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6751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发展项目可研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项目背景51.1.1项目名称61.1.2项目主管单位61.1.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6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81.1.5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91.2项目概况91.2.1项目实施地点91.2.2建设规模及目标101.2.3项目运作模式10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101.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11.2.6建议14第二章 市场预测142.1茶叶市场供需现状142.2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52.3产品市场的定位152.4营销策略162.4.1建立营销体系162.4.2实施品牌战略16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7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73.2建设规模及

2、内容173.2.1原料基地技术改造173.2.2扩建厂房173.2.3设备购置173.3产品方案173.3.1产品类型173.3.2产品目标18第四章 项目区条件分析184.1自然条件184.2政策条件184.3基础设施条件194.4环境条件194.5项目区基本情况194.6资源条件204.6环境保护条件204.7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20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215.1原料基地改造方案215.1.1土壤改良215.1.2茶叶施肥215.1.3病虫草害防治225.2茶叶加工厂房扩建方案235.2.1设计原则235.2.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35.2.3扩建厂房设计方案235.4主要设备方案

3、255.2.1设备生产能力确定25第六章 主要原材及料燃料供应276.1原辅材料供应276.1.1鲜叶276.1.2产品包装276.2燃料供应27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87.1投资估算287.1.1投资估算依据说明287.1.2建设投资估算297.2资金筹措33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348.1财务评价依据和基础数据选取348.1.1评价依据348.1.2基础数据348.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358.2.1销售收入358.2.2税金358.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58.3.1成本估算主要依据及说明35 8.3.2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368.4盈利能力分析368.4.1利润估算36 8.4.2

4、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及投资回收期36 8.5清偿能力分析368.6不确定性分析378.6.1盈亏平衡分析378.6.2敏感性分析378.7财务评价结论378.8社会扶贫效益分析37第九章 项目风险分析389.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389.2风险程分析389.2.1市场风险分析399.2.2采摘技术风险分析399.2.3融资风险分析399.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39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4010.1项目实施期限4010.2实施步骤40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4111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4111.1.1项目协调领导小组4111.1.2项目执行小组4111.2强化扶持措施4211.3加强项目资金

5、管理42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312.1推荐主案总体描述4312.2结论与建议4312.2.1结论4312.2.2建议44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背景绿春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2038mm,年均气温16,土壤肥沃,适种茶叶区域广阔,人工种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竹筒香茶”曾远销到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五十年代末期,绿春县积极贯彻茶叶生产发展方针,在玛玉村种植茶叶开始创办茶场。七十年代,全县以集体联办的形式大规模种植茶叶,兴办乡村茶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开发,把茶叶产业开发作为发展农村

6、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来抓,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兴办茶叶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和粗制水平,产品开发不断推陈出新,1980年玛玉茶被评为“云南名茶”,之后连续三届获得“云南名茶”称号,深受广大客商及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享有盛名,产品曾远销俄罗斯、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玛玉银针”曾被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列为指定产品。特别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开发的机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建成基地、规模经营、集中加工”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企业、集体、个体大规模种植茶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再次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二

7、十一世纪以来,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把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6万亩。2009年毛茶产量达5000多吨,产值近6000万元。绿春县茶叶辐射面广,种植农户多,受益全县八乡一镇的千家万户,受益农户达15000户80000多人口。茶叶已成为绿春县农村经济的骨干优势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加工力量薄弱,能在产加销各个环节都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较少,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尤其是加工技术及设备落后,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低劣,价格低廉的状况,导致茶叶产品附加值低、销

8、售不畅、效益低,直接影响了绿春茶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茶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严重地影响了茶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引领全县茶叶产业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提升绿春茶叶产业,特提出绿春县某某茶场茶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1.1项目名称绿春县某某茶场茶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绿春县经济贸易局1.1.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一)单位概况项目承办单位为绿春县某某茶场。绿春县某某茶场是浙江茶商到绿春承包荒山开发茶叶产业的个体私营企业,注册成立于2005年4月。针对绿春县茶叶品种结构单一,以大叶群体品种为主的实际,为加快茶叶系列产品的开发,适应丰富多样的市场消费需求,该茶场从浙江引进国家

