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6650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肉牛养殖创业计划书目 录一、摘要1二、公司概况2三、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规划2四、项目建设原则和组织形式2五、项目投资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六、肉牛养殖前景分析3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5八、风险分析6九、环境治理7十、结论7一、摘要2013年,各地积极推进省政府部署的“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根据关于推进全省农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发展的通知(辽农农2011307号)的要求与标准,经县、市政府逐级申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省政府联席会议研究,最终省政府确定“法库县(牛业)”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肉牛养殖一直是法库县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肉牛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落后,一家一户养

2、殖成品牛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模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附加值低,一直制约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尽快适应肉牛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肉牛养殖业的传统优势,打出特色牌,特准备发展肉牛养殖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本项目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引导农民走出传统养殖圈子,进行养殖业的“整合”结构调整,进行“粮、经、饲”种植,肉牛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和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肉牛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

3、效率和生产水平。发展养牛业,同时针对本地区牛的品质及养殖水平滞后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农业产品化调整的契机,发挥肉牛养殖业现有优势,积极引导优质商品牛生产。项目计划:欲建立了一个规模养殖合作场,厂房、设备部分已经齐全,希望争取到大学生创业资金尽早完成厂房和其它各项设备筹建,早日投产,使肉牛规模扩大带动当地的群众致富,进一步扩大肉牛销售市场,逐步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切实达到创业的目的和宗旨。二、公司概况有利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1、肉牛养殖场旁边是酒厂,酒糟是牛的好饲料,当地区主要生产玉米,而秸秆正适合养牛业的发展,可以很好的解决饲料问题;2、另

4、外牛场交通运输方便,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3、近年屠宰业发展迅速,除原各乡镇定点屠宰场外,食品加工厂和冷冻场也大量增多,平均每天屠宰量超过千头,肉牛需求量极大。三、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规划 (一)项目建设内容成立个体肉牛养殖户,欲形成大型特色规模养殖示范场和示范户,形成集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肉牛生产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实施规划本项目已经在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2014年5月开始建牛舍,预计2014年的10月份完工,11月正式开始养殖。初期预计养殖100头。四、项目建设原则和组织形式 (一)建设原则1、坚持面向现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原则;2、坚持以市场为导

5、向,饲养适销对路的肉牛,保证销售;管理、饲养协调一致的原则;3、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牛生产的原则;4、坚持自愿与自主的原则:农户自愿参加,自我投入,遵守合同;5、坚持多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6、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基地养殖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环境污染。(二)组织形式 1、资产所有形式。前期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划出10%的财政肉牛发展基金、养殖户个人资金及银行贷款组成。政府和银行的扶贫资金由扶贫办封闭管理,扶贫办分别和企业、养殖户签定使用合同,保证资金正确使用和到期收回。2、经营形式。由政府协调,引进企业,以约定方式组成“公司+养殖户”联合体,以

6、降低养殖户投资风险。3、管理形式。规划建设由合作社统一设计、施工,保证先进性和高质量;技术服务、防疫和销售方面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注重保护养殖户利益。4、政府负责协调服务,制定政策。5、公共设施管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由合作社承担。五、项目投资预测 项目现共需资金142万元(详见投资预测表)。现目前急需建圈舍一栋1000m2,约30万元。现有40头乳牛,预购买良种牛犊60头,需要70万元。六、肉牛养殖前景分析(一)肉牛产业基本情况1、牛肉产量迅速增加,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牛的存栏量、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迅速增长。2001年全国牛肉产

7、量549万吨,人均占有量4.3kg,分别比1980年增长19.4倍和18倍。与此同时,牛肉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2.2%提高到2001年的8.7%。目前我国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牛肉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0.5%提高到2001年的9%。2、肉牛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五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四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

8、15.7%。3、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缺点是对我国原本生态环境较差的草地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户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还在逐步增加。(二)主要问题1、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高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3

