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841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一、概述 (一)、项目提出背景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毛乌素沙漠的农牧过渡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3791.5公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使沙棘成为当地生长历史最久,资源最为丰富的灌木植物。由于沙棘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繁殖迅速、自生萌蘖,保土护坡、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多种功能。因此,在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我县始终把沙棘作为退耕还林的先锋树种,大面积种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保存沙棘面积188万亩,其中成林125万亩,挂果面积100万亩,成为全国沙棘面积最大县。从沙棘本身来看,他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适宜多层次开发利用。沙

2、棘全身都是宝,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优良树种。近年来通过抓点示范,强化抚育、管护,全面推行沙棘艺化管理,沙棘长势迅速良好,挂果量增加,群众受益明显,已将成为我县富民强县优势产业之一。因此,加强对沙棘的后期管理,重点是沙棘病虫害防治,是实现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举措。(二)、项目的目的、意义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视察工作时指出“现在陕西的经济主要依靠能源,开采完了,怎么办?从长远看,还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保证农民长期致富,我建议你们开发沙棘,延安的沙棘面积大,其用途很广,可以到饮品、化妆品,特别是沙棘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很大,你们要大力开发,为农民增收

3、再拓新高。”总书记是指示为延安发展农村经济指出了一条科学的路子。特别是吴起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又是全国沙棘面积最大县,必须立足县域实际,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念沙棘“致富经”,加快沙棘开发步伐,着力培植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几年来,结合县情实践证明,沙棘产业发展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在2015年,农民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可获得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但是由于气候干旱和沙棘林龄老化,种植密度过大,林分结构不够合理,从客观上形成了有利于病虫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加之,周边地区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导致沙棘病虫害大面积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县

4、沙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吴起县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将重点从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病虫发生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我县沙棘产业发展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一)、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连年的干旱少雨,致使沙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低下,加之病虫害防治工作未及时跟进,我县沙棘林受灾面积较大,形式严峻。经过调查,我县发生病虫害面积166716亩,中度以上45137亩,其中发生病虫害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的乡镇有街道办5983亩,吴起镇26153亩,薛岔乡72190亩,白豹镇7021亩,庙沟乡2227

5、亩,吴仓堡乡7495亩,周湾镇11061亩,长城乡8146亩,五谷城乡17594亩,沙棘病虫害一旦发生极难根治,现有是沙棘资源将会枯竭,新建沙棘原料基地也将受到严重危害。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理,防治沙棘林病虫害,沙棘林毁灭将会破坏生态环境,其次,以沙棘为原料的产业的企业发展势必受阻,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我们需要引进先进的防治沙棘林病虫害技术,培养实用型人才,运用于沙棘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沙棘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二)、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由于气候干旱和沙棘林龄老化,种植时密度不够合理,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密度愈来愈大,从客观上形成了有利于病虫害发育的环境条件,导致了病虫害发生。根据森林病虫害

6、防治条例,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们组织建立综合防治沙棘病虫害的技术措施体系,在合理运用科学的营林措施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物理、化学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沙棘资源的三大效能和人类健康服务,最终建立有效控制沙棘木蠹蛾虫害的综合技术体系。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一)、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俄罗斯(前苏联)研究沙棘的病虫害已有9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苏联解体前为第二阶段,解体后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沙棘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并未引起重视。第二阶段对沙棘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走上了正规并达到了高峰期

7、,不仅查明了沙棘群落的病原菌,而且研制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其中包括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和挖掘植物药源在内的无污染防治。到了第三阶段,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和有些病害一直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因而使目前的沙棘病虫害防治处于徘徊不前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内蒙古、辽宁、山西等局部地区的沙棘林遭受了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致使较大面积的沙棘林发生死亡。现已查明,能引起沙棘感染病害的病原菌有42属47种。其中危害主杆的有8属7种,危害枝条的有17种属21种,危害叶片的有7属7种,危害果实的有6属6类。我县就沙棘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宗德禄同志支持完成的退耕还林去鼠

