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42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基础医学各论(下)习题参考答案 生理学内容习题答案: 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A 6、C 7、C 8、E 9、C 10、B 11、C 12、D 13、C 14、B 15、B 16、C 17、B 18、D 19、C 20、A 二、填空题 1、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3、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 4、四;a,b,d 三、名词解释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该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一些小离子,尤其是对Na+的通透

2、性增高而导致膜的去极化。 2、牵涉痛:内脏疾病时,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3、去大脑僵直: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立即会出现全身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种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4、骨骼肌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四、问答题 1、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答: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

3、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等小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2、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答: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发出侧枝,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向大脑皮层广泛区域投射的系统。 两者区别归纳如下: 传人冲动 传人神经元接替数目 丘脑换元部位 特异性投射系统 接受各种特定的感觉冲动 少 感觉接替核,联络核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接受

4、脑干上行激动系统冲动 多 髓板内核群 传导途径 投射部位 相互关系 生理作用 有专一的传导途径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为非特异性传入冲动的来源 产生特定的感觉,触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无专一的传导途径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为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基础 易化大脑皮层活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觉醒状态 3、何谓脊休克?主要表现是什么?脊休克产生和恢复说明什么? 答:脊休克是指脊髓在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或消失,以上功能活动在脊休克过去后可部分恢复,但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此外,离

5、断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动作能力将永久丧失。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正常时它们的活动是在高位中枢控制下进行的。在脊休克过去后,如果某反射活动增强,则说明平时高位中枢对其有抑制性控制;如果反射减弱,则说明平时高位中枢对其有易化性控制。 4、当基底神经节受损时可出现哪些症状?试分析其产生机制。 答:基底神经节受损时主要出现两类不同的症状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如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常伴有静止性震颤。该病病因是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受损。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如舞蹈病。主要症状是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

6、舞蹈样动作,伴肌张力降低等。其病因是双侧新纹状体病变,新纹状体内GABA能神经元变性或遗传性缺损,引起间接通路活动减弱而直接通路活动相对增强,因此大脑运动皮层活动增强,导致运动过多。 内分泌系统 一、选择题 1、E 2、C 3、D 4、B 5、B 6、D 7、E 8、B 9、A 10、B 11、C 12、C 13、A 14、A 15、C 16、D 17、D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 1、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2、侏儒症;肢端肥大症 3、促进;抑制 4、脑;长骨 5、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三、名词解释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

7、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2、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3、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4、应激反应:机体在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应答,主要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并产生一系列反应,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和生存能力。 四、问答题 1、激素有哪些共同特点?其作用原理如何? 答:激素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8、: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作用原理: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G蛋白变化效应器酶活性变化cAMP、IP3、DG或Ca2+等浓度变化蛋白激酶活性变化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类固醇激素作用的基因调节学说:类固醇激素分子小,且具脂溶性,易通过靶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内特异性受体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启动或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生理效应。 2、试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在功能上的联系。 答:与神经垂体的功

9、能联系: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可合成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与神经垂体激素运载蛋白结合,沿下丘脑-垂体束以轴浆流动的方式转运至神经垂体。当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神经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引起神经末梢去极化,使激素释放、并进入附近的毛细血管。因此,可以把神经垂体看作是下丘脑的延伸部分,是贮存和释放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神经激素的部位。 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基底部促垂体区的神经元可合成和分泌下丘脑调节肽,经轴突运送到末梢,与垂体门脉系统的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接触并将激素释放入垂体门脉系统,再由血流带到位于腺垂体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从而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目前已知下丘脑促垂体区

