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596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南别业》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终南别业说课稿终南别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诗以“一片化机之妙”而历来为诗家所赞赏。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朗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诗歌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2、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要求及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诗特点,我把本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握作品艺术形象及主题;体会本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意境,培养朗读及鉴赏诗歌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多角度朗读并背诵本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恒久意蕴。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淡逸

3、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难点: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4、学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对诗歌的有关基本知识及诗歌的意象有了具体认识,并且初步能结合诗歌的意境及关键诗句把握作者的情感。但对于像本诗这样有深厚意蕴的律诗,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好在我班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多思,重视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多运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 5、媒体设计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

4、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 导入课文情景法 初步感知诵读法 分析形象,品析语言点拨法 把握主题,学习写法讨论法 知识迁移练习法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 1、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3、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说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 1、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3、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4、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说反思 三、说教学程序: 、欣赏图片,畅谈感想 、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初读:2、赏读:3、精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