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705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11.1项目名称11.2承担单位11.3项目性质11.4项目建设地点11.5项目建设期限1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1.7项目建设投资41.8资金来源51.9效益分析51.10编制依据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2.1 项目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三章 保护区管理133.1 项目区保护工作现状133.2 保护区管理总体目标133.3 保护区管理组织机构143.4 保护区管理措施14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64.1单位性质164.2技术力量1

2、6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75.1 项目区基本情况175.2 保护区域资源概况185.3 保护区域建设地点245.4 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26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286.1 工艺流程286.2 主要技术方案28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367.1 项目建设目标367.2 项目建设任务367.3 建设规模377.4 总体布局38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428.1 建设内容428.2 土建工程428.3 仪器设备47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99.1 投资估算依据499.2投资估算499.3资金来源与筹措549.4资金使用54第十章 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安排5510.1 建设期限5510

3、.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510.3 项目实施进度56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5711.1 土地、规划5711.2 环保57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6012.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012.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6112.3项目运行经费的解决63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6413.1 效益分析6413.2 风险分析65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6614.1 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6614.2 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6614.3 招标范围66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6815.1结论6815.2建议68附表:附表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2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附表3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附表4 招投标事项申请表

4、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附图3 项目增殖救护研究中心总平面布置图附件: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1.2承担单位*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3项目性质新建1.4项目建设地点天水市*区娘娘坝镇1.5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2013年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大鲵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50公顷,分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和办公及附属设施四大块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为:1. 管护设施:建设永久性界碑20个、标牌30个,宣传牌7个,围栏5000m,在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六条支流分别建立基层保

5、护站,每个保护站30 m2、砖木结构。购置仪器设备17台(套)。见表1-1。表1-1管护设施及设备建设内容建筑形式及规格数量单位单价(元)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144.72 1.管护设施118.30 永久性界碑钢筋砼20个5001.00 永久性标牌钢筋砼30个11003.30 宣传牌钢制7个4000028.00 围栏金属网5000m10050.00 基层保护站砖木180200036.00 2.管护设备17台套26.42 取证摄像设备索尼DCR-HC102套95001.90 观测望远镜BRESSER5台6000.30 GPS定位仪GPS12C4台50002.00 数码相机 DSC-R12台360

6、00.72 监测车越野车1辆20000020.00 摩托车LF150-103辆50001.50 2.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实验及标本室110,人工模拟河道150m,育苗室400m2,育种室400m2,救治室400m2,小规格饵料培育池360 m2,大规格饵料培育池1200 m2,沉淀池50m3。购置仪器设备15台(套)。见表1-2。表1-2 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及设备建设内容建筑形式及规格数量单位单价(元)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244.09 1.增殖救护研究中心110233.60 实验室砖混5012006.00 标本室砖混6012007.20 人工模拟河道自然150m80012.00 育苗室毛石砼

7、 400125050.00 育种室毛石砼400125050.00 救治室毛石砼400125050.00 小规格饵料培养池毛石砼36040014.40 大规格饵料培养池毛石砼120035042.00 沉淀池毛石砼50m34002.00 2.监测设备15台套10.49 生态观测仪LICOR/DYNAMAX1台300003.00 水质分析仪101M型1台30000.30 溶氧测量仪1台100001.00 显微镜JXB-D2台25000.50 双目解剖镜1台50000.50 电子分析天平1台76000.76 生化培养箱1台65000.65 冰箱BCD-193W1台30000.30 恒温箱DG-2C1台

8、80000.80 分光光度计7222B1型1台140001.40 精密pH计PHS-4CT型2台42000.84 微量移液器SL-102台22000.44 3.宣传教育设施:建设科普宣传教育室40。购置仪器设备15台(套)。见表1-3。表1-3 宣传教育设施及设备建设内容建筑形式及规格数量单位单价(元)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9.75 1.宣传教育设施4.80 科普宣传教育室砖混4012004.80 2.宣传教育设备15台套4.95投影仪DELL1台15000.15电脑DELL2台70001.4录像机索尼1台75000.75多媒体制作软件1套7000.07大水族缸200L4个33001.32小水

