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7014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与人员名单姓名单 位专业职称职务签名*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高 工主 任*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工程师副主任*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高 工博 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高 工硕 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工程师硕 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工程师硕 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经济助 工国营*市*营林林场经济工程师场长国营*市*营林林场*工程师院审定: 室审核:目 录第1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3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4 综合评价4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2.1 项目建设背景

2、62.2 项目建设必要性9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113.1 项目区概况11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17第4章 市场分析234.1 市场分析234.2 市场风险分析27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305.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305.2 项目建设目标315.3 项目建设布局315.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325.5 生产技术方案335.6 项目实施进度40第6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426.1 机构设置与职责426.2 经营管理模式446.3 经营管理措施446.4 技术培训476.5 消防、劳动安全、卫生与节能、节水49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527.1 环境影响52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547.3 环境影响评价55第8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68.1 投资估算依据568.2 投资估算578.3 运行经费578.4 资金筹措58第9章 效益分析599.1 经济效益分析599.2 社会效益分析619.3 生态效益分析62第10章 附 录6410.1 附 表6410.2 附 件6410.3 附 图64附表:附表1 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2 项目建设单位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附表3 项目建设单位基础设施、设备现状统计表附表4 项目区小班现状调查表附表5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摊销表附表7 项目产品产量、产值测算表附表8 项目运营总成本费用估算

4、表附表9 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0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附件:附件1 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2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3 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附件4 项目建设用地权属证明(林权证)附件5 项目科技合作协议附件6 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采穗圃)附图:附图1 *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置图附图2 *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图第1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市林业局项目建设单位:国营*市*营林林场项目法人:李河生项目建设地点:国营*市*营林林场*分场项目性质: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营造

5、林工程:新建油茶林1600亩。基础设施设备工程:购置病虫害防治设备2套、生产工具10套,新建简易管护棚1个、蓄水池2座、晒场800m2,维修道路0.4km、林道3km。技术培训工程:完成技术培训50人次。项目建设期限:1年,抚育顺延2年。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75.00万元。按建设内容构成分,营造林工程投资298.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60%;基础设施设备工程投资26.50万元,占7.07%;技术培训工程投资5.00万元,占1.3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7.00万元,占7.20%;基本预备费18.00万元,占4.80%。按费用构成分,建安工程投资319.50万元,占项目

6、总投资的85.20%;设备购置费5.50万元,占1.47%;其它费用50.00万元,占13.33%。按资金来源分,拟申请中央投资1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67%;地方配套资金50.00万元,占13.33%;经营主体自筹资金225.00万元,占60.00。项目科技支撑单位:*农业大学*院项目建设目标: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政策支持为依托,以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为手段,选用经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无”系列等油茶优良无性系,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600亩,全面提高单位面积油茶产量,新造油茶林稳产后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通过高产油茶示范

7、基地建设,提高油茶集约经营水平,推进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使油茶产业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项目效益: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内的宜林荒山荒地、荒芜旱地等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增加了区域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可提高0.36),提高了林分质量,又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可拉动内需至少120.90万元,年均至少提供26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场区人均年增收357.58余元,另外还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及林业新科技推广应用率,从而推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经计算,达产后油茶鲜果年产量120万公斤,可实现产

8、值180.00万元,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0.7(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10.50年,动态投资回收期16.22年。因此,项目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良好。项目编制单位:*省林业调查*院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7年9月;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4年2月;*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省林业厅,2006年11月;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国家林业局,2006年8月;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1年;油茶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2006

9、年; 其它相关资料。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内 容单 位数 量备 注1建设任务营造林规模亩1600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人次502投资单价高产油茶林新造元/亩1865技术培训元/人次10003建设目标新造油茶林鲜果产量kg/亩750稳产期4项目建设投资建设总投资万元375.0建设期1年营造林工程万元298.5基础设施设备工程万元26.5技术培训工程万元5.0其它费用万元27.0基本预备费万元18.05资金筹措中央投资万元100.0地方配套万元50.0经营主体自筹万元225.06经济指标油茶鲜果元/kg1.5油茶鲜果产量万kg/年120稳产期油茶鲜果产值万元/年180稳产期7财务分析指标内部收益率10

