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6293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4440.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武汉市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武汉市X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前言武汉市X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将秉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利益与环保并重,走绿色、生态、环保、节能、无污染之路。按“适度规模、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力图既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又能极大的促进当地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拟建设中的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将以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相结合,科技观光与休闲旅游相配套,将充分吸收当地农业生态建设、种植,促进就业,从而带动园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本项目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通过周密规划,采用最先进的污

2、水处理工艺,将影响环境的因素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项目建设地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点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枫橡村岱黄高速公路旁,于汉口北开发市场约3.7KM.刘店村2km处。距武汉市城区约15分钟车程,该园区为天然屏障,附近无畜牧场,附近3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源,该地相对隔绝,是实施该项目的理当首选。一、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武汉市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1.2项目建设单位: 武汉威伟机械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1.3项目建设地点:武汉市黄陂区枫橡咀村岱黄高速旁 1.4项目建设规模:武汉市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占地200亩,;新建观光果园40亩;新建生态农业观光园40亩;配套建设集科研、教

3、学、技术交流: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农家乐在内的休闲山庄,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占林地100余亩。 1.5园区功能分区与布局:园区分花卉种植区、生态农业区、家禽养殖区、休闲旅游区。1.6生态效益:实行标准化生态养殖,人居生态环境,园区实行种养结合,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而且促进物质、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市农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的示范。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根据武汉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规划,因此,XXXX现代化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完全符合武汉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规划要求,对加快和推进武汉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

4、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是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本项目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四大特征。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也是生态畜牧业、优质水果与蔬菜生产的示范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抓手,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步分析表明,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方案正确、技术可行、投

5、资合理,能够自我实现良性运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三、项目建设背景一是按照中央精神切实做好“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绐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

6、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新一轮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3.1是推进农业生态的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完全符合武汉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规划要求,对加快和推进武汉市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4.1选址原则与要求本项目建设选址原则:充分利用己有条件,以较少投资,发挥较大的效益;以尽可能短的建设期限,尽早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选址要求: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7、有较好的公用设施条件,有利于污染处理和环境保护,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好。4.2项目总用地规模本项目总用地200亩,其中用于生态养殖40亩、观光果园4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20亩、休闲山庄等100亩。4.3基本原则4.3.1可持续发展原则现代生态农业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园区发展不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应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示范性园区。4.3.2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4.3.3市场导向原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考虑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适应人们对农产品消费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

8、在同园区资源条件的结合上寻找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4.3.4科技创新原则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推行园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主动力。五、规划要点(1)功能定位。根据核心区现有优势基础和目标要求,该区功能定位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孵化转化、技术交易、科普展示和培训教育。 (2)功能规划、园区功能分区与布局 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在郊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产业特色的园区,做为一区多园的专(产)业园。专业园是对核心区的完善和补充,是核心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基地,是农副产

9、品深加工的集中区和农业旅游观光的重要景区。专(产)业园区从功能上出不分为6个,总面积约13.3万方:5.1功能分区武汉市XXXX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分为5个功能区:休闲生态农庄、家禽生态养殖区、花卉果树种植区、生态景观观光区、生活管理(培训)区。(配图)5.2园区布局(总平面图) 1、园区总平面图(CAD、彩平图) 2、园区鸟瞰总图 3、各功能分区 a、休闲生态农庄 b、家禽养殖区 c、花卉种植区 d、生态景观区 e、生活管理区六、项目的社会就业效益评价1、该项目是企业、农民、政府三方受益的项目,可以带动贫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本地区生态农业的推广普及起到示

10、范作用。如果该项目在本地区实现普及百村万户的目标,本地区农村可实现年国民经济收入翻两翻,这样就可提前进入小康水平。2、繁荣了社会经济。生态农业建设项目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格局和方式,将冬闲变成冬忙,使淡季变成了旺季,反季蔬菜的大量上市繁荣了市场、繁荣了经济,强有力的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工程”。3、扩大了社会就业,农村改革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这些都给社会就业增加了负担,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扩大了社会劳动力需求。4、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最大的收益者是农民,除年经济收入比原来提高了6-7倍外,居住环境大大改善。5、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地区

