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6575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镇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斯桥村位于温泉镇西部,辖33个村民组(法定组28个,自然组5个),现有910户3228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2014年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15年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元。斯桥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3亩、林地面积1980亩,茶园850亩、桑园95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00亩,桑园300亩。斯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

2、%以上。2014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二、调研过程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斯桥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2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25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斯桥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8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

3、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三、致贫原因分析(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户贫困户98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

4、贫困户的17.5%。(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四、精准制定扶贫计划(一) 要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我们和牵头单位温泉经济

5、开发区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谈,参与村脱贫攻坚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实施光伏扶贫,村级120KW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能确保村每年集体收入达12万元;家庭光伏发电贫困户全覆盖。(二)实施科技扶贫。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领先者,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增加收入。(三) 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斯桥村修组级水泥路7.5公里、河坝500米、田间沟渠2000米、田间道路2.1公里、山

6、塘6口;整理组级路边5公里,等待项目铺路面;已建饮水工程2座,收益人口1700人。(四) 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劳务增收的问题。引进养兔基地近10亩,工程已经开工;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的领先人士,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当中,确保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雨露,抓住机遇摆脱贫困。2016年实施就业脱贫33户。(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争取到大别山革命老区道路硬化项目资金50万元;154万农发项目在村实施;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争取到县级美好乡村点,项

7、目启动资金50万元,通过前期工作积极争取2016年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乡风文明、团结和谐的美丽新斯桥。(六)实施易地搬迁脱贫。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为36户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同时摆脱贫困。五、几点体会思考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

8、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的动态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产业扶贫、实施科技扶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三)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

9、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2016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今年7月份以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我被选派到庆城县熊家庙瓦窑咀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10、,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紧紧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省委“1236”扶贫攻坚和“六个精准”的要求,结合工作队工作职责任务,集中利用将近两个月时间,对全村2015年-2017年脱贫户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厘清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一、村情现状瓦窑咀村位于熊家庙办事处东南方向4公里处,是全县51个贫困村之一,共辖6个自然村,共有418户18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248人,贫困面13.26%,2015年预脱贫40户182人,贫困面下降至3.53%。全村总土地面积1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69.5亩(塬地3250亩、山地2619.5亩),人均3.14亩

11、,产业以小麦、玉米、洋芋、油菜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目前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主导产业。全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为4662元,其中贫困人口为2900元。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659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260元,同比增长15%以上,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元。二、致贫原因瓦窑咀村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户83户384人,占全村人口20.4%,其中实现小康农户的只占15%,实现致富的只有8%,解决温饱的多达77%。总的来说,全村扶贫攻坚难度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土壤贫瘠,近十年年均降雨量不足300。耕地面积5870亩,其中平地4450亩,人均仅占3.1亩。二是基

12、础设施落后。全村共有道路10.7公里,除3.7公里通村水泥路路基较好外,其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给当地农产品的输出带来了不便。三是传统发展思想严重,种植业仍然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在粮食作物中,大部分以种植小麦(口粮)为主。养殖业:仍然以传统的散养圈养为主,且数量较少。四是缺乏技术型务工人员。全村有1883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365人,大部分都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收入微薄。五是农民扶贫攻坚的意识淡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还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等、靠、要等思想仍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自强精神有待形成。三、对策及建议一是把工作

13、谋划作为推进帮扶任务落实的重要前提。坚持规划先行,高定位要求、要高规格编制瓦咀村“两规划一计划”,围绕基础建设、产业培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解放思想等重点,准确把握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因地制宜,研究论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精准谋划一批带动发展的富民项目,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分年度实施,尽早启动实施,以长远的目光、务实的作风推动瓦咀村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二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重点。围绕脱贫55户248人的目标及产业现状,积极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以白马乡、赤城乡苹果基地为依托,高标准谋划定位产业培育目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社会

14、化营销。同时,协调静宁等县与瓦咀村建立友好共建合作关系,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开展苹果技术培训,切实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三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坚持大力宣传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引导大户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种植、养殖规模,有序引导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瓦咀村农业路径向现代农业、融合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同时,鼓励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转移,使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增加收入,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从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四是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更新发展观念的强大引擎。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积极

15、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劳务输转等培训,组织村干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五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有力保障。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队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及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积极协助乡村两级加强基层党建,及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等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党员管理,协助选出能真正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村“两委”

16、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2016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201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捷率市人大常委会相关秘书长和民宗工委、市扶贫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共6个区县的12个乡镇、18个村组和部分农户,实地查看了扶贫项目进展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情、抽查了部分扶贫档案资料,听取了各区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20多个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现将