10、分泌的激素有9种,它们是TRH、GnRH、CRH、GHRH、GHRIH、MRF、MIF、PRF和PIF,分别对腺垂体7种内分泌细胞的活动起兴奋或抑制作用。门脉系统中血液不仅可由下丘脑流向腺垂体,还可反向流动,因此,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 3、促进机体生长的激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答:促进生长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生长素、胰岛素和雄激素。生长素:在机体生长方面起关键作用。它可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体内所有组织生长;能刺激肝脏产生生长素介质,使软骨骨化和软骨细胞分裂,基质增殖,骨骼生长,使人体增高。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脑和长骨的发育。生理剂量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11、,还与腺垂体分泌生长素有关。胰岛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贮存的作用。雄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肌肉和骨骼以及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 4、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均有作用。糖代谢: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转移至肝,生成肝糖原。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对水盐代谢的影响:皮质醇有较弱的贮钠排钾的作用,还可降低肾小球入球血管阻力,有利于水的排出。对血细胞的影响:可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对循

12、环系统的影响:糖皮质激素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血管的张力和维持血压。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并在多种其它激素参与下,增强机体抵抗力。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和抗休克作用。 生殖系统 一、选择题 1、C 2、E 3、B 4、B 5、C 6、E 7、A 8、D 9、E 10、C 二、填空题 1、22+X;22+Y 2、雌;孕 三、名词解释 1、排卵:当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后,其中的卵细胞在LH等多种激素的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动,成熟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泡液被排出卵泡,此过程称为排卵。 2

13、、着床: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的过程,称为着床,包括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四、问答题 1、简述睾酮的生理作用。 答:睾酮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影响胚胎发育,在雄激素诱导下,含有Y染色体的胚胎向男性方面分化,促进内生殖器的发育,而双氢睾酮则主要刺激外生殖器发育。维持生精作用,睾酮自间质细胞分泌后,可进入支持细胞并转变为双氢睾酮,随后进入曲细精管,促进生精细胞的分化和精子的生成过程;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促进男性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及红细胞生成等。 2、试述月经周期中血浆GnRH、FSH、LH、雌二醇

14、与孕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答:卵泡期开始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对腺垂体的FSH与LH分泌反馈抑制作用较弱,于是,FSH分泌增加,LH分泌亦随之增加。FSH可刺激卵泡发育并增强雌激素的分泌,至排卵前一天左右,血中的雌激素达高峰。在其正反馈作用下,下丘脑GnRH的分泌增强,进而促进腺垂体LH与FSH的释放,血中以LH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形成LH峰。在LH峰的作用下诱发排卵。在黄体期,LH促进黄体细胞增加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血中孕酮与雌激素的水平迅速升高,一般在排卵后510天出现高峰期,以后开始降低。黄体期高浓度的孕激素与雌激素抑制下丘脑GnRH和腺垂体LH及FSH的分

15、泌。若不受孕,黄体寿命为1215天。随着黄体的退化,血中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浓度明显下降,导致腺垂体FSH与LH的分泌又开始增加,重复出现下一个周期。 病理生理学内容习题答案 应激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一、单选题 1、B 2、A 3、D 4、E 5、B 6、D 7、E 8、E 9、C 10、D 11、A 12、B 13、E 14、A 15、C 二、填空题 1、外环境物质因素;机体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3、感染;严重创伤。 4、单向速发型;双相迟发型。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名词解释 1、应激: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

16、应激原)刺激时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2、热休克蛋白:应激时(如环境高温)胞内合成一组功能性蛋白,属非分泌性蛋白。具稳定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提高对应激原的耐受性作用,也称“应激蛋白”。 3、应激性溃疡: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变化。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时,某些器官不能维持其自身正常功能,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此时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状况。 5、多器官衰竭: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 四、问

17、答题 1、简述应激时体内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 答:应激时体内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为篮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前者外周效应激素变化为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出现心率加快、支气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和血糖升高等反应;后者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醇分泌增多,出现加强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升高血糖、抗炎和抗过敏等反应。 2、试述热休克蛋白的生成来源和生物学功能。 答:应激原(躯体性为主)胞内信号转导基因转录调控表达产物(HSP70)存于细胞内,属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功能是:发挥分子伴侣作用;清除/修复受损的蛋白质功能,稳定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提高对应激原

