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85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结束技能 2、了解结束技能的功能 3、掌握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4、掌握结束技能的类型及应用要点 5、掌握结束技能评价单及填写 6、进行结束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结束技能的类型及应用要点、能够结束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十一章 结束技能 第一节 什么是结束技能 1、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实践活动等,对所教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的类教学行为。 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功能

2、 强调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使新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所学新知识的重要性和重点,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更加清晰、简明、准确、系统。 引导学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他们理解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 以训练动作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结束阶段,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交流与观摩,使得基本技能更加熟练和完善,或将单个动作结合成整套动作,努力达到行为自主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的思想性,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 1 检查新

3、知识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 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1、提供心理准备 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已进入总结阶段,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把精力集中于关注重要信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为学生主动参与总结提供心理准备。教师往往通过语言直接向学生说明总结阶段的到来,并告知通过什么方式总结。 例如: 这个新知识就学到这里,现在让我们共同把重点做一个总结; 让我们共同解答以下问题,作为今天学习的知识的结束; 为了掌握好新知识,让我们把它和知识的异同和联系作比较。 2、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概括要点通常是指从新知识中筛选出对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至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解决问题时经常应

4、用的重要信息,用简约、强调的语言加以概括,以突出重点、便于记忆。 明确结论虽然也包含着强调重点、淡化过程的含义,但它更是指用肯切的语言揭示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区别,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给出明确的结论。 例如:在“盐类水解”新知识教学的结束阶段,可以概括总结如下: 盐的离子和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而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正确理解、掌握、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水解的特点。 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 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 3、回顾思路与方法 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不要求全面再现全部过程,而是要求对思路与方法做出学生能够理解和便于接受的简明的概括

5、,抓住重点和关键,每次突出一两个问题,以利于掌握、迁移和运用。 2 例如,回顾认识盐类水解的思路与方法,可以点拨以下两点: 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过程。 分析的方法 分析: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研究各个部分间关系的思维方法。 微观分析:盐类水解 从电离角度把握各自电离产生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 研究这些自由离子间发生结合的可能性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情况; 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4、组织练习 组织练习应该目的明确、层次清楚。 目的明确是指练习的内容紧密围绕重点和关键,少而精地安排。 层次清晰是指练习难度的控制和练习顺序的安排。通常可以先安排识记水平的问题;然后,提供问题情境使学生具体应用新知识

6、或者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辨3 析新旧知识的关系;最后,安排适量综合运用知识或深化拓展知识的练习。 练习的形式有多种,包括书面练习、板演练习、口答练习、分组研讨、实验习题或结合演示的问题等。 例如,学习烷烃系统命名法新知识的结束,可简要概括命名的要领,如“选多碳,定主链,称某烷,作母体”;“靠支端,选起点,编号数,定支位”;“支名前,母名后;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然后,安排烷烃命名的练习。 第四节 结束技能的类型 1、概括总结 概括总结类型的结束,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简明的语言或文字、专业用语、图示、列表等形式概括所学新知识的规律、结构或主线,突出重点、关键和本质,揭示

7、知识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的结束方式。 概括总结适用的范围:某段新知识结束时对这部分知识的小结;不同章节中相关的知识或同一事物的属性和变化集中归纳总结。 例如:Al3+,AlO2和Al(OH)3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上述关系中的Al3+是指可溶性的铝盐。例如Al2(SO4)3、AlCl3等,它们是强碱弱酸所生的盐,水解显酸性,Al3+只存在于酸性溶液中。同样地,AlO2 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向Al3+溶液中加入碱制止过量,可依次实现反应和,反应中n Al3+nOHn Al(OH)3=131;n Al(OH)3nOHnAlO2=111。 反应是和的总反应,其中n Al3+nOHnAlO2=141。

8、4 向AlO2溶液中加入酸直至过量,可依次实现反应和,反应中,nAlO2nH+n Al(OH)3=111;n Al(OH)3nH+n Al3+=131。 反应是和的总反应,其中nAlO2nH+n Al3+=141。 此外,Al3+和AlO2溶液相混,也可以转化为Al(OH)3。 2、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类型的结束,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分解为若干项逐一对照,揭示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不同研究对象间的联系,通过辨析以强调重点、实现知识系统化和正迁移的结束方式。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描述性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在结束阶段也可将同类、同族或不同类、不同族元素及其

9、重要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加以比较。 例如:电解和电离的分析比较 表1 电解与电离的比较 概念的定义 电离 电解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相同点 不同点 电解质发生的变化 电解质发生的变化 直流电 变化条件 水或热 变化实质 电解质分子或晶体中化学键发生变化,最自由移动离子在电流作用下终化学键断裂,离子变为自由运动状态。 不断移向两极,分别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变化产物 自由移动的离子 新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联系 电离是电解的前提条件;电解不是电离的必然结果 一同:变