17、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35名市领导分别联系指导11个县(市、区)和乐山高新区,259名县级干部分别挂联贫困村,100个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三县一区”贫困村和贫困户;“三县一区”县级党委增配1名专职扶贫副书记,贫困村所在乡镇增设1名专职副书记脱产主抓扶贫。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增加扶贫工作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对“三县一区”重点考核扶贫工作成效。严格执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

18、严肃问责。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我市扶贫投入的同时,建立贫困地区基本财力保障制度,逐年增加市级扶贫专项资金规模,新增财力优先保障扶贫专项资金增支需要,确保到2020年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2015年,非片区县按2014年末贫困人口数每人500元安排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片区县分别按不低于上年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2%、3%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要求各行业部门涉农资金投入贫困地区比例不低于年度资金总量的50%。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10.17”国家扶贫日、社会扶贫网爱心结对等各种形式,确保每年募集不少于10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

19、四是健全监管机制。制定了资金项目在市县乡村四级公示、重大扶贫项目周报告和月通报、市上牵头督查推进等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扶贫资金绩效。五是加强宣传培训。认真学习宣传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组织6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专题宣讲团,分赴各地全面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将扶贫业务作为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三支一扶”干部、西部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上岗培训的必修课。专题举办了驻村帮扶组长和“第一书记”培训班,共培训驻村帮扶干部550余人。依法扶贫、依法脱贫理念深入人心,精准扶贫、精

20、准脱贫、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二)“六个精准”有序推进。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精确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深入实施小凉山、乌蒙山区两大片区扶贫攻坚,统筹推进“插花”扶贫,积极推进“六大扶贫”机制改革和12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六个精准”有序推进。一是扶持对象精准。根据中央、省关于贫困户识别的标准、方法和程序,按照“户建卡、村建册、乡建簿、县建档”和“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的要求,全市各地逐村逐户拉网式的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识别出贫困人口17.7万人,贫困村259个。所有

21、贫困户均建立了“问题台账、帮扶台账、脱贫台账”。二是扶持项目精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现状、贫困原因,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因人施治,精准规划和安排扶贫方案,精准实施扶贫项目。我市各级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1+10+1”或“1+10+3”等精准扶贫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三是资金使用精准。健全了监管机制,严格规范了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流程,采取市委巡察,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专项审计、交叉检查等方式,对项目资金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通报跟踪整改,确保了扶贫资金绩效。四是扶贫措施精准。针对致贫原

22、因,按照“一村一对策”“一户一方法”的原则制定帮扶措施。“五个一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8.5万人,住房安居一批4.9万人,保障政策兜底一批6.1万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6.8万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53人。五是驻村帮扶精准。深化落实驻村帮扶。市领导和机关单位定点联系指导精准扶贫全覆盖各县(市、区),并帮扶2个村。市县部门(单位)帮扶、驻村帮扶工作组、村“第一书记”全覆盖259个省定贫困村,在每个贫困村组建了一个由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干部、1名“第一书记”、1名科技人才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脱产从事本村扶贫工作,不脱贫不脱钩。六是脱贫成效精准。按脱贫标准要求评估,截至11月底,已

23、完成投入2.5亿元、占年计划的39%,减少贫困人口4.82万人、占年计划的119%。(三)扶贫模式积极创新。在产业扶贫上,按每个贫困村不超过20万元、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建立产业扶持周转金200万元,向贫困户提供启动、周转无息借款,用于发展特色产业,缓解发展缺钱的问题。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组织市内农业企业联系所有贫困村,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在住房保障方面,马边拟在“新寨建设中建廉租房”,犍为出台了“政府回租方式盘活农村闲置住房”等,解决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在金融扶贫上,创建了“政府+银行+保险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按片区县不低于

24、500万元、非片区县不低于300万元标准,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并视财力逐年增长,使贫困户真正获得“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沐川县出台的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管理办法扶贫经济组织享受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等创新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利率高的问题。目前,已经放贷33.5万元,为10户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问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了261个村彝家新寨建设和5个村易地扶贫搬迁,还有112个村尚未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1万户彝族群众住房急需改善。“三县一区”尚未通高速公路,有近3000公里村组道路需要硬化,17%的自然村

25、不通公路。(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一是脱贫的标准未细化。截至目前,贫困村的补助标准、建设内容,脱贫标准均未明确;贫困户脱贫的标准仅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可操作性不强。二是动态管理办法未出台。各地在再次精准识别后,均存在因灾、因病等原因返贫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不能新增进入扶贫信息系统,不能真正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能进能出。三是扶贫资金压力大,有的县级财政困难重重,因县级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影响项目推进,报账滞后,上级专项扶贫资金“趴窝”。四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步伐缓慢,生态扶贫相关政策落地不够。(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一是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不足。2014年全市减贫4.82万人,而投入产业发

