从大自然首次分离得到的纯菌丝体。 7.栽培种 是由原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种。 8.原种 就是由母种扩大繁殖培养而成的菌种,又称二级菌种。 三、问答题 1.简述对消毒场所空气的检验方法 平板检验法:用培养食用菌的常规PDA培养基,做成平板培养基数个。灭菌后,放入测试的消毒场所。检验时,将其中的平板打开15、20、30分钟后再盖好,其中另外12个不开盖作对照。然后放在30下培养48小时检验有无杂菌生长。 斜面检验法:将灭菌后的琼脂斜面培养基各取2管,放入消毒场所。打开试管棉塞,并将棉塞放在灭过菌的培养皿内,经过30分钟后,将棉塞通过火焰塞回试管,连同对照试管一起在30下培养48小时,检验有无菌落生

20、长。 检验用的平板培养基或试管斜面培养基经培养后,根据是否长有菌落以及菌落的数量,来判断灭菌与消毒是否彻底,并计算每立方米空间所含杂菌量。 A为平板面积,t为暴露于空气中时间,N为培养基杂菌数,通过计算得出空间存在的杂菌数。一般要求平板培养基开盖30分钟,菌落不超过5个为合格。斜面培养基开塞30分钟,以不出现菌落为合格,如达不到要求,还须根据杂菌菌落形态,判断杂菌类别,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灭菌效果。 2. 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答: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指采用食用菌子实体或菌核、菌索的任何一部分组织培养成纯菌丝体的方法。 菇木分离法:又称为耳木分离法、寄主分离

21、法、基质分离法,是从生长食用菌的菇木或耳木中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菇木分离培养的菌种一般生活力都较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这种方法污染率高,所以能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获得菌种的菇类一般都不采用此法。 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成熟的有性孢子萌发培养成菌丝体而得到菌种的方法。食用菌的有性孢子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变异的机会多,生命力强,培育成的菌种质量好。有性孢子是选育优良新品种和杂交育种的好材料。但分离方法复杂。 在生产上最常用的是组织分离方法,该方法属无性繁殖,简便易行,菌丝生长发育快,能保持原有性状。此法是大多数食用菌进行菌种分离的最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也是人们在野外分离菌种最常采用的简便

22、方法。在生产上常被用于菌种的复壮、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种优良性状的稳定。 3.简述原种和栽培种的外观要求 菌丝生长健壮,绒状菌丝多,生长整齐。 菌丝已长满培养基,银耳的菌种还要求在培养基上分化出子实体原基。 菌丝色泽洁白或符合该菌的颜色。 菌种瓶内无杂色出现和杂菌污染。 菌种瓶内无黄色汁液渗出。 菌种培养基不能干缩与瓶壁分开。 4.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什么? 菌种保藏的目的: 1.首先是使菌种经过较长时期的保藏之后,仍然能保持原有的生活力,不至于死亡灭种; 2.其次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优良生产性能,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不发生或少发生变异; 3.第三要保持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等。 2:填空题 二、填空

23、1.按菌种的使用目的分:、。 2. 培养基为液体,通过振荡培养菌丝体所生产出的菌种称为。 参考答案: 二、填空 1.按菌种的使用目的分:保藏用菌种、实验用菌种、生产用菌种 2. 培养基为液体,通过振荡培养菌丝体所生产出的菌种称为液体菌种。 2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三、问答题 1. 食用菌的母种如何进行质量鉴定? 2. 简述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原理 1. 食用菌的母种如何进行质量鉴定? 答:母种的质量鉴定 1出菇试验 将菌种接到木屑、粪草、棉子壳等代料培养基上,放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健壮、出菇快、朵形好,产量高的为优良菌种。 2外观鉴定 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有淡茶

