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心理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5944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6岁幼儿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幼儿心理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6岁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幼儿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第一部分 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语言的发展,其书面语言发展的重点是 A、识字 B、写字 C、阅读文章 D、写作 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抽象概括的形成 B、动作概括的形成 C、词语概括的形成 D、形象概括的形成 3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研究表明,儿童数概念形成经历四个明显阶段,下列描述儿童数概念形成次序正确的是 A、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B、 给物说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C、 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 D、 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给物说数口头数数 4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所掌握的最多的

2、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连词 5儿童思维发展中,从发展过程看,形成最晚的是 A、直观概括 B、功能概括 C、间接概括 D、特征概括 6幼儿思维过程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A、 抽象与概括能力的的发展 B、 具体化能力的的发展 C、 系统化能力的的发展 D、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的发展 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依靠感知和动作思维的年龄阶段为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少年期 D、婴儿期 8下面不属于幼儿言语活动的分类的是 A、口头言语 B、过渡言语 C、书面言语 D、前期言语 9婴儿已经开始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的年龄阶段是 A、2个月

3、至4个月 B、1岁左右时 C、12个月时 D、3个月至6个月 10下列有关于幼儿语音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幼儿语音的发展得益于他们意识的发展 B、 进入幼儿期后,幼儿开始逐渐对别人的发音很感兴趣,喜欢纠正、评价别人的发音 C、 幼儿3至4岁时进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D、 幼儿语音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表现为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 11幼儿期儿童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2对幼儿发音的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A方言 B家长素质 C好奇 D兴趣 13儿童思维的发生时期在岁。 A、0至1岁 B、1至3岁 C、3至4岁

4、D、4至6岁 14婴儿最初掌握语音形成阶段是( ) A、辨音 B、纠正 C、强化 D、模仿 15问一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幼儿回答“都是白的,长的。”这表明了该幼儿思维的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观行动性 D、感知行动性 16.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A、言语 B、概念 C、情绪 D、记忆 17. “爸爸车”这句话体现了学前儿童掌握句子的特点是。 A、句子简单 B、句子不完整 C、词序颠倒 D、语义不清 18.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9通常可以说明儿童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5、 20.一幼儿将“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解成小明碰了小华一下,这种理解策略被称为 A.事件可能性策略 B.词序策略 C.非语言策略 D.随机策略 二、判断题 1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 2就思维和语言发生物的角度而言,思维先于语言。但对已掌握语言的我们来说,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创造思维和常规思维。 4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5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6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直观行动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6、的,体现了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7幼儿主要是事物的个别或外部的特征进行概括,对事物表面的具体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 8幼儿特别喜欢刨根问底,不断追问“为什么”,是思维的表现。 9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涉及需要动用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 10通过观察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1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一定是由于疾病引起的。 12儿童天生就具有言语能力。 13言语活动的出现对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儿童学习说话是先学会“说”再学会“听”的。 15儿童到3岁左右才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 16学前儿童掌握

7、词性的顺序是: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 173岁前的儿童已经出现了独白言语。 18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19.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抽象概括水平。 20.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不能连贯表述,必须结合手势和表情才能表达清楚的言语,幼儿初期的孩子多使用情境性言语。 三、填空题 1.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 2.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主要有游戏言语和 两种。 3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4.按探索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发散思维和 。 5.提出幼儿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特点的心理学家是 。 6.儿童不能完整连贯地

8、表述,常常要结合手势、动作、表情才能表达自己想法和经验的言语,称为 。 7.三岁前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 8.“三山实验”主要揭示幼儿思维的 特点。 9.外部言语一般包括口头言语和 两种形式。 10.个人思考时的不出声的言语,称为 。 四、名词解释 1.思维 2.动作思维 3.形象思维 4.抽象思维 5. 发散思维 6. 集中思维 7. 创造性思维 8.常规思维 9. 分类 10. 综合 11.言语 12. 语言 13. 过渡言语 五、简答题 1.简述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 2.简述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3.简述幼儿句型发展的特点。 4简述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5简述促进幼儿言语发展的策

9、略。 6. 如何促进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 7. 简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策略。 8.简述幼儿词汇的发展特点。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3至6岁幼儿思维方式的变化。 2结合“三山实验”分析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并谈谈皮亚杰是如何论述幼儿自我中心的发展过程的? 3试论早期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教师、家长应该怎样来促进幼儿这方面的发展? 4,你是怎样理解头脑风暴法的? 七、案例分析 1.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10、。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请分析: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

11、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请运用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分析:小基尼为什么会存在言语缺陷? 3. 里卡多和表妹罗兰在客厅里捉迷藏,两人嘻嘻哈哈地又叫又跑,突然“咣当”一声,茶几上插满鲜花的花瓶碰翻在地,摔破了。看着流了一地的水和满地的花朵,罗兰首先先尖叫声喊起来;“不是我干的,不是我!” “我,我,我也不是!我”里卡多在涨红了脸,也一劲表白不是他碰翻的。 妈妈闻声跑过,罗兰很快解释不是她碰翻的花瓶,可里卡多依然“我我我”地

12、说不清楚,急的他紧皱眉头,满脸通红。 “不要着急,慢慢说,里卡多,我知道不是你打翻的花瓶,也许谁不小心”妈妈耐心的劝慰里卡多,他似乎的到一些解脱,使劲的点头。 请从言语的角度,分析里卡多口吃的原因,以及说出几条建设性的矫正和防止方法。 4.小明是某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这一天,爸爸去幼儿园接小明时,幼儿园王老师向爸爸夸奖小明的聪明伶俐。爸爸说:“还聪明?他简直太笨了,太让我失望了。”老师问爸爸为什么这么说。爸爸说:“我教了他简单的加减法。结果当我问他2+2=?时,他根本答不上来。”这时,老师蹲下来问小明:“明明,现在老师这里有4颗糖,要分给你和真真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呀?”小明

13、看着老师手里的糖,很快地答道:“分给我2 颗,分给真真2颗。”爸爸纳闷了,小明能够把4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为什么他就算不出2+2=?呢? 请分析:爸爸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 5.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6情境一:在给小班儿童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问孩子们:“孔融为什么让梨?”不少儿童回答:“因为他小,吃不完大的。” 情境二:上课时,小班一个小朋友歪歪斜斜地坐着,老师批评说:“你们看,坐的姿势多好!”他们一说完,其他小朋友都学着他的样子坐起来。 请分析幼儿思维的特点,并提出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