9、族缸100L6个21001.264办公及附属设施:建设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一座,总面积320 m2,其中研究室110 m2,会议室45m2,宿舍75m2,职工食堂45m2,信息室45 m2;另建饲料加工间库房89.1m,锅炉房36.1m,配电室16.83m等。购置仪器设备28台(套)。见表1-4。表1-4办公及附属设施、设备建设内容建筑形式及规格数量单位单价(元)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146.40 1.办公及附属设施125.90 1.1办公设施三层32070.40 研究室框架110220024.20 会议室框架4522009.90 信息室框架4522009.90 宿舍框架75220016.50

10、职工食堂框架4522009.90 1.2附属设施55.50 饲料加工间及库房轻钢9011009.90 锅炉房砖混 3610003.60 配电室砖混 1810001.80 门房砖混2012002.40 供水渠道毛石砼800m604.80 供电工程含变压器2台5000010.00 水泥地坪混凝土70015010.50 室外道路沙石路 600m20012.00 大门砖混1个50000.50 2.办公及附属设备28台套20.50 电脑3台70002.10 打印机A32台30000.60 传真机FAX-B8402台30000.60 野外通讯设备6部70004.20 锅炉1吨蒸汽锅炉1台500005.00

11、 柴油发电机15Kw1台330003.30 饲料加工设备HKJ250B1套320003.20 抽水机2台25000.50 网具10套10001.00 1.7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482.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62.3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5万元;技术培训及宣传费6万元;基本预备费用24.04万元。详见表9-1。1.8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54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90%,地方配套资金6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10%。1.9效益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可增强保护力量和手段,将有效地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实施保护,防止水生生物资源

12、破坏和水域环境污染,使当地大鲵资源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利用增殖救护中心,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开展人工放流增殖,使当地大鲵资源的种群数量恢复增长。1.10编制依据(1)国家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试行)(环函2009195号);(2)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HJ/T129-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7月1日颁布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颁布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19日颁布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起实施;(7)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9年9月

13、26日起实施)(8)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1989年7月20日颁布实施);(9)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1990年10月30日颁布实施);(10)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4年1月1日起实施);(11)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年2月14日实施);(1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13)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NY/T 1716200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背景大鲵(Andrias davianus)因其叫声宛若婴儿哭叫,其指、趾型似人手,故又称娃娃鱼。大鲵在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

14、、隐鳃鲵科,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两栖类水生野生动物。目前,世界上生存下来的大鲵只有2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也有一定数量分布。但我国的大鲵从个体和体质上均优于日本大鲵。我国大鲵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而甘肃大鲵体质较好、数量较多,不仅在秦岭以南的陇南地区的康县、文县等山区广泛分布,而且最为特殊的在秦岭北坡的天水市*区南部的山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在*区南部山区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嘉陵江支流白家河流域的支流历史至今均有分布,目前在野生环境中尚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04年至今,在*区李子园境内的白家河支流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

15、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等流域及溪流均捕到过和见到过野生大鲵,最大个体达10余公斤,累计见到的大鲵数量超过50余尾,其中渔政部门没收非法捕捞并放生的大鲵28尾。在大鲵的科学研究方面,早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内的大鲵科学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淡水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黄河水产研究所、武陵大学等教学和科研单位先后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国家级大鲵驯养繁殖中心、陕西汉中大鲵国家级驯养繁殖中心、江西靖安县大鲵自然保护区、江西靖安县首座大鲵生态园等大鲵驯养繁殖单位的配合支持下

16、,完成了大鲵的生态学、生理学、生殖繁育学、保护学等的研究。目前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取得初步成功。我省在大鲵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区畜牧兽医局先后派出渔业技术骨干到湖南、陕西、湖北等地学习、考察大鲵的驯养繁殖、生态保护等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效果显著。目前,在驯养繁殖大鲵取得初步的成果,为大鲵的研究、保护、增殖放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是目前现存的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也是现有的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对研究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