24、褐色的菌膜及子实体,只要接种时除去就可以用。若菌丝已干燥、收缩或菌丝体自溶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则表明生活力下降,不能继续作菌种使用。 从外观看是否该菌种,如:平菇洁白、粗壮;金针菇白、细,有黄褐色分泌物等来判断是否所需菌种。 3长势鉴定 将母种接到干湿度适宜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快。整齐、浓而健壮的是优良菌种。若菌丝生长过快或过慢、菌丝不整齐或凌乱的则是不好的菌种。菌丝的吃料能力,种接入培养料后,若很快萌发吃料是好种。 4温度适应性鉴定 接种后,在适温下培养1周,再放入高温下培养,一般菌类为30,培养4h,菌丝仍然能健壮生长的为优良菌种。若在高温下菌丝萎缩,则为不良菌种。 5

25、干湿性鉴定 将母种接到不同干湿度的培养基上培养,能在偏干或偏湿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种为符合要求的母种。若偏干或偏湿的培养基上生长不良,说明该菌种生长适应性差。 2. 简述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原理。 答:原理: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变化的过程,其中微生物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堆肥中的微生物繁殖活动,以腐化粪草分解转化原材料,将高分子的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糖类,营养物供蘑菇吸收,并在繁殖代谢中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到70以上,杀死有害的菌类和虫害,为蘑菇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蘑菇是粪草腐生菌类,菌丝体不能利用未经发酵分解的栽培材料。因此培养料一定要经过发酵腐化,让其他有益微生物

26、繁殖活动,以降解粪草,分解转化各种原材料的营养物,才能被蘑菇菌丝所利用。在发酵中,微生物产生的呼吸热积累,使堆温迅速上升至70以上,可杀死料中的有害病虫。 2:单选题1.香菇对温度的要求是_结实型。参考答案:变温 3:单选题2.双孢蘑菇在堆料时的碳、氮比为 。 A:10:1 B:20:1 C:30:1 D:40:1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3. 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 。 A:610 B:1316 C:1821 D:2326 参考答案:B 5:判断题4. 孢子分离法是食用菌制种常用的无性繁殖的采用的方式。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5. 多次转管易造成菌丝生活力减弱,品种退化变异。 参考

27、答案:正确 7:判断题6. 通常采用干燥、低温、降低氧浓度等手段进行菌种保藏。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7. 双孢蘑菇菌丝体因品种不同而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气生型和贴生型。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8. 双孢蘑菇属次级同宗结合。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9. 香菇是草腐菌类。 参考答案:错误 11:判断题10. 蘑菇培养料翻堆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堆内的高温。 参考答案:错误 12:判断题11.鸡腿菇是木腐菌,可以直接用松木屑来栽培。 参考答案:错误 13:判断题12.黑木耳属于低温型的食用菌。 参考答案:错误 7:第七批次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转色: 2. 搔菌: 3.代料栽培

28、三、问答题 1. 怎样对鸡腿菇栽培季节进行选择?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色: 是指香菇菌棒表面的菌丝倒伏后,形成褐色的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膜,能有效地保护菌棒,避免病虫害的侵染。 2. 搔菌: 金针菇的菌丝即将满袋时,将袋口表面的老菌丝去掉的工艺。 3. 代料栽培:利用林业或各种农副产品的秸秆或其它副业生产的废弃料来代替段木生产食用菌的栽培方式。 三、问答题 1. 怎样对鸡腿菇栽培季节进行选择? 野生鸡腿菇自然发生的气温在10以上,人工栽培一般安排在春季3-6月,秋季810月出菇。夏季温度高,菌丝难以形成子实体,且子实体也难以保存,故不宜栽培。南方地区一般安排在春季2-4月,秋季9-1

29、1月出菇。因此,鸡腿菇栽培季节的选择,关键是让子实体生长温度处于1024范围就可以了。通常接种40天左右就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假若温度不适宜出菇,可采用菌袋不急于脱袋覆盖泥土,待气温适合后,再进行脱袋覆土出菇。 2:判断题1. 香菇菌丝体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2. 尿素也是香菇菌丝生长的良好氮源。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4. 香菇生长需要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条件。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5. 平菇为四极性异宗结合菌类。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6. 平菇为木腐真菌,在野生状态下适应性强。 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7. 平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8. 在金针菇的培养料中添加维生素和镁离子有助于菌丝生长。 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3. 香菇子实体形成一定要有漫射光的刺激才能正常发育。 参考答案: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