9、级茶树良种“鸠亢”品种种植1500亩、从思茅引进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品种种植500亩、种植本地群体良种“玛玉茶” 400亩,实现了2400亩多品种茶叶原料基地。目前,企业有员工46人,其中,取得全国茶叶化验资格证的1名,取得全国茶叶品尝资格证的1名,从浙江聘请的茶叶加工技术人才2名,同时,绿春县茶叶技术推广站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茶场自创建以来,不断加强义务技术培训,采取有力措施,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注册了“某某”牌茶叶商标,产品已试制生产并投放市场,其试制生产的“某某”牌系列产品“龙剑、龙井”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茶场拥有固定资产887

10、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性企业,是红河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茶场实行场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分工负责。茶场内部实行科学化管理,爱护、尊重、合理使用人才,充分调动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茶场对外协作密切,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邻近基地的农民关系比较融洽,并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企业具备承担本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能力。(二)项目负责人简介 项目实施负责人(法人代表)吴素华、女、47岁、汉族、高中文化,现任绿春县某某茶场场长;从事茶叶生产管理及经销二十多年,具有较强的茶叶生产技术及经销经验,是红河州茶叶协

11、会会员、绿春县茶叶协会理事。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一)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938号);(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的通知(云政发200562号);(四)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9214号);(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六)云南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七)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八)红河州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九)绿春县国

12、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绿春县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04年制定);(十一)绿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春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绿政发200734号)。1.1.5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绿春县目前有茶园面积达16万亩,毛茶产量达5000吨,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从数据来看,绿春茶园面积多,产量大,但茶叶产业的现状不尽人意,整个茶产业仍处于产值低、效益低的状况,大而不强。其主要原因至今还没有一家成规模、上档次的加工厂和先进的加工设备,无法满足群众所产的茶叶鲜叶的加工需求,严重挫伤了茶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能引领全县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少而弱,茶叶企业加工设备及技术落后

13、。项目的建设对于对增强广大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促进绿春茶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对提升绿春茶叶产业,带动和辐射全县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提高绿春茶叶品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春茶叶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绿春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意义重大。因此,绿春县某某茶场茶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十分必要。综上所述,绿春县某某茶场茶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十分可行、也十分必要。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着,符合绿春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1.2项目概况1.2.1项目实施地点:绿春县牛孔乡龙洞村后山绿春县某某茶场。1.2.2建设规模及目标:

14、(一)茶场2400亩原料基地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无公害茶园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A”食品标准;(二)改造扩建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的精制茶加工厂,扩大精制茶加工能力;(三)引进国内比较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对茶厂进行技术改造;(四)引进茶叶精加工技术人员提高茶叶精制水平;(五)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某某”牌茶叶系列产品1000吨,实现项目总产值4000万元以上,利润400万元以上,提高项目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1.2.3项目运作模式本项目采用龙头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的形式组织实施。绿春县某某茶场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绿春县经济贸易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负责对项目的立项目申报、督促和跟踪服务,绿春县

15、茶叶技术推广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充分体现投资的效益,达到项目规划设计的最初预定方案和目标,采取项目分级管理和法人责任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加强项目管理工作。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建设需投入总投资1081万元。其中:茶园技术改造投资144万元、改扩建厂房投资448万元,设备更新改造投资302万元,其它投资8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万元。(一)效益情况据调查,目前绿春茶园平均单产仅为50千克,亩产值为400元左右,特别是由于茶叶产品质量低劣,每公斤干毛茶仅为810元左右,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效益最低的地区之一。通过项目的建设,可提高茶叶产量、产

16、品质量及效益,项目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大。项目建成后年实现精制茶产量1000吨,总产值4000万元以上,利润400万元上。该项目生产的产品不仅是生态绿色食品,而且是农特优产品,不涉及税收,投资利润率可达41%。(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建设,对非项目区茶叶生产可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全县的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实现绿春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打造绿春茶叶的生态绿色品牌战略。1.2.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原料基地要求按照茶园建设“无公害化”的要求对原料基地进行无公害茶园改造,并达到原基地(GAP)种植管理要求。 (二)原料要求必须保证提供嫩、匀、健、净的鲜叶,同时

