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689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概述1第二节 项目建设依据和宗旨3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第四节 结论8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9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9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8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18第二节 湿地资源条件25第三节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9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3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37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37第二节 项目建设原则38第三节 项目总体布局39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44第一节 湿地保护工程44第二节 湿地恢复工程61第三节 能力建设工程64第六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77第一节 环境保护77第二节 劳动安全与卫

2、生79第三节 消防措施80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进度安排82第一节 投资估算82第二节 资金筹措渠道和进度安排92第八章 项目组织保障92第一节 组织机构93第二节 项目管理97第三节 政策保障99第九章 效益评价101第一节 生态效益102第二节 社会效益102第三节 经济效益104第四节 综合评价105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二、 项目建设单位: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三、 建设单位法人:*四、 项目主管单位:鄱阳湖地区林业局五、 项目性质:新建六、 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七、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湿地保护工程1、保护站点建

3、设:在保护区建中心管护站1处,管护站4处,建设面积2715.5m2;购置摩托车及相应的仪器设备。2、湿地保护设施建设:中心管护站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救护中心800m2;湿地保护区设置观鸟台1处;禽流感监测站1处;分别设置招引投食点30处;哨卡4处;建立标桩920个,限制性标牌40个,解说性标牌20个;购置野生动物救护车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及通讯设备。3、附属设施建设:(1)在*市建立管理站,建设面积3190m2;其中办公室面积600m2;宣传教育及培训中心,面积630 m2;科研监测中心,面积800;检疫及病虫鼠害防治中心,建设面积300 m2;招待所400;车库、仓库等建筑面积460m2;并购置

4、相应的仪器设备及通讯设备。(2)部分站点修筑简易砂石道路30km;中心及各站点配套供电、通讯、供热、给排水设施。4、防火设施建设:瞭望塔5座;生物防火带100 hm2 ;防火警示牌40块;购置防火设备69套。5、病虫害(疫情)防治工程;建立病虫鼠害监测防治区2处,面积280hm2;购置检疫仪器设备1套,结合管护站和哨卡分别建立病虫鼠害综合防治点8处。(2)湿地恢复工程1、栖息地和生境改善工程建立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面积1500hm2;在保护区天然植被稀疏的地段实行封育保护措施,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可采用工程围栏,围栏工程量为16Km;对湿地内具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均匀的乔、灌木区域,进行

5、封育和引洪灌溉,加快植被恢复,工程面积2000hm2。2、天然植被保护和恢复工程;核心区及部分缓冲区天然植被封育保护围栏25Km,人工促进天然植被更新工程面积2205hm2;*湿地保护区的克兰河、*河天然林区宜林地、疏林地营造林工程320hm2,围栏18Km。湿地水生植被恢复与补种面积1000 hm2。3、小型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修筑引水渠18Km,滚水坝22 Km;拦洪坝、引水堤14Km;湿地恢复引洪调用生态水23亿立方。(3)能力建设工程湿地保护区科研监测站点建设;建立气象站1处、生态观测站1处及水文监测站4处,建设总面积720 m2;购置监测车及相应的生态定位、气象、水文等科研监测设备。湿

6、地保护区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制作*湿地保护的宣教材料以及宣传教育标牌500套,制作沙盘和宣传栏等,购置宣教仪器设备。八、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项目建设期3年,从2006年-2008年。 九、 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498.4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289.4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9.05万元。十、资金筹措:国家投资1998.76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499.69万元,占总投资的20%。第二节 项目建设依据和原则一、 建设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

7、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0)森林防火条例2、标准规范(1)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2)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3生物多样性公约(4)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5)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0)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

8、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1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相关文件(1)2005201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年)(2)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3年)(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4)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5)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计建函200610号)文件(6)*湿地保护工程规划(7)关于上报2006年度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紧急通知(新林动植函字200602号)文件4、湿地资源基础资料(1)2001年卫星影像及地形图现地对照勾绘

9、调查资料(2)*湿地自然保护区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二、 建设原则1、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保护和恢复为中心,重点突出,统筹兼顾,远近结合。2、遵循国家和地方关于湿地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原则。3、坚持在全面调查论证基础上进行规划的原则。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使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广筹资金、合理布局、分期实施的原则。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7、实事求是的原则,项目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分

