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 专业一:现代农艺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产业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零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这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河南地处中部,气候适宜,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温、寒、亚热带多种植物的生长。河南省作为著名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粮食总产量及小麦、芝麻、黄红麻产量
2、居全国第1位;棉花、油料、烟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林果资源丰富,中药材久负盛名。近年来,河南省在发挥地理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农业发展特色,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河南省出台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都提出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
3、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等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产区。文件又着重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同时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特色
4、、科技提升、品种带动,加快特色优势花卉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产。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档花卉和鲜切花生产,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林果业、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支持驻马店、周口、商丘、濮阳等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正确认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建设精锐的农业科技培训单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操作的高素质农业技术劳动者,这是河南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种植业
5、在河南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以粮食、林果、花卉和设施植物生产为主的现代农艺技术已成为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社会需求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和老人,加上农户耕种面积小而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业发展出现了缺人、缺钱、缺技术、缺装备的局面。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以现代农艺技术为支撑的粮油、果蔬、花卉等现代农业已成为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濮阳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鲜切花发展到4万亩,高档盆花发展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年产18万吨;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
6、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15万亩,总产量达到245万吨;水果生产基地发展到10万亩。而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据调查,濮阳市急需现代农技人员近10万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2011年以前我市农业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种植效益较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对人才需求量总体较少,总供给及有效供给均较低;2011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集约经营管理,特别是受“乡村统一土地规划,分片合作经营,统一技术管理,专职技术服务”形势的影响,急需培养一大批现代农艺技术人才,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人才供求情况如下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
7、01120122013201420152016人才需求200022002300250030008000960015000160002000022000总 供 给90092092015002386213325635000550060007000有效供给率0.050.080.10.160.170.220.30.350.50.530.55有效供给4573922404054697691750275031803850人才缺口19552126.4220822602594.387530.748831.113250132501682018150濮阳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供求情况调查表专业定位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
8、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学生掌握农艺专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的意识,能够吃苦耐劳,在传统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等生产第一线从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现有基础A师资队伍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我校己有26年历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建成了一支理论扎实、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3人参加过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教研成果丰
9、硕、整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B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 我校具有75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和60亩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与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濮阳市诚农蔬菜有限公司、濮阳市世锦公司、濮阳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C教材 本专业项目建设组成员参与编写了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省级规划教材3部。自2001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河南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口升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导的编写工作。 D“双证率”与就业率 自1985年以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培养了4700多名职高生,除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外,直接在当地就业的
10、有2900多名。近年来,我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兼顾的办学思路,狠抓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在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农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近五年来,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连续取得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娴熟,毕业生“双证率”达97%以上,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稳定就业率达94%以上。E教研教改 本专业教师教研教改成绩显著,所主持参与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加强和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省级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
1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农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中等职业教育种植专业全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等8项教研课题,先后荣获河南省一、二等教育教学成果奖。F社会评价 我校作为“科教兴农”的典型,其“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在河南省享有较高声誉。据不完全统计,仅1985年以来,我校就派出专家教师科技服务团、科技小分队500多人次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服务,举办各种培训班180多期,培训各级各类人员150多万人次,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50多项,建立科技示范村、点20多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0多个,印发科技资料2万多份,为农民发放农家指导、农村科技杂志5000余册
12、,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本专业(原种植专业)于2002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点,我校于2004年加入河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存在问题A.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和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运行机制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B.本专业教师创建整理的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C.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还需加强。D.课程及教材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缺乏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2)建设目标建设思路A总体目标以学校现有条件为起点,充
13、分发挥现有办学成果优势,加强改革创新,提高本专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把本专业建成与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面向传统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生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B具体目标a.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两年内,通过“送学入企”和“引企入校”的形式,实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的目标,促进校企协同
