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7086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如今有很多学校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内容基本上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并以儒家的典籍为主,旨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情操,丰富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中央电视台百

2、家讲坛的收视率,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的热销,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些专家学者拉近了普通百姓与深奥莫测的古代典籍的距离。虽说对于丹、易中天等人的论述众人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这些学者毕竟唤起了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

3、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这句话同时也是清华、北大两座高校的校训。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志存高远“志”是指某种坚定的信念,是对某种价值目标的宏愿和决心,同时也是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二、刻苦坚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刻苦并非心血来潮、一曝十寒,而是

4、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古人特别注重“守志”,强调志向的一贯性、稳定性和坚定性。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梁启超说:“人之大患,莫甚无恒。”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弘毅坚忍的性格。三、逆境奋斗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过程中,面对逆境,从来都没有被艰难险阻所吓倒,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列举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他本人在惨遭宫刑之后,忍辱负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发愤写成了千古名著-史记,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四、乐

5、观进取论语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语,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五、革故鼎新礼记大学中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历史上每当利弊日久时,总会有改革和革命运动,为清除积弊而变规变法,如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清末时康有为、梁启超维新都体现了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

6、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的哲学思想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厚德载物的宽容以及“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等。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

7、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

8、?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什么态度 .继承。发展和发扬。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 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津津乐道它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甚至它的糟粕部分思想文化领域也有其精华部分,譬如民本思想。我也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古典文学,古典音乐都是我的最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

9、慢还有其他一些综合因素,比如皇权过重,统治者虚骄、妄自尊大等等。还有更主要的,是长期只知有中国,不知有世界,等到江河日下、国将不国的时候,总算知道有世界了,又囿于传统、不肯放下架子”这些都是历史的垃圾,而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其间长达两三千年时间,受这种专制思想毒害何其至深是不言而喻的了。就是毛泽东这样的人,也没有逃脱被中毒的命运。所以一种先进的文化应该是看它能不能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不是“囿于传统、不肯放下架子”。中国民主文化土壤薄弱,老百姓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中华民族的复兴,唯有大力宣扬民主和法制,开启民智。因此,民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国人需要补上这

10、一课!就有必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区别各类传统文化理念的优劣长短,以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这样才能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教育质量。2 、区别不同传统文化的优劣和长短,有利于批评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其他各种传统文化并行的文化,有一些是糟粕,有一些是精华,尤其是不同的传统文化流派,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不一样的,正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 儒学亦绌老子”。孔子会把“见义勇为”作为美德,而老子则把“见义勇为”作为愚蠢,孔子会教育人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老子会教育人们“无为而治”。对比各种传统文化的长短,了解他们的内在区别,有利于批评和继承。3 、突出儒家美德,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干部真正的美德是什么呢?干部应该扼守什么美德标准呢?我们不能看表象,我们有必要研究传统文化,有意识的站在国家的利益立场上去洞察事物,会让我们想明白很多问题,这对于我们以后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工作改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公务员是为国家服务的,公务员是“出世”之人,奉行“用世”之学,这是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弘扬儒家的文化理念,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才能很好的培养出我们真正的传统美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德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