10、步进行。三、 建设目标本工程贯彻“全面保护,积极恢复”的方针,结合*湿地保护区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通过完善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湿地区域内的动植物资源,确保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防止湿地面积减小、植被的破坏和动物种群的衰退,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途径,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物圈进入良性循环与正向演替,保持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第三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 主要量化建设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备注一主要建设指

11、标1天然植被保护和恢复工程hm222052生态公益林营造林工程hm23203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程hm215004护林防火工程4.1管护中心及管护站 处54.2瞭望塔 座54.3哨卡处45病虫鼠害防治工程hm22806科研监测工程6.1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站处16.2湿地水文定位监测站处46.3鸟类观测点处16.4禽流感监测站处16.5气象观测站个17宣传教育工程7.1宣教材料及沙盘 套500沙盘1个 7.2宣传牌、宣传栏 个608附属设施建设8.1管理站平方米24008.2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平方米8008.3检疫及病虫鼠害防治中心平方米3008.4区界碑、标桩、指示牌块10008.5围栏千米598.

12、6交通工具辆8包括5辆摩托车第四节 结论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处于我国河流中唯一流入*水系的一条国际性河流*河流域中游段,*湿地是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于一体的典型性、永久性湿地,区域内分布有多科树种组成的天然河谷林,是我国极为珍贵的基因资源库,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稀有性、珍贵性、多样性、脆弱性、自然性和学术性,被列入*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重点湿地恢复工程之一。湿地周边地区由于多年来的农业开发、灌溉截流和过度放牧对*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保护、恢复和优化建设,减少人为干扰,全面保护和恢复湿地

13、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对维护好整个*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实现准噶尔盆地北缘绿洲生态安全乃至*经济跨越式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通过可研编写组人员详细外业勘察和仔细的调研、论证,认为: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条件较好,总体布局及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管理基础条件具备,保护、恢复及科研相互协调,基本满足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方面的需求,湿地的保护区建设工程不仅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

14、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湿地类型较多;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等天然湿地及各种人工湿地,目前*湿地总面积1483502.4 hm2,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0.8,面积大于100hm2以上的湿地有435个,其中河流湿地45个,湖泊湿地108个,沼泽湿地148个,人工湿地134个,这些湿地构成了*干旱荒漠区复杂多样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和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国家也明确“在湿地保护上给予*特殊政策”。鄱阳湖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由鄱阳湖人

15、民政府以新政发(2001)119号文批准成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是*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而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有力措施。鄱阳湖湿地历史上就是克兰河的地表径流散失区和*河汛期洪水倒灌区,水分条件良好,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近10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用水和放牧,导致湿地的积水时间、面积和深度都在不断减少,湿地在逐年变成旱田。在长期与自然的接触和交往中,*人民深刻认识到环境与人类自身生存及社区发展的密切关系,清醒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提高

16、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促使湿地保护区走集约经营管理、高效快速发展的道路,从而为荒漠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样板。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政府提出了“以保护现有湿地资源为重点,以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并先后启动了多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必将与其它生态建设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此受*市林业局委托,进行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第二节

17、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战略方针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的策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把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确定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祖国西部绿色屏障的步伐”, “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遏止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人工生态结合起来,组织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也把湿地保护和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为从根本上有效的保护、发展、和全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全国生态保护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的强制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良好区的积极保护,是今后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十一五”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方针:“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人工生态结合起来,把中长期保护和解决

19、当前重大环境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治水为中心综合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湖区环境.”,把*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也明确“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区,正因为干旱其湿地更具特点,更显珍奇。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意义重大。二、湿地环境保护和治理本身的要求鄱阳湖湿地是我国唯一一条*水系的集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为一体的典型湿地,它位于*最北部的*地区*市境内,由*河中游段和克兰河尾闾形成了以河谷、沼泽和湖泊生态系统为主的复杂

20、多样的湿地动植物区系,因此,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目前由于对鄱阳湖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来发展社会经济,盲目利用严重,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林木植被日渐退化。根据林业厅1963年、1972年、1980年调查资料表明,*河流域21年来有林地面积损失62,平均每年损失0.1万hm2,天然林及湿地破坏消减速度是惊人的。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利用直接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环境的变化表现趋势为:稳定湿地不稳定湿地;常年湿地季节性湿地;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深水湿地浅水湿地;淡水湿地(半)咸水湿地。与此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亦发生演变,物种结构趋向简化,鸟类、鱼类以及珍稀动植物数量急剧下降,系统功能减