26、展的专项扶贫资金仅3000多万元,人均投入600多元,脱贫项目支撑弱。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辐射不强、带动不力,在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培育扶持扶贫经济组织,建立贫困户增收脱贫长效机制不够。三是资源整合协调配合力度不够。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位”后,由县级统筹整合归并使用行业扶贫资金,而上级行业部门仍然按照原有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和审计。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统筹协调机制不顺畅的问题突出。四是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利用不足。“三县一区”有黑竹沟4A级景区、金口大峡谷等优势自然旅游资源和彝文化资源,但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利用。(四)扶贫开发还有死角农村因“

27、以租代买”流动到外县长期居住的农民成为扶贫政策落空群体。我市有从民族地区到汉区买房租地少数民族群众4000多人,有居住几年的,也有十几年的,他们户籍在原来的地方无法迁移到现在居住地,生活水平比当地村民低很多,有部分明显属于贫困户。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在现住地享受扶贫政策,但因户籍原因现在居住地政府对其无政策扶持,其户籍所在地政府因人户分离也无法对其进行扶持,如不进行统筹研究对此类困难群众进行扶持,就不能实现“不落下一户一人”“不让一个贫困人口得不到扶持”的目标。(五)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现有市县乡镇扶贫工作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与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相适应,有的地方存在扶贫工作

28、队伍量少、质弱、不稳定问题。二是驻村帮扶工作不平衡,帮扶部门因职能职责不同,有的帮扶力度大,有的帮扶力度小,帮扶工作组作用发挥差异较大。三、建议意见(一)更加注重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深入贯彻。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有关规定,增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和庄严承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点面结合,运用现代传媒及传播手段,采取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加大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培训,教育引导群众

29、主动参与,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和法治环境,增强全社会咬定目标不放松,苦干实干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二)更加注重扶贫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编制。一是市县两级政府要精心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强化与各行业规划的对接融合,并纳入省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省市重点专项规划,切实做到项目进盘子、资金进笼子,确保“十三五”扶贫开发做实落地。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重在乡村”的分工机制,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0、的工作责任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在总体部署、专项扶贫政策资金资源的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纵横沟通协调的作用。(三)更加注重对策措施的因地制宜和持续有效。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成效。切实深化“六个精准”要求,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精准施策。一是注重精准识别。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把对象精准做深做实,切实解决好遗漏的、返贫的如何纳入,造假的、脱贫的如何退出等问题。二是注重精准施策。要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发展前景、生态环境资源、贫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对接中央省市县“五个一批”工程政策措施,按路

31、线图、时间表挂图作战实施扶贫开发各个专项方案。对接规划我市民族地区高山地区用好国家生态扶贫一批和移民搬迁一批脱贫的政策。切实把“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具体化,找准落实每个一批帮扶的贫困人口,精心制定每个一批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确保每户贫困户都得到真正的扶持。三是注重驻村帮扶。坚持因村派人,及时调整状态不佳、专业不对口的干部技术人员,认真落实干部驻村“四个一”帮扶,切实让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真正发挥作用。要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差异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帮扶方案,确保精准扶持、精准脱贫。(四)更加注重产业扶贫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关键和核心,也是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和短板,各级

32、政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产业扶贫。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要采取过硬举措,进一步加大地方对扶贫的资金投入,建立逐年增加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有钱发展。二要创新驱动。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努力创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户能脱贫、不返贫。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引导新希望、大北农、正邦、巨星等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大价格指数保险投入,在认真总结锦泰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工作,确保生猪产业持续

33、健康发展。要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和试点工作,重点把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纳入价格指数保险的范围优先给予支持,规避贫困地区产业的市场风险,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要落实融资政策,创建融资平台,支持引导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缺资金问题。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更加注重存在问题的督办落实和争取解决。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精准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管理扶贫资金、规划实施扶贫项目的责任主体、管理主体和工作主体作用。各级扶

34、贫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上来,各级监察、审计和统计部门应当依法做好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监察、审计和统计工作,做到精准监管、廉洁扶贫。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抓好存在问题的解决落实。存在问题属市以下权限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认真研究措施予以解决;属上级权限的问题,要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解决。当前,要认真研究和对接中央和省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争取加大对我市彝区综合扶贫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将未实施彝家新寨的村纳入省大小凉山“十三五”彝家新寨规划问题;二是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乐汉和仁沐新高速公路问题;三是加大贫困村村均投入力度,将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扩展到峨边、金口河问题;四是争取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率先在乐山试点问题;五是培养和留住本土化医生、定向培养村级卫生医务人员、选派援彝人才支持、抓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定向培养村幼儿园教师并解决好编制待遇等人才培养问题;六是农村因“以租代买”流动到外县长期居住的贫困人口享受扶贫政策问题;七是县级统筹整合归并使用的行业扶贫资金如何进行统一检查验收和审计问题;全市“趴窝”资金的尽快使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