11、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高收入以及优越的生活环境,高科技的农业生产,必然使农民形成学文化、学技术、讲卫生、讲文明、讲团结的社会风尚,使农民自觉组成合作社组织,加入公司工会,参加各类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素质。七、项目进度和实施方案一、项目进度及实施方案项目估算总投XXX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XXX万元,黄陂区财政配套XXX万元,其余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整个项目建设期为3年,分二期完成,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一期工程为以“五位一体生态循环温室”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庄园区建设,自XXX年XX月至XXX年XX月两年完成,建五位一体生态循环温室XX栋。二期工程是项目的基础设施及民俗“农家乐”生态观光游区

12、建设预计在XXX年至XXX年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项目年主营业务收入XXX万元 ,可实现年利税XXX万元。 二、项目建设考核目标 1、建设一个绿色、生态、自然,生产生活环境文明优雅、富裕和谐的新型农村。 2、建设一个从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冷藏、储运到营销、出口贸易完整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品基地。 3、构建一个集生态农业科学生产技术开发、引进、转化、示范体系,攻克和解决绿色生态农业产品的生产技术及重大难点问题,使其成为生态农业科研技术服务、培训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4、建成一个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的中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旅游观光区,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八

13、、打造现代新型农业科技园区 本农业科技园区努力打造四种模式:1、 科研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对加速农业 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 2、示范推广项目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对农田进行成片开发建设,对农业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以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和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力求形成技术含量高的优化结构及生产体系;3、工厂化集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武汉市发达的经济、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主,建成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特点是设备先进产出率和成本高,但农业自身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4、综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于大城市,利用特殊的自然资源开发,将农业

14、生产和大自然有机结合,是集经济、科研、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九、项目结论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该生态农业项目得出以下结论:一、该项目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项目,同时又是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业科技项目,符合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及国家的重点扶持产业政策。二、该生态农业项目符合本地区农村社会自然、环境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当地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重点扶持的项目。三、该项目当地农民认可。因为该项目最大的收益者是农民,另外有大量的农民参与,将给本地区的生态农业的推广与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该项目产品及产品市场前景好。绿色有机食品是二十一世纪人们食品

15、消费的主流产品,绿色有机食品 市场容量博大,发展空间广阔,前景极其可观。五、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好。该项目经济评价各项指标较好,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俱佳。六、农业生态园除了观光、采集、体现农作外、还容纳餐饮、科普教育等功能,是一个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等为主营项目。总之,通过引进各种先进的高科技农业生态技术,大力发展高科农业环保农业园林农业观赏农业,要追求绿色生态建设,与环境共同发展。减少污染,生产各式各样的外国品种蔬果等绿色产品,将绿色产品销售到省外,直销海外,打开国内外市场。 让农业不断走向国际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农业生态园项目成为中国农业的模范先

16、锋,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典范项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依 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l、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111号)2,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xx1006J28号)3.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003年6月27日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4.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11号)5,X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6.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7.x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8.省“十一五”

17、畜牧业发展规划9.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2OO313号)10、x市人民政府关于Kxx现代生态养殖项目协调会议纪要(建府纪要2007146号)2.3结论初步分析表明,XXXX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方案正确、技术可行、投资合理,能够自我实现良性运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一是按照中央精神切实做好“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

18、和政府的首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绐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xx市农业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型时期。经过多年的调整,农业结构

19、己渐趋合理,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主导产品的区域布局日益明显,但无论是产业层次还是经营机制都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制约着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XX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发展生态养猪生产对于为国家节省土地,减少猪舍建筑面积,利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缩短肉猪出栏天数,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06年,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畜牧法,

20、为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2007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在x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x省应该加快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大优势畜产品产区生产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业优化改造,形成办一个企业、建一片基地、育一大产业、带一方农民的格局”,近来,针对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猪肉供应偏紧,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问题

21、,国务院于二00七年七月三十日(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122号,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意见中明确: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根据XX市(或XX市)人民政府xxx文件的精神,优化生猪生产区域布局,重点扶持生猪产业基地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

22、、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实施生猪生产的“两个”转移,即从城郊向丘陵滩涂,从沿村沿河向农业生产区转移。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扶持生猪产业基地、生态养殖场(小区)和市域外生猪生产建设,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在每年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安排中,增加年出栏2万头以上的生猪基地项目数量,进一步推进农林牧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xx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市委2OO33号)的精神,xx市属xx大都市的山区农业圈,要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果、蔬菜、花卉苗木,畜禽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