18、的耐受性作用。 3、试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答:应激性溃疡主要发病机制由:胃黏膜缺血,使粘液-HCO-3 屏障作用破坏和H+顺浓差反向扩散入膜内,H+量/粘膜血流量比值,H+不能被血中HCO-3 中和或随血流运走,使粘膜内的pH明显降低导致粘膜损伤;糖皮质激素增多有抑制或减少胃黏液分泌和细胞蛋白合成,使膜细胞再生能力降低而削弱粘膜屏障功能;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对胃黏膜保护减弱,易发溃疡;酸中毒、胆汁逆流等其它促进损膜因素作用。 4、试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发病类型、分期及其特点。 答:MODS 的主要原因有:感染性原因全身性感染: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占70%)。如,严重腹腔感

19、染、肺感染等。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血培养可阳性(菌血症);少数为“非菌血症”性临床全身性感染。非感染性原因创伤:如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少见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胰腺炎和其它复合性病因。 MSOF或MOF的发病形式有两种:单向速发型MODS、双相迟发型MODS。前者的特点为发病迅速,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或死亡;后者特点为患者在创伤或休克后经处理有缓解期,细菌在此时期内繁殖,以后并发败血症而发生多器官衰竭。 从代谢角度可分为4个时期,其相应的代谢特点如下表: 时期 代谢特点 休克期 糖分解加强,无氧酵解占优势 休克适应期 糖分解降低,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氨基酸增加 创伤适应

20、期 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升高,氨基酸相对平衡 败血症期 各种氨基酸比例不平衡 5、在多器官衰竭中,体內可发生哪些重要器官衰竭?肺、肾和肝功能衰竭各有什么临床表现? 答:发生MSOF或MOF时,重要器官的衰竭有: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和胃肠功能改变等。肺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和紫绀。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肝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黄疸、白蛋白合成减少、肝灭活解毒功能降低而促成内毒素血症发生。胃肠功能主要改变表现有肠缺血、胃出血、胃肠粘膜损害,出现胃肠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并促成内毒素血症发生。 病理学内容习题答案 感染

21、性疾病 一、单选题 1、B 2、B 3、C 4、B 5、A 6、C 二、填空题 1、干线型(或管道型) 2、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 3、化脓 4、假小叶;门脉高压 5、变质 三、名词解释 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病灶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广泛的病灶周围炎。如病变恶化,病灶局部形成急性空洞。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成年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病变有以下特点:肺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侧或对侧肺组

22、织病变复杂多样,晚期肺组织破坏严重,广泛纤维化。 空洞性病变与支气管相通,可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为开放型肺结核。 4、干酪性肺炎:是一种病情危重的肺结核病。按病灶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小叶性和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5、结核球:结核球是指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6、结核性胸膜炎: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以湿性结核性胸膜炎常见。 7、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基本病变是小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和梅毒肉芽肿形成。 8、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临床可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 9、急性虫卵结节:镜下结节中央见一至数个成熟虫卵,

23、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Hoeppli现象。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即嗜酸件脓肿。 10、慢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其中的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消除、吸收和钙化。 四、简答题 1、肺结核急性空洞和厚壁空洞的异同点? 答:坏死物中都有大量结核杆菌,成为播散源,都可以造成咯血。 急性空洞壁薄易愈合,后壁空洞壁厚不易愈合。 2、以急性细菌性痢疾为例,描述假膜性炎的病变特点。 答:肠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发生坏死,加之渗出的纤维素、细菌及红细胞一起形成灰白色的假膜,假膜呈糠皮状,可融合成片。一周后,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24、的“地图状”浅表溃疡。 3、简述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区别 病原体 好发部位 病变性质 溃疡深度 溃疡边缘 溃疡间粘膜 症状 肠道症状 粪便检查 肠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 盲肠、升结肠 局限性坏死性炎 一般较深,烧瓶状 潜行性、挖掘状 大致正常 轻、发热少 右下腹压痛 腹泻往往不伴里急后重 味腥臭,血色暗红,镜检红细胞多,找 到阿米巴滋养体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乙状结肠、直肠 弥漫性假膜性炎 浅在,不规则 不呈挖掘状 为炎性假膜 重、常发热 左下腹压痛 腹泻常伴里急后重 粪质少,粘液脓血便,血色鲜红,镜检 脓细胞多 4、简述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病变特点。 答: 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

