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417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包粽子走进端午节说课稿 无极县泊头小学 曹红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包粽子走进端午节。 包粽子走进中国端午节这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学生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其它一概不知。于是我确定了以“包粽子走进中国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及其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人与文化的一个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

2、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实践,自己学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一系列和端午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习俗,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屈原的故事传说”,对屈原有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亲自制作和品尝粽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各式各样的粽子,知道粽子随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发展、

3、变革、拓展这时候课外知识面。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 1. 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进行访问和网络搜索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传统风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 探究制作粽子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活动主题开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粽叶、糯米、棉线、蜜枣、盆、碗勺、桌布、湿巾纸等。课上通过展示资料、动手操作实践、想象设计创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与实践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与启迪。 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端午诗词品读 二、端午由来探秘 三

4、、端午美食和习俗 四、巧手留香包粽子 五、交流体验,设计端午 1. 品读诗词,闲聊端午 生活中,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过了七八个端午节,并且接触了一些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如梅尧臣的五月五日,文秀的端午等。本节课就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诗词,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 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端午的资料,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重午节等。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五毒开始活跃,给人特别是孩子会带来灾难,人们必须在这一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端午节

5、又叫“小孩节”或“娃娃节”。“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据说是为了避邪。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端午节那天,人们还在小孩的手腕上和脖子上系上五色丝,在头脑上涂上雄黄酒,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端午与屈原的关系。相传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据说,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因为愤恨与绝望投入了汨罗江,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主要包括两个部

6、分:一是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以及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等不同传说;二是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带荷包、插艾叶、吃粽子、吃鸡蛋等,都与节日的由来有关,进而提升节日内涵,点明粽子已经成为一种美食文化,为下一步制作粽子打好铺垫。 3. 制作粽子,品味端午。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馅儿的粽子,激发动手操作兴趣,接着通过观看课件,明确包粽子的基本环节:泡米和粽叶折叶装米包叶捆扎蒸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还要知道一些基本要求,特别是粽叶的选用、粽馅儿的调味、粽子的捆扎、蒸煮以及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动手制作粽子。最后是全班交流评

7、价。 4. 交流体验,设计端午。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体验,以前是怎样过端午的,通过今天的学习,结合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设计今年怎样过一个更有意义、更精彩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你们是一群热爱传统习俗的孩子,端午节被定为法定假日,是我们对文化之根的体认,对文化生命力的体认,对民族历史的体认,让我们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吧! 5. 包粽子,做香囊,美化端午。这是一个拓展延伸活动。安排课下回家帮妈妈包粽子,制作香囊,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动手制作,美化自己的家,过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端午节。 6. 最后老师祝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教后反思

8、: 通过这次“包粽子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在讨论交流、实践活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的情怀,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既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同时对实践活动也感概颇多。 综合实践活动把孩子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他们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展,道德观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挥,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自主地与人交流,自强自立,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活动中,我是指导者,同时我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的亮点,也是一大难点,它对教师是有无穷的魅力,又富有很强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使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严峻的考验,没有现成的教材,又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教师们觉得比较难办的困惑,可见教师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我,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