17、义。经甘肃省天水市*区人民政府申请,现已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天水市麦积区,西与礼县、甘谷县接壤,南接徽县、西和县,北靠甘谷县、麦积区。海拔1110米至2716.9米,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土地面积2409.41平方公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介于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境内分布着长江水系白家河流域的多条支流,山溪沟壑纵横,山泉伏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溪河两岸植被完整,乔灌丛生,环境阴凉,交通方便,河水清澈见底,清潭密布,奇石纵立,是大鲵栖息繁衍的最佳环境。在*区南部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娘娘坝镇(

18、原李子园乡)境内的嘉陵江流域白家河及其支流,历史至今,是秦岭北坡大鲵主要的生活、栖息、繁殖区域。近年来,在区政府科技兴区、依法治区政策的推动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许多农民自发的加入到保护大鲵的行业中来,一些农户开始驯养繁殖大鲵,*区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加大了保护、宣传和管理力度,并在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对大鲵的驯养繁殖和保护给与支持,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为大鲵资源的恢复带来了希望。但是,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自然保护区的项目为载体、技术为依托、实力为基础、管理为根本,切实做好大鲵的保护工作,逐步恢复其种质资源和生存环境。2.2.

19、1是保护濒危物种大鲵资源的需要*区娘娘坝镇境内白家河流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之一,自古以来大鲵就生活在白家河流域,是其理想的栖息地。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在我国大鲵分布纬度上处于靠北端,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由于该区域植物生长期短,有效积温小,有机质分解缓慢,植被顺向演替时间漫长,河床以上林区是经过多年形成的最稳定的原生级植物群落,一旦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对水源涵养和河水流量影响很大,直接危及大鲵的分布和繁殖。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白家河流域内生活着众多的的野生大鲵。随着人的生产生活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之电、毒、炸、

20、捕等行为时常发生,大鲵种群资源锐减。目前,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经费短缺,保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如不加以保护,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大鲵将面临灭绝的危险。2.2.2是维护生态系统的需要保护区内山大沟深,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地势地貌复杂,地区差异显著,具有四季分明、温凉而湿润,河谷、浅山、高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特点。水资源丰富,天然径流量4276.59万m/年,保护区内水温年平均在812.5之间,森林履盖率高达75%。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古以来流域内形成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动物种群数量下降、鱼类品种减少。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可使流域内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拯

21、救濒危珍稀大鲵及其伴生的水生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河水量锐减,加之人为的乱捕滥炸,部分农药残留物的排放,致使大鲵分布数量不断减少,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为防止这一名贵水生种质资源的灭绝,保持一个健全完整的生物链,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并且也能保持水域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区域内及下游人畜饮水安全。还可以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2.2.3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区白家河流域属秦岭地槽,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从温润向湿凉过渡,植被以暖温带落叶

22、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到草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物种资源。保护区植物共有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栖息着5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和丰富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其中:保护区鱼类共有13种。维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为大鲵的生存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2.2.4 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在群众中推广成熟的养殖技术,采取群众养、保护区管理机构回收放流的方式,既能扩大大鲵的种群数量、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具备大鲵生存的条件保护区位于*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分布在原娘娘坝

23、镇境内的白家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东至*区与麦积区交界处,西至娘娘坝镇庙川村,北接麦积区,南接陇南市。介于东经1055644至1054757北纬340758至341945。保护区地势西高东低,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山势陡峻。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270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424米。地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6-11,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79d,保护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6-522mm,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保护区属长江流域,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和温带半湿润气候,保护区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2亿立方米,常年流水的河流有8条之多,多年平均流量为6.4立方米/秒,多