25、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下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往下愈新鲜。后期肺纤维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 5、试比较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差异。 答: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 结核杆菌感染 发病人群 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起始病灶 病变特征 播散途径 病程、预后 原发性肺结核病 初次 儿童 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原发综合征 多由淋巴道或血道 短,大多自愈 继发性肺结核病 再次 成年人 有 肺尖部 病变多样,新旧并存 多由支气管 长,波动性,需积极治疗 6、描述肠阿米巴烧瓶状溃疡的形成过

26、程。 答: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肠粘膜,在肠腺隐窝内繁殖,先后破坏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组织,尔后阿米巴滋养体继续繁殖并向纵深发展至粘膜下层,造成组织明显液化性坏死,形成口窄底宽、具有诊断意义的烧瓶状溃疡。如病变继续扩展,粘膜下层组织坏死相互贯通,形成隧道样病变。 7、描述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答:多位于肝右叶,脓肿腔内容物呈棕褐色果酱样,炎症反应不明显,尤其缺乏中性粒细胞。脓肿腔原有汇管区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不易被液化而残存,形成有一定特征性的破絮状外观。 药理学内容习题答案 神经系统药物 一、单选题: 1、B 2、A 3、D 4、B 5、C 6、E 7、C 8、D 9、B 10、E 11

27、、B 12、D 13、A 14、C 15、D 16、D 17、A 18、C 二、填充题: 1、M胆碱;青光眼;前列腺肥大 2、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 3、非除极化;除极化;人工呼吸机 4、琥珀胆碱;筒箭毒碱;新斯的明 5、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6、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 7、苯二氮艹卓;GABA;氯 8、GABA;抗焦虑;依赖性或成瘾 9、抗焦虑;镇静和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 10、苯妥英钠;乙琥胺;地西泮 11、癫痫大发作;心律失常;外周神经痛 12、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13、影响血栓形成;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 1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氧;外周 三、名词解释 1、

28、神经肌肉阻断药:是一类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胆碱受体,产生神经肌肉阻断的药物,能使骨骼肌松弛,所以也称为骨骼肌松药或肌松药。 2、镇静催眠药: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3、镇痛药: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能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 4、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具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四、问答题 1、简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答:抑制腺体分泌。 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松弛内脏平滑肌。 治疗剂量减慢心率,较大剂量增加心率,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 治疗量时对血管和血压无

29、明显影响,大剂量阿托品有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以皮肤血管扩张为主。 大剂量时兴奋中枢,出现焦虑不安、多言、谵妄;中毒剂量常致幻觉、定向障碍、运动失调和惊厥等,也可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 2、试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答: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缓解内脏绞痛和膀胱刺激症状。 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盗汗和流涎。 眼科用于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抗休克,用于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3、试述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答:东莨菪碱:小剂量引起镇静,较大剂量引起催眠,

30、临床可用于麻醉前给药;能抑制前庭功能、大脑皮层、胃肠蠕动,可用于预防晕动病;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可缓解震颤麻痹的流涎、震颤、肌肉强直;大剂量东莨菪碱可引起麻醉,是中药麻醉药洋金花的主要成份。 山莨菪碱:是M受体阻断药,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和抑制心血管的作用,但比阿托品稍弱,也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但它的抑制唾液分泌和扩瞳作用仅为阿托品的1/101/20,因不易穿透血脑屏障,故中枢兴奋作用很少;可临床应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内脏平滑肌绞痛。 4、简述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心脏: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血管: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

31、括约肌,收缩皮肤粘膜、内脏血管;骨骼肌血管则舒张。血压: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降低;大剂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支气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提高机体代谢。 临床应用:心脏骤停;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5、试述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及禁忌证。 答: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治疗高血压;其他: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青光眼、偏头痛、肌震颤等。 禁忌证: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和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其他:肝功能不良时慎用。 6、简述地

