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7067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师承复习重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 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主与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的。 12常用治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

2、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方剂的组成 21方剂的配伍目的: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2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

3、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3方剂的变化 药味加减的变化:即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 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汤剂: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

4、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散剂: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 丸剂: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其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第二单元 解表剂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

5、剂治疗。 注意事项: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同时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6、 方解:麻黄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本方用以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杏仁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方解: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半夏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银翘散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7、 主治:温病初起。 方解: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桔梗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败毒散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方解: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通治一身风寒湿邪,共为君药。川芎、柴胡为臣药。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皆为佐药

8、。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桑菊饮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第三单元 泻下剂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治里实证,用于表证已

9、解,里实已成之时。 注意事项: 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使用泻下剂;若表邪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剂,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津伤、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温下剂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故常用泻下药与温里药配伍,变寒下药为温下之用,以达温散寒结、通下里实之功。若

10、寒积兼有脾气不足者,宜适当配伍补气之品。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之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为臣药。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厚朴、枳实合用为佐药。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方解: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桃仁共为臣药。冬瓜

11、仁为佐药。 十枣汤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 方解: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芫花、均为臣药。大枣为佐药,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4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温脾汤 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麻子仁丸 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济川煎 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12、第四单元 和解剂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 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 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人参、大枣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

13、,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半夏、生姜、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逍遥散 组成:甘草,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解: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白芍、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共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14、。 方解: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为臣药。陈皮为佐药。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 蒿芩清胆汤 组成: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配伍特点:全方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症均解。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结之痞证。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

15、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第五单元 清热剂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清热剂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治里热证。因里热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故清热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注意事项: 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应辨别热证真假。 要辨清热证的虚实。 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

16、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热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方解: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 清营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方解:方中用苦咸寒之犀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生地黄、麦冬、玄参三药共为臣药。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参均为佐药。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方

17、解: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甘草、桔梗、陈皮、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仙方活命饮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共为臣药。白芷、防风、贝母、花粉、山甲、皂刺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

18、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故为君药。黄芩、栀子为臣药。泽泻、木能、车前子、当归、生地皆为佐药。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二药并兼佐使之用。 芍药汤 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方解: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

19、除致病之因,为君药。芍药、当归、木香、槟榔四药为臣药。大黄为佐药。肉桂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生地,犀角,真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玉女煎 组成: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功

20、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黄连解毒汤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胁热下利。 当归六黄汤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第六单元

21、祛暑剂 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六一散 组成:滑石,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香薷散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第七单元 温里剂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温里剂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证。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

22、或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里寒证病因有脏腑经络之别,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故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注意事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 温里剂多由辛湿燥热之品组成,临床使用时必须辨别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应慎用。 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品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 使用温里剂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解:

23、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桂枝、白芍为臣药。生姜、大枣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四逆汤 组成:甘草,干姜,附子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温里回阳之力大增。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温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

24、及主治证候 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而紧者。 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炭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第八单元 补益剂

25、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补益剂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治各种虚证。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所以,补益剂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注意事项: 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即首先分清气血阴阳究竟哪方面不足,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注意虚实真假。 要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较差,可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注意煎服法,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服药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则不受此限。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参苓白

26、术散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均为臣药。砂仁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有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陈皮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

27、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臣以白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 完带汤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方解: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人参、苍术、白芍、车前子为臣药。陈皮、柴胡、芥穗共为佐药。甘草

28、调药和中,为使药。 补血汤 组成:黄芪,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味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方解: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29、;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30、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北沙参、麦冬四药共为臣药。少量川楝子为佐药。 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方解: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干地黄、山茱萸、山药共为臣药。泽泻、茯苓、丹皮共为佐药。 地黄饮子 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

31、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方解: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附子、肉桂、石斛、麦冬、五味子均为臣药。石菖蒲、远志、茯苓,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节器药,功兼佐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生脉散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灸甘草汤 组成: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 4下列方剂的组

32、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及现代运用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气虚者。 四物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诊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者。 第九单元 固涩剂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固涩剂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治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固涩剂根据所治病证的不同,相应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注意事项: 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未去,误用固涩

