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362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李娃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一章第三节,第3640页。 二、分析水浒传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形象。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四章第二节,第178页。 三、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三种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这三个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它所刻画的宋江起义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作者把这一历史上并不出色的农民起义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使

2、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水浒传塑造了一些农民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最后梁山英雄受招安,被利用去征方腊,遭到残酷镇压的命运,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失败的悲剧。水浒传的确是一曲农民革命的颂歌。 水浒故事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们是用市井细民的眼光来观察农民起义的。因此,在他们的渲染与修饰下,梁山义军虽然还保留着某些农民起义的特点,但它实际上是被市民观点改造过的一次农民起义,小说中更多的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市民的心声。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市井社会,不见田野庄稼,不见农业耕作,而只有酒楼

3、妓院,瓦舍勾栏;不见地主恶霸的地租剥削和高利盘剥,而是衙吏猖獗,地痞流氓横行。水浒传里的官逼民反,官是封建官僚,民是市井细民。另外,书中宣扬的是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困济危、刚强义烈、恩怨分明、受恩必报的道德原则。所以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英雄颂歌。 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因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了多元融合的趋势。 四、水浒传是如何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的?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 “众虎同心归水泊” 为轴线,

4、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 第二类是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有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但或因出身高贵,顾念“清白”身世,不肯落草;或有较好的地位,留恋小康生活,不愿铤而走险。或因“忠孝”思想束缚,不肯“犯上作乱”,因此一定要被统治

5、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思想斗争,才被动地被逼上梁山。 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消灭农民义军为己任,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搏斗中被打败、被俘虏,被客观形势逼得无路可走,又为宋江等人的“义气”感动,只好“暂居水泊,等待招安”。他们是被拖上梁山的。他们加入义军,一方面壮大了义军声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加速了这个英雄群体的解体。如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 水浒传继承宋元话本的优良传统,以平民百姓为作品的主人公,小说虽然仍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与三国演义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它把出身农民、渔民、城市

6、平民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把他们放在主人公的位置,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水浒传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市井无赖、妓女虔婆等,人物角色比三国演义要丰富得多。 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是古代英雄人物与农民、市民阶层理想人物相结合的产物。水浒传所描写的草1 莽英雄,一方面继承了古代英雄勇和力的象征,不过他们征服的对象不是自然界,而是人类社会的奸贼。他们具有蔑视统治阶级权威,蔑视敌人的武力,具有战胜敌人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他们体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道德理想。他们性格直率、真诚,总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个性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不受

7、敌人的威胁利诱,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对统治阶级无所畏惧,甚至对皇帝也说些大不敬的话,对自己的领袖也不曲意逢迎而敢于直率批评,性格豪爽,不为礼节所拘。他们“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体现了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童心”。 水浒传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要算宋江,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两极的对立,即义士与忠臣的对立。从中反映出了正统文化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侠义思想的对立,也揭示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宋江一出场,作者就介绍他是“孝义黑三郎”,“为人仗义疏财”,特别强调他喜好结交江湖好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同时他一出场也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宋江私放晁盖,说明他把“义”当作最高原则,当他“担着血海似的干系

8、”放走了犯有“弥天大罪”的晁盖之时,他实际上也犯了背叛朝廷的“弥天大罪”。不过此时的宋江放走晁盖主要是出于挽救心腹朋友的江湖义气,主观上并没与反叛朝廷、聚众造反的意思。而杀惜之后,他经过一番周折奔上梁山,又因为守孝 “奔丧” 回家被捕刺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上,宋江题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不甘屈辱、要施展抱负的豪侠思想同时也在他心中激荡,这正是宋江的双重人格。宋江私放晁盖是他人生中一大转折,而江州题反诗是他人生中的又一转折。之后,他被黄文炳告发,被判死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把他救出,宋江已经无路可走而奔梁山。宋江虽然上了梁山,带领千军万马与封建王朝进行对抗,但

9、他并没有摆脱忠孝伦理思想的束缚,他把忠与义统一起来,用“义”团结众人,而为的是实现忠心报国的目标。他在上山之前,曾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上山后,他不断向义军灌输忠义思想,在晁盖死后,他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对于归顺梁山的朝廷将官,他一再表示自己上梁山是为了“权时避难”,日后“专等朝廷招安”。他没有在身陷绝境时向朝廷投降,而是在义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带领梁山泊义军去接受招安,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报效朝廷,是“顺天”“护国”,是忠义两全,结果带给义军的是毁灭的悲剧。宋江既是忠臣孝子,又