10、.7税后静态回收期年10.50含建设期动态回收期年16.22含建设期投资利润率22.181.4 综合评价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和优良的生态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美誉,以“健康绿色”著称,在众多食用油品种中占据重要位置,越来越受大众青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林地产出,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广应用集约经营新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推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符合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省油茶产业发展要求。项目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油茶栽培历史悠久,

11、土地资源丰富,劳力资源充足,群众喜爱种植油茶,当地政府重视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油茶丰产栽培经验丰富,项目科技支撑单位技术力量雄厚,可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条件成熟。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是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国家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布局和*省油茶产业发展实际,种苗供应有保障,生产技术有依托,经营主体明确,经营形式多样,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切实可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国土绿化,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油茶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就业,繁荣农村经济,维护

12、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条件成熟,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意义重大。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国家予以立项支持。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阔叶树种,大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广泛种植于我国江南低丘陵山区,且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由油茶籽加工而成的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植物油王”,它是纯天然的、品质极佳的上等植物油,也是理想的、优质的保健食用油,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富

13、含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茶多酚、总黄酮等保健成分,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防腐剂和人工调味剂,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胃肠功能、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林业既是一项产业,更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为社会提供各种林产品,而且还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油茶是为数不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树种之一,而油茶产业更是成为新时期林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满足社会对良好生态环境、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促进南方丘陵山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南方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14、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适当恢复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大力改善品质。2008年1月,温家宝总理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规划,并研究相应的措施;同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又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纳入整个油料产业发展,并认真研究部署。根据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国家林业局,2006年12月),我国将建立以湖南、*为中心产区,广西、福建、贵州、湖北等省(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并提出要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

15、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积极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符合国家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据统计,2008年*省共100个县(市、区、管委会)有油茶林分布,面积合计1120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4,占全省经济林面积的77.50,常年产油量5.0多万吨,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省自然条件优越,油茶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加快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省编制了*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提出了“1155”工程,即“培养1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带动1万户油茶专业大户,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500万亩,力

16、争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近年来,*省在油茶产业高速、高效发展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良机,继续强化油茶产业发展措施,全力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近1000个,面积超过50万亩。*省目前已选育出经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亩产茶油50kg以上的油茶优良无性系43个。其中,*省林科院的“赣无系列”、赣州市林科所的“赣州油系列”、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的“长林系列”等33个高产油茶无性系品种,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来,全省共有10多项关于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科研成果先后

17、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奠定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市现有油茶林面积约2万亩,其中新造的高产油茶面积仅为4000多亩,大部分属6070年代种植的盛果期油茶林,由于管理粗放导致产量低下,亩产油量仅为7.8kg。根据*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3万亩。*市现有油茶林面积近1.5万亩,其中*林场就分布有4150亩。据调查统计,*市现有适宜油茶种植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荒芜旱地及适宜改造的油茶低产残次林约60多万亩,全市的农民人均1亩,如果大面积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技术,每年可以人均增收2000多元。因此,根据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社会经济发

18、展新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全面提升油茶集约经营水平,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市决定在*林场*分场地区建设一个“*最大、*有影响”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整个*市走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特向国家申报“*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需要我国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环境变化和人口激增,粮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我国食用

19、植物油消费总量达到2250万吨,而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仅为890万吨,自给率仅为40,距离自给率超过60的安全线还有一段差距,而随着人们对食用植物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据调查统计,*市现有适宜油茶种植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荒芜旱地及适宜改造的油茶低产残次林约60多万亩。据测算,种植1亩高产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1.2亩油菜或2.3亩大豆。因此,发挥区域自然条件优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增加产油量,对于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是有必要、也很迫切。2.2.2 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

