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7093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哲学史读后感感悟哲学魅力,引领精彩人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承德市第二中学 宋学诗 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史,阅后感触颇深。中国哲学史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

2、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 中国哲学史中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图,但究其核心,中国哲学史中还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而这几个特点,我认为也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这几点上来探讨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中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重人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起,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道”都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人情的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的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更加摆在了突出

3、的地位,中国的统治者开始走上了孟子1 所说的“王道之路”。人情成为中国思想教化的核心,中国人慢慢也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说当今的中国人也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枷锁。 第二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中国人思想的发展之路,从人到家再到国,中国的“家国梦”,从大学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显现出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西方与我们不同,他们是“人民国”这样一个发展思路,首先成为公民,再由公民组成国家,这也许也和西方国家的小国寡民有关,但这却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而中国的“家国之路”随着大家庭的瓦解,核心家庭的组件,“家国之路”也为大多数人所废弃,礼教也逐渐衰落和被时代所抛弃。 但是中国思想

4、中也有很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孔子说“中不偏,庸不易”,谓之“中庸”。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后人对这一观点也加以运用,比如汉朝统治者的“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道,“外儒内法”之道,其实就是对中庸的实践运用,不走极端,包容百家,坚持一条道路走到底,反观现在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也是对“中庸之道”的一种运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不偏不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庸之道可谓深入中国人心,中国人骨子都有“中庸”的影响。中庸之道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偏不倚、坚持到底”。 古代中国注重中国与夷狄之分。但是所注重的分野,不是种族的不同,而是文化的不

5、同。传统上中国人把生灵分为三类:中国人、蛮族和禽兽,中国人是其中最有文化的。依此看法,以儒家思想为代表2 的中国文明从未中断过。从民族主义的观点看来,中国已经被异族侵略统治过多次,例如蒙元和满清。秦当时也被中原诸国称为夷呢。在政治上,这些外族处于统治地位;在文化上,汉族处于统治地位。(近代泛滥民族主义,使得本来不是问题的民族问题突然成为了问题)。 在中国知识界,提起历史学家陈寅恪,谁个不知?说到哲学家冯友兰,何人不晓?他们生活在20世纪,历史的阴云并没有让他们无遮拦地把学术之光尽情地散发出来,这样,他们把光芒留给了21世纪。今年初,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庄重地摆放在书店的显

6、著位置,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一部作者是在双目失明,一部是在作者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呢?,我想到作为知识分子的哲学家的命运。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篇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当然,以后要靠谁来振兴儒学呢?像朱熹这种饱学之土都完成不了,说到这个饱学,我就觉得知识太多了也不是

7、好事,就是匠气太重,不可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我们的道家就认为成圣之道需要摒弃知识,要忘掉知识,达到无知之知,这才是最高的智慧。而智慧跟知识从来就没多大关系,你可以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比很多博士要有智慧的多。而如今的信息泛滥和欲望横流,人们越发的愚昧,所以说我3 不是对我们古人的文化没有信心,而是对当今的人类没有信心,当今哲学的进展几乎等于零。如今的我们跟动物园里的猴子或者跟饲养场里的猪没什么分别,假如明天人类灭亡,地球的明天绝对会更好。咱们古人一直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作为一个宇宙的公民,要意识到除了个人和社会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人要与宇宙融合为一体,归于永恒的天地之境。由此可见

8、,哲学的表达是一种思想,而思想左右着我们的手脚,控制着我们的行动。在这种应用层面上,哲学关注的不是一己的私利,她关注的是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心灵,哲学的应用,不是为了营救一个人、一伙人,而是遍及到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此种意义上的哲学,必然是饱含社会良心和无限悲悯的学问。她怀的是道义,行的是侠义。 以上是哲学在较大层面上的应用,作为研究人的学问,她大到可以影响人类,改变世界,建设国家;从小的层面来说,她必然是我们心灵的指引者、人生的引路人,这即是哲学生活化的一面。这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抽象,可以教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舒畅自如。 要做事先做人,哲学对此意义重大。正如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的

9、功能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而做人,是有限制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于我们个人而言,清晰的是非观念,明确的荣辱观念,是做人的基本原4 则和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厚道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包容别人的过错。在与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品德和

10、人格魅力更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怨天,不尤人。时刻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有进取心,但不强求;力求完美,但不求全责备。由此看来,哲学的亲切和成熟,是以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姿态出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哲学孕育在我们的头脑中,反映在我们的行动上。 中国哲学史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和特点,在此我就不再详细论述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是巨大的矿脉,沿着他们逐渐深入下去,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东西。这就是哲学的魅力! 以上是读书所得,讲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以理论指导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熟,在生活中磨砺。这就是我读完此书后的一点见解,不是很成熟,却是自己的感受。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