10、是侠义之士;既是梁山泊的领袖,梁山事业发展的功臣,又是葬送梁山事业的罪人。在水浒传以前小说中还不曾成功塑造出象宋江这样具有复杂性格的典型人物,当然小说夸张了宋江的谦虚,逢人就让位,给人虚伪的感觉,是其败笔。 小说评论家金圣叹对于 水浒传 的人物个性化非常赞赏,他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人物的个性化体现在传奇性与现实性、凡人与超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 五、请谈谈三国演义古代小说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他在思想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在文艺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巨大

11、的影响。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它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四五十部历史演义小说。他的章回体体制、创作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艺术手法都对后代各种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三国演义对戏曲和说唱文学也产生重大影响。仅京剧一个剧种,流传至今的三国戏就有一百五十多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都有三国戏。直接或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 的说唱文学作品遍布全国各地。三国演义的续书,有万历年间酉阳野史编写的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三十九回,另有后三国石珠演义,三十回,亦名后三国传,清梅溪遇安氏著。 三国演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首屈一指的,三国演义的成功,使三国历史得到普及,它的故事脍炙

12、人口,它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也为世界人民所热爱,俄 、日 、朝、美、法等国都有全译本。 六、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 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写了大小40多场战争,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还有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样的搏斗场面,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开山祖与典范之作。 、宏伟的艺术结构 2 三国演义叙述百年的历史,出场人物多至数千人,历史事件头绪纷繁,所以安排全书的结构是一件难事。但作者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描写东汉末年的历史,将各个统治集团之

13、间及其内部的斗争安排得有条不紊,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 、典型人物的塑造 三国演义把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放在重要地位,在故事情节的演进中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虚实结合的辩证艺术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其主要情节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物性格基本符合历史人物的面貌, 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结局大体符合史实。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作者采用了张冠李戴、移花接木,铺叙穿插、本末倒置等办法在艺术上进行加工,采用了大量民间传说,如“桃园三结义”、“关张古城会”、“蒋干中计”、“七星坛祭风”、“华容道放曹”等都没有历史依据,

14、都是从民间故事中来。这些虚构部分基本符合历史,使人不易觉察出是虚构的,完全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七、为什么说西游记描绘了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第一、这个神话世界向人们展现的是广阔的描写空间、奇丽的幻想环境,有对自然环境的美化,主要是对仙地佛境的描写。 一翻开西游记,读者就进入了一个奇丽的境界: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花果山,接着又是“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的水帘洞,其中描写众猴如何好奇,石猴如何探奇,儼然一篇优美的桃花源记。现实世界也许有这么一个水帘洞,但在作者的笔下,这块人间的净土却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间虽有人间之烟火,却无尘世之纷扰。人们可以在此安居乐业,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可以“称

15、王称圣任纵横”,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这种美化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西游记中随处可见,特别是与僧道有关的诸境的描绘,更是令人神往。 第二、优秀的浪漫主义小说, 从来不是孤立地描绘什么幻想世界、未来世界,而是让环境描写服从于形象的塑造,努力使环境和人物达到和谐的统一。西游记的环境描写之所以能够清楚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除了其独特的美感效果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有一大群神魔形象在这广阔的天地、奇幻的世界中活动着。于是,奇幻的环境孕育出奇幻的人物,奇幻的人物反过来又改造奇幻的环境,从而在奇幻的环境中演出奇幻的故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第三、浪漫型的神魔小说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不是让人物服从于

16、环境,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在性格特征基本定型之后,通过虚构的种种环境和事件,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简言之,不是环境改造人,而是人改造环境。因此,西游记取经途中幻设的种种险境和奇事,正是为了通过对取经人物改造环境、征服一切的反复描写,达到渲染性格的目的。 像三调芭蕉扇就比较集中、生动地表现了这种奇幻人物征服奇幻环境的斗争。 八、镜花缘的讽喻艺术分析。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对神话传说进行生发虚构,来组构象征体系、表现讽喻意味。 1、承用旧名,杜撰新事,如女儿国的故事 2、抓住一端,生发开去。如君子国之人的好让不争。在这片和平安宁的乐土上,人心向善,好让不争,互敬互谅,讲信修礼。这里

17、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吴氏二兄弟对于“天朝世俗之事”的直率批评深刻尖锐地揭露了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良风气,以君子国的“礼乐之邦”,“惟善是宝”和现实世界的诸多社会问题形成鲜明对比,嘲讽之意甚明。 3、漫画解释,类型勾勒。如毛民国、犬封国、长臂国社会的腐败包括“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于是虚构了君子国、大人国等来影射当时浅薄的世风。在君子国,“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举止言谈之间都彬彬有礼。 九、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及其原型。 “那吒”最早出现于汉译密宗系统的佛教经典中,据说他是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之一,