21、弱,自然生产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稀疏,林木与植被由湿生及中生向旱生转化,土壤沙化及盐渍化面积扩大,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因此加大鄱阳湖湿地环境保护和治理,维系着*地区绿洲的存在,关系到*地区人民的生存、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多样性程度丰富,植被类型以木本和灌木为主,草本次之。生态类型多,主要包括湿生、水生及部分中生和旱生类型,造就了湿地生境的复杂性。多广布种,亦有稀有种。由于湿地环境比陆地生境变化缓和,长距离迁飞的水鸟和水系传播种子,造就了湿地植物多广布种和稀有种。遗传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由于湿地分布广、互相之间被陆地

22、分隔,许多广布种在各处不同的湿地表现出来的差异往往是明显的,有环境饰变,也有基因型上的差异,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生境及生态系统多样性,鄱阳湖湿地地貌地质构成复杂,湿地成因特殊,由河流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淡水木本和淡水草本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构成,湿地生态系统较脆弱,易受人为扰动。1、生态系统多样性鄱阳湖湿地涵盖了河流、湖泊、草甸、荒漠、水域等一起构筑成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其生态类型可划分为荒漠绿洲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沙漠边缘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前山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等。湿地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淡水草本沼泽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和河漫滩湿

23、地生态系统。其地理位置独特,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景观完整,生态系统多样。2、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湿地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南面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直面高耸的*山脉,周缘被山前荒漠所包围;湿地保护区地势较低,是克兰河地表径流的散失区和*河的汛期洪水倒灌区。湿地的沼泽与水生植被丰富多彩,深水区分布着荇菜群系、睡莲群系和狐尾藻眼子菜群系等;浅水区以芦苇群系为主,亦有一定的香蒲、水葱、黑三棱及慈菇泽泻群系。湿地的草原草甸植被面积较大,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为芦苇禾草群系、拂子茅群系;相对干旱的地段主要是芨芨草群系和冰草群系,局部区段分布着成片的大叶补血草、盐生鸢尾等珍贵野生花卉。湿地的河岸林主要分布在*河和

24、克兰河河谷,以杨柳科树种为主,主要有额河杨群系、银白杨群系、银灰杨群系、黑杨群系、白柳群系和灌木柳群系。在湿地的周缘地区,分布着荒漠灌丛和灌草丛,主要代表群系有:铃铛刺群系、甘草群系、苦豆子群系、白刺群系和胡杨群系。湿地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芦苇沼泽良好的庇护条件,为许多鸟类提供了极好的繁殖和歇息地。根据中国植被的类型划分,*湿地的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草原区域西部草原亚区域,而按照侯学煜的植被分区则属于温带荒漠大区。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处理,按照宋永昌植被生态学中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5个植被型,46个群系。3、物种的多样性*湿地地处荒漠区,被干旱与半干旱

25、环境包围和分割,荒漠和多种隐域性生境相互阻隔,形成了许多低价元生态地理小区。在地理区划上属于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A),准噶尔小区(A1)(引用*森林动物区划)。该小区气候相对湿润物种较其它小区丰富,湿地以水鸟和鱼类居多。据统计调查,*湿地的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计有65科259属551种(包括6亚种6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8种、裸子植物1科1属5种、被子植物61科255属538种(包括6亚种6变种),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47科196属424种(包括2亚种4变种),单子叶植物14科59属114种(包括2变种4亚种)。总之,区域性单种属构成了*湿地维管植

26、物区系属的主体,而小型属所包含的种类构成了本湿地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种的主体。*湿地有野生脊椎动物254种,其中鱼类22种,两栖爬行动物13中,鸟类183种,兽类36种。有昆虫8目66科238种,以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为主,既有不少林业、草原害虫,也有许多经济昆虫和药用昆虫。*湿地共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9种。*湿地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极具特色并与湿地相互依存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特点,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并且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四、鄱阳湖湿地潜在的保护价值需要*湿地曾经具有很丰富的物种资

27、源,但由于遭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受损,如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通过天然的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得到恢复,具有很大的潜在保护价值。五、鄱阳湖湿地的学术性需要*湿地位于准噶尔盆地北缘,地处*山脉南麓,*河中上游,生态战略位置十分突出。湿地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成分特殊且具有丰富的遗传性多样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加之从区域分布、地貌、水文和化学特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能量流动等方面均反映了该湿地系统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主要表现在:类型繁多,群落面积差异悬殊,生态系统分布明显,群落组成和结构相对单纯,多广布成分,湿地植被地带性特征较差,湿地植被中资源植物数量较丰富,演替迅速。科研价值巨大,为

