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7459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9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义务教育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义务教育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义务教育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义务教育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docx(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总体介绍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 主要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四、教材系列研究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 以育人为本,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立足于儿童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1以育人为本,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着眼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进行创造的潜能,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学科提供支持。 2立足于儿童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本教材利用学生已

2、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逐步学会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 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 内容编排体现综合性; 呈现方式体现开放性。 1以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 本教材编写紧扣课程标准,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性的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为

3、基点,以儿童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基础,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作为教材的核心,力求使教材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2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为基本要求 立足于以教材编写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活动性和开放性。教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3内容编排体现综合性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

4、程),本教材力求突破按学科体系建构的传统模式,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呈现方式体现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注意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认识和参与社会,丰富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教材的呈现方式以适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以学生生活为主线; 以社会知识为基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呈现形式以图为主,生

5、动有趣; 本地区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1以学生生活为主线 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材编写从儿童个体开始,逐步扩大其认识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的范围,努力做到点面结合,使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三个要素“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教材内容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切口小,扩展深”,在教材中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并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深化。 2以社会知识为基础,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本教材以社会知识为基础,品德教育为灵魂,寓品德教育于社会常识的学习之中,使品德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适宜儿童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如游戏、角色扮

6、演、情境体验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感受道德的冲突,体会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教育过程,并将道德情感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3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本教材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讨论、交流、体验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现实世界,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教材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价值观。 4呈现形式以图为主,生动有趣 教材尽可能提供学生现实生活的实景照片或图片,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配有适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

7、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文字,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依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特点的观察活动,提供一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一些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和情境创设等形式,使图片起到设置情境、激发思维、引导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作用。 5本地区特色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教材力求突出本地区的社会生活特点,利用地方性资源,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体现本地区的乡土特色。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通过对本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家乡人,以及具备生活在世界中的中国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四、教材系列研究 教材体系

8、结构为主题课题编排形式; 每年2册教材及教参,共8册教材8册教参;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习活动的范例; “探究”、“体验”、“尝试”、“讨论”、“调查”、“活动”、欣赏”、“阅读与思考”等提示学习活动的栏目。 品德与社会教材单元主题 教师用书简介 第一部分:单元题 1单元目标:态度、能力、知识 2单元内容 3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4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5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第二部分:主题 1本主题目标要求:态度、能力、知识 2本主题教学思路 3教材图案释义 4学习准备 5教与学活动指导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 加强教材的系列研究 加强培训: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将负责教材实验的培训工作,我们将尽可能满足不同教

9、师的需要,把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的新理念渗透到教师培训中。 研究与指导:主编在北京市负责全市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同时我们依托河北省教科所进行实验的追踪工作,加强实验的研究和指导,推出本学科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编辑出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个案及评析汇编。 注重交流与合作:北京与河北的合作从编写教材始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今后,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实验中的成绩与问题,建立北京与河北学校的联系,共同做好新课程的实验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 说说我自己 一、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阶

10、段,这个时期形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期望对他以后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10岁的儿童随着心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由原来注重外在、具体的自我特征开始向注意内在的、较抽象的特征(如品格方面的特点)转变,他们开始注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追求任务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其由此带来的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得到赞许,就容易形成珍惜荣誉、乐观进取、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儿童经常受到挫折,或者自己的成就得不到期望的赞许,受到漠视,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的参照,在人际关系中的定位是儿童认识自我的一个必要条件。儿童正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沟通,在认识

11、他人的同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和初步形成自我概念。 基于上述认识,教材设计了认识我自己、我的兴趣特长、爱护自己的名誉三课内容。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对10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安排主题内容时,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保护童心、童趣,以他们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探究自己。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从自画像开始,以认识自己的特点、优点为线索,然后以兴趣、特长、珍惜名誉一步步展开学习内容。动手画“自画像”,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进而认识自己的性格、优势、兴趣、特长,使学生

12、学习客观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自信。在这里,老师要认识和把握住一点,以杜绝在教学中无意伤害到学生,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是没有好坏可言的。从性格的角度看,人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一般表现为开朗、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等;内向型性格的人则好幻想、较孤僻、沉静,不易适应新环境,好静不好动,善于独立思考等。哪种性格都不会势在必然地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关键是扬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人格却有好坏之分,正直、无私、勇敢、乐于助人的人格是优秀的;卑鄙、自私、贪得无厌、见利忘义的人格是可鄙的。 爱护自己的名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是以故事、照片、图画等形式展开的,在