18、乃守护佛教之善神,有五头六腕。他曾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现出无物无我状态之本来身,并以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到了明三教源流3 搜神大全卷七所载,名字已由“那吒”变成“哪吒”,故事也长多了,丰富多了。和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对哪吒出身的简述差不多,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所述也大致如此。不过细节更加丰富生动。这三者渊源所自的故事究竟本源何在,如非一源,则所遵者谁先谁后?谁影向谁?恐怕很难稽考了。哪吒化洋归土,变佛为仙神。其中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处,少说也有两处。 一个是“莲花化身”,应该说明,中国秦汉时原来没有对莲花的特殊热爱,更没有赋予它丰富的比喻义。中国人重视莲花,并以伏地莲花比附南亚次大陆包括睡莲在

19、内的多种莲花,那是佛教输入之后的事了。连理学家创作的名篇爱莲说,本根均在佛门。可是中国小说家把“莲花化身”,搞得非常具体而灵活得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已颇见端倪,封神演义较之具体生动多了。奇更奇在这莲花化身灵活得用。你看他竟无三魂七魄,可又是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战场上大占便宜。凡是用勾魂术的,如“呼名落马”的张桂芳,鼻哼白光的郑伦,头顶现红珠的丘引,手持招魂幡的法戒,祭起“四肢酥”的龙安吉,哪吒是天生的不惧。余化的化血刀,见血封喉,哪吒受刀伤后,也能延宕时辰。如此塑造人物,既在常人意想之外,又在神魔小说容许的情理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另一点铁成金处是哪吒脚踏的风火二轮,也够神的。 把脚一蹬,

20、驾起风火轮。只听风火之声,如飞云掣电。据说“转轮王”能自天感得轮宝,转动轮宝,降伏四方,是征服世界的大王。又说此王驾轮宝飞行空中,亦称“飞行大帝”。佛教袭用其说,有四大转轮圣王的说法。 在西游记等书中,李靖当了天兵总司令,哪吒充任前部先锋官。可是战不过孙大圣,远不如封神演义中那样神奇。又衍生出一个红孩儿,脚蹬风火轮,手执火尖枪,俨然又一个小哪吒。但因哪吒的形象在封神演义中太光辉夺目,以致这位仿制品显得轻飘飘的,哪吒的那些法宝也不好让他继承,只有捶鼻子出三昧真火是一个新招。 十、红楼梦的悲剧艺术论析。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等等。虽然各自的叙述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作为美学

21、范畴的悲剧的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既标出了事物的两极,又标出了两极从有到无的变迁、冲突和毁灭过程。王国维之所以称红楼梦为“彻头彻尾之悲剧”,正是在这一点上看到了红楼梦与传统悲剧不同,与世界著名悲剧相通的艺术形态。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红楼梦的悲剧具有三重意义。第一,从题材的表层意义看,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写时代悲剧;第二,从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写文化悲剧;第三,从题材的象征意义看,则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写人生悲剧。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具有典型意义。 、家庭和

22、社会的时代悲剧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盛与衰总是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涵的,由衰而盛,盛极衰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清王朝也是这样,虽然当时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病和危机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或许更为可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这是贾府衰败的首要原因。主子们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

23、贾府败落的原因之一。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开国勋臣之后,但日渐败落,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里作者借冷子兴的口,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贵族世家从荒淫奢侈到后继无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世界都日渐衰败的悲剧命运。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顿对贾府来说很平常的螃蟹宴便需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

24、木,建成了大观园,奢华糜费程度惊人,连过惯皇家生活的元春也不禁摇头叹息。贾府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境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可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的消费。后继无人,是贾府衰败的第三个4 原因。荣宁二公在马上打江山,建立起贾府事业,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可以守成,但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之辈,贾敬一心烧丹炼汞,贾赦则贪婪,荒淫,唯独贾政风声清肃,却庸碌古板,不通庶务。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荣宁二公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红楼梦所揭示的贾

25、府末世气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而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透过表面的繁荣,却看到了封建末世的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 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孩作妻子,主持家政,继承家业。可是他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要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这样,他就违背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生活道路,成了“不肖子孙”,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庭的利益,以门当户对为标准,也不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是以志同道合为标准,去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的。 面对黛玉、宝钗这样两个才

26、貌不相上下,而思想性格迥异的少女,宝玉的选择就不只是表现了婚姻自由的要求,而且还表现了反对封建束缚和个性自由的要求。 贾宝玉与林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建立在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的叛逆和争取个性自由基础上的。但是,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条件下,贾两家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贾府的家长们也希望以“德貌工言俱全”的宝钗来作宝玉的贤内助,主持家政,继承祖业。在关系着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决不会让步,他们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而狠心地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但是贾宝玉顽强地反抗着,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到底意难乎”,最终“悬崖撒手”,造成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宝黛钗的爱情

27、婚姻悲剧,表现了作者要求建立在思想感情一致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是近于现代色彩的爱情婚姻观,使红楼梦远远超过了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的文学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和这种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促使人们对封建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 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