8、(兔)害综合控制技术与应用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闫占文的科调研项目沙棘栎黄枯叶蛾危害及综合防治效果调查报告荣获第三届“延安科技调研成果奖”一等奖;我县主要防治沙棘林病虫害技术 爆炸型林区用菌粉灭虫弹获得了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实用型专利证书。(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沙棘木蠹蛾是沙棘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属蛀干害虫,以幼虫危害沙棘枝干和根部,这是致命的危害,一旦发生极难根治。20032006年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对“沙棘木蠹蛾无公害防治技术”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出一系列防治技术: (1)利用真菌防治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可自然感染沙棘木蠹蛾,

9、对该菌进行分离、纯化、扩繁,释放到沙棘林,可防治沙棘木蠹蛾; (2)饲养并释放狗獾防治狗獾(Meles meles L.)是沙棘木蠹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既可直接消灭沙棘木蠹蛾,对沙棘木蠹蛾蛹的刨食率为59.3%,对有虫沙棘的刨食率为53.5%,又可在自然界中携带传播沙棘木蠹蛾的病原菌白僵菌,传播率为29.2,所以利用狗獾可防治沙棘木蠹蛾; (3)释放毛缺沟姬蜂防治毛缺沟姬蜂Lissonota setosa (Geoffroy, 1785)是沙棘木蠹蛾的主要寄生天敌,在沙棘林内释放这种蜂,可防治沙棘木蠹蛾; (4)性引诱剂诱杀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对沙棘木蠹蛾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成虫期在林内挂性引诱

10、剂诱杀; (5)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期进行,效果好,可以控制大面积沙棘木蠹蛾虫灾。 另外,平茬也可除治沙棘木蠹蛾,同时使老化沙棘得以更新。因此,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技术已成熟,建议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积极防治。如不进行有效防控,现有沙棘资源将会枯竭,新建沙棘原料林基地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以沙棘为原料的产业发展势必受阻,因此,发展沙棘产业,病虫害防治刻不容缓!(三)、现有的工作基础我县是全国沙棘种植面积最大县,现有沙棘面积230万亩,其中成林面积150万亩,挂果面积110万亩。以沙棘为主导产业,通过采取聘任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模式,先后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24人,科技实用人才1000余名,管理人才26

11、人。同时,以国家水利部沙棘管理中心为技术依托,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西北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实地试验示范,建园化管理沙棘林资源,建立沙棘病虫害监测点,形成成套的沙棘产业开发技术服务体系。四、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一)、主要目标沙棘的种植和产业的开发,使我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鉴于沙棘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迫切要求我们保护好这一珍贵资源。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虫情调查和监测为依据,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性引诱为主要控制技术,依据虫情划类分区,分类施策,有效的控制沙棘林的病虫害,确保我县沙棘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2、达到生态、经济共赢的局面。(二)、研究与开发内容1、防治思路认真贯彻“查清虫源,严格封锁,全面围歼,拨点除源,杜绝扩散”的总体防治策略,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理措施,坚持“由外向内,先重后轻,重点突破,降低虫口密度”的战略战术,治理重点是大范围压缩发生面积,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手段,控制害虫对沙棘林的危害。加强外围监测,巩固防治成果,努力实现可持续控灾。2.技术指标(1)轻度发生区域有虫株率控制到5%以下,确保不出现虫情反弹。 (2)重度和中度发生区有效防治率达到100%,被害株率控制到轻度(10%)以下。 (3)除治区和监测区的监测覆盖率、产地检疫率和调运检疫率分别达到100%。(4)清理的虫害木必须

13、全部进行除害处理,除害处理率和除害有效率达到100%。3、主要技术措施(1)营林措施防治重度危害区沙棘林更新改造措施。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封(育)、改(调整树种结构)、造(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对高山、远山、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等立地条件差的沙棘林,采用封育措施予以管理。春季(或秋季)对自然条件复杂,沙棘死亡严重的地块进行皆伐改造,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树种的块状混交方式造林,使之形成不规则的以沙棘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对集中连片、坡度在15度以上的地段的沙棘林,春季(或秋季)采取沙棘与当地乡土乔木树种带状混交方式造林,形成以沙棘为主体的带状混交林;对土层较厚、坡度较小、交通方便