13、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如何爱护自己的名誉,其中渗透了让学生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的内容。 总之,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讨论等活动,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自己、了解自己,为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人格的建构,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1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从行为上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小学生来讲是第一次。孩子还不善于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评价过高,或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评价过低。教师要认识到这点,坚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势,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通过认识自己,要

14、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2学习的过程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体紧密相连,其中的情景、问题、活动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人、本班、本校、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鲜活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学会自尊、自信、自爱。 3坚持全体参与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应该说是与每一个学生有关。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那些平时在班里不起眼的孩子,借“说说我自己”给他们创造显示自己的机会、与同学沟通的机会、赢得大家欣赏的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自尊与自信,这点在本单元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本单元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成果几方面作出评价。

15、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取得的进步和各种显示自己的方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指导性。这也是增加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教学策略。要坚持自评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学生个体的自尊、自信正是在集体的肯定中得以实现的。具体评价可参考如下: 1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大胆展示自己,表现出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 2能够主动与同学沟通、合作、交流,求知欲强,有探究精神。 3在动手有条理、语言表达清楚方面具有基本的能力。 4学生对教材上的照片、图画、故事能够理解准确,表述清楚,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单元教学活动指导 主题一 认识我自己 一、主题教学思路 从学生给自己画像开始,通过活动、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

16、特点、优点和学习别人的长处。这之中包含三个层面: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他人,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展开,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特点里面就包含着优点,别人的优点又反射出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不必将三个方面清楚地区分,应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尝试、探究和体验 学生给自己画像可能还是第一次,尤其是画人物,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画得像不像不是关键,而是要画出自己的特点。老师甚至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简单的头像:哭的、笑的、皱眉的、生气的等等,作个简单的辅导。主要

17、是让学生参与,画完后争取每人都在全班展示,说说自己的特点,大家要鼓掌表示鼓励。建议老师不要成为旁观者,不妨也展示一下自画像,介绍自己,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安排的探究可以结合画像。学生可能补充很多特点,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这也是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的过程。 体验:包里的秘密。建议作为作业在第一节布置给学生,第二节活动并讨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爱好。我们要尊重别人所具有的特点。 2找找自己的优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崇内敛的文化,崇尚谦虚、退让的行为,演变成“不为人先”、“出头的椽子先烂”、从众、过分自责等群体人格特征,反对

18、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个性的压抑。老师首先应该打破这种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肯定自己,发展他们自信和进取的人格。教材提供的干净工整的作业、帮助小同学、值日做扫除的几张照片,以启发学生摆摆自己的优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并启发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同桌提优点。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给爸爸妈妈写“喜报”,报告自己的进步。 给自己设计一棵“成长树”,每个树叶上写一条优点或一个进步,到期末如果枝繁叶茂,说明自己进步很快。 制作“成长袋”。 3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材通过故事、图画说明“取长补短”的道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教师要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

19、,认识学习别人长处的重要性。 教材安排的尝试,教师要在大家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感想的基础上进行。 可以让学生给每个同学写优点,然后教师将大家写的优点进行整理,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增强自信。 游戏:“猜猜他是谁”。 角色扮演:设计“谁的朋友多”。 主题二 我的兴趣特长 一、主题教学思路 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特点之后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兴趣,学生可能从字面上不好理解,但是如果说他最喜欢的事,他们就会滔滔不绝。所以教材通过一组照片显示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再过渡到特长。 “兴趣与特长”强调了做好一件事要具有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学生懂得培养特

20、长,使自己具有一种技能,要付出勤奋和汗水。教师可以请班级里的特长学生讲讲他们是如何苦练的,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 “相信我能行”和“亮亮我的绝活”引导学生知道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肯尝试、肯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兴趣与特长 教材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导入,安排了一组反映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以正面引导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所以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存在的不健康的兴趣爱好,以此提高学生的分辨能

21、力。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过渡到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特长是不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讲,特长是指初步掌握了某种技能,例如书法的技能、编织的技能、弹琴的技能等。一般讲它们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材中安排了故事、图画来说明拥有任何一种特长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很多困难,付出毅力和汗水,启发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勤奋出天才的资料,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尤其让班里有特长的同学谈谈他们的体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海伦凯勒的事迹,教师可以根据本书的参考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2相信我能行 教

22、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安排的故事和图画,启发学生思考: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够成功?画面上的小姑娘为什么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扭起腰鼓?结合学生的种种设想,引导他们认识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钥匙,肯尝试、肯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开始,缺乏自信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3亮亮我的“绝活儿” 学生在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之后,就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本领了。可以让学生看看教材反映的内容,小制作、富有想像力的绘画、翩翩的舞姿和精美的编织,它们都来自学生之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我们不一定做得像照片上那样好,但是我也能行。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活儿时,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热情、友好、相互激励的氛围。