17、按定级标准进行及时分批采摘,提供制作各类茶叶产品的鲜叶原料。鲜叶贮运中要做到采下的鲜叶及时松散地放入蔑编萝中,运输过程中做到不日晒、挤压和其它机械损伤,防止发热变红,影响鲜叶品质。鲜叶的验收、定级、称重由专人负责,严格按定级标准验收,定级、验收后立即抖散匀薄摊于车间萎凋槽上。(三)绿茶加工加工厂房必须建设在环境卫生符合无公害茶生产要求标准,加工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加工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解块筛分干燥捡剔。(四)经济指标根据项目区茶叶发展现状和项目建设规模,确定发展目标,据此分析预算,获得主要经济指标。详见下附表1-1附表1-1 主要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位数量备注1茶园技术改

18、造亩24002 改扩建加工厂吨/年10003项目计算期 年 303.1其中:建设期年13.2生产期年294投资及资金筹措4.1项目总投资万元10814.1.1其中:茶园技术改造投资万元1444.1.2改扩建厂房投资万元4484.1.3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万元 3024.1.4其它投资(前期工作经费、勘察设计费、设备运输费、设备安装费、业主单位管理费、技术培训费等)万元874.1.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004.2资金来源万元10814.2.1自有资资金万元181其中: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04.2.2借入资金万元900其中: 流动资金贷款万元605项目定员人866年平均工资及福利万元1557成本与费用7

19、.1年平均总成本万元35607.2年平均生产经营成本万元33557.3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元/吨356008销售收入、税金、利润万元8.1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40008.2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4408.3年平均所得税万元9盈利能力9.1财务内部收益率%119.2投资回收期年2.59.3投资利润率%419.4投资利税率%10借款偿还期限年51.2.6建议本项目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资金风险低,有利于提高绿春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全县的茶叶生产向优质化方向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具有良好的扶贫效应,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扶持资金。第二章 市 场 预 测 2.

20、1茶叶市场供需现状茶叶是天然、绿色饮料,含有500多种有机化合物质,是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饮料,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中最为普及的健康饮料。茶叶的这种特殊作用不可能用其它饮料来取代。发达国家比较重视茶叶保健作用,在继续消费传统茶叶的同时,不断追求茶叶的内在品质和保健功能,现代茶饮将大幅度增长。据专家预测,茶叶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饮料,特别是无公害茶叶将是21世纪的主导产品。正因为茶叶这种特殊的价值,刺激了世界各国对茶叶生产的投入,延长了茶叶产业链。况且中国又是人口大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无疑又是一个消费巨大的市场。因此,项目产品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2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项目区位于红河州南

21、部的绿春县牛孔乡境内,茶园布局在山区,无工矿企业污染,空气清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环境、土壤质量和浇灌用水可达到国家标准;项目区周边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肥沃;病虫害少,茶叶内在品质高;特别是项目区受种植条件限制和种植习惯影响,茶园很少施化肥、农药,农药残留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是其它产茶区无法与之相比的天然的生态茶园;正因为如此,项目产品可达到绿色无公害食品,顺应了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呼唤健康食品”的要求。因此,项目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3产品市场的定位通过产品市场分析,结合项目产品质量和当前茶叶市场价格,本项目的最终产品定位于国际国

22、内市场,项目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定位为40000元/吨。2.4营销策略2.4.1建立营销体系茶场成立产品营销部,配备营销专业人员和设备,专门负项目产品的营销业务。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实现与国内外茶叶市场的电子联网,实现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2.4.2实施品牌战略把茶叶市场的竞争作为品牌的竞争,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做大做强企业的关键,全力打造“某某”茶叶品牌战略,扩大影响力,提高“某某”牌茶叶的知名度,营造“某某”牌的舆论和消费意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某某”牌产品包装袋、包装筒、包装盒;同时加大对企业和产品的新闻媒介的宣传力

23、度,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打响“某某”品牌,着力使项目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使企业逐步走向规模效益型良性发展轨道。增强品牌意识,打造“某某”品牌,强化茶叶生产管理,实现优质、高效。达到统一加工、统一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绿春茶叶的发展,推进“绿色产业富县”战略目标的实现作贡献。3.2建设规模及内容3.2.1原料基地技术改造对茶场自有2400亩茶园实施无公害茶园转换。3.2.2扩建厂房根据项目区茶叶资源,以鲜叶为原料在现有的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改扩建茶叶加工厂房,

