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6210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7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 声环境影响评价7.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7.1.1 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本次环评噪声现状监测主要考虑厂界声环境,因此噪声现状监测共布4个点,其中,在拟建工程四侧厂界外1m处各布设1个测点,点位名称见表7.1-1。噪声监测布点具体见图7-1。表7.1-1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点位名称距拟设厂界距离意义备注1#南厂界1m了解南厂界外1m处噪声现状2#北厂界1m了解北厂界外1m处噪声现状3#东厂界1m了解东厂界外1m处噪声现状4#西厂界1m了解西厂界外1m处噪声现状2#3#4#1#图7-1 噪声监测布点图2、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工作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环境噪声监

2、测要求进行。监测使用仪器见表7.1-2。表7.1-2 监测使用仪器一览表序号测试项目仪器名称仪器型号1噪声积分声级计AWA6218B3、监测时间、频率及条件监测时间定于2013年9月4日进行,厂界声环境监测为1天,白天和夜间各进行一次。4、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各监测点的等效声级LeqdB(A)。统计各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5、监测结果本次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1-3。表7.1-3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测点测量时间主要声源Leq 115:23:51生活43.1215:40:22生活48.1315:58:53生活42.6416:30:44生活45.51 22:12:58生

3、活36.2222:28:20生活39.0322:41:21生活36.5423:09:54生活38.37.1.2噪声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即昼间60 dB(A),夜间50 dB(A)。2、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采用超标值法进行噪声现状评价,计算公式为:P=Leq-Lb式中:P-噪声超标值,dB(A);Leq-某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dB(A);Lb-执行的噪声评价标准值,dB(A)。3、评价结果噪声现状评价结果如表7.1-4所示。表 7.1-4 噪声现状监测值 单位:dB(A) 序号测点昼间(dB)夜间(dB)现状值标准值超标值现状值标准值超标

4、值1#南厂界43.160-16.939.050-112#北厂界48.1-11.936.2-13.83#东厂界42.6-17.436.5-13.54#西厂界45.5-14.538.3-11.7由表7.1-4可知,拟建项目各厂界昼间、夜间声级值均不超标,各点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7.2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2.1 评价等级 拟建项目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此,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7.2.2 源强的确定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强在7595dB

5、,以机械性噪声为主,主要来源于打浆机、榨汁机、引风机和泵类等生产设备,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7.2-1。表7.2-1 噪声预测参数序号工段名称主要噪声源安装位置声级值dB治理前治理后1生产车间榨汁机车间内90702打浆机90703引风机85704泵8070该项目各噪声源距离预测点的距离见表7.2-2。表7.2-2 主要噪声源分布及距预测点的距离 单位:m序号噪声源所在工段名称1#东厂界2#南厂界3#西厂界4#北厂界5#李李平坊1生产车间10315210292517预测噪声(dB)29.726.44820.715.77.2.3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点选取现状监测的1#、2#、3#、4#四个点

6、。本次环评预测稳态、连续性噪声源对厂界及周围声环境的影响。1、预测模式本次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用A声级计算,模式如下:(1)计算A声级的衰减LA(r)=LAref(ro)-(Adiv+Abar+Aatm+Aexc)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 LAref(ro)参考位置ro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遮挡物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衰减量,dB(A); Aexc附加衰减量,dB(A)。(2)计算A声级的叠加其中:Lp预测点处的声级叠加值,

7、dB(A); n噪声源个数。 2、参数的确定 (1)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A、点声源 Adiv=20Lg(r/ro)B、有限长(LO)线声源当rLO且roLO时 Adiv=20Lg(r/ro)当rLO/3且roLO/3时 Adiv=10Lg(r/ro)当LO/3rLO且LO/3roLO时 Adiv=15Lg(r/ro)(2)空气吸收衰减量Aatm式中:r为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为参考位置距离(m);为每100m空气吸收系数(dB)。(3)遮挡物引起的衰减量Abar噪声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厂房或其它车间的阻挡影响,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较大衰减,具体衰减根据不同声级的传播途径而定,本

8、次预测类比现场实测数据。(4)附加衰减量Aexc主要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根据现有厂区布置和噪声源强分布及外环境状况,本次评价不考虑本项附加衰减量。3、预测结果根据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情况,利用以上预测模式和参数,计算出各预测点的噪声预测值,与本底值叠加得出预测评价结果。见表7.2-3。 表7.2-3 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预测点编 号昼间(dB)夜间(dB)预测值现状值叠加值预测值现状值叠加值1#30.843.143.12839.039.02#29.748.148.1129.736.237.23#20.742.642.720.736.536.64#26.445.545.626.438.3

9、38.6由表7.2-3可见,拟建项目运行后,南厂界夜间噪声增加值最大,增加9.2dB,南厂界夜间噪声增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车间距离南厂界较近所至。7.2.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dB。评价方法与现状评价相同,采用超标分贝法。本次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见表7.2-4。 表7.2-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一览表 预测点编 号昼间(dB)夜间(dB)叠加值标准值超标量叠加值标准值超标量1#43.160-16.939.050-11.02#48.11-11.8937.2-12.83#42.7

10、-17.336.6-13.44#45.6-14.438.6-11.4由表7.2-4可见,拟建项目运行后,4个预测点噪声叠加值均不超标,项目建成后设备噪声对厂界噪声贡献值较小,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7.2.5 噪声控制措施1、从声源上进行控制 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尽量设计制造或选用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噪声产生量小的设备。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使其保持在正常状态下工作,减少非正常工况噪声向外传播。 对高噪声设备或设施,在投入安装使用时,应当采用减振降噪或加装隔声罩等方法降低声源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局,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实现“闹静分开”。 采用

11、合理声学控制措施或技术,来实现降噪达标的目标。 各类高噪声设备应安装于车间内,利用车间墙体进行隔声,并在车间内壁采用吸声降噪材料进行装修。3、其他降噪措施 生产车间内可根据需要设隔声间,以保证车间内噪声级低于工业企业噪声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85dB以内,保证劳动者不受噪声伤害。 在厂区总体布置中,充分考虑地形、厂房、声源及植物等影响因素,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单元噪声边界距离,噪声源相对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办公区。7.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厂界噪声现状值均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2、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投产后采用的噪声防治措施得当,设备噪声对厂界的贡献值较小,厂界外噪声预测值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