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6880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 学 设 计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郭岗小学 郭少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6页例4、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课本例4是关于0的乘法,即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505,或者把积的书写位置对错,或者丢了0,所以在教学中集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例5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

2、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得道理,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策略 这堂课我着重考虑以“估算”作为引入整堂课教学的切入点,先让学生在“估算”的过程当中,体会对数位的把握,再借助连续进位的乘法基础使学生自行摸索探究出计算“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明确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复习 导入 二、出示情境,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策略及说明 集体听算,重温规律: 9+0= 8720= 100+0= 34070= 学生思考:一个数与出示PPT幻灯片一、0相加得原数,一个二,导入课题,为学生学数减去0也得原数 习“0乘一个数”作铺垫 观看情境图,想分别呈现情境图,出示一想怎么列式计算。幻灯片三、四,激发兴趣, 学生列式 观察算式: 03 90 00 发现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学生对比演练 由幻灯片三、四自然导出幻灯片五,借助已有的知道经验,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深刻体会到07表示0000000。出示幻灯片

4、五、六,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交流探究,交流体验,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组织学生对比,加深印象,使他们对“0的运算”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1、观察主题图,通过故事情景,引出规律。 PPT出示课本第66页主题图。 师: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来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尝新鲜的大桃子。 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 每个小伙伴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提问: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

5、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练习“做一做”中的四组题。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三、引出情境,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呈现例5的主题图。 教师提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学生独立列式后再估算,然后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讨论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出示幻灯片七,进行新课教学,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渗透了坚持有益运动的德育教育。 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为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为运用估算提

6、供了良好机会。提高了笔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出示幻灯片八,引出“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重点研讨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不仅要知道0和任何数下乘都得0,还得把从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数加上。三种算法的出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意见,归纳总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去乘。学生在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悟了算理,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攻破了难点。 引导说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生1:60484800 师:

7、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把604分成 算法一:60484800 600和4,分别与8算法二: 600 8=4800 相乘后,再相加,得48=32 4832。 4800+32=4832 生3:我是用列竖算法二:竖式计算 式的方法进行笔算。 请学生帮助完成竖式计算过程。 6 0 4 8 4 8 3 2 师生共同完成笔算过程,指出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再次提问强调:因数十位上的 0应该怎么乘? 师:看黑板上的竖式,你想提 醒大家什么? 根据师生讨论由学生说出: 列竖式计算时,组在计算中,不仅要知道0和任织思考: 何数相乘都得0,还得把从个位向十位上写几 十位进位的数加上。 生1:圈出0和8,教师

8、顺势写出顺口溜: 提醒大家十位上的0“0在中间有注意,加上进起了占位的作用,这位莫忘记。” 个0也要和8相乘。 生2:圈出从个位向十位进位数“3”,提醒大家不要漏掉个位赂十位进来的“3” 四、 巩固 练习、 拓展延伸 课本第67页“做一做”中的第一题。 小博士出的思考题:猜一猜,2054和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比较下面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并计算出结果。 1 0 2 1 0 8 1 0 9 3 4 3 学生板演算。 1、出示幻灯片九,深一名学生交流化理解,对比分析,学生自己的计算过程,其演练。通过分析对比,组他同学订正。 织学生分析因数中间有0师生共同分析的乘法如何计

9、算。 比较,理解因数中间2、出示图片十,巩固有0的算法。 练习,提升认识,掌握多位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特点,提升学生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回忆所学知识。 练习十四14 独立完成。 出示幻灯片十一,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达到巩固、升华,学以致用的目标,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4:一共摘了多少个呢? 0+0+0+0+0+0+0=0 或:07=0 70=0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例5: 6043=4832 6 0 4 8 4 8 3 2 0在中间有注意,加上进位莫忘记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有两大教

10、学内容: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并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首先教学引入,激起学生兴趣。根据课本插图,把摘鲜桃的情节编成一个小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的前一部分,我重点围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得出05=0、50=0,再通过想一想,同桌交流,从而发现规律,加深学生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的理解。 2、分散难点,培养学生思维

11、能力。在教学因数是间有0 的乘法竖式计算时,我有意设计了“2054=和5024=”两道竖式计算,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有意识追问学生两个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分别写“2”、“0”。通过分析对比,分别进行了难点的分散,让学生加强印象,由于学生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因此计算起来就会感到很简洁,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深化理解,学以致用,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进行讨论的机会。 3、提升认识,寻找计算中的规律。为了巩固练习,提升认识,我出示了竖式计算的三个对比练习,即“1023、1084、1093”,在进行竖式练习时,有意让学生在计算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并在进行归纳时对三道题的竖式计算用长方

12、形方框作记号,进行方法和特点的强调,引导学生去对比观察各竖式方框中的数字特点,从而强化学生对多位数中间有0 的乘法计算的方法的掌握,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电子白板的充分灵活地运用,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但是,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肤浅、浮躁的感觉。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把课上得朴实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再教设计 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多活动,多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学到真正的知识,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