28、国内外科学界所瞩目。因此在进行保护和监测的同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遗传特性的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生态旅游试验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六、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需要*湿地生态系统有相对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群落和多种濒危生物物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可以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直接的、近距离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提高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及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保护区的建设,搭建对外交流特别是区域科研和技术合作的平台,通过生态旅游等,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提升*湿地的知名度,本项目的实施将有益于*湿地生态

29、系统的恢复,将有利于旅游景观条件的改善,提高区域旅游环境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加发展。七、加强管理的需要多年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的生态区位和生态功能认识不足,以及周边森林的乱垦、滥樵、过牧和河流上游的乱截流、乱蓄水,致使河流断流,进入*湿地的水量不断减少,湿地的水位下降,湿地面积缩小,使原来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风沙危害不断加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为维持*湿地脆弱的生态平衡,防止湿地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更显其迫切性。综上所述,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在生态区位上极其重要,而且湿地内

30、分布有种类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山脉南麓及*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通过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稳定和改善自然环境,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探索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市,距离市区约75Km,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7384743,东经87288730之间,南北宽17.4 Km,东西长19.4Km。东至叶克阿沙、巴勒哈木斯、特斯克拜特、散德克科木;南与*河边路为界;西接布尔津县交界排碱渠;北至哈拉库木、加尔玛、*渔场、阿克托别、克兰河坝。

31、*湿地平均海拔490m,是*市最低凹区。湿地总面积30667hm2,占全市面积的0.027%。二、地质地貌鄱阳湖湿地位于*地槽褶皱系中段,*大断裂南缘。1、构造*湿地所在的*地槽褶皱系,地质构造上属西伯利亚地台西南边缘的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西北部的亚级构造单元,位于喀拉*褶皱带与*挤压褶皱带2个级地质构造单元及两大断裂带的交汇处。*断裂:呈北西西向,断裂面倾向北北东,倾角60左右。破碎带宽100500m,沿断裂带常有糜棱岩化现象,偶见断层角砾岩。克兰断裂:走向由北西西偏移到北西向,形成东南较紧闭,西北较宽阔的构造格局。2、地貌湿地海拔476-496米之间,由克兰河、切木尔切克河、阿拉哈克河的冲积

32、扇及*河谷地平原组成,一般属河谷改道而成,多为草甸沼泽区,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则为盐化草甸地貌,局部为风蚀河丘地貌。三、气候特征*湿地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又处于准噶尔盆地北缘,受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干热,昼夜温差大,常有干热风侵袭,冬季寒冷,冬春多风。1、气温与日照根据*市气象站历年的观测,本区年平均气温4.0,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6.7;一年中冬季最长,计150天左右,约占全年的41.1,夏季短,计45天左右。本区日平均气温0的年积温为3248.3,5的年积温为3087.4,10的年积温为2794.7,15的年积温为2073.5。年平均

33、日照2825-2960h,日照率为64%-66%。冬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5-8月每月日照时数都在300小时以上,一日最长实际日照可达15.1小时。2、降水和蒸发本区年均降水112.6mm,蒸发潜量2000mm左右,最大年降水量180.6mm,最小年降水量93.9mm,年均降水日数134天。本区初雪日11月下旬,终雪日为翌年3月中旬,年均降雪期约为140天,冬季积雪深度一般为10-15cm。3、霜期与冻土本区初霜期为9月29日,终霜期为5月3日。地表约在10月底冻结,解冻期约在4月初,冻结期约为180190天;11月至翌年3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大冻土深度120cm。无霜期148-15

34、2天。4、风天冬春多风是本区气候的特点之一,多为东风,历年平均风速为3.1-3.5米/秒。四、土壤条件湿地土壤类型多样,随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的不同而变化,各土壤类型多呈斑块状交错分布,湿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如下:棕钙土:斑块状分布在湿地内,以洪积和洪积冲积母质为主,剖面中砾石含量在5%以上,腐殖质含量少,钙积层部位高,一般在20厘米左右。全剖面呈碱性反应,分丘陵棕钙土、灌溉棕钙土、灌溉耕作棕钙土三个亚类。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切木尔切克乡以西古河流域冲积区和红墩乡阔克萨孜、阿拉哈克乡西戈壁下部的碱性草甸上,母质为冲积物,土壤质地较细,但沙性大。由于冲积时期的不同,有些存在于高阶地上,有些存在于低阶地上