2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据测算,每公顷高产油茶每年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万元、生态效益4.2万元,其综合效益是一般用材树种的1.5倍。因此,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实施本项目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很迫切。2.2.3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油茶品种混乱、良种使用率低、经营管理粗放、集约经营面积小、衰产油茶林面积大等因素制约了*市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省在油茶良种培育与油茶经营管理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省林科院、赣州市林科所先后培育出一批优良的油茶无性系,在集约经营管理下,亩

21、产茶油可达50kg以上。为了充分调动林农科学经营油茶积极性,提高油茶良种使用率,推动区域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在*市建设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既能示范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集约经营管理,又能提高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因此,实施本项目意义重大,而且非常有必要和迫切。2.2.4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需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脱贫致富主要靠的是林业,而油茶等名优经济林产业在我省林业产业中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据测算,项目在整个经营期(20年)内年均至少提供26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场区

22、人均年增收357.58余元。因此,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需要,实施本项目是有必要,也很迫切。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国营*市*营林林场地处*市最北端,系怀玉山支脉北麓,处*(市)交界,故而得名“*”。距*市32km、*县38Km、*平均为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111718,北纬28342837,土地总面积2155.2hm2(不含挂靠自然村)。3.1.2 自然资源状况3.1.2.1 气候项目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季节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春季温

23、和,阴雨连绵;夏季炎热,汛旱分明;秋季温凉,降水稀少;冬季较长,初雪偏早。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2.428.2,极端最高温度41.1;最冷月为l月,月平均气温3.26.3,极端最低温度-9.1。年平均降水量1827mm,蒸发量1572mm,47月为汛期,四个月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68.5mm,占全年的57.7%,而其它八个月的降雨仅占全年的42.3%,可见降雨在年际间、年内分配都很不均匀。年平均日照时数1977.0小时,有效积温5674,无霜期26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风速为2.1m/s,最大风速15.3m/s,风向多为NW。3.1.2.2 水文辖区内河

24、流较多,水量充沛,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条,河流总长度38.2km,分别汇入信江,经鄱阳湖达长江入海;山塘水库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位于信江河泗沥支流*分场的*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老溢洪道、输水隧洞、原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44km2。优越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特别是适宜油茶的大面积栽植。3.1.2.3 土壤项目区的土壤多为页岩、砂砾岩、紫色页岩发育形成的红壤和黄壤,土壤结构良好,土层厚度在70cm以上,腐殖质含量丰富,pH值均在56之间,很适宜油茶等植物的生长。3.1.2.

25、4 大气及旅游环境项目区四周百里无工业产业,空气、地表水、土壤条件均符合OFDC有机认证标准。空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飘尘(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光化学氧化剂(O3)等污染物的浓度均在标准范围之内,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辖区内山高林茂,曲径通幽,气候温湿,空气清新沁脾。晨分云蒸雾绕,时远即近;晚分远山如绵,近景明画。四季清草路边,山花娇艳,流水潺潺,如眸如镜,如诗如画。春可采花踏青,欣赏美景;夏可昕风揽月,涛声蛙鸣;秋可采实探奇,登高眺远;冬可踏雪寻春,是旅游、消暑、揽胜、养心的好去处。3.1.2.5 地形地貌辖区内多为怀玉山余脉,切割

26、较浅,地势由北部向南倾斜,最高峰为三县交界的“*”,海拔1054.6m。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其次为岗地和小平原,还有丹霞特殊地貌类型。山地海拔5001000m,丘陵海拔100500m,岗地处于丘陵之间,海拔100m左右,坡度小,较为平坦。项目区位于*林场*分场的西北部,地势平坦,海拔高差在20m范围内,适宜油茶等经济林的种植。3.1.3 社会经济状况3.1.3.1 行政区划与人口国营*市*营林林场土地总面积2155.2hm2(不含挂靠自然村),下设三个分场,即:*分场、*分场、*分场;有四个集体挂靠村,即:黄沙村、邱家村、李家村、*村。全场总人口2010人,职工总数为640人。3.1.3