24、年平均最大流量为1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枯流量为3.41立方米/秒。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综合分析,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要求,区内年均水温8-12.5之间。适宜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优良的水质及环境适宜于大鲵的生存和繁衍。保护区内有植物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广阔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许多珍禽异兽,栖息着50多种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水量充沛,饵料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生存着麦穗鱼、马口鱼等13种鱼类、水丝蚓、摇蚊幼虫等底栖生物及河蟹,为大鲵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饵料。2.3.2具有符合保护区建设的社会条件该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区南部

25、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距天水市37公里,森林茂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不足27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少,有利于开展大鲵的保护。2.3.3具备保护区建设的技术保障*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现有渔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2名,其它职称1名。其中7名人员经培训并经省农牧厅严格审核,取得相应渔政执法资格证。近年来在渔政专项执法活动、渔业法律法规宣传、白家河流域大鲵物种资源调查与保护、救助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护区的建设铸造了一支经验丰富、作风过硬、执法严明的干部队伍。2.3.4

26、具备保护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有316国道、董甘公路及乡村农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便利;农村电网已改造完成,电力供给充足;程控电话全面开通,移动信号覆盖全境。第三章 保护区管理3.1 项目区保护工作现状*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人员及天水市*区渔业工作站渔政执法人员在*区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每年定期不定期对白家河流域及其周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和保护生态环境专项宣传;开展打击“电、毒、炸、偷”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同时,根据省农牧厅文件精神,在长江水系境内段白家河流域鱼类繁殖期开展了禁渔活动;对误捕、误伤大鲵开展了救治,共成功救治大鲵27尾。目前项目区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是项目区内人类活动日趋频

27、繁,对动植物产生威胁;项目承担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现有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科研人员匮乏,基础设施条件差;保护事业经费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严重短缺。3.2 保护区管理总体目标(1)明确保护区边界、维护边界的法律地位;(2)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各种规章制度;(3)开展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绘制最新资源分布图;(4)完成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5)建立和完善野外巡护监测体系,加大区内大鲵资源保护力度;(6)完善保护区组织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物力和财力;(7)保护自然景观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干扰破坏;(8)建立协调机制,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9)改善工作

28、和生活条件,稳定职工队伍;(10)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活动;(1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12)多渠道争取保护费用,促进保护区事业的发展。3.3 保护区管理组织机构3.3.1 组织管理*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隶属于天水市*区人民政府管理。在项目建成运行后,由*大鲵自然保护管理局,全面负责保护区管理工作。3.3.2 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负责制定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开展大鲵等珍贵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训养、繁殖、繁育、增殖放流、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病害防治;组织开展保护区的水产种质资源调查、

29、环境监测;开展伤病、搁浅或误捕的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收容与救治工作;负责保护区区域内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开展对大鲵繁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3.4 保护区管理措施设置界碑,保证法律权利的完整性,设置标牌、宣传牌对入区者提示保护区的界限、各种规章制度;保护区管理局将拥有渔政执法权、水生野生动物执法权,加强同地方执法部分门协调合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巡护管理体系,开展野外巡护监测。而且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因势利导,加大科普、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大鲵资源的自觉性,杜绝“偷、捕、炸、电”等违法现象,有力的地遏制野生鱼类资源濒危势头

30、,通过增殖、放流、保护等措施不断恢复和增加大鲵资源。同时通过加强保护区水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为大鲵生存提供优质的环境。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4.1单位性质项目实施单位*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位于天水市*区环城西路5号,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2技术力量*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有职工10人,具有执法资格的渔政执法人员有7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2名,其他技术职称1名。*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自2010年7月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天水市*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期坚持开展对保护区的巡视、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法律法

31、规的宣传、违法案件的处理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救治、放流等工作。同时,根据省农牧厅文件精神,配合*区渔业工作站在保护区区域内开展了禁渔活动。此外,该局多名技术人员原系*区渔业工作站技术骨干,先后承担的各项渔业技术推广项目已达20项以上,其中:农业部的渔业项目3项,省渔业部门的3项,并超额完成了项目要求的指标任务,多次受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完全具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执法能力。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5.1 项目区基本情况5.1.1 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分布在原娘娘坝镇境内的白家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东至*区与麦积区交界处,西至娘娘坝