33、,则有“闭门留寇”之弊。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牡蛎散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方解: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为臣药。君臣相配,益气固表,敛阴潜阳。麻黄根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方解: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温养脾土,为君药。肉豆蔻为臣药,吴茱萸、五味子为

34、佐药。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桑螵蛸散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 固冲汤 组成:白术,生黄芪,成骨,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第十单元 安神剂 1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重镇安神剂,适用于心肝阳亢,热扰心神证。因火热内扰心神,故常配黄连、山栀等清热泻火;火热之邪每多耗伤阴血

35、,故又常配生地黄、当归等滋阴养血。 滋养安神剂,适用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证。常以滋养安神药为主,配伍滋阴养血药如生地、当归、麦冬、玄参等组方。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方解:方中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可镇怯,既能重镇安神,又可清心火,治标之中兼能治本,是为君药。黄连为臣药。生地黄、当归为佐药。炙甘草调药和中,以防黄连之苦寒、朱砂之质重碍胃,是为佐使之用。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

36、,虚热内扰证。 方解: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知母共为臣药。川芎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方解: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俱为臣药。玄参、茯苓、远志、人参、五味子、丹参、朱砂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

37、意事项 适用范围: 开窍剂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用治闭证。闭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故开窍剂相应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注意事项: 应辨别闭证和脱证,脱证即使神志昏迷也不宜用开窍剂。 应辨清闭证之属寒属热,而正确地选用凉开或温开。 开窍剂大多为芳香药物,善于辛散走窜,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久服则易伤元气,临床多用于急救,神志清醒后,应根据不同表现,辨证施治;此外,麝香等药,有碍胎元,孕妇慎用。 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丸散剂在使用时宜温开水化服或鼻饲,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影响疗效。 2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安宫牛黄丸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紫雪 功用:清

38、热开窍,熄风止痉。 主治: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 至宝丹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内闭心包证。 苏合香丸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寒闭证。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1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为臣药。茯苓、生姜、苏叶共为佐药。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方解: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厚朴

39、、前胡共为臣药。肉桂、当归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方解: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

40、曲,栀子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天台乌药散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暖肝煎 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活血祛瘀剂,适用于各种血瘀证。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常适当配伍理气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此外,还应根据病性的寒、热、虚、实而酌配相应的药物。如血

41、瘀偏寒者,配以温经散寒之品,以血得温则行;瘀血化热,病位在下者,配伍荡涤瘀热之药,使瘀血下行,邪有出路;正虚有瘀者,又当与益气养血药同用,则祛邪而不伤正;孕妇而有瘀血癥块者,当小量缓图,使瘀去而胎不伤。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要配伍意义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方解: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牛膝共为臣药。生地、当归、桔梗、枳壳、柴胡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

42、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方解: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出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桃仁、红花、穿山甲共为臣药。当归、瓜蒌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方解: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能,为君药。当归尾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为佐药。 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

43、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方解: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丹皮共为臣药。阿胶、白芍、麦冬、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生化汤 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解: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桃仁均为臣药。炮姜、黄酒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咳血方 组成:青黛,瓜蒌仁,海粉,山栀子,

44、诃子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方解: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瓜蒌仁、海粉共为臣药。诃子用以为佐药。 黄土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方解: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白术、附子共为臣药。生地、阿胶、黄芩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

45、焦蓄血证。 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槐花散 组成:槐花,柏叶,荆芥穗,枳壳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适用范围: 治风剂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用治风病。风病概括起来可分为外风和内风两在类。治风剂相应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大类。 用药原则: 应辨清风病之属

46、内、属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只宜平熄,而忌用疏散。 辨明外风是否引动内风,内风是否兼感外风。对于复杂证候,应分清主次。 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 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叶,川芎,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共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羊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

47、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 方解: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熄风;钩藤甘寒,入肝经,清热平肝,熄风解痉。二药合用,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功益著,共为君药。桑叶、菊花用为臣药。鲜地黄、白芍、甘草、川贝母、鲜竹茹、茯神木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方解: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牛膝、龙骨、牡蛎、龟板、白芍共为臣药。玄参、天冬、龟板、白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药。 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消风散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萝,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