27、.2 交通运输林场交通便利,*公路、梅新公路贯穿境内,距*铁路及*高速公路、*国道、*公路均在3040km范围内,各分场场部和挂靠村已互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另外,辖区内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风淳仆。3.1.3.3 供电及通讯林场内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和中小型企业用电。*水库通过加强农村电气化建设,科学制定电网发展规划,精心实施电网改建扩建,使农村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升级,完全可以确保招商引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对电力的需求。通讯设施较为完善,与外界联系非常方便,已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营业微机化和移动通信手段多样化,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

28、95以上,快速、便捷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具规模。便利的交通运输、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完备的供电、通讯条件有利于本项目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设。3.1.3.4 项目建设其它关联情况建设单位情况国营*市*营林林场为正科级单位,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资源状况。全场总行政面积30158亩(不含4个挂靠的自然村),其中林地面积27605亩,占91.5%;农田面积1158亩,占3.9%;道路、水域和房屋等面积1395亩,占4.6%。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是林业,还有农业和养殖业,外加4个挂靠的自然村。林地面积中,有林地20305亩,占林地面积的73.6;灌木林地1700亩,占6.2;未成林造林地1

29、200亩,占4.3;苗圃地100亩,占0.4;无立木林地800亩,占2.9;宜林地3500亩,占12.7。有林地中,毛竹林面积3675亩,占有林地的18.1%;天然阔叶林409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503亩,退耕还林500亩),占20.2%。活立木蓄积97386m3,毛竹立竹52.5万根,森林覆盖率87.2。组织机构。全场目前设职能机构“三办三科”,即:党政办公室、综治办公室、计生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营林基建科和生产供销科。常设机构有7个,即:武装部、工会委员会、护林防火指挥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计生领导小组。总场下设三个股级单位分场,即:*分场、*分场、*分场。*分场主要以

30、油茶、果业、农田为主,包括黄沙村和邱家村2个集体挂靠村;*分场主要以木竹采伐、营林、农田为主,包括李家村和*村2个集体挂靠村;*分场主要以木竹采伐、营林为主。人员构成。全场总人口2010人,职工总数为654人,其中:有编在职职工477人,离退休职工177人。按职称结构分,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2人、普通工人463人。按学历分,本科及以上1人,大专6人,其它470人。全场现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可用劳动力达上千人,主要从事农业、林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农林生产方面的经验。另外,下设分场挂靠的4个村,也为项目建设及运营生产所需劳动力提供了保障。基础设施设备。*林场是个典型的人多资源贫乏的林场,近

31、几年来均为负债经营,职工工资偏低(月均仅300元左右)。目前已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包括:办公室300m2、档案室100m2、生产用房及库房4100m2、职工住房约24500m2;电脑10台,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1套,病虫害防治设备1套,生产用车1辆。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建立小面积的晒场,并购置了小型油茶籽干燥设备。科技支撑单位情况*农业大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良好。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4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16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建

32、院60多年来,主要从事针叶用材树种、珍稀阔叶树种、经济果木、花卉等植物良种选育、繁殖和资源培育及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林业生物技术应用等研究,是我省以林业技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教学科研机构。*农业大学*院在油茶丰产栽培方面形成了成套的规范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良种选用技术(适地适树),壮苗培育技术(芽苗砧嫁接技术),新造林规划、营建与管理(立地选择、林地规划与整理、造林密度控制、林分管理与树形控制、水肥及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低产林改造与复壮(预植更新、高接换冠、林地及林木复壮技术)。此外,还在油茶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在不断改进茶油的精深加工的基础上,加大了油茶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