32、镇庙川村,北接麦积区,南接陇南市。介于东经1055644至1054757北纬340758至341945。5.1.2 地形地貌保护区地势西高东低,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山势陡峻。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200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424米。区内为山间构造盆地,基岩为花岗岩,风化剧烈,剥蚀严重,盆地内地势平缓,河谷开阔,阶地发育。盆地间向北东廷伸,为丘陵地形,其间小溪蜿蜒,形态多姿,相对高度在20-40米间,此地风景秀丽,特产丰富,地形特别,交错的山体形成许多河湾、河汊、小溪流,两岸及周边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度在70%以上,大片的乔木、灌木和次生林相间分布。5.1.3 地质保护区境内地质结

33、构属加里东褶皱带中,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寒武、奥陶系外,从上元古界不超过第四系皆有。其地层分布主要受东西向构造的控制,印支运动尤其明显。三迭纪及其以前的地层主要是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5.1.4 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区周边有柳林、沟门、杜家庄、长河、白音、李子、花园七个行政村,总人口4310人,耕地面积2130亩,粮食总产1203吨,大家畜1270头(匹),生猪1183头,以农业为主,农业总产值为15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22元,低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40人,平均27人,耕地面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3亩。保护区内无大型工业和采矿活动。5.1.5 交通、通

34、讯保护区所在地娘娘坝镇距市区50公里,国道316线和董甘公路贯穿境内,乡、村农路网络健全,而保护区流域内仅有农路两条。但农电网络和电信、移动网络履盖全境,基础设施健全。5.1.6 文化教育保护区所在地娘娘坝镇有中学1所,专职教师27人,在校学生658人,有小学32所,专职教师83人,在校学生2946人。中学及小学建起教学大楼二处1200m。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和学杂费全部得到了普及和减免,文盲半文盲人数大幅度减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显著增加,为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5.2 保护区域资源概况5.2.1 气候资源保护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和温带半湿润气候特征

35、,海拔1130-2700米,年平均气候6-11 ,全年平均无霜期179天。最长228天,最短1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32.1小时,日均时数为5.6小时,日照百分率46%。5.2.2 水与水面资源(1) 水资源水是一切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区内水资源极其丰富,区内分布着嘉陵江水系白家河流域的10多条支流,并分布着许多泉水、小瀑布和小溪流。保护区内水资源来源存在有降雨资源和地表水2种形式。降雨资源:*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226-457毫米,保护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2毫米。在正常年份,春季降水量136.3毫米;夏季309.3毫米;秋季202.0毫米;冬季17.

36、7毫米。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因受季风影响,一年中降水夏多春少,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4%,冬季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3.57%。地表水资源:自然保护区部分属于长江流域外流地区,嘉陵江水系。境内具有常年性流水的沟道极多,纵横交错,沟沟有水。保护区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2亿立方米,常年流水的河流有8条之多,多年平均流量为6.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大流量为1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枯流量为3.41立方米/秒。(2)水面资源保护区内分布着望天河、庙川河、北峪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等6条河流,流域面积达2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9%左右。(3)水质状况保护区山高谷

37、深,重峦叠嶂,流水浸蚀作用强烈,由于地势地貌复杂,土壤有以下5种类型: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各土壤的盐类成分和含量差别很小,从而决定了保护区水质的稳定性。根据对螃蟹河第三季度的水质检测结果,水体溶解氧为8.22-9.27mg/l,ph值在6.5-8.5之间;含盐量为(0.13-0.32)%;总碱度平均2.63mg当量/l;总硬度为7.41-8.27德国度之间;阳离子主要以钙为主,平均为44.1mg/l,镁离子平均为9.3mg/l,钾、钠离子为7.22mg/l;阴离子主要以碳酸氢根离子为主,平均15.4mg/l,硫酸根离子6.2mg/l,氯离子4.3mg/l;三态氮以硝

