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常用穴位.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5864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个常用穴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个常用穴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个常用穴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个常用穴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个常用穴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个常用穴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个常用穴位.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个常用穴位1 取穴方法 :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别名:大冲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操作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 取穴方法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合穴,属土。 别名: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穴义: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功能作用: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

2、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 刺灸法:直刺 11.5寸。 3 取穴方法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再介绍一种 合谷穴照片图示 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操作

3、针法:1 直刺法:垂直进针,深0.5l寸。针刺感觉:局部酸胀。2 斜刺法:与皮肤呈20度夹角,向腕掌关节方向斜刺1-1.5寸。针刺感觉:局部酸胀可向上扩散,有时可到肩、肘。 灸法:炙3-5壮,温灸5-15分钟。 4 取穴方法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疾病 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5 定位取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主治病症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

4、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操作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孕妇不宜针。 6 定位取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 主治病症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操作 针法:1 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2 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针刺感觉: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 7 定位取穴 外踝高点

5、上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 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癫狂。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l1.5寸。 8 取穴方法 属足太阳膀胱经。心包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疾病 主治咳嗽,胸闷,呕吐,失眠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 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9 取穴方法 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定穴位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

6、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 操作 平刺0.30.5寸;可灸。 10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主治疾病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11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

7、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操作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12 取穴方法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疾病 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操作 直刺.1寸。 13 取穴方法 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 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操作 斜刺0.50.8寸。 14 取穴方法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 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高血压。 胸胁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15 取穴方法 位于脐窝正中。经属:任脉。 主治疾病 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操作 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 16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操作 直刺05-10寸;可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