35、。该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为1.5%,最高可达2%-3%。土体较干旱,剖面有锈斑层,分灌溉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风沙土:分布在湿地靠近阿拉哈克乡和喀克乡一拉希力侧,分流动风沙土、荒漠风沙土和灌溉风沙土三个亚类。潮土:分布在湿地靠近沼泽的平坦地段,分布较广。分灰潮土、普通潮土和盐化潮土3个亚类。沼泽土:分布在湿地的低洼积水区域,分草甸土和苏打盐土两个亚类。五、水文及湿地环境*湿地是*市西南部的沼泽水网区,克兰河水、阿拉哈克河水均泻入此沼泽内。每到仲春季节,雪山融化,*河河水暴涨,大量的洪水倒灌入*湿地,形成浩瀚的水域景观。*河发源于*山南簏富蕴县境内的加勒格孜峰,在*市是一条过境河,自东向

36、西横穿南部平原,年径流量30.91亿立方米。每年倒灌入*湿地的洪水超过300万立方米。克兰河是*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北部的乌尔莫盖提达坂,大、小克兰河在洛海图汇合后叫克兰河。河流出山口后,经红墩乡克孜尔加的大拐弯,折向西流,流散于*湿地后,在克兰奎汉处汇入*河。每年平均径流量6.27亿立方米。克兰河另有三条支流,分别是汗德尕特河、切木尔切克河和阿拉哈克河。汗德尕特河发源于铁木尔巴坎山一带,流经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在喀拉苏一带汇入克兰河,年径流量0.32亿立方米。切木尔切克河发源于前山区的苏卡拉萨依,流经切木尔切克乡灌区,至巴里巴盖后汇入克兰河,年径流量0.45亿立方米。阿拉哈克河发源于前山区

37、的库尔图一带,流经塔尔浪盆地至阿拉哈克乡,下游无固定河床,在*一带汇入克兰河,年径流量0.57亿立方米。*湿地位于*市区的西南部,克兰河水、阿拉哈克河水均泻入此沼泽内,(*河水在洪水期也倒灌于此)。本区密生芦苇群系和香蒲群系等水生植物。沼泽区内有天鹅、白鹭、鸬鹚以及细鳞鲑、西伯利亚鲟、小体鲟、白斑狗鱼等珍贵鱼类。六、生物资源*湿地位于我国温带荒漠区,基本植被类型以荒漠灌丛为主,但是,随着*河及其支流克兰河的河流水分的漫灌输入,在*湿地内形成了面积广泛的沼泽湖泊,为水生、中生性植被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湿地在整个范围内微地形的变化,形成了整个湿地内水分分配不均,形成了从水生植被类型到荒漠

38、植被类型的一系列演替序列:在靠近河道凹陷较深的地段,形成了浅水沼泽和湖泊,水生植被发育;较浅地段由于河流水分补充的季节性特点,形成了面积广泛的草甸植被和草原植被类型;在地势更高的地段由于水分供应更加困难,形成了荒漠灌丛和盐生灌丛植被类型,在湿地西北部边缘地带,由于靠近*前山区,距离河道更远,水分补充更为困难,形成了垫状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类型。在湿地南部的额河河岸两侧,由于在每年洪水的季节性漫灌和主河道及其支叉水分的侧渗,维持了两侧河岸较为充足的水分,使得杨柳科天然林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成了隐域性的河岸森林植被类型,林地下草本植被发达;在靠近额河河岸许多空旷地段,由于人为漫灌措施和放牧的破坏

39、,乔木生长困难,发育为草原植被类型;随着河流改道及漫灌强度、频率的改变,远离河道的森林植被不断衰老死亡,加上人为的破坏砍伐,在部分地段不断稀疏,形成无林地,此时草本植被盖度也不断降低,在地表淤积的细沙活化,在风力作用下就地起沙,形成沙垄、沙丘景观类型,在此环境下沙漠灌丛得以发育,形成了沙漠植被类型。可以看出,尽管*湿地的地形较为平坦,由于微地形的变化和河流水分的分配不均,形成了从旱生、超旱生的荒漠植被类型到水生的之辈类型等一系列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类型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5个植被型,46个群系。据统计,*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54种,其中有鱼类1纲5目8科22种;两栖纲1目1科