14、管理和资源共享;形成“企业生产场所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企业技术员与教师一体、企业员工与学生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的三个“一体化”办学目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b.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开发 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编写适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校本教材。c.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 秉承“培养实用技能人才,服务濮阳经济建设”的宗旨,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我们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三环六步”产学一体的新型专业教学模式。d.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技能名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
15、专职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e继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进一步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巩固与农业生产科研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社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能够参加实践锻炼、技能训练提供保障,实现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f.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师生考核评价制度。g.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以建成集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与交流的中职教育社会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专业、设备、师资及相关专业群的优势,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服务。C预期效益 从宏
16、观来说,通过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探索并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对全国中职农林类专业群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从具体来说,通过专业建设,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专业设置与当地农业生产对接;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3)建设思路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深化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
17、展,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解决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问题,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知识牢固、技能过硬、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基本思路A. 战略思考 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现代农艺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升专业发展的社会服务效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工作路径 抓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素质全面提高;抓实习、实训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与技术教育;抓教育教学方法建设实现“教、学、做”合一,突出职教特色;抓体制、机制
18、建设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抓管理建设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建设内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通专并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结合”即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管理;“践学一体”即结合课程内容、农时与地方产业,以企业、农场、实训基地为阵地,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任务教学、场境教学,达到以实践促进学习,以学习推动实践,使学习与实践有机整合、相互渗透,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阅历、经验、认知、技能;“通专并育”,“通”就是拓宽基础、培养通才,即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课、平台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能适应农业生产基本需求的通才。“专
19、”就是细化方向、培养专长,即根据农业方向、市场动向、学生志向,第三个学期起开设一些专门化方向课,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生产需要的、具备先进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专门化人才。总之,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通过学生参观考察、教学实习、参与生产等方式来促进校企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从而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单一课堂教学到校企合作教学、由学科系统教学到模块项目教学、由灌输式教学到多样化教学的转变。根据本专业实践性、操作性较
20、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达到学习目标。“三环”即学前准备、学中操作、学后拓展三个环节。“六步”即预习准备、明确任务、规范演示、学生操作、查验交流和拓展延伸六个步骤。“预习准备”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生产需求、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安全事项及学前学中学后应思考的问题等。“明确任务”就是教师或企业人员明确提出本节(次)学习(实训)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规范演示”就是通过教师或技术人员操作演示、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操作”是学习的重点环节,操作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做到知行
21、合一、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查验交流”是指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操作结束后,通过展示观摩,互相讨论达成共识,通过两次合作交流,教师对遗留问题及时点拔总结。“拓展延伸”就是根据本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尝试其他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实践技能,拓展学习目标。学前预习准备学中学后明确任务规范演示学生操作检验交流拓展应用突出实践技能掌握先进技术实现产学一体推动地方经济对接生产需求确定先进技术 三环 六步 效果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积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充分发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定本专业两门课程标准,指导课程开发组针对农艺生产过程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22、,对农技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本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其开发流程依次是“人才需求调研”、“目标岗位确定”、“岗位工作分析”、“所需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制定流程如下图所示:人才需求调研目标岗位确定岗位工作分析所需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教学计划制定根据综合分析而制定的现代农艺技术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把实训与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
23、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在各实训环节中,教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重点把握在实践各环节中出现的技术细节和影响生产成败的关键措施。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关系见下表: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关系序号专门化方向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中级)1农作物农作物生产良种繁育种子经营农艺工植保员种子繁育员种子质量检测员农产品经纪人2果树果树种苗生产果树栽培果品营销果树园艺工植保员农产品经纪人3蔬菜蔬菜种子生产蔬菜育苗蔬菜栽培蔬菜营销菌种生产食用菌生产蔬菜园艺工植保员食用菌制种工食用菌栽培工农产品经纪人4花卉花卉苗木生产花卉组培育苗花卉栽培花卉应用花卉营销花卉园艺工植保员插花员农产
24、品经纪人在开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开发校本教材,按强化知识点的应用、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思想,深化教材内容改革,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衔接。在两年时间内,编写适合濮阳农艺生产需要的配套校本特色教材3本、校级课程标准4个。并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深、覆盖面广、学时多的专业核心课建立多媒体库,引入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本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与国内农类职业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完成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
25、艺基础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等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本专业将改变以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主要根据实践操作结果来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可采用项目评价、学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