9、3kg左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每头存栏肉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甚至还低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此外,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2、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以来,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不完善,我国肉牛饲养业中疫病时伏时起,一些重大疫病未能有效控制,严重影响肉牛生产,并成为牛肉出口的主要障碍。3、屠宰加工环节薄弱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60%以上的肉牛由个体户屠宰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牛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

10、生要求相距甚远。(三)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肉牛肉业会呈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2001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有6kg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5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7.5kg,国内市场牛肉需求总量达990万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今后国内牛肉市场应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二是有生产成本及价格优势。我国牛肉的生产成本一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牛羊肉出口价格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三是出口潜力大。我国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牛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随着我国牛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东

11、南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但是必须看到,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牛肉的进口关税将逐步下降,国外品质优良、包装精致的牛羊肉有可能涌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改善安全卫生条件,完善销售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四)发展思路和目标1、发展思路以生产优质牛肉为核心,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重点优势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分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键制约环节,力争在几年内建成一批有国内外知名品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牛羊肉产业带,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并逐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和增

12、加牛肉出口量。2、发展目标2007年,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生产区域的62个重点县,牛肉产量比2001年提高30%左右,其中优质牛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至20%,平均胴体重提高11%左右。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肉优势区域的61个重点县,羊肉产量将比2001年提高38%,其中优质肉的比重达到20%以上。优势区内高档牛肉生产体系基本建立,涌现出一批牛肉知名品牌,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出口量也有所增加。(五)优势区域布局法库县种畜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优良的种群结构,不仅牛存栏数量多,而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地方良种资源,作为产肉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母畜群体。列入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的

13、基地县,牛的存栏量应在8万头以上,牛良种(包括地方良种)的覆盖率均在50%以上。气候与饲料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牛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及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产业基础良好。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拥有一定规模的屠宰与加工厂。基地县之间集中连片,以便形成规模优势。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1.养牛场建成后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全面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2.每年当地的秸秆都是焚烧处理的,即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如能利用起秸秆做饲料即能给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又能优化环境。(二)经济效益分析1、成本以平均每年饲养100 头乳牛,每头/年繁殖一头,价格2013年

14、市场价格36元kg计。 (1)饲料消耗费用,200头2500元头=30万元(2)水、电:5000元(3)人工费:4人2.5万/年=10万元(4)其它3000元 合计:40.8万元。 2、销售收入(34元/kg):100头600斤头17元斤=104万元3、获利:销售收入-成本=104-40.8=63.2万元。注:卖出的是100头为断奶牛犊 八、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加强公司+养殖户合同管理,严格制定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确保全部回收。(二)价格风险由于价格变动频繁,养牛的收益波动大,短期内风险较大。因此养殖要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例如:秸秆青储,同时要推广新技

15、术、新品种,加强管理等途径。 (三)病疫风险政策将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的扶持。2007年底,财政部出台了10项扶持政策支持肉牛养殖业,具体包括能繁母牛补贴、能繁母牛保险、疫病防疫补助、肉牛良种补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扑杀补偿、屠宰环节病害牛无害化处理补助、肉牛调出大县奖励、完善肉牛生产消费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牛肉储备规模、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等。除财政部外,农业部下一步将继续支持肉牛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增加供种能力。制定并实施全国肉牛品种改良计划,总结推广实施肉牛良种补贴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实施,鼓励和引导散养农户向适度规模养殖过渡。九、环境治理圈舍夏季冲洗两次,每头种牛日平均排粪水30kg,育肥牛日平均排粪水15kg,排出的污水通过设计的下水管道到处理池,进行生物杀菌,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无环境污染且有利于整个乡镇的生态环境整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十、结论1、项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2、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政策要求。 附:投资测算表: 投资测算表项目单价规格/量资金总额(万元)圈舍1000m230自来水井30m0.3水泵0.12管路5元/m200m0.1电线路500m0.15化粪池1个0.12下水管路50m0.07饲料25t30玉米80t乳料20t合 计6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