33、茶枯、茶籽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综上所述,教学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可以为本项目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及区域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项目区油茶产业发展情况面积。*林场*分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营造油茶林7000余亩,均为本地野生油茶培育出来的品种,以“寒露籽”和“霜降籽”为主。因栽植年代久远、品种严重老化、“人栽天养”不良观念及市场等原因,导致现存油茶林面积仅有4150亩。产量。由于初植密度小(80株/亩)、品种杂乱(野生品种)、管理粗放(未进行垦复、施肥、修剪)等原因,从而导致树体老化,生长处于不良态势,茶油平均产量仅为3.7kg/亩,亩均产值74元,利润仅为66元/亩。其中,管

34、理相对较好的1000亩油茶林,茶油产量为7.0kg/亩;管理较差的1500亩,基本处于荒芜状态,茶油产量仅有1.5kg/亩。发展情况。该场选用*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无1、赣石848、赣抚20等24个高产油茶无性系,通过高冠换接的方式建立采穗圃100亩,并颁发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见附件)。*分场通过实施“油茶预植更新示范项目”和“油茶高冠嫁接示范项目”,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2006年,该场建立了408亩油茶良种预植更新示范园,首先对老化的油茶植株进行重度修剪,行间进行全垦抚育,并预植从省林科所和亚林中心选购的油茶优良品种,而油茶老树对新植幼苗也可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目前幼树的成活率达90以上,预

35、计3年后即初产期的茶油产量可达15kg/亩。2007年,该场选定了立地条件、树形树势相对较好的300多亩油茶林,进行整形修剪并分别嫁接茶花和高产油茶无性系穗条,使大面积处于半荒芜状态的低产油茶林林相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此外,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正在该场开展油茶丰产平衡施肥研究。加工情况。目前,该分场可开发并适合栽植油茶的土地及林地尚有6000余亩,为充分挖掘该地发展油茶产业的潜力及价值,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建立小面积的晒场并购置了小型油茶籽干燥和加工设备,为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打下了基础。项目区目前并无大型生产及精深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小作坊形式,生产和加工能力

36、有限,茶籽主要销往*市三绿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市林特产有限公司。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3.2.1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3.2.1.1 气候条件适宜项目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距*市气象资料统计,全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9.1,全年日照时数1977.0小时,年降雨量1827mm,无霜期263天。油茶的生长喜光照和酸性红壤,好温度,忌严寒霜冻。因此,项目区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发育,为实现该地区油茶示范基地的建设及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3.2.1.2 生态环境良好项目区属怀玉山支脉绵延区,四

37、周峰峦叠嶂,群山连绵,森林覆盖率高达87.2,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无重大自然灾害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切方圆百里无工业产业污染源,无论是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均符合OFDC的有机认证标准。因此,该地区适宜建设全生态的茶油等有机食品产业链。3.2.1.3 区位优势明显贵溪隶属*市,东连江浙,南控八闽,铁路纵横,公路畅通,不仅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是上海经济区与南部开放省区、华中及整个大西部地区联系的要冲,更是联接闽、浙、皖、苏、鄂、湘、粤、赣诸省,承接沿海特区、港口城市同内陆腹地联系的要道。项目区位于距*市区48km、*市33km的北乡,贵溪至*的贵神公路贯

38、穿境内。因此,无论是招商引资的开发项目,还是产品销售的流向市场,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3.2.1.4 市场前景可观由于茶油的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A、C、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含茶多酚、山茶苷、黄酮类等保健成分,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和任何防护剂、人工调味剂,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极强,具有易于人体消化,增进胃肠道功能,抗氧化、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抑制动脉硬化,降血脂和胆固醇等方面的功能显著,所以一直是国内人们食用的最佳植物油。但是,*市油茶资源严重缺乏,据统计,全市油茶林面积1.5万亩(其中:*林场*分场4150亩、*镇2000亩、河谭垦殖场2500亩、

39、退耕还林5027亩,其余面积为零星分布),由于品种混乱、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茶油产量较低,平均6kg/亩左右,年产茶油总量不足100t,油茶产业不尽如人意,按全市人口60万计算,年人均可供茶油不足半斤。因此,面对如此严重的供求矛盾,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可观。3.2.1.5 劳力资源充足项目区与*市*镇毗邻,该镇现有农业人口3.5万人,常年可提供4000余人富余劳力;*林场挂靠的四个村每年也可提供近200人的劳力;另外,林场尚有400余人的下岗职工。因此,该地区适宜建设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农产品开发方面的产业,农村劳力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证。3.2.1.6 技术支撑有力*

