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333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的认识》教学点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的认识教学点评10的认识教学点评 点评1: 听了这堂课,收获很大。在教学中,老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感受我们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初步认识10以后,请小朋友说说身边有哪些事例能用10表示?问题一提出,小朋友就开始想,老师并慢慢引导学生去观察,从学校说小朋友的家里,再到商场,大街上,说了很多很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2、让学生提问,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

2、自己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提问,质疑。教师用课件出示一把直尺,让学生看到这一排数,提出:你能不能当回小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考考大家?结果同学们说开了,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5和7中间的这个数是几?等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问题,这样放手让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3、以“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愉悦轻松的氛围是创造最佳效果的前提。做游戏,低年级小朋友最开心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对口令”游戏活动,是检验学生对该节课的学习效

3、果,以游戏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评2: 听了这节课,我感觉她对能珍视学生的好奇与童趣。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也应该是孩子用的教科书的主旋律。但以往的教科书却多是板着面孔,与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数学的严谨性是否一定要通过板着的面孔才能体现?答案是否定的。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形式丰富而开放,注重和学生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孩子们感到非常亲切。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1 我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创设富有童趣的活动情境,让他们深深地喜欢上数

4、学。 老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导入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有声有色的故事情境:有一天,数字娃娃去秋游排队,9当了队长,就骄傲地说:“哈哈,我最大!”0听了,圆圆的眼睛中流出了眼泪。站在后面的1听了,走出来说:“我跟0站在一块,比你还要大。”9听了,将信将疑。“1说的话对吗?1和0站在一起比9大,是真的吗?”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这样的例子在本节课还有很多,如“观察主题图”、“说身边的数”等情境,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永褒童心”,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点评3: 听了这节课,

5、我感受很深,老师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1、让“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能亲切的对学生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又能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

6、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学10的组成时,高老师能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小组交流自己的经验,最后通过对口令的方式来完成。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2 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

7、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本节课中,高老师做的非常好。 点评4: 这堂课,我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故事情境、主题图中的鸽子

8、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娄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高老师在教学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9、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老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3 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高老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分一分,填一填就了事。而是让学生在分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分的方法,并把自己好的方法告诉好朋友。这样做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