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761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简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梳理并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述;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 2.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凝成自身的浩然正气和提升高尚的道德情操; 3掌握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作特点 4辨析作者思想深处的道德抗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

2、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 解题 三 作者介绍与背景介绍 四 疏通字句 难读的字音: 溥、 逮、 阉、祠、赀、 缇骑、抶、仆、溷、詈、缙绅、逡巡、投缳、暴于朝廷、谥、大堤、户牖、扼腕 难句解析: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特色虚词: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3、者也”“请于当道” “夫五人之死”“凡富贵之子”“亦已众矣”“则噪而相逐” “ 或脱身以逃” “轻重固何如哉” 五 研读文本 1.讨论:第一自然段。探讨:本文开篇并未像其他传记那样从介绍人物情况入手,而是首先点明五义士的死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合整篇文章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写起到了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作用。开篇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来点明五义士的死因,突出“义”字。文中所记叙的是五人抗暴献身的义举,所议论的是其义举的重大意义,所抒发的是对五人义举的崇敬与赞扬。 2.讨论:第2自然段。问题:本段为什么不接叙五人之死的

4、经过,却就建墓事发表议论?这里应引导学生从整篇文章进行考虑。 讨论明确:以“慷慨得志”之徒和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四字,实为结尾张本。 在这一段还要注意作者运用两个“夫”字的作用,结合文本,可以看出第一个引出事实作为立论的出发点,第二个引出议论的内容 3.研读:第3自然段,分析这一段可以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联系文本可以看出这一段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那么,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

5、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 4.学生自己研读第4自然段。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作者却只写其当刑之从容,体现了作者的选材之精当。作者用“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直接反映了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的形象。同时用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侧面烘托五人形象。 第一节课结束,课后让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并拓宽阅读视野,感兴趣的 学生还可以开展专题性阅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二文本研读 1.研读:第5自然段. 这一段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来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

6、重大意义的。 指出五人的行为非同一般。阉党横行,冤狱遍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普天之下能有几个缙绅能抗暴斗虐,矢志不移!而五人却能不畏强权,不避刀枪,从容就义,谈笑而死,从对比中显出他们的皓皓之志,铮铮之骨。 用对比说明五人之为死而义难能可贵。他们生于编伍之间,属平民百姓,“素不闻诗书之训”,虽然没有受过礼义教育,可是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班饱读诗书缙绅之流相比,判然不同,因其难能,益觉可贵。 用双重否定句作结,说明五人的斗争作用巨大。由于他们的“发愤一击”,使得即使在刑网森严的情况下,也“不敢复有株冶”,甚至连宦官头儿魏忠贤也畏罪自杀了。五人的斗争和牺牲