32、西泮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作用机制:地西泮能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地西泮与其受体结合后,进而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从而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使更多的Cl-内流,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抗焦虑作用:可用于治疗焦虑症。镇静催眠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和麻醉前给药。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以缓解多种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增强或由局部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及药物中毒性惊厥;静脉注射本药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措施。 7、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应如何选用剂量?其作用机制是什

33、么? 答:应选用小剂量。 作用机制:血栓素2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ADP及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阿司匹林能抑制PG合成酶活性,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形成,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但在高浓度时,阿司匹林能抑制血管壁中的PG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其合成减少能促进血栓形成。因为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PG合成酶为高,故在预防血栓形成时应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内分泌系统药物 一、单选题: 1、E 2、E 3、A 4、C 5、C 6、D 7、E 8、D 9、B 10、D 二、填充题: 1、泼尼松龙;泼尼松龙 2、抗炎;抗免疫;抗休克 3、早用;

34、大剂量;短疗程 4、早期大剂量短程疗法;与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合用 5、正规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或其他中长效胰岛素制剂 6、低血糖;过敏反应;耐受性 7、ATP敏感的钾;胰岛素 三、名词解释 1、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为允许作用。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以维持机体肾上腺皮质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一种激素。 3、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的药物。 4、口服降血糖药:是一类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口服药物。 四、问答题 1、糖皮质激素有哪些药理作用? 答:抗炎作用:急性期主要抑制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慢

35、性期主要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抗免疫作用: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 抗休克作用: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 调节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 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 中枢兴奋:出现欣快、激动、失眠,偶尔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 2、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临床应用。 答:替代疗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严重感染或炎症:有利于缓解急性严重症状,或防止疤痕形成和后遗症的发生。 抗休克治疗:可早期、大剂量、短时间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36、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局部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皮肤病及眼病。 3、试述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的药理依据及注意事项。 答:对严重感染,有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抗休克作用可以缓解全身症状,促进康复。 对某些感染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疤痕形成,预防后遗症。 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应慎用或不用。 4、严重感染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答:原则有:早期应用,越早越好; 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 疗程要短,一般不宜超过3天;合用足量的有效的抗菌药物。 做到以上四条原则,可以快速有效发挥糖皮质激素的

37、抗炎作用,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改善病人的症状,争取时间,利于有效抗菌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发挥疗效。 5、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答: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诱发或加重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溃疡出血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生长发育减慢。 其他,如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等。 6、长期连续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能突然停药?如需停药时应如何处理? 答:长期连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前叶ACTH的分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停药后35个月垂体才能恢复分泌ACTH的功能,69个月

38、肾上腺才能对ACTH起反应。因此,需要缓慢减量后停药。此外,因病人对该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病情复发或恶化。 需要停药时,应当逐渐减少剂量至最小程度,无病情反复时可以停药。如停药后遇到严重应激情况或出现反跳现象时,常需加大剂量再次用药。 7、试述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答:重症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不能奏效者。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合并严重应激情况,如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 8、试述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答:过

39、敏反应:可用抗组胺药、皮质激素治疗,用牛胰岛素者可改用猪胰岛素。 低血糖:应教会病人熟知低血糖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摄食或饮糖水,严重者应立即静注50葡萄糖。 胰岛素耐受性:出现急性耐受者可加大胰岛素剂量;产生慢性耐受者可换用其他动物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 生殖系统药物 一、单选题 1、E 2、A 3、B 4、C 5、E 二、填充题 1、增殖变厚;促进;抑制 2、生殖;代谢;体温 3、孕激素;抗早孕;终止早期妊娠 4、抑制排卵;使宫颈黏液粘稠度增加而阻止受精;抗着床作用 三、名词解释 1、抗雌激素药:是一类具有抑制或减弱雌激素作用的药物。 2、抗孕激素药:是一类干扰孕酮