26、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与当地农类企业及10多家农业合作社(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场地;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学生就业实习时间不少于8个月。师资队伍建设A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通过各级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具备专业建设项目及专业领域工程项目开发管理的综合能力,引领专业改革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备专业建设能力及农业项目开发管理综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B骨干教师的培养 培养骨干教师5人,并通过课程建设、项目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件制作、信息收集、
27、专业培训、企业实践等措施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C“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努力使“双师”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争取在两年内,能够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D聘请兼职教师 通过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4名农类行业资深专家担任顾问,跟踪农业产业发展,帮助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使其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完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A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由学校与合作企
28、业共同组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具体负责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进行专业调整、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等工作;下设联络组、实训组、技术组。其中,联络组负责校企双方的联络沟通协调及顶岗实相相关工作;实训组负责本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规划、运行、管理等,努力发挥践学一体的教学、实训及技术指导等功能;技术组负责技术传授、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保障。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联络组实训组技术组负责校企双方的联络沟通协调及顶岗实习相关事项。负责本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规划、运行、管理等,努力发挥践学一体的教学、实训及技术
29、指导等职能。参与技术传授、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B实训基地共建机制根据校企双方创新发展需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将着力探索以下合作机制:一是双赢机制。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学校、濮阳县职教集团龙头学校的优势和濮阳市神农种业等现代设施农业骨干企业的场地和设备优势,利用校企合作委员会机制平台,利用企业现有生产环境与设施设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校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教师技能实践提供支持;同时学校为企业技术更新与员工培训提供服务,并推荐优秀学生入企就业,从而达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目的。二是租赁合作机制。学校通过租赁形式,在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场地上自建实
30、训基地。企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生产经营项目,为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提供保障。C顶岗实习共管机制在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基础上,成立由企业人员与校内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向管理团队(实训组),协调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学校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组两级管理机构。其中,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代表学校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
31、实效性;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组负责确定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任务,全面负责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顶岗实习期间,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组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学校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督察、考核,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持续改进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形成校企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顶岗实习效果。基本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D技术服务利用本专业优越的实训和师资资源,配合行业主管部门,为濮阳地区培训农作物、蔬菜、花卉、园林绿化、植保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
32、劳动者。利用科技小分队,大力推广农艺新技术、新品种。重点做好设施果树、设施蔬菜、设施花卉等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E专业文化建设针对专业特色及岗位特点,进行教室、实训场所、寝室、办公室、公共场馆的标准化管理实践,营造浓厚且具本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如把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制成图表悬挂在显著位置,以时刻提醒参加学习的学生,使他们深切认识专业的性质及内涵;把学生作品展示在作品墙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一些现代农艺前沿技术资料的挂图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作报告,举行优秀企业文化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5)建设进度建设内容2012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
33、要点)2013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构建“产教结合、践学一体、通专并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初见成效,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方案。验收要点:(1)市场调研报告、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分布调研报告;(2)校企合作培养协议;(3)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培养计划;(4)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有关照片、总结等资料;(5)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内容和记录、教学评价及有关资料。预期目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完善“产教结合、践学一体、通专并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验
34、收要点:(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企业调研报告;(2)校企合作培养协议;(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培养方案、计划;(4)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有关照片、总结等资料;(5)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内容和记录、教学评价及有关资料。2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创新预期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完成种子生产与经营课程标准、现代农艺基础课程标准校级课程标准的编写。验收要点:(1)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建设会议记录;(2)课程改革方案、计划、总结;(3)课程标准编写论证材料;(4)种子生产与经营课程标准、现代农艺基础课程标准样稿。预期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完成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
35、准校级课程标准的编写。验收要点:(1)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建设会议记录;(2)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3)课程标准编写论证材料;(4)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样稿。3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预期目标:开发完成与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现代农艺基础实训指导手册校本教材。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教材建设会议记录、图片、视频等;(2)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制度;(3)校本教材的编写论证;(4)现代农艺基础实训指导手册样稿。预期目标:开发完成与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手册、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手册校本教材。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教材建
36、设会议记录、图片、视频等;(2)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制度;(3)校本教材的编写论证;(4)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手册及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实训指导手册样稿。4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预期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探索“三环六步” 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成效。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会议记录、图片等;(2)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初稿;(3)教学模式实施过程记录、图片、视频等;(4)典型教学案例;(5)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预期目标: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三环六步” 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会议记录;(2)教