38、酸氮含量较丰富,平均0.414mg/l,氨氮较低,平均为0.62mg/l,总磷平均为0.013mg/l,活性硅平均为5.4mg/l,含量丰富,总铁平均为0.018mg/l。5.2.3生物资源(1)水生生物资源浮游生物资源: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保护区浮游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相关部门的监测结果及对照本次采样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浮游植共见到6门66属,其中绿藻门28属,硅藻门20属,裸藻门7属,蓝藻门8属,金藻门3属。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为127-11.2万个/升,生物量为0.41 -0.89毫克/升,硅藻门占生物总量的66.3%,绿藻占12.7%,其余各门生物量占总量

39、的2.2%8.1%。保护区浮游动物也较丰富,根据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相关部门的监测结果及对照本次采样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共见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12种,轮虫5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3种。优势种有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属(Amoeba)、钟形虫属(Vorticella),匕口虫属(Lagynophrya conibera),轮虫类的晶囊轮虫属(Asplenchma),枝角类的裸腹蚤属(Moina)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的平均个体数量为121个/升,平均生物量为0.76mg/l,其中原生动物0.03mg/l,轮虫0.10mg/l,枝角类为0.32mg/l,桡足类为0.31

40、mg/l,从种类上讲,数量以原生动物类最多,从生物量来看,枝角类最大。水生维管束植物状况: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结合近年来的调查结果,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有芦苇(Phragmites commanis Trin)、水香蒲(Typha minima Funk)、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眼子菜(P.franehehefi A.Bcnn)分布,季节分布以夏秋季节较多,冬季较少,这与气温、水温和季节的变化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活习性等有直接的关系。营水生生活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资源状况:根据甘肃脊椎动物志(王香亭主编1991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刘

41、阳光主编2000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历史资料记载,结合近年来相关部门和本次现场的调查结果。保护区分布着国家二级保护的两栖类水生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及省级保护的两栖类水生野生动物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 schmich)。渔业资源状况:根据甘肃脊椎动物志(王香亭主编1991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刘阳光主编2000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历史资料记载,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鱼类共有13种。底栖动物资源:根据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刘阳光主编2000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历史资料记载和近几年相关部门本次现场的监测结果,保

42、护区水域底栖生物主要有摇蚊科摇蚊幼虫的摇蚊(Chironous sp)、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sp)、寡毛类的盘丝蚓(Bothrioneurum.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另外还有河蟹分布。底栖动物种类不多,数量却比较丰实,平均密度有91个/,平均生物量为0.242mg/。(2)陆生生物资源动物资源:根据*区志记载和近几年林业部门及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的调查结果,保护区的陆生动物资源共见到6目19科57个种和亚种。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很高,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生长、繁殖、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大鲵生态环境和生物连最重要的环节。根据*区

43、志记载及近几年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保护区植物共有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虫类资源:保护区虫类资源相当丰富,虫类资源是大鲵食物链的基础饵料,也是大鲵自然保护区食物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饵料资源之一,对调节生态平衡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区志记载和近年来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虫类资源有19目90科305种。(3)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资源根据*区志的记载及相关调查资料,保护区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共有4目,14科, 52种。(4)鸟类资源保护区鸟类较多,根据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林业部门的调查,保护区鸟类共有14目33科161个种和亚种。5.2.4 珍稀动植物资源(1)珍稀经济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羚牛、金猫等;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斑羚、黑熊等。(2)珍稀经济两栖爬行动物及鱼类资源根据考察资料表明,两栖类爬行动物共有4目6科16种和19种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水獭;省级保护动物有山溪鲵、林蛙;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河鲶等。(3)主要珍贵植物资源受气候、地貌特征、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及水热条件等因素,白家河地域内植被类型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保护区内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