40、合成和影响孕酮代谢,并减弱孕酮作用的药物。 3、口服避孕药:是一类通过口服给药,能够阻碍受孕或防止妊娠的药物。 四、问答题 1、雌激素类药物有哪些临床用途? 答:雌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卵巢功能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房胀痛及退乳、晚期乳腺癌、前列腺癌、痤疮等,与孕激素类药物配伍可用于避孕。 2、孕激素类药物有哪些临床用途? 答:孕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等,与雌激素类药物配伍可用于避孕。 3、米非司酮属于哪一类药?有哪些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类药;主要药理作用是能够拮

41、抗孕激素受体,对抗黄体酮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具有抗着床作用,单用作为房事后避孕的有效措施,具有抗早孕作用,可终止早期妊娠。 4、雄激素类药物有哪些临床应用? 答:雄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男性雄激素替代疗法,某些妇科疾病的治疗,促进骨髓造血治疗贫血,促进蛋白质合成辅助治疗体质虚弱等。 5、甾类避孕药为何能够避孕? 答:甾类避孕药能够避孕是因为: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使促卵泡激素(FSH)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卵泡的成熟和排卵过程;本类药物中含有大量孕激素,干扰子宫内膜正常发育,使之不利于孕卵着床;使宫颈黏液粘稠度增加,不利于精子运行,从而影响卵子受精;还可以影响子宫和输卵

42、管平滑肌的正常活动,使精子不能及时地被送至子宫内着床。 抗感染药物 一、单选题 1、B 2、E 3、C 4、B 5、D 6、E 7、D 8、B 9、C 10、C 11、A 12、E 二、填充题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干扰细菌叶酸代谢;抑制细菌DNA合成 2、二氢叶酸还原;细胞壁 3、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 4、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5、b-内酰胺;b-内酰胺酶 6、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 7、阴性球;阳性球;阳性杆 8、青霉素G;抗毒素 9、革兰氏阴性;链霉素;卡那霉素 10、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 11、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t1/

43、2相似 12、SMZ+TMP;氨苄西林;氯霉素 三、名词解释 1、化疗药物:用于化学治疗的药物即化疗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 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价值的指标,一般可用动物试验的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此比值越大,表明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3、抗生素: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在较低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并最终消灭它们的物质。 4、抑菌药: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但对其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5、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6、最低抑菌浓度: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用于定量测定药物的体外抗

44、菌活性。 7、最低杀菌浓度:能杀死99.9%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8、抗生素后效应:撤除抗生素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通常用时间表示。 四、问答题 1、抗菌药物通过哪几种方式发挥其抗菌作用?每类抗菌作用机制各列举一个代表药名。 答:抗叶酸代谢: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或还原酶,最终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如磺胺类、TMP。 抑制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G。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菌体内容物外漏,如两性霉素B。 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庆大霉素。 抑制核酸代谢:使RNA或DNA不能合成,如利福平。 2、试述青霉素G的临床用途。 答:青霉素G的临床用途如下:治疗球菌感染,如A组及B组溶

45、血性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G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脑膜炎球菌感染等。治疗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治疗;对白喉、破伤风感染者需加用抗毒素。治疗放线菌病和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梅毒等。 3、青霉素G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有何临床表现?如何预防和治疗? 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主要临床表现:有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昏迷、抽搐等,若不及时抢救即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 用药前询问病人过敏史; 注射前应作皮试,换用不同批号和不同厂家品种时也应作皮试; 注射后需观察半小时; 作好急救准备,如准备好肾上腺素。 常用抢救药物:立即皮下注射0.51 mg肾上腺素,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4、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使用时各应注意什么? 答:磺胺嘧啶:用药期间应碱化尿液,防止在泌尿道形成结晶。 青霉素G:大剂量静脉滴注,应注意防止过敏反应。 氯霉素:次选,用于前两药疗效差或不能应用者,应注意其抑制造血功能的不良反应。 5、第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各有哪些特点?每类各举一个代表药。 答: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对G+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G菌的作用差; 对各种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