14、地段的沙棘林,以突出经济效益为着眼点,春季(或秋季)采取皆伐改造方式,选择优良沙棘品种或引进大果沙棘良种作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建立高标准的沙棘果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沙棘果实产量。 中度危害区沙棘林平茬更新措施。春季(或秋季)全面清除沙棘地上部分,通过水平根系萌蘖出新的植株,迅速恢复林分,及时定干、除蘖,加强抚育管理,确保成林。(2)灯光诱杀防治 因成虫具有强趋光性,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虫林分内,悬挂诱虫灯诱杀成虫。诱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3m左右,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5公顷设置1盏诱虫灯。为了保护天敌,不应长时间使用。 (3)菌粉灭虫弹防治 对高

15、山、远山、坡度较大、不便于人到达的山沟等立地条件差的沙棘林,可使用爆炸型林区用菌粉灭虫弹灭虫,发射后粉剂散落直径30米左右,漂浮沉降面积可以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可有效,便捷的达到灭虫效果。 (4)人工防治沙棘木蠹蛾的卵主要产于干部40厘米以下的地方,应在修剪的干基部4050厘米以下用生石灰和柴油少许进行涂白,每2030斤白灰浆加2两柴油,每年春秋两次,以杀死虫卵。为了确保沙棘资源的无公害,沙棘绿色食品的开发,尽量不施农药,但必须施农药时,也要施用环保型农药,如高效氯氰菊脂等。(三)、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沙棘资源的优势价值,有效的防治沙棘林病虫害的发生。沙棘建园

16、管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陪植资源的重要任务。现有的沙棘林雌株比例较大而且混杂,密集,应按照雌株80%,雄株20%是比例,株行距1m或12m,每亩约留220或333株。改造后的沙棘林分郁闭度(或覆盖度),一般要控制在0.4以上。建园后的沙棘林便于病虫害的防治,提高了沙棘的坐果率,大力发展了沙棘资源,增加了农民是收入,其次确保其生态性能的良好发挥。我县沙棘林主要分布在丘壑之地,有些深沟密林不便于人工到地进行防治病虫害。为了能够全方位的进行防治病虫害,我们发射菌粉灭虫弹防治病虫害对沙棘资源的破坏。(爆炸型林区用菌粉灭虫弹是由发射系统将菌粉灭虫弹发射到目标林区,再利用爆炸时产生的暴风波抛洒生物菌粉形成烟云

17、,漂浮后菌粉附着在树叶上以达到杀虫效果。)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 (一)、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科学的防控、治理沙棘林的病虫害灾,保护沙棘林资源,促使以沙棘林为资源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延安圆方集团致力于沙棘茶、沙棘饮品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就这一产业可为企业实现净利润2244.7万元,增加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预计在2015年,农民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可获得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社会效益:通过对沙棘林的保护,使我县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8、,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社会增添就业机会。沙棘资源促进全县经济快速有效的发展。(二)、推广应用前景(含产业化可行性)沙棘产品的开发利用可以把生态建设与农民的当前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种植沙棘,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同时沙棘开发的多功能性,恰好可吸引多部门向贫困的地区输入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引进多方面人才,发展以沙棘为原料的企业,增加县域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沙棘系列产品加工方面,沙棘油、沙棘茶、沙棘饮料等产品不断的走进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可以预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沙棘有效成分、营养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

19、沙棘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沙棘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将会供不应求,人们对沙棘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沙棘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通渭县沙棘资源现状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编制了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规划。一、基本概况(一) 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23610346,北纬34553529,南与武山、秦安、甘谷三县接壤,西与陇西、安定毗邻,北靠会宁,东依静宁。东西长77.7km,南北宽64.3km,海拔高度14002500m。通