10、化的内因相同,都是电解质的变化; 三不同:条件不同、实质不同、产物不同; 一联系:电解是在电离的前提下经通以直流电产生的变化。 3、巩固练习 5 巩固练习类型的结束,是指教师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书面练习、实验习题、问题讨论、口答或板演等。 教师可以先对所学知识的要点进行简明的概括与强调,然后安排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对重点与关键知识进行点拨与强化。也可以有序地给出若干联系,有针对性地使练习内容对应各个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边练习、边归纳小结。 适当安排一些深化拓展知识的练习也是必要的。这类练习通常放在巩固知识的练习以后进行,其数量与难度应该有所控制。 第五节 结束技能的应用要点 1、及时性 课堂

11、教学中任何相对独立的阶段结束时,都要运用结束技能,对新学习的内容及时小结、巩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概括性 准确把握总结的知识的要点与本质,总结中的观点一定要鲜明,概括的结论要精练,使用的语言、板书要认真推敲,切实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3、结构化 把零散、孤立的知识通过发掘其内在练习,精心加工而得出系统化、简约化和有效化的知识网络,以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4、获得性 对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在结束时一定要有所交待,使教学中创设情境、展开与结束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共同实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现结束技能,落实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与方法和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进一步增

12、强学习动机。 5、紧凑性 技术技能的应用务必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时间掌握要紧凑得当,不要拖沓和拖堂。 6 第六节 结束技能教案示例 结束技能教案 课题 “碱的通性”课的结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比较准确、有序地说出碱的通性。 2、学生能够从指定的若干试剂中选择适当物质,使得发生的反应依次体现碱的各条通性。 体现教学技能 的要素 为学生参与总结提供心理准备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组织练习、巩固运用或深化所学知识 组织练习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学生学习行为 集中注意,准备听取实验课题和回答问题。 回忆、讨论、表达 认真听取看多媒体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时间 教师的教学行为 分

13、配 00 刚才学习了碱的通性,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看看是否已经掌握了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请用简明的语言和适当的顺序依次说出碱的各条通性。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重复或纠正,结合投影演示强调碱的四条通性。 讲台上有KOH溶液、Ba(OH)2溶液、石蕊溶液、酚酞试液、MgCl2溶液和稀硝酸。如需CO2,可以通过洁净的玻璃管向溶液中吹入你呼出的气体。请利用这些物质设计实验,依次体现碱的每一条通性。 请设计第一个实验。 学生思考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实验。 请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概括碱的第一条通性。 01 怀有浓厚兴趣、认真听取实验课题,准备解答或参与实验。 被提问的学生分别向盛有K

14、OH溶液和Ba(OH)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酚酞试液。 复述现象和结论。 六种溶液、试管、玻璃管、试管架 有关的四种溶液或试液和试管 7 02 请设计第二个实验。 学生思考后叫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实验。 请另一位学生概括现象和碱的第二条通性。 请同学们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设计第三条实验,要求其中一个实验产生沉淀,另一个实验不产生沉淀。 请叙述根据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 请概括碱的第三条化学性质。请思考可根据哪些现象能说明碱溶液跟酸发生了反应。 如果某碱能溶于水,你将根据什么现象证明它能跟酸起反应。 请设计第四个实验。 请说明此酸跟盐反应

15、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请概括碱的第四条通性。 运用碱的通性完成实验课题的训练,大家解答得不错,碱的通性就总结在这里。 组织练习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组织练习 被提问的学生取Ba(OH)2溶液放入试管里,再向其中通入CO2,溶液变混浊。化学方程式为: Ba(OH)2+ CO2= BaCO3 + H2O 复述碱的第二条通性 Ba(OH)2溶液、玻璃管、试管、黑色衬屏 03 组织练习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思考:被提问的学生向盛有Ba(OH)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向KOH(含酚酞)的溶液中滴加稀HCl。 写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说出碱的第三条化学性质。 思考。被提问的学生演示MgCl2溶

16、液跟KOH溶液反应。学生叙述现象、写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Ba(OH)2溶液、稀硫酸、 KOH溶液、稀HCl、指示剂、试管、黑色和白色衬屏。 MgCl2溶液、KOH溶液、黑色衬屏 04 组织练习 概括要点、明确结论 05 学生会意地微笑。 8 第七节 结束技能评价单 评价等级 评价项目 优 良 中 差 1、结束阶段目的明确,时间紧凑。 2、巩固重难点,强调关键,理清本节课所学内容。 3、内容与本章节联系密切,概括、表达清楚。 0.3 0.3 0.2 0.2 权重 4、结束时安排活动,作业布置明确。 合计 补充意见: 请您在听课后对以上各项进行评价,并在恰当的等级栏内划“” 1、结束技能有哪些主要类型?结合化学课堂教学,各举一例说明。 2、任选初、高中化学课的内容,概括总结一章内容的知识结构。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