40、1种;爬行纲1目3科12种;鸟纲14目36科183种;哺乳纲6目13科36种。七、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区域*湿地位于*市西南部,行政区域上属鄱阳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区*市管辖,总面积30667hm2。湿地涉及阿拉哈克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切木尔切克乡、拉斯特乡和北屯国营林场。各乡镇都执行一级政府行政职能。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湿地周边的五个乡和一个国营林场,总户数7979户,人口39210人,总面积65.0842万hm2。湿地周边的五个乡均以牧业为主,牧户约2529户,牧业人口14075人,劳动力11523人。湿地地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周边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有4393户,约占总人

41、口的55,维吾尔族175户,约占总人口的2,此外还有汉、蒙、回、维吾尔、藏、布依、东乡、柯尔克孜等民族。多数从事牧业生产,牛、羊、马等各类牲畜共约30.3763万头。北屯林场现有职工98人,其中在职职工59人,离退休人员39人;在职人员中,干部18人,工人41人;干部中,行政干部2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3.4%,技术干部6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0.2%;工人中固定工41人,占69.5%。根据调查统计,湿地内季节性居住人口共有408户2433人,分别隶属于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阿拉哈克乡、*渔场四个乡镇;平均人口密度7.9人/km2。其中季节性居住在保护区内部的居民253户,保护区边缘地带居民1

42、55户。保护区内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有少数汉族和蒙古族,主要在冬半年从事畜牧业生产。3、交通、通信、能源湿地管理站设在*市,距保护区中心管护站75公里,距离乌鲁木齐市700公里。湿地东有*市北屯镇的216国道;北有*市布尔津的217国道;西有北屯镇布尔津的省道;保护区内有一条从一八一团至盐池乡20公里长的乡道;其余均为简易牧道。据统计,2004年*湿地周边五乡共有通信线路总长度346km,其中中继线路186km,中继光缆线80km,固定电话3761部,客货车538辆。湿地管理站现有电话2部,吉普车1辆,中心管护站有电话1部,其它管护点没有配备电话和交通工具。湿地及周边社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

43、利用太阳能尚不普遍,牧民利用风力发电的风气正在形成。目前,农牧民的生活能源仍以烧煤为主,兼烧薪炭,生活用电源自农十师或一八一团的水力发电。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现有输电线路2.8km,变压器1座,另有风力发电机3台。四、地方经济*湿地周边涉及的五个乡和一个林场,2004年社会经济状况见表3-1。表31 湿地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统计表社区名称户数民族(户)总人口(人)牲畜存栏(只)年人均收入(元)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其他民族阿拉哈克乡19441536563529582786002847喀拉希力克乡1109713133835171558002830萨尔胡松乡77475811552975406327

44、41切木尔切克乡2450889361525135001000002850拉斯特乡17024977011355660153003383北屯林场61132462486429600五、历史沿革鄱阳湖湿地位于*市西南部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区乡制期间隶属于第四区的阿拉哈克乡和苛苛苏乡;1958年人民公社制期间,划归盐池人民公社、盐池公私合营牧场、克木齐公私合营牧场和切尔克齐公私合营牧场,1984年实行社改乡,建成沿用至今的阿拉哈克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切木尔切克乡。2001年9月经鄱阳湖人民政府文件新政发(2001)119号文批准成立“鄱阳湖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第二节 湿地资源条件一、土

45、地或资源的权属(法定权属与实际权属)鄱阳湖湿地的全部土地和自然资源属国有资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前全部归*市林业局管辖,湿地内所有土地全部换发了林权证,其中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确定发证面积30667hm2,文件号为:新政发(2001)119号。湿地保护区四周边界清楚,无土地使用权纠纷。二、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区内林业用地13853.3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17%,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几乎全为天然林,面积8810.36 hm2,占63.60%,宜林沙荒地1155.68 hm2,占林业用地的8.34;非林业用地16813.6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4.83%,其中10669.20hm2为沼泽湿地,占非林业用地的63.46。三、湿地资源条件鄱阳湖湿地涵盖了河流、湖泊、草甸、荒漠、水域或高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