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7072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重点中医内科学重点 词解: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咳嗽:是指外感六淫或内伤及肺等多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心悸: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眩晕:是由于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肾虚,饮食不节,跌仆外伤等因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胸痹:是由于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痰浊,

2、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风:是因为内伤积损,复因劳欲,饮食,情志或外邪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素体脾虚等因素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临床以上腹胃脘部进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消渴:是因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泄泻: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致,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

3、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困脾土,传导失司,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的病证。 痹症:是由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内因正气不足,导致风,寒,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导致经脉闭阻,不通则痛。临床以肢体筋脉,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麻木,酸楚,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至内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水肿:是感受外邪,或饮食劳欲体虚,导致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以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病案分析:一】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素体脾虚等因素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

4、“不通则痛”,以及胃失濡养温煦,不荣亦痛。 A:病因 1)外邪犯胃 2)饮食伤胃 3)情志所伤 4)素体脾虚及它病 B:基本病机 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不通则痛,以及胃失濡养温煦,不荣亦痛。因为外邪犯胃 饮食伤胃 情志所伤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脾胃虚弱致胃失濡养温煦不荣亦痛。C:病位 在胃且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涉及胆与肾。D: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良附丸加味。2)、饮食停滞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

5、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 胃脘胀闷,痛连两肋,攻撑走串,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 4)、肝胃郁热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噪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5)、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喜热饮食,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惊发作,或时而泛吐清水,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加减。 二】泄泻 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困脾土,传导失司,

6、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浠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A:病因 1、感受外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4、体虚久病 B:病机 脾胃受损,湿困脾土,传导失司,是导致泄泻的基本病机,而脾虚湿盛是病机的关键。 病位:在脾胃、大小肠,和肝肾关系密切。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暴泻:1、寒湿泄泻 泄泻清晰,甚则如水样,纳呆脘闷,腹痛肠鸣,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痰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泄泻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葛根芩连汤加减。 久泻

7、:1、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皖腹闷胀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2、肾阳虚衰 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常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3、肝气乘脾 平素多见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即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泻后痛缓,舌淡红,脉弦。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加减-若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者,可加柴胡、木香、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止痛;若兼神疲乏力,纳呆,脾虚甚者,加党参,茯

8、苓、扁豆、鸡内金等益气健脾开胃;久泻反复发作可加乌梅、焦山楂、山药、甘草酸苷敛肝,收涩止泻。 主要病症: 1】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所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汗,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病症。基本病机:外邪袭表,伤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腓卫功能失调。临床特征:初期一般多见鼻塞咽痒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等,继而恶寒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肢体酸楚等。 辨证要点 辨寒热:感冒以表证为主,辨表寒与表热证需一观鼻涕与痰液色质,二察舌苔与脉象,三比较恶寒发热的轻重和汗出有无。一般寒证水液澄澈清冷,故流清涕,咳痰清稀;热证水液色黄质稠,故流黄涕,痰黄稠。其次是舌

9、苔与脉象,风寒苔薄白,脉浮紧;风热苔薄黄,脉浮数。再次是恶寒发热的轻重,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风热发热重恶寒轻有汗。 实证 风寒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证 身热较重,汗出,微恶风寒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咳嗽痰黄黏稠口渴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银翘散加减。 正虚邪实之气虚感冒:恶寒甚发热轻无汗或自汗,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痰白,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2】咳嗽 A:病因 1、外感六淫 2、内邪干肺B:基本病

10、机 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时要分清虚正邪实,辨别标本缓急。 内伤型:1)痰湿蕴肺 咳嗽痰多,痰粘腻或浊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因痰而咳,痰出咳平,每与晨间或食后咳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3)肝火犯胃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4)肺阴亏耗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3】眩晕 病机: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病

11、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加味。2)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加味。 4】黄疸 A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病后续发。B基本病机: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C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且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急黄与心肾有关。D临床特征:自然光线下,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重要特征。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协痛腹胀等症状。原则:以化湿邪利小便为原则。 阳黄:1)热重于湿 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入橘.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2)湿重于热 黄色不如前者鲜明.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12、。3)急黄 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色如金.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牛散加味。 阴黄:1)寒湿阻遏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茵陈术附汤加味。 5】水肿 A病因:风邪袭表、疮毒内侵、感受水湿、饮食所伤、劳欲体虚。B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阳水-风水相搏 初起眼脸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楚小便不利,偏风寒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偏风热者伴咽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阴水-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加减。 -肾阳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

13、丸合真武汤加减。、 6】淋证 热淋 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恶寒发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加减 7】消渴 A病因: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B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C病位:肺、胃、肾。 肾阴亏虚型-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加减。阴阳两虚型-滋阴温阳,补肾固摄 金匮肾气丸加减。 8】痹症 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防风汤加减。2)痛痹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乌头汤加减。3)着痹 除湿健脾,

14、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加减。 鉴别诊断: 咳嗽与感冒:外感咳嗽与感冒均可能有表征与咳嗽,而感冒则表证明显,咳嗽较轻;咳嗽则咳嗽较重,而恶寒发热之表证较轻。 阴水和阳水:凡由风邪、水湿、湿毒、湿热诸邪所致,发病较急,证见表、热、实证者,多属阳水;凡饮食劳倦,房劳过度,损伤脾肾所致,或由阳水转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证见里、虚、寒症者,多属阴水。但阴水阳水并非一成不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阴黄与阳黄:阳黄多由湿热或疫毒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常伴湿热或热毒炽盛之象。阴黄多由寒湿所致,病势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常伴脾虚寒湿之象。 真心痛与胸痹:真心痛是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症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