23、尤其要鼓励那些胆小、平时不活跃的学生大胆参与,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主题三 爱护自己的名誉 一、主题教学思路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名誉的意识基本是空白。他们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自尊、名誉、羞耻感。所以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注重了体验与创设情景的结合,同时注意了学生的参与度。力求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和联想,促进学生相关的原有认知的觉悟。 为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主题的内容采取了深入浅出的形式。由“谁最美”导入,让学生通过对正反事例的辨析,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尊,珍惜名誉。教材安排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如何与自尊、名誉、羞耻感

24、的认识挂上钩,却是难点。也希望教师广开思路,不局限于教材,探索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本主题不同于前面的形式,教材的内容是以正反两个方面出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在思考辨析中,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要注重发挥指导作用,关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谁最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本主题就是帮助学生把评价提高到名誉、自尊、自爱的角度去认识。 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学生的认识很可能不到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图片中出现的“嫉妒”的不正常心理行为的内容,老师可

25、以适当拓展。所谓嫉妒,就是因别人比自己好而产生的憎恨。恨与恨不同,有人是恨自己、找差距,这种嫉妒是良性的;有人是恨别人,便伤害别人,这种嫉妒是恶性的。台湾作家柏杨曾写杂文评述说,美国人的嫉妒以良性居多,嫉妒别人,便想方设法超越对方;中国人的嫉妒是以恶性居多,嫉妒别人,便想方设法伤害对方,于是就有了“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的说法。虽然他的说法有一定的偏颇,但是我个人认为恶性的嫉妒是民族心理劣根性的表现之一,根除它,应该从学生时代做起。 故事:天堂和地狱。 谚语:与人为善,使人少几分烦恼。 与人为友,使人多几分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摘石榴的图画让学生编一个小品,进行角色扮演,把故事复杂化一

26、些,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为什么不对?错在哪里?选择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解决方式带来的不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后果的不同反映了人的文明、道德水平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归结于主题上。 多多的故事,是把名誉的内容扩展了一步:个人的名誉与集体的名誉、祖国的名誉连在一起。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很多,老师一方面自己收集一些,另一方面让学生来谈谈,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2懂得羞耻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想、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美丑和善恶。 教师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例如小品表演、故事会、办板报、调查访问等。

27、 对学生爱护名誉的教育是长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随时随地关注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随时渗透。 *主题四我在进步 认识我的进步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画。 2讨论:你成长进步中的一件小事。 3如果教师组织过学生画自己的“成长树”,这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大树“生长”的情况,是枝叶凋零,还是枝繁叶茂。 4指导学生画取得的成绩,并请家长阅后提出意见。 5将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者办一期墙报。 第二单元 我与家庭 一、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家庭,树立家庭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强调家庭

28、伦理与道德,在21世纪里,家庭的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重视家庭亲情、敬长爱幼的家庭价值观仍然值得传承和发扬。本单元通过对家庭及周边环境的了解,让儿童从认识家庭开始,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及责任,从而体会和睦家庭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 在家庭里“家人爱我,我也爱家人”,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好品质。学生在家庭里得到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那么,也要使他们懂得自己也应该尊敬、关心、孝敬父母和长辈;感激父母和长辈的关心、爱护,也要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孝敬父母的基础是了解父母。教材是通过“今天我当妈妈”的活动让学生亲身

29、体验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使儿童知道:我们也是家庭的小主人,也有一份责任。“今天我当妈妈”就是一次换位体验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做家务劳动。 融洽、和睦、民主的家庭关系,宽松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基础,教材在设计中注意引导儿童大胆地与家人沟通,以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关心和理解。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生厌恶。优美的环境要依靠大家共同创造和保护,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这样才会使居民小区变得美丽,大家亲如一家。引导孩子学会待人处事,从小

30、养成对家人、邻里、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幸福、美好的家庭,首要的就是家庭的安全、家庭成员的平安。特别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安全是全家、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儿童的生命遭到意外伤害,给家庭带来的痛苦、悲伤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教材设计了居家的安全和保护,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二、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1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尽量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2坚持活动性原则。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求知是学生最喜欢的。通过小组讨论

31、、调查、游戏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社会常识,并受到思想教育。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活生生的事实,对学生最有感染力、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本单元内容重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体验和参与活动。了解自己的家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家庭中人物之间的交往互动,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热爱。 4爱表现自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此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当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形象地汇报自己调查的情况和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善于听取和抓住学生汇报中的各种情况、前后矛盾的事物、不全面的问题等,有的放矢地引导大