24、其生产能力为日产20吨干毛茶,6吨精制茶,满足项目承担龙头企业自有2400亩茶园及附近茶农1.8万亩茶园所产出的鲜叶的加工需求。3.2.3设备购置国内比较先进的普通绿茶加工设备和微机绿茶加工设备。3.3产品方案3.3.1产品类型:所生产的产品为绿色无公害产品,按不同包装类型分200克、250克、500克不等包装,按生产原料和制作方式分“某某”牌产品“龙剑、龙井、碧螺春”筒装、盒装或袋装茶。3.3.2产品目标:项目产品的产量目标拟定为年产精制茶1000吨。第四章 项目区条件分析4.1自然条件绿春县是云南省典型的湿热河谷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6.6,最高气温26,常年无霜,年均降雨量2129,年平

25、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特别是绿春县高山环绕、强寒潮入侵次数少,强度弱,回春早,这一独特的气候特点创造了一年周期中茶叶可以连续采摘9个月,具有其它农作物所不能比拟的产出期。4.2政策条件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绿春县委、政府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实现“绿色产业富县”的战略目标,并把茶叶产业立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发展20万亩、实现产量10000吨、产值亿元的目标。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工程”和州委州政府南部六县分类指导加快发展的政策,给绿春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4.3基础设施条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

26、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绿春的交通、通讯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县通路里程达1196公里,固定电话用户达11618户,移动电话达54324部,国际互联网用户达3205户;特别是随着乡村油路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和元绿(元阳春绿)二级油路的开工建设,必将有力地带动全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进一步通畅,带动绿春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4.4环境条件绿春县是边疆山区农业县,茶园大都布局在山区、半山区,水土纯净,生态环境优越,茶地都为开垦荒山荒坡种植,受地理、经济条件限制和种植习惯影响,茶园很少使用农药、化肥的生产习惯,茶场的周边到处是森林,具有生物多样性,周边环境无污染,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理想场所;加之,土

27、壤有机质丰富,病虫害少,农药残留量低,茶叶内在品质高,是其他产茶大省无法与之相比的天然的生态无公害茶园。45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所在地接近牛孔乡政府驻地,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条件良好。项目区距省城昆明460公里,距茶都普洱140公里,距县城46公里(距牛孔乡政府驻地10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茶园远离城市和居住区,有新植茶叶2400亩,茶龄为5年,茶园与常规农业区有山隔离,山上有树木,形成了天然屏障。4.6资源条件茶叶是绿春县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牛孔乡拥有茶园2万亩,每年产鲜叶可达8000吨。但是,该乡至今还没有一家成规模、上档次的加工厂和先进的加工设备,现有的小规模的加工厂无法满足

28、群众所产的茶叶鲜叶加工需求,严重挫伤了茶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项目的原料来源完全有保障。4.7环境保护条件项目区属北热至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四周林草茂密,无工矿企业污染,空气清晰,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某某茶场制定了森林防火、节水能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与环境现状符合环保要求,不会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4.8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项目承办单位绿春县某某茶场现有员工46人,其中:茶叶加工厂技术人员4名,种植管理技术员6人。其人力资源有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的、也有茶园片区有点知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都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提升科技含量,茶场经常采取“

29、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思维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了更多更好的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目前,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经验,可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所以,完全有能力实施好该项目。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原料基地技术改造方案5.1.1土壤改良:茶园茶树行间种植豆科(夏季或冬季)绿肥作物,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同时,茶树行间铺草覆盖,杂草覆盖厚度5-10厘米,以保蓄土壤水分,稳定土温,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并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翻埋入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5.1.2茶园施肥:农家肥必须经过堆制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处理