37、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文稿;(4)典型教学案例;(5)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5.评价模式改革预期目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评价模式改革,建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评价模式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改革会议记录;(2)改革评价模式初步成果;(3)项目评价、学段评价、目标评价的多元性评价方案;(4)学生评价考核表。预期目标: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修订完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评价模式,有成效。验收要点:(1)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改革会议记录;(2)评价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校企共同参与评价模式的方案;(4)学生评价考核表。6.信息化教学
38、资源建设预期目标:完成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两门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验收要点:(1)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信息化建设任务书;(2)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信息化建设主持人及参与人的相关资料;(3)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的电子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4)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信息化建设完成的验收报告。预期目标:完成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两门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验收要点:(1)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信息化建设任务书;(2)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信息化建设主持人及参与人的相关资料;(3)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的电子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
39、4)农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信息化建设完成的验收报告。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预期目标: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使其在职教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职教实践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验收要点:(1)专业带头人个人资料及培养登记表;(2)企业挂职证明;(3)学习笔记原始记录;(4)学习心得体会;(5)带头人主编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指导手册等。预期目标: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再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使其在职教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职教实践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验收要点:(1)专业带头人个人资料及培养登记表;(2)企业挂职证明;(3)学习笔记原始记录;(4)学习心得体会;(5)带头人主编
40、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训指导手册等。2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知名度较高的职业学校、大型农高会参观学习、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2人。验收要点:(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批准文件;(2)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3)学习笔记原始记录;(4)骨干教师培训的论文及有关资料;(5)参观考察计划;(6)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7)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精品课建设的证明材料。预期目标: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知名度较高的职业学校、大型农高会参观学习、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再培养骨干教师3人。验收要点:(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批准文件;(2)骨干教
41、师培训结业证书;(3)学习笔记原始记录;(4)骨干教师企业挂职证明;(5)参观考察计划;(6)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7)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的建设的证明材料。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预期目标:加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技能名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到企业挂职、到知名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参加各级培训学习等方式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教师考取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专职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验收要点:(1)团队建设计划;(2)学科带头人、技能名师及骨干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3)团队建设相关文件、会议记录;(4)教师考取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42、;(5)教学成果获奖证书。预期目标:完善落实团队建设计划,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现代职教的改革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能力,鼓励全体专业教师考取资格证书一种以上。验收要点:(1)教学团队建设阶段性成果;(2)团队建设相关文件、会议记录;(3)教师学习、培训、企业实践证明;(4)教师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5)教学成果获奖证书。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预期目标:聘请2位行业专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兼职教师队伍优势,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评价模式等进行研究、指导、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技术能力。验收要点:(1)兼
43、职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会议记录;(2)外聘专家、技术人员聘用协议;(3)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简历;(4)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的有关指导建议;(5)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的讲座计划、提纲等;(6)外聘专家、技术人员授课项目与课程表。预期目标:再聘请2位行业专家,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发挥兼职教师队伍优势,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评价模式等进行研究、指导、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技术能力。验收要点:(1)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会议记录;(2)外聘专家、技术人员聘用协议;(3)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简历;(4)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的有关指导建议;(5)外聘专家、技术人员的
44、讲座计划、提纲等;(6)外聘专家、技术人员授课项目与课程表。5教师进修与培训预期目标:选派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知名职业学校学习进修、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教师综合能力。验收要点:(1)教师进修培训计划与批准文件;(2)教师进修培训人员资料与统计表;(3)培训结业证书;(4)竞赛获奖证书;(5)企业实践证明与实践心得。预期目标:另选派11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知名职业学校学习进修、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教师综合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精品课、校本教材的建设。验收要点:(1)教师进修培训
45、计划与批准文件;(2)培训结业证书;(3)竞赛获奖证书;(4)企业实践证明与实践心得;(5)教师参与精品课、校本教材的建设证明材料。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合作机构及工作机制预期目标:调整“校企合作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修订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验收要点:(1)校企合作协议书;(2)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3)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名单、企业专家聘书;(4)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会议记录、照片等;(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活动记录。预期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验收要点:(1)校企合作协议;(2)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3)校企合作会议记录、照片等;(4)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活动记录、图片资料;(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会议记录、照片等;(6)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活动记录。2实训基地共建机制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与濮阳神农种业有限公司、濮阳世锦公司等单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训教学与经营有机融合,产学一体。验收要点:(1)实训基地共建合作协议;(2)学生实验实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