20、渭县是古丝绸之路中路的重要通道。2、地形地貌通渭县地处六盘山西部,北邻秦岭地槽边缘,西接祁连山东延余脉之尾,居陇中黄土高原之核心,立地分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峦起伏,梁岭交错、沟壑纵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态,西部隆起的蟾姆山海拔高达2524m,东南部最低处的青石峡海拔只有1420m,相对高差达1103.4m,境内的华家岭、尖山岗、鹿鹿山等海拔均在2400m以上。境内总体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体,由于山地坡度较陡,植被稀疏,耕垦指数高和长期的暴雨冲刷、风蚀影响,形成以山顶为中心,不规则向下逐渐分支的侵蚀沟谷形态,在无止境的侵蚀、冲刷和切割的作用下,形成梁、

21、岭、塬、峁、沟、谷、川等相间分布的自然地貌格局。根据地形地貌的差异,全县大致可分为高山区、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台区三个地貌单元。3、气候通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7.2,1月平均气温7.6,7月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低气温27.1,年较差26.2,年降水量392.3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337.9mm,年相对湿度70%,无霜期145d,年冰雹日数18d,年日照时数2113.6小时,日照百分率48%,最大冻土深度l00cm。灾害性天气,以春末初夏的干旱,春秋季的霜冻,夏季的暴雨、冰雹等为主要灾害。全县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变化

22、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4、水文通渭县地表水资源为9542万m3,地下水资源为1478万m3。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0条,195条支沟,1325条毛沟,绝大部分区域属渭河支流散渡河、葫芦河上游,按照流域划分为渭河和祖历河两个水系,其中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9%,祖历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1%。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牛谷河,干流长75.6km,流域面积884km2;金牛河,干流长48.65km,流域面积580.65km2;安逸河,干流长24.9km,流域面积201.95km2;清溪河,干流长20.3km,流域面积164.68km2;苦水河,干流长20.3

23、km,流域面积684.75km2。全县河流主河道总长度为229.45km,占地40.9km2;15级沟壑1858条,总长度2985.12km,占地392.133km2。全县平均沟谷密度为1.03km/km2,境内年总径流量为9542m3,入境径流1296m3,合计达10836m3。年均输砂量3357万t,年均侵蚀模数8110t/km2。县内有4座中小型水库,发挥效益的只有锦屏水库1座,库容量为1050万m3。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加之地下水位储量少,大部分河流多成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季节基本干涸,水资源严重短缺。5、土壤通渭土壤成土母质有3种,即黄土母质,冲积洪积母质和红土母质,共分3个土类,

24、3个亚类,9个土属,计23个土种。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麻土、黄绵土、黑垆土、黄绵土、黑垆土。全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0.24%3.85%,其中N含量为0.02%0.23%,P含量为0.08%0.54%,K含量为0.12%1.86%。项目区主要土类有黑垆土、黄绵土、红土等三个种,东部以黑垆土和黑麻土为主,中部(县城周围)以黄绵土为主,西部阴坡多为黑垆土,阳坡为黄绵土。土壤有机质近年呈上升趋势,pH值一般为7.07.5,个别小区域超过8.0。6、植被通渭县属于森林草原带与草原带的过渡地带,由于境内东西海拔高度差距大,气候因素差异显著,植被类型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境内有高等植物79科、282属、48

25、2种。其中种子植物76科,279属、479种,蕨类植物3科、3属、3种。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新景、陇山、陇阳、华家岭等地海拔1800m左右的山地,受人为活动的长期干扰,呈现残败次生林景观,面积普遍较小。主要种类有山杨(Populus davidiana)、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秋胡颓子(Elaeagnus umbellata)、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onocarpus)、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蓝靛果(Lonicera cyan

26、ocarpa var. edulis)、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小叶悬钩子(Rubus parvifolius)、山荆子(Malus baeocata)等,基本为森林群落遭严重破坏后的残存种类。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是本区域重要的建群种。地带性草原植被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草原为主,次为短花针茅(S. brevifora)草原、蒿属植物草原。植被大体可分为本氏针茅蒿属群丛、针茅百里香(Thymis mongolicus)群丛、蒿属百里香群丛、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

