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835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 构建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1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本课程的教学我通过角色想象、

2、情感体验,看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2 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本学年主要了解三字经教育篇、常识篇、史书篇和勤学篇。 五、教学进度表: 上学期 教学内容

3、周次 时 况 课时间 完成情人之初 性本善-子不学 1 九月 1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教不严 3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亲师友 5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弟与长 7 宜先知 3 1 九月 1 十月 1 十月 一而十 十而百-此四方 1 十一 9 应乎中 月 1月水火 木金土-此六畜 1 人所饲 1 十一 月 1 十二 月 1 十二 月 曰喜怒 曰哀惧-此五味 13 鼻所嗅 匏土革 木石金-此四声 15 下学期 周次 凡正史 廿四部-载治1 乱 知兴衰 4 宜调协 教学内容 课时 时间 完成情况 1 三月 读史者 考实录-李若3 杜 为诗宗 1 三月 凡学者,宜兼通-彼既1 四月 5 仕

4、,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身虽7 劳 尤苦卓 苏明允 二十七-尔幼9 学 当效之 1蔡文姬 能辨琴-尔幼1 学 勉而致 1 六月 1 四月 1 五月 1 五月 犬守夜 鸡司晨-光于13 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赢- 戒15 1 六月 之哉 宜勉励 5 三字经 教育篇 三字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子不学,断机杼”。 过程与方法: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

5、诵三字经从“人之初,6 性本善”到“子不学 ,断机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互动合作: 多种方式诵读 、静心自读; 7 、指名接读; 、齐读; 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

6、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段。 3、老师课件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 2、学生赛读 8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三、展示交流: 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四、 巩固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设计: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

7、9 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九、板书设计: 三字经-人之初 三字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窦燕山有义方-教不严,师之惰。“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让学生明白教育中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中国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意识。 10 教法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学三字经片段,讲人文故事,懂做人道理。 1、出示新课。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选择你最

8、喜欢的方式读。 、议一议:你读懂哪个字?哪句话?知道哪个典故? 、想一想:学了这几句三字经,你们懂得了什么? 、说一说:你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 11 3、按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拓展延伸: 老师:除了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你还知道关于教育的历史典故吗? 等等。 师生:你还知道哪些文明礼仪常识?你有什么收获? 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三、观看三字经故事五子登科 布置作业: 1、 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12 的创作手法? 2、尝试写三字经。 3

9、、背诵本篇课文。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一小部分内容。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学们常读千古美文,争做少年君子。 三字经第三课时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子不学 非所宜-亲师友 习礼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及正确的做法,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子不学 非所

10、宜”到“亲师友 习礼仪。”。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zbxufisuyyubxulo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 14 hwi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ybzhubchngqrnbxub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zhy知义。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wirnzfngshoshqnshyu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15 xly习礼仪。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

11、事的礼节和知识。 三字经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大体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意思,并能反复吟诵,熟记在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方式来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就尊老爱幼、孝16 敬父母的习惯。知道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从小就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 2.知道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问题导入: 在这几句三字经里,有一个

12、黄香温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黄香温席 17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

13、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18 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五、互动合作: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谁会读这些句子的,请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2.教读不认识的生字。 3.同桌互读,指名汇报读,全班齐读。 4.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5.小组互读,评议。 19 六、展示交流: 1、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2、老师说意思: 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替父亲暖被窝。孝顺父母,这是每个

14、儿女都应该做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要增长自己的见闻。学习更要从数数、认字做起。 20 七、拓展延伸: 1.你能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吗? 2. 指名说,同伴互相说。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五课,进一步了解原文意思。 2、背诵比赛。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九、板书设计: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 融四岁,能让梨。-悌 知某数,学某文。-见闻 21 三字经 常识篇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一而十,十而百”

15、到“此四方,应乎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有关苏算数和四时的相关知识,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四方,应乎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yrshshrbibirqin一、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qinrwn千而万。 22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sncizhtindrnsngung光 二、三才者,天地人。 三zhryuxng者,日月星。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

16、“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yuchnxiyuqidng三、曰春夏,曰秋cssh冬。 此四时,ynbqing运不穷。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23 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yunnbiyuxdngcsfng 四、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ynghzhng应乎中。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五、背诵 六、问答复习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水火,木 24 金土”到“此六兽,人所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了解中国古代关于五行的说法,做人的要求,以及稼穑等相关知识感受先辈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水火,木金土”到“此六兽,人所饲”。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yushuhumjnt一、曰水cwxng火,木金土。 此五行,bnhsh本乎数。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补充五行相生相克的简单知识。 25 yurnylzhxncwchng常, 二、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brngwn不容紊。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

18、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dolingshmishj稻梁cligrn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sush所食。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6 mniyngjqunsh三、 马牛羊,鸡犬clich豕。 此六畜,rnsus人所饲。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四、背诵 五、问答复习 、 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喜怒,曰哀惧”到“此五臭,鼻所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

19、代关于感官及感觉的27 说发,了解七情、无色、五味等相关知识感受先辈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曰喜怒,曰哀惧”到“此五臭,鼻所嗅”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yuxnyuijiyqqng一、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j俱。 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qngchhungjhibi 二、青cws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28 msush目所识。 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sunkgnjxnxincwwi三、

20、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kusuhn口所含。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shnjioxingjxngxic四、膻焦香,及腥朽。此wchubsuxi五臭,鼻所嗅。 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29 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四、背诵,掌握个别字词 五、问答复习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本学期所学三字经教育篇和常识篇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背诵教育篇和常识篇 2、80%以上的学生基本理解所学内容 3、从情感上感受三字经伟大。 教学过程: potgmshjnsyzh一、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nibyn乃八音。

