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464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力学教学大纲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学 分:4 学 时:72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一、 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2. 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结构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静定结构的內力和位移计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的计算;通过观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二、 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是与工程项目管理结合紧密的课程之一,也帮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升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采用以下形式组织教学: 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核岗位竞争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理论教学引导、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内容、分析类似实际工程实际等方法; 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模块化,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内部的实训大作业、最终的期末终结性考核的方法相结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具体方案的实施性计划、按照既定的实施性计划操作、对所完成的具体工作进行过程中和终结性检查、最终依据最初所提的任务以及采集的 1 检查内容进行多方评价等六个步骤,可以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 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达到真正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理论解决所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

4、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为目的,教学內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结构的计算简图、结构的几何组成、静力学基础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常用杆件及静定结构的內力分析和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位移分析和刚度计算,讲授杆件的稳定性计算、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內力分析和绘制內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杆 件变形的初步能力;具有对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初步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 1. 培养对系统各大目标重要性的意识; 2. 具有组织编排具

5、体工程的素养; 3.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四、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0 绪论 教学內容: 本课程的內容、任务、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內容、任务、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 静力学基本知识 教学內容: 1、力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2、荷载及其简化、约束和约束反力、受力分析; 3、平面力系的合成和平衡; 4、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5、摩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解题方法; 3、掌握物体系统平衡的解法; 4、了解摩擦概念; 2 静定结构

6、基本知识 教学內容: 1、结构的分类和简化; 2、自由度和约束; 3、结构的几何组成目的规则; 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结构的分类; 2、了解结构的简化原则; 3、掌握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方法; 4、了解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3 静定结构內力计算 教学內容: 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轴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剪切的概念; 4、扭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梁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內力计算; 6、梁平面弯曲时內力图的绘制。 教学要求: 3 1、了解杆件变形的形式和特点; 2、掌握轴力的计算方法; 3、了解剪切的概念; 4、基本掌握扭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5、熟练掌握梁平面弯曲时的內力计算方法; 6、掌握梁平面弯曲时內力图的画法。 4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教学內容: 1、杆件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2、截面的几何性质; 3、材料拉时的力学性能,虎克定律; 4、杆件弯曲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5、轴向拉伸变形时的刚度计算; 6、压杆的稳定计算。 教学要求: 1、掌握杆件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2、掌握组合截面惯性矩的求法; 3、了解材料拉时的力学性能; 4、掌握轴向拉杆的强度计算、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5、了解梁的剪应力、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6、掌握轴向拉伸变形时的刚度计算; 7、了解压杆稳定计算的概念和公式。 5 静定结构位

8、移计算 教学內容: 1、单位荷载法的概念、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2、积分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3、图乘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4、梁的刚度计算。 教学要求: 1、单位荷载法的概念; 4 2、掌握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3、了解积分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4、掌握图乘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5、基本掌握梁的刚度计算。 6 超静定结构內力计算 教学內容: 1、力法原理、力法典型方程; 2、位移法基本原理、形常数和载常数; 3、力矩分配法的三个要素; 4、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力法典型方程、会一次超静定结构的求解; 2、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

9、理、会两个结点的分配。 附注:实验 实验內容: 1、材料轴向拉伸实验; 2、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教学要求: 1、学会做材料轴向拉伸实验; 2、观察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的步骤及方法。 五、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性质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50%分数,期末考试成绩占50%分数。 2. 考核内容 具体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中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实训技能的评定、学习表现评定、职业素养评定等方面的综合测评。 3. 实施办法 5 1) 形成性训练、作业实施:任务单及作业内容的测评; 2) 课内形成性大作业实施:按照知识点、实训效果、职业素养等综合测评; 3) 期末考试的实施:闭卷考核。 4. 成绩评定 形成性训练、作项目 业成绩 分数比例 分值 20% 20 成绩 30% 30 50% 50 100% 100 课内形成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 总分 六 其他说明 无。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