27、rca)群丛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Panicum brevfolium)、荞(Fagopyrum esculentum)、黄豆(Glycine max)、豌豆(Pisum sativum)、蚕豆(Vicia faba)、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等。区域农作物种植除东部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外,其余地区均为一年一熟。(二) 社会经济状况1、社会经济条件通渭县现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28个居民小区,

28、总人口46.93万,总土地面积2908.5km2。据统计,2006年通渭县收入总值99296万元,生产总值96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4元。2006年粮食总产量14.7万吨,农民人均产粮344.4kg,全县畜禽存栏99.51万头(只)。有贫困人口2.55万户12.6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6.98,其中绝对贫困人口0.37万户1.86万人(年收入685元以下),占总人口数的3.96%,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是历届政府的重要工作。2、基础设施条件通渭县内主要交通干线有天(水)巉(口)公路东西贯通,县乡公路通达各乡镇,交通较为便利;县内开通国内外直拨电话9000多门,农话总容量

29、5000多门,移动通讯虽覆盖全县;已建成电信宽带上网工程,100%的县直单位和18个乡镇可通过直拨方式接入办公自动化网络,形成了以政府网站为枢纽的全县网上办公系统。县内有变电站7座,年供电能力2亿千瓦时,农村用电量2600万千瓦时。(三) 林业资源现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81.7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8.8。其中:有林地面积41.6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疏林地1.96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4%;灌木林地4.27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2%;未成林地5.72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4;宜林地面积28.16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4.4;苗圃地300亩。(四) 沙棘资源

30、通渭全县共有沙棘林面积12万亩,其中沙棘纯林2.5万亩,沙棘与杨树、云杉、山杏、侧柏、刺槐等的混交林9.5万亩,重点分布在五个大的片带,一是新景、陇山、陇川林带,该区域内以沙棘纯林为主,兼有沙棘与杨树的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梁峁顶部和坡面上,以温暖半干旱阳坡上生长最为旺盛,该区总面积3.1万亩;二是鹿鹿山至华岭林带,以沙棘与云杉、沙棘与杨树的混交林为主,总面积2.8万亩;三是马陇公路沿线,以杨树与沙棘的混交林为主,总面积2.2万亩;四是三铺万岔梁至李店太白庙及尖岗一带,总面积1.8万亩;五是义岗至北城庄子梁一带,总面积1.1万亩。另外,大多数乡镇区域还有零星分布,总面积约1万亩。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31、和基本原则(一) 指导思想在认真分析总结以往植树造林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妇女儿童的贫困现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利用林业新技术进行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要以起到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抵抗抗自然灾害综合能力为目标,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二) 基本原则1、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战略部署。把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作为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关键,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项目。2、注重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把大果沙棘基地建设成为林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大果沙棘基地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必须要与高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相结合,特别是与生

32、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太空育种技术等相结合,与此同时继续发挥常规技术的优势,使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二是要引进先进技术、各种资源和优良材料,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三是狠抓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3、整体推进,走规模化建设道路。基地建设尽量选择迫切需要在近期治理的重点地段,通过整体推进,达到规模治理,整体示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统一规划、统筹布局,重点安排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作用较大和当地妇女儿童生活水平低的关键地段进行建设。5、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改变过去营林造林方式简单的建设模式,实现常规造

33、林与新技术造林有机结合,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形成复合的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引进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态环境建设的运行机制,鼓励多种成分参与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股分制、个体经济成分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运行机制,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体制创新积累经验。三、规划目标总的规划目标是:到2013年全县大果沙棘林保存面积达到25万亩。盛果期年产沙棘鲜果5000万公斤,产值达到1.2亿元。四、建设布局根据地形地貌相近、气候相似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全县大果沙棘种植基地规划为五个大的片带:一是鸡川、新景、陇山梁一带,涉及鸡川、新景、陇山、陇阳、陇川、

