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868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桐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油桐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桐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桐栽培技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桐种植技术讲义(一)选择良种造林优良品种是丰产的关键。只有采用丰产型品种,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何选择良种,可在前人生产中总结的三月选花,五月选树,七月选果,十月选籽的四选作法进行筛选。具体是在三月选雌花多而有一定雄花比例的少花花序类型,即叶包花类型。就是人们常说的:叶包花,压断桠,花包叶,不得结。五月选树势健壮,分枝型好,有效结果枝多,无病虫害。七月选结果多,有效率高、果重、果皮薄、鲜果出籽率高。十月选籽大仁满、出仁率高、含油率高、油质好的。应从我市已选出的小米桐、大米桐和对年桐等优良品种的单株上采种,用选好的种子用于造林。其次,也可在良种树上采条嫁接繁殖,用无性系造林。(二)造林地选择造

2、林地宜选在向阳开阔,避风的缓坡山腰和山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海拔过高的冲风地,低洼积水的平地,隐蔽的山谷,过于粘重的酸性土壤均不宜栽培。四旁和地坎边角是栽植油桐的好地方。(三)造林密度油桐生长迅速,枝桠扩展迅速,树冠和根幅庞大,因此要求较大的营养空间面积,不宜过密,有农谚说:欲得桐子结,桐树莫搭叶和密栽松、稀植桐。 造林密度要根据经营方式,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一般情况下,实行早期套种,后期纯林的小米桐、大米桐,株行距一般为45m或45m,每亩20-30株为宜,对年桐植株小,结果早,产量高,适于密植,株行距一般为23m,每亩110株为宜。(四)整地方式油桐的

3、栽培性很强,细致整地是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整地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全面整地。缓坡地于秋季整地,施足底肥,结合播种小麦、豆类等冬季作物,直播桐籽。另一种是带状或穴状整地。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可采用此种方法,整地时,按一定的行距,水平挖垦1-1。5m宽的带,或11m的穴。种桐后,随着间作套种,挖内填外逐步形成水平梯地,或随着抚育管理、逐步扩穴。整地深度一般应达20-30cm,并按株行距挖好播种穴。(五)造林方法以直播造林为主。采用随采随播或霜降至立冬时播种,春播以立春至清明时为好,在已整地的种植点每穴播种2-3粒,种子要均匀分散,播后覆土约5-6厘米。也可就地采种,带壳播种,将桐果一剥为两半,连

4、籽带壳播入穴中,这样桐壳可吸收土壤中水分保持湿润,腐烂后作肥,利于种子发芽生长。此外,也可育苗或优良品种在苗圃播种或芽接繁殖,然后定植。(六)抚育管理油桐不耐荒芜,一旦失去抚育,林地杂草丛生,桐树就会枝叶稀疏,叶片与小枝发黄,枝梢枯死,逐渐全株枯死,所以群众说:三年桐,三年桐,三年不管荒死桐。因此,加强抚育管理是促进速生丰产的关键。1、幼林抚育:桐树幼林一般都在行间间作农作物,结合对农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同时进行抚育,间种作物最好是豆类或低秆作物和绿肥。没有间种的幼林,每年应在4-5月间和7-8月间分别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并结合施一些氮、钾肥或桐柏。2、成林抚育:成林以后,每年仍需中耕,消灭杂草

5、,并使表土保持疏松。中耕时间,第一次在2-3月,翻翻土土15-20厘米深,同时结合施用有机肥料。第二次在7-8月间进行,深度10厘米左右,此外每隔3-4年还有大垦一次,在冬季深挖30-40厘米,并结合翻压绿肥和斩根,熟化土壤,促使大量产生新根,复壮根系。 在林地或林间空地,要大量种植绿肥作物,间种作物以豆类、花生、苜蓿、荞麦等为主,即可防止土壤冲刷,改良土壤,又能增加肥源和饲料。同时,为更好促进油桐的生长发育,最好每年施肥2-3次,在桐树结果后,宜施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也可施用含氮、磷、钾的化学肥料。施肥时间,一般冬、春季各一次,方法是沿树冠投影外缘下挖半园行浅沟,把腐熟的肥料施入沟内,然后盖土。3、修剪和更新:桐树多为混合芽,一般不进行修剪,或仅在采果后到第二年萌发前适当修除衰弱枝、病虫害枝、徒长枝等。对于衰老的桐树,可进行一次强度修剪,在冬季将主干上的2-3次分枝以上的枝条全部伐除,以促进抽生新枝,伐除的第二年即开始结果,3-5年结果最旺,随即逐渐减退,至6-8年需进行第二次更新。也可距地表15-20厘米处截去主干,进行萌芽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