28、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曹雪芹深刻的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 红楼梦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贾府“四春”,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无论是名列正册的史湘云、李纨、妙玉、王熙风,还是大观园里的女奴如晴雯、司棋等等,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百花争妍的大观园终于变成了寒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荒园了 大观园里少女们的悲剧是封建主义压迫造成的,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个别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

29、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在爱情上,她分明对宝玉情有所钟,但她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到庄而不露、热而不显的地步;在才学上,她 是大观园中唯一可以和林黛玉抗衡的才女,但时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在生活上,她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用封建意识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宝钗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自己应有的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而对不喜之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她

30、的感觉也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一种不生不死的浑沌状态。这种自我压缩,使她的生命过早地枯萎了。我们从这一形象的毁灭过程,看到封建文化如何地消磨人的个性,蚕食人的灵魂。 林黛玉虽然与薛宝钗不同,她有着与封建文化抗争的一面,但又有着封建文化很深的烙印,从而也造成了性格的悲剧。由于传统文化个性意识缺乏,表现在为人的依附性,即一个弱者的主体往往必须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个强者的身上。林黛玉虽然在意识上要摆脱这种依附,但在灵魂深处,却已被这种依附折腾得精疲力尽。当宝黛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我们看到黛玉并没有因爱情的幸福而振作起来,反而越发憔悴了。她想到的是“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31、”,她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凄凉甚至绝望。于是;她的病更加沉重;内心更加痛苦,两者恶性循环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走到了尽头。 5 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所谓的“意淫”,就是“痴情”。这是明清时代进步思想家以“情”反抗“理”的思想的反映;但又比那种“情”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与自由、平等、博爱虽不相同而相通。宝玉的“痴情”,不仅表现在他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

32、一切女孩子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纯情的倾慕,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种广泛钟情于女子的博爱。宝玉不但对女孩子痴情,而且对出身低微的男子如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等人都很亲密,与焙烟等也没有多少主奴界限。 宝玉在现实生活中,以他独特的悟性看到了女子代表着青春和生命的美,是重情、多才、薄命的;而与之相对立的是重礼、无才、卑劣的男性统治者,代表着封建的礼教和秩序,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摧残者。因此,他不愿与士大夫们交往,把他们视为“国贼禄鬼之流”。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些“囫囵不可解”的疯话、呆话,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笑的行为,包含着对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文死谏,武

33、死战”这类封建道德原则的嘲讽和蔑视。对儒家经典和朱子的盲从膜拜,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人们视为幸福的锦衣玉食的生活,都在他的疯傻的言行中把神圣化为无稻,把幸福化为痛苦。 宝玉所珍视的女儿们像花朵一样,无可挽回地枯萎下去,甚至被摧残凋零;而他所厌恶甚至憎恨的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衰弱,但仍疯狂地维持着统治地位。他满怀着希望但找不到出路,因为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赖的。于是,他感到了人生的痛苦。 神话世界里的另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绰珠仙草还泪。宝玉和黛玉是有着木石前盟的,是天生的奇缘,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木石前盟敌不过金玉良缘,造成了爱情的悲剧。林黛玉这个草木人儿,用诗人特有的敏感,

34、感受爱情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感悟到人生的痛苦。“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抒发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人世无可奈何的悲哀。黛玉与宝玉一样,悟破人生,当对生命的价值与作品中所写的家庭的衰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就产生了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从整部作品看,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串在好了歌中的中心思想是“变”。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同时,又因为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又那么朦胧,因而感到感伤,并萌发“色空”、梦幻的情绪。 “热爱生

35、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与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其实,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不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体验,写出对人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十一、分析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形象。 作者把王熙凤放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给予反复渲染,随着情节的发展,构成她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作者写她

36、与贾母、王夫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她对贾母她们的逢迎,以取得她们的宠信,巩固自己的地位;既突出了虚伪与做作,又表现了机敏诙谐、泼辣豪爽;写她与荣宁二府的贾氏姊妹、妯娌、侄媳之间的关系,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对她的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她自私和权诈的性格。写她与贾琏的关系,表现夫妻之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双重人格。写她与尤二姐的关系,表现“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写她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的关系,表现她的拢络利用与残酷镇压并用的统治手段。写她与贾府外部的关系,表现她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总之,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似乎是支撑这个钟鼎之家的顶梁柱;另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营私的里手,又是从内部蚀空贾府的大蛀虫;治家与败家构成了她性格中的一对矛盾。她要求尽情享受,为了金钱、权威而玩弄权术,置人死地,阴险毒辣;另一方面,也要求在精神上满足优越感。她那灵巧的机智、诙谐的谈吐、快活的笑声,确实令人叹服。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既使人觉得可憎可惧,又有时使人感到可亲可近的典型人物。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