34、碧玉等6个乡镇的33个村,该区域共规划栽植4.122万亩,其中:退耕地间作栽植2.26万亩,荒山荒沟栽植1.862万亩。二是鹿鹿山、华岭至马营一带,涉及陇阳、寺子、北城、华岭、马营、义岗等6个乡镇的44个村,该区域共规划栽植6.93万亩,其中:退耕地间作栽植4.18万亩,荒山荒沟栽植2.75万亩。三是马陇公路沿线,涉及马营、什川、榜罗等3个乡镇的27个村,该区域共规划栽植5.12万亩,其中:退耕地间作栽植2.68万亩,荒山荒沟栽植2.14万亩。四是尖岗山至高咀山一带,涉及马营、三铺、平襄、襄南等4个乡镇的28个村,该区域共规划栽植5.28万亩,其中:退耕地间作栽植3.3万亩,荒山荒沟栽植1.9

35、8万亩。五是万岔梁至太白庙梁一带,涉及三铺、平襄、李店、襄南等4个乡镇的10个村,该区域共规划栽植3.5万亩,其中:退耕地间作栽植2.5万亩,荒山荒沟栽植1万亩。五、建设任务规划(一) 营造规划1、营造任务全县规划新发展大果沙棘林面积25.012万亩,2007年2013年7年完成,分年度任务如下:2007年0.3万亩, 占总任务的1.2%;2008年1.95万亩,占总任务的7.8%;2009年4.75万亩,占总任务的19.0%;2010年4.75万亩,占总任务的19.0%;2011年4.75万亩,占总任务的19.0%;2012年4.6 万亩, 占总任务的18.4%; 2013年3.912万亩,

36、占总任务的15.6%。分乡镇分年度任务详见附表3。 2、品种规划基地建设要选择果大、柄长、无刺(少刺)、丰产优质,并且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栽植。根据定西市近年来的引种栽培实践和中日友好幸福沙棘林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提供的品种,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拟选择品种主要有辽阜1号、辽阜2号、中国无刺、实优1号、楚伊、橙色等5个,中国无刺为雄性品种。(二)种苗基地建设规划为保证大果沙棘基地建设所需优质苗木,要在五星苗圃现有大果沙棘繁育工作的基础上,建设大果沙棘苗木繁育基地2处,面积300亩,年产大果沙棘良种壮苗600万株。1、通渭县五星苗圃大果沙棘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规划

37、面积130亩,2007年2008年建成,建成后年产良种壮苗260万株。2、通渭县马营苗圃大果沙棘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规划面积170亩,2009年建成,建成后年产良种壮苗340万株。(三)适用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重视科研和技术推广是确保全县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大果沙棘基地的重要措施。根据通渭县沙棘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国内在发展大果沙棘林方面存在的主要科技问题,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科技推广任务:1、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引种推广2、大果沙棘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主要是品种园建设、采穗圃建设和扦插育苗技术的推广。3、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主要内容:品种选择、造林整地、栽植密度、

38、雌雄株配置、栽植时间、水肥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抗旱造林技术、浆果采收管理等技术方法。4、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ABT生根粉、Pt菌根剂、保水剂、稀土等林业新产品新技术在大果沙棘栽培上的推广应用。六、投资估算(一)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规程中的技术经济指标;2、甘肃省建设工程预算定额;3、各项土建工程及工艺设备资料;4、符合项目区的现行技术经济指标;5、项目区现行劳务市场价格。(二)投资估算本规划估算总投资8206.89万元。其中:造林工程建设费7910.68万元,占总投资的96.39%;育苗基地建设费191.21万元,占总投资的2.33%;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费105

3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8%。分年度投资为:2007年389.21万元, 占总投资的4.74%;2008年634.98万元, 占总投资的7.74%。2009年1208.74万元,占总投资的14.73%;2010年1347.94万元,占总投资的16.42%;2011年1481.14万元,占总投资的18.04%;2012年1556.56万元,占总投资的18.97%;2013年1588.32万元,占总投资的19.35%。各种费用投资详见附表6。(三)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来源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日本2050国际援助组织通过社会募捐筹措3127.07万元,占总投资40%,甘肃欣山农林科