21、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30 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yupngshng二、曰平上yuqrcs,曰去入。此四shngytioxi声,宜调协。 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背诵 三、练习背诵 四、总结复习本学期所学 1、 自己背,同桌背 2、 全班 3、 抽查 31 经典诵读三年级下 三字经史书及流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正史 廿四部-载治乱 知兴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正史的说法及数量,各部史书的地位。简单介绍史记。各部

22、史书的地位。以及读书的先后顺序及读史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正史 廿四部-载治乱 知兴衰”。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字经教育篇和常识篇,导32 入新课 二、了解什么是正史,与野史区分,以及我国与多少正史三、关于简单介绍史记,以及司马迁的故事。 事乐园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33 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XX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

23、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34 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

24、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XX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还有一种说法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35 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

25、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36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

26、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37 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

27、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38 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

28、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39 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

29、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五、学生交流背诵 40 六、师生对答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读史者 考实录-李若杜 为诗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关于正史的的方法及好处,以及古代会读书的古代典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读史者 考实录-李若杜 为诗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41 二、读史的好处 三、读史的典范 42 故事乐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西汉初年,蜀郡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十七而寡。才貌双全的卓文君带着婆家终身守节的嘱43

30、 命回到娘家,时常抚琴抒发内心的愤懑、忧伤。司马相如应好友临邛县令王吉之邀,赴临邛客居。王吉的妹妹王锦与卓文君学习琴艺时,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给文君看,卓文君读后赞吧不已,听说相如官场失意,又为之感慨,遂写下了读子虚赋。相如与王吉对饮,忽然王锦走来,展开读子虚赋,司马相如看后连连称赞。时逢临邛赛春盛会,王吉陪司马相如观赏当地的风景,在江边码头,他们见一群人正在争吵。原来是文君正在制止管家卖掉盐工木果。管家强词夺理,相如路见不平,义正辞严地斥责管家。在王吉的干预下,木果免遭厄运,被留在相如身边听差。文君、相如彼此爱慕之情更增。与卓文君相识后,司马相如心潮起伏,写出了凤求凰以示对文君的爱慕之情。文君

31、看到王锦送来的凤求凰激动不已,44 坚定了追求幸福的决心。司马相如托王吉向卓府求亲,遭到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拒绝,他要把女儿嫁给临邛富商程郑之子。文君坚决不从。漆黑之夜,文君在阿依的帮助下逃出卓府。文君、相如、阿依、木果一行来到成都,他们纺纱织锦,典当为生。艰难的生活使文君、相如感情日深。相如日夜焦虑国家大事,为探明西南夷骚乱实情,以便写明奏章,相如与文君回到临邛,开设酒店谋生。卓王孙闻讯后大怒,率领家奴欲要砸店,被王吉制止。程郑一面向成都郡守进谗言,诬告王吉暗通西南夷,一面又买通官府,要将相如捉拿充军。征伐西南夷的战争发生,人民互相残杀,民不聊生。相如深有感触地写下治理西南夷奏章。在文君的鼓励下

32、他亲往长安,面呈君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拜他为中郎将。茂陵勋爵设酒侍客,想把女儿45 许配相如,相如始终不允。他终于获准出使西南夷。此时,程郑又放出谣言,称相如求富贵而遗妻。卓王孙也派人将文君强抢回府,并将房门锁上,限文君第二日与程家公子完婚。文君准备以死殉情,危急关头,相如赶回,这时患难夫妻终于重聚。 三、 学生练习背诵 四、 师生对答练习 46 三字经勤学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勤学篇从“凡学者,宜兼通-彼既仕,学且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上学期的相关知识,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学者,宜兼通-彼既仕

33、,学且勤。”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凡学者,宜兼通,宜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于斯,夕于斯 凡求学人,应弄懂经、史、子、集,才能帮47 助文化发展,振兴社会风气,读书时,要做到,口要读,心要想,不分早晚,力求融会贯通。 xzhngn三、昔仲shxingtu项gshng圣尼,师橐。古xinshngqnxu贤,尚勤学。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zhozhnglngdllnbjsh四、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xuqiqn学且勤。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

34、已经做到48 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五、观看视频赵普夜读孔子相师 六、交流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勤学篇从“披蒲编 削竹简-身虽劳 尤苦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披蒲编 削竹简-身虽劳 尤苦卓”。 49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ppbinxuzhjinbwsh一、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qizhmin且知勉。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tuxunlingz

35、hucgbbjio二、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zqnk自勤苦。 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50 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rnngyngryngxujisupn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xubchu学不辍。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rfxnrgujio四、 如负薪,如挂shnsulo虽劳,角。 身yukzhu犹苦卓。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51 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

36、仍坚持读书。 五、听故事,看视频苏秦刺股车囊萤 六、练习背诵 故事乐园 凿 壁 偷 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52 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

37、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故事乐园 53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

38、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54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来到屋外,映着雪光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

39、书。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勤学篇从“苏明允 二十七-尔幼学 当效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不分早晚,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55 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苏明允 二十七-尔幼学 当效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sloqunrshqshffnd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shj书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bjloyuhuchrxioshng二、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 56 yzos宜早思。

40、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rulinghobshrdudtng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kudush魁多士。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bjchngzhngchngyrxio四、彼既成,众称异。尔小 57 shngylzh生,宜立志。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更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 yngbsunngyngshmqsu五、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nngfq能赋棋。 北齐

41、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byngwrnchngqryuxu六、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 58 dngxiozh当效之。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五、 学生合作背诵、交流 八、观看视频故事祖莹学诗梁浩夺魁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勤学篇从“蔡文姬 能辨琴-尔幼学 勉而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谢道韫和刘晏的故事,知道59 成功来自于努力。感受先辈寓烦于简的高度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蔡文姬 能辨琴-尔幼学 勉而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