30、要求:基肥:每亩施农家有机肥(畜栏粪、厩肥等)1.5-2.5吨,或用商品有机肥150-300公斤,并配合部分无机(矿质)肥料或微生物肥料, 10月中旬在茶行间开沟深施,盖土。追肥:采用腐熟后的有机液肥(如人、牛、马、羊粪尿等),在根际浇施,或用商品有机肥每亩100-200公斤,分别在春茶、夏茶采摘前15天进行,在茶行间开沟施入,沟深10厘米左右,及时盖土。叶面肥:每采摘结束一轮,及时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树体营养。5.1.3病虫草害防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方面措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允许使用部分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项目原料基地技术改造主要材料详见附表5-1。附表1-1 原料基地技术

31、改造主要材料表序号材 料 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有机费吨1.1其中: 畜栏粪、厩肥吨36001.2商品有机肥吨4801.3微生物肥料吨2.414生物叶面肥瓶4800溶剂6毫升/瓶2 生物农药瓶24000溶剂6毫升/瓶2干稻草或杂草吨12003耕作、施肥、病虫害等劳力投入个工日72003豆科绿肥作物种子公斤5003.1其中:黄豆种子公斤2003.2蚤豆种子 公斤3005.1茶叶加工厂房改扩建方案5.1.1设计原则(一)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平面紧凑,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安装、检修和管理;(二)厂区扩建造型简洁明快,与整个基本统一,并与当地环境条件保持协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

32、量;(三)从工程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供应和施工能力,合理使用材料、结构方案、构造措施等;(四)设计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等。5.1.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一)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6);(二)(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6);(三)建筑防火规范(GBJ161987)2005年版;(四)建筑结构统一设计规范(GBJ6884);(五)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1987)。5.1.3改扩建厂房设计方案扩建厂房主要包括生产车间、成品车间、冷库、煤炉间、煤棚等到。(一)生产车间:单层轻型钢结构,建筑面积2460 m =1440 ,檐高

33、6 m,跨度24 m,开间6 m柱网。屋面板为彩色压型钢板。钢柱、钢梁及钢檩条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基础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墙体采用4.2 m高砖墙上用2.1 m高彩色压型钢板作为外墙护结构。(二)成品车间:单层轻型钢结构,建筑面积1836 m=648,檐高6 m,跨度12 m,开间6 m柱网。屋面板为彩色压型钢板。钢柱、钢梁及钢檩条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基础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墙体采用4.2 m高砖墙上用2.1 m高彩色压型钢板作为外墙护结构。(三) 冷库: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236 m=432,檐高5.4 m,跨度10m,开间6 m柱网。屋顶为钢筋

34、混凝土,地板为瓷砖,面砖墙面。基础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四) 煤炉间:单层轻型钢结构,建筑面积836 m=288,檐高5.4 m,跨度8m,开间8m柱网。屋面板为彩色压型钢板。钢柱、钢梁及钢檩条全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基础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五)煤棚:单层半敞开结构,建筑面积1836 m=432,檐高5.4 m,跨度12m,开间6m柱网。轻钢屋架,基础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2 m高砖墙作为外围护结构。项目各主要建筑物扩建规划及形式详见附表5-2。附表5-2 项目主要建筑物扩建形式表序号工程名称结构形式建筑面积()层数备注1生产车间轻型钢结构1440

35、 12成品车间轻型钢结构 648 13冷 库钢混结构432 14煤炉间轻型钢结构288 15煤 棚半敞开结构648 17机修房砖混结构90 18配电房砖混结构72 1合计3618 5.2主要设备方案5.2.1设备生产能力确定根据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并结合项目区茶叶原料产出情况,引进国内较为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项目各主要设备及规格详见附表5-3。附表5-3 项目主要设备及规格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普通绿茶加工设备 1.1滚筒茶青机6CCT65型台6 1.2揉捻机6CRP70型 台101.3揉捻机6CK55型 台 61.4自动烘箱6CHZ20型 台101.5解块抖筛机6CSD70型 台61.6理条机6SR-30型台102微机绿茶加工设备 2.1杀青烘干联用机6CCS32型台52.2滚筒或理条提香机32型台62.3高档名茶揉捻机6CR45型台62.4解块抖筛机6CTD60型台22.5网带烘干机6CH3型台42.6拉毫机台42.7瓶色炒香机6CCZB90型台42.8自动泡茶包装机6CCZA90型台42.9煤炉干燥系统套1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