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655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晋城市中原街小学 王晋鹏 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所写的或是大自然的造物神奇,或是瑰丽的人文、艺术宝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黄果树瀑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介绍的这号称“亚洲第一瀑布”的自然奇观,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生动刻画,感受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非凡,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积累优美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黄果树瀑布在形态和声音两方面的特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联想,体会比喻手法的妙用。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的声音、形态两方面的特点和研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 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欣赏歌曲黄果树瀑布 教学过程:

3、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相机板书:黄果树瀑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刻,你一定会赞叹道指导读好感叹号 3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今天,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与黄果树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去聆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唤,去观赏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去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无限生机。那就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3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4、 三、聆听瀑布,訇然作响。 1过渡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叶老的诗是写在远处听瀑布,那瀑布的声音像松涛阵阵,如浪吻沙滩,这声音是轻柔的声音,是醉人的呢喃。 2默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用心在字里行间聆听它的声响。板书:聆听 3你听到了什么? 声音渐近渐响 盖过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谈感受。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给人以轻柔、灵动的感觉,那飘过来的声音要

5、细细听才清楚,令前往游玩的人惊喜,快要看到瀑布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引读刚树梢。 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文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比作 和,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这响声由远及近。 指导朗读。 远听轻柔似微风拂来,近听喧嚣像潮水涌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太美妙了!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先练练。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齐读。 B、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响声大吗?何处看出来?是啊,一架织布机在耳畔织个不停那声音已是挺热闹的了,何

6、况此刻有 水声成了 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好热闹。 女同学齐读。 C、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从一个“泻”字中,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 7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 四、观赏瀑布,雄伟壮观。 1黄果树瀑布气吞山河的声响震撼人心,令人沉醉。它的形态究竟又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会联想的人,应该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板书:观赏 2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 宽幅白练 悬挂在岩壁上 3过渡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

7、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A、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又一个“泻”字,这瀑布是怎样泻下来的? 此刻的瀑布成了什么?多么巧妙的比喻,多么生动的形态。壮观哪,30多米宽的瀑布,我们教室最西面到最东面,仅十多米,黄果树瀑布要比这宽三倍!夏季河水暴涨,宽度会有80多米。比庐山瀑布宽多了。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的全景都展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欣喜! 齐读 你觉得哪个词最传神?是啊,一个“泻”字把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表现得十分到位,真是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出示练习 壶口瀑布从高处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 泉水咕嘟咕嘟往外。 一辆汽车疾

8、驶而过,了我一身泥水。 丝丝春雨落在草地上。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银雨洒金街”是怎样一种奇景?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倾听着音乐,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亲眼目睹黄果树瀑布灵动的模样。最后出示叶圣陶瀑布第三部分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现在,谁能不看书,用自己脑海中积累的词句来描述一下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从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直泻而下,雾珠升腾白米之高,古人曾写对联称赞它: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

9、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板书:雄伟壮观 5这境界如梦如幻,多美啊!这么美的境界怎能少了音乐呢?听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读好三、四自然段。齐读 难怪作者说 五、感悟瀑布,无限生机。 1过渡:到了这著名的瀑布前,不让这银雨去淋一番是遗憾,赶紧,顺着石阶往下走,来到黄果树瀑布泻落的谷地边,好好享受一番吧!读读57小节,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找到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呆会儿与同学交流。板书:感悟 2现在是我们交流感受的时间了,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谁先来说?师相机引导。 预设: 与瀑布隔得很近,仿佛尽情享受“银雨”扑面的滋味,好舒服! 我们无法前往享受一番,那就想想

10、夏天体育课后,你撩过不少冷水来洗脸,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每个细胞都灌满活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 想象自己端坐在谷底,与瀑布咫尺相望。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我们人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 四周的瀑布声好比奏鸣的乐声,自然、美妙,扣人心弦,思绪也自然地飘飞着,身子仿佛就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原本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人,现在在大自然神奇魅力的熏陶之下,耳濡目染,人的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人瀑相融,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 瀑布的壮美、生机的无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所以人们向往自然,谁都愿意

11、去山水间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大自然的力量。 3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 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黄果树瀑布中。 理解:板书:“訇然作响”“挟”板书:无限生机 4小结: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 六、赞美瀑布,鬼斧神工。 1 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2此时此刻的我们跟随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

12、刻,你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后,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 3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赞叹板书: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 5交流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写得,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的效果呢,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七、自主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阅读、感悟叶圣陶的瀑布; 3小练笔: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请你学习本文的写法介绍一处苏州园林。 板书设计: 聆听 訇然作响 17黄果树瀑布 观赏 雄伟壮观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感悟 无限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