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学具:火柴棒。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78 643 726 454 86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在这些加法里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境: 1、
2、摆角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还学习了角?对于角你都知道些什么?那你能用准备好的火柴棒摆一个吗?你还能再摆二个吗? 2、算一算 谁能帮助老师算一算你摆了三个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 3、摆三角形 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请你给每个角添上一根小棒,让他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图形。你还能再摆二个吗? 4、算一算 师:我们一共摆了五个三角形,那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棒?你能帮助老师算算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3333 5、学生自由摆 师:你们还能用小棒摆些什么图案?先找几名同学说,其他同学在小组内说。 师:现在你想好一个要摆图案,请你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你能摆好几个? 6、参观活动
3、交流 让学生下地参观其他同学摆的图案后,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案?一共摆了多少个?其他同学组内交流。 7、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小棒摆出也这么多的图案真好,那你摆的图案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个问题你自己能解决吗? 8、交流 找几同学说一说,教师选择性的板书几个连加法。 二、探究新知: 1、观察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计算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点?(引导学生发现是相同加数) 师:这些式子在写起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2、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
4、,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 3、写乘法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4、找同学把黑板上的连加法改写成乘法,教师订正。 5、让学生把自己练习本上的连加法自己改写成乘法并在组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把下面的连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改写完成后读读。再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555 4444 22222 2、游戏
5、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 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 找朋友。 777 666 63 15 11111 9 9 9 9 9 95 73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相同加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理解情景图开始,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
6、有初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乘法。通过把情景图上同学们用小棒摆出的不同的图形所用的小棒数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用来表示“几个几”的。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系列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练习中理解乘法的意义。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的意义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