32、家共同研讨,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共识,获得较全面的结论。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同学之间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及其家庭的“隐私”。 三、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建议从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表现等方面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做出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体现出评价的激励性和指导性,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1教师通过观察日常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来判断学生是否形成探究事物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来进行态度的评价。 2通过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上课发言、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的态度、作业完成的

33、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以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课堂教学及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与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单元教学活动指导 主题一 家庭的亲情 一、主题教学思路 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应有的好品质。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己生活在家庭里,得到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地关爱,这种关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父母的爱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她给了孩子生命,更在于她塑造了孩子美好的心灵。”教科书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平常的母亲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养育儿子长大成人,最后儿子成为了钢琴家。教育儿童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

34、,只是给予不求索取。 作为子女如何孝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教育学生对于父母长辈要理解体恤、关心体贴。我们在教材中是通过给父亲过生日的活动,来表达子女们的关爱之情。父母是儿女最亲近的人,对子女的悉心抚育体现了真挚的感情。作为子女,要以纯真的感情尊敬和热爱父母,用实际行动为父母献上一份爱,来报答父母。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家人爱我,我也爱他们 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一是自己的成长过程。在父母精心照顾下健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父母和长辈给予了我们深厚的亲情。二是就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明母亲的伟大。教材展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教师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事例来说

35、明母爱的伟大。 建议教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飞行事故中,飞机冲出跑道,机身撞毁起火,上百名乘客遇难。救火的人们从一位死难母亲的怀里发现了一位幸存者,竟是一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女婴。她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全部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紧紧地护住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还不会叫妈妈的女儿,这正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母爱。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请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一下此时的感受和心情。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抚育我们成长。他们为子女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养育之恩,像山一样重,似海一样深。我们怎能忘记呢? 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母爱的力量 父母和长辈对子女的关爱,使子女有感激之情,教师要

36、引导他们把这种感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体谅家人和长辈,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孝亲敬长 建议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可以在学生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给每一个同学一张小纸条,请他们迅速将父母的生日写出来。根据写出的实际情况,分析为什么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父母的生日,让他们回去问问父母,是否知道孩子的生日,父母一般都能够很准确、迅速地回答出来,这又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生日记得很清楚,给孩子过生日已经习以为常,而自己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也就更谈不上为父母过生日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 教材安排了为爸爸过生日的活动。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模

37、仿。对教材中的几幅图,要进行分析和思考。首先是要知道父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其次是自己如何主动地做好准备;最后是祝爸爸生日快乐,为父亲过生日。对教材中的几幅图画要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如为什么给妈妈捶背?为什么自己做起了家务劳动?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爸爸买蛋糕?为什么爸爸把爷爷、奶奶请过来一起吃蛋糕?答案也许是各种各样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答案,做出判断。 教材只是虚拟了给爸爸过生日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别的活动,如过母亲节、父亲节、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等等。 主题二 我是家庭一员 一、主题教学思路 教材设计从“今天我当妈妈”引入。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

38、作用。每个家庭都有很多繁杂的家务,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家务劳动。这一点孩子们是意识不到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为自己服务。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要引导儿童知道:家庭成员不分大小都是家庭的主人,我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家庭的小主人。假如家人工作忙或出差不在家,我们怎么办?“今天我当妈妈”是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父母的辛苦、劳累,了解自己的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承担一份家务。 通过填写家务劳动卡的活动,提示学生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主动学做哪些事情。记录卡虽然只是一周的记录,但是,要求学生明确家务劳动是天天有的,需要长久坚持做下去,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务劳动要主动干、学着干、坚持

39、干。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接受家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发育。目前,有的家庭,打麻将成风,不正当的处事方式、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深深地影响着儿童。有些儿童在现代生活中,禁不住诱惑,迷恋动画片,迷恋网上玩游戏,学着吸烟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让儿童从小体会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今天我当“妈妈”

40、 这是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换位,体验妈妈从早到晚地忙碌和劳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为父母分忧,承担一份家务劳动,尽自己的义务。 首先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父母平时的精神状态,记住父母下班回到家后,要做哪些家务活儿?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做家务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要做这些家务活儿?不做这些行不行?为什么?你该不该去做?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每个同学都生活在家庭里,每个家庭都有家务活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做家务活儿。父母是家庭的主人,我们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家庭的小主人。“我也有责任干家务活儿”。和妈妈商量商量,你能不能当一天“妈妈”,承担起这个责任。 对