40、市是*省重点林业县,也是*省红壤开发的重点县。目前,市局已有农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人,林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林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林业的生态建设,已培养了一支300多名油茶、果业及各种林木生产技术管理的产业工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农业大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员,并在油茶的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可以为该地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该项目建设的技术条件完备。3.2.1.7 各级政府重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国家林业局,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

41、规划(20082015)(国家林业局,2008年)、*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省林业厅,2006年)等油茶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油茶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3万亩。*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油茶开发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扶持,即新增、嫁接高产油茶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贴300元。因此,正是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高涨,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更加助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3.2.1.8 栽培技术成熟项目建设地点*林场*分场主要以油茶、林果业生产为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栽植油茶,目前经营面积已有

42、4150亩。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分场实施了“油茶预植更新示范项目”、“油茶高冠嫁接示范项目”和“油茶丰产平衡施肥研究项目”。因此,建设单位长期从事油茶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栽培技术成熟。3.2.1.9 良种资源丰富林场选用*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无1、赣石848、赣抚20等24个高产油茶无性系,通过高冠换接的方式建立采穗圃100亩,年产穗条8500kg左右,可用于培育嫁接苗木或高接换冠。另外,*省林科院培育的“赣无”等系列,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的“亚油”、“长林”等系列品种,均通过了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适宜该地区栽植。因此,该项目建设良种资源丰富,种苗供

43、应有保障。3.2.2 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3.2.2.1 传统经营管理粗放项目区现有油茶林大多数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营造的老林,一直处于“人种天养”的自然生产状态,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油茶林荒芜严重,现存面积仅剩一半。再加上油茶品种混杂,树体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繁发生,致使单位面积产量极低,茶油平均产量仅为3.7kg/亩,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8kg/亩),还不到高产油茶林平均水平(50.0kg/亩)的10。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有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全面推广高产油茶栽植,通过新造油茶林的良种、栽植、抚育管护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单位面积茶油产量。3.2.2.2 资金投入缺乏油茶林

44、新造的前期投入较大,一般新造的成本约为1500元/亩。对于新造的油茶林,一般到了第5年才开始结实进入初产期,第10年进入稳产期,如此高昂的前期投入另众农户和企业难以承受。虽然地方各级政府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资金有限,仅够油茶良种补贴,远达不到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解决办法就是要求各级财政切实做好资金的整合,统筹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补贴和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另外还要放宽融资渠道,在有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办理银行贷款。3.2.2.3 基础条件欠佳由于项目区的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导致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突出表现在:土壤退化,理化性质亟待改善,需要进

45、行土壤改良;大面积顺坡作业,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急待改变耕作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区内交通不便,路面没有硬化,生产区的交通条件亟待完善。解决办法就是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及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地表覆盖指数,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改善项目区交通、灌溉、办公、作业等基本的生产条件。3.2.2.4 科技推广不力项目区由于缺乏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缺乏龙头企业的牵引,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明确,导致农业经济始终走不出发展的低谷。正是因为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导致油茶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种苗、栽培、抚育、管护等)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和推广,“只砍杂不垦复,只施肥不修剪”和“见苗就引,有苗就栽”的现象普遍存

46、在。这就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求发展,必须得有经济基础和科技支撑做保障;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同时完善“输血功能”和“造血功能”。第4章 市场分析4.1 市场分析4.1.1 市场调查油茶种植经济效益高,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饼和茶籽壳。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茶枯饼、茶籽壳等剩余物,含有茶皂素、粗蛋白、粗脂肪、单宁等化合物,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4.1.1.1 国内外市场食用油消费量逐年增长,特别是木本油料需求量增大。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