40、技有限公司筹措资金4103.44万元,占50%,依靠国家三北防护林资金补助820.69万元,占10%。资金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详见附表7。七、效益分析与评价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以提高项目建设区群众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以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因此项目建设的效益评价应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一)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植物通过吸收同化、吸附等形式,能使污染物离开对人畜产生危害的环境而转移到另外一个环境,这种功能称为净化作用。另外,植物生长就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项目建成后,有效地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目前

41、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统一的标准,使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以及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效益难以准确定量,这里只用定性的方法描述,对防护林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作定量估算。1、新增森林面积25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提高5.7%。绿化面积的增加,将有效地庇护林地旁的村庄和农田,调节小气候,改善区域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2、调节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危害。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有了经济型防护林之后,平均土壤侵蚀量减少56%90%,净化空气,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达4%6%;由于林地的防风效应与热力效应,可以减轻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使该地域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大大减少。3、增强了建设区生态坏境的整体抗逆性,层层设防,道道阻隔,减

42、弱水土流失威胁,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4、建设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对定西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通渭县大果沙棘基地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1、规划实施后,整个建设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因此,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可以更为舒适、优雅,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2、建设区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可以促进通渭乃至整个甘肃中部地区农业、旅游、交通、商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3、可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4、项目建设可促进林业新技术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优1号、辽阜1号、中国无刺带动其他地区将新科技应用到林业发展中,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速度并保障建设质量。5、本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改善当地的妇女、儿童的生活条件。6、本规划实施后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三)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1、“三料”储备效益大果沙棘林经营期间间伐下来的枝叶是良好的“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具有直接经济效益。大果沙棘林基地建成后,每年每公顷蓄积“三料”5m3,按40元/m3计算,则年储备效益330万元。2、鲜果收入本规划共计种植大果沙棘林25.012万亩。造林5年后的

44、果实产量可达500kg/亩以上,鲜果单价1.20元/公斤(目前的中国沙棘鲜果价格为1.201.60元/kg),以80%的保证率计算,每亩年产值480元。规划完成后第5年起每年的鲜果总产值达12005万元。以上年经济收入合计12335万元。八、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发展林业产业是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是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做大做强全县生态产业的现实选择,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大果沙棘是生态经济型树种,不仅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通渭县是沙棘的适生区,建立大果沙棘林基地是全县发展林业产业突

45、破口,是首要选择。因此,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大果沙棘林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大果沙棘林基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规划落实好,把大果沙棘林建设引导好、扶持好、发展好,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政策保障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将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2、推进运行机制创新,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引导特色林业产业大户发展,培植沙棘龙头

46、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带动资源培育的定向化、集约化,促进独立分散的森林经营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林业产业和经营水平。3、落实林业税费政策。税务部门继续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栽植林木、采收林木种子和苗木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新办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林型企业出口除享受国家退税外,

47、对自营出口企业为扩大出口所借贷资金的利息,在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部分,允许进入税前成本。(三)技术保障一是搞好作业设计。根据造林目的和任务指标,在确定的造林地段,按照不同的立地类型确定造林技术方案。将年度任务按地点、山形绘制设计图,并附表及文字说明。二是采用先进抗旱造林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径流整地,雨、秋季造林,地膜覆盖等,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是加强幼林的抚育管护。从造林的当年开始,进行幼林松土除草等抚育工作,直到幼林稳定成林。四是加强苗木的选择和管理。实现苗木良种化,坚持在最佳的种源区采种、调种,做到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边起苗、边造林,建立和完善苗木调运接交制度。五是认真组织检

48、查验收。每年度对新造幼林成活率和上年的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资金保障通渭县由于受自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项目建设难度相对较大,投资金额较高。本规划按照社会募捐占40%、企业自筹占50%、国家三北防护林资金补助占10%的方式筹措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是规划顺利实施关键。大果沙棘栽培技术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 ),俗称酸刺,醋柳,为雌雄异株的野生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的特性,生命力极强,适合在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生长,且根系发达。一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介绍中国沙棘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但棘刺多、难采摘、果实小、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俄罗斯是世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