41、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完不成妈妈一天的家务劳动。这种体验一是教育学生对家庭有责任感;二是教育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真正做家庭的小主人。 应该考虑到,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怕麻烦或心疼孩子,不让他们做家务活儿,这时候你怎么办?怎么说服家长?假如你想帮妈妈干活儿,可是妈妈却说:“不用你干,干不好,会帮倒忙的。你去做作业吧!”你应该怎样说服妈妈呢? 教科书中“今天我当妈妈”是虚拟的一天活动,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的实际来当一天“妈妈”。 由于每个家庭不同,当“妈妈”的实践活动也就不同,学生的体会也不一样。不要千篇一律地要求,也

42、不要脱离实际地编写,更不可以没有当成“妈妈”却虚构体会。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的实际,开展做家庭小主人的活动。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家庭情景,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搬到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演。同时注意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讨论,明确自己怎样做才是家庭的小主人。也可以列举些事例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要求说出理由来。 如,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加班儿,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早饭时,我在街上买了一份套餐凑合吃了;午饭时,我从冰箱里拿出剩饭热了热,又做了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下午,我把菜择好、洗干净,等妈妈下班回来做饭就省事了。 类似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们自己提出、自己判断对错,并说说各自的

43、理由。 2填写家务劳动记录卡 通过学生填写“家务劳动记录卡”的活动,提示学生自己能够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而且要坚持做下去,养成习惯。表中所列的项目只是小学生一般能够做到的事情。每个学生的能力、体力、家庭状况不一样,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一定实事求是,力所能及;要注意安全,不做有危险的事情。填表时,一定要诚实,实事求是。纪录卡虽然只是一周的记录,但要让学生明确家务劳动是需要长久坚持下去的。家务劳动要主动干、学着干、坚持干,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劳动本领。在填写家务劳动卡的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除了学生

44、自评外,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角色扮演:不做爸爸妈妈的小麻烦。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讲究营养 学生尽管每日三餐,但什么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良好的饮食习惯却不清楚。所以教材从最基本的每日三餐入手,使学生了解吃的学问,即“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至于为什么,教师可以用自己或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料来说明原因。 营养摄入要全面,学生观察照片上的各类食品,让他们先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然后大家再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老师可以用:“一杯牛奶强壮了一个民族”的事例来说明营养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不要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用数据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学习方法。例如可以设计:你知道我的好处

45、吗?让学生扮成胡萝卜、白菜、柿子椒等各种蔬菜,说说自己的营养成分,给人的身体带来的好处。总之,教师要启发学生创设活动,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建议教师采用小品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例如可进行“吃烧烤食品的危害”、“告别零食摊”等活动。如何纠正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是让学生提出他们的困惑、问题,在讨论、争论甚至辩论中明确问题。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参与下,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自觉的行为。 衣着舒适简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穿着方面越来越讲究。有的学生追求时髦、鲜艳甚至名牌服装。教材从三个方面导入:穿校服、攀比不应该、勤俭是美德

46、。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穿校服有什么好处?在商品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小学生穿名牌衣服好不好?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应该怎样做。教师还可以请班级里着装最朴素的同学谈谈他们的想法。 锻炼身体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画,谈谈他们的想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每日作息时间和双休日的安排。请班级里坚持体育锻炼的同学说说他们的锻炼项目和对自己的影响。 讨论不良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作为本主题学习的一个总结。形式不局限于讨论,可以组织辩论会、角色表演、说唱、绘画展览、小组壁报等多种形式学习,目的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与行为。 主

47、题三 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一、主题教学思路 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时期,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平等相处,给孩子处理事务的权利,让儿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孩子与家庭成员平等相处。但是,有时由于家长工作忙,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这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怎么与家人沟通?这是家长和儿童双方的问题,成长期的儿童也存在着心理问题。所以,要教育儿童学会与家人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要求与儿童的愿望不一致产生了矛盾,这是常常遇到的事情。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必须通过交换意见、以诚相待、充分的思

48、想上的沟通,才能得到和谐的解决。 二、教与学活动指导 1怎么与家人沟通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家人沟通。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有的家长能够倾听孩子的话,沟通起来没有困难;有的家庭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 如何处理好沟通的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为晚辈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多与家人谈心,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沟通。例如,每天放学后,与家长谈谈在学校学习的体会,谈谈学校的校园生活,还可以说说在马路上看到的事情,以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等。 有些家人比较有性格,孩子难以与他们沟通;有时又是双方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与家人沟通。 2需要沟通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要求与儿童的愿望不一致,产生了矛盾怎么办?由于家庭情况不一样,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老师的话是让学生明确:有了问题还是要和家人沟通。怎么与家人沟通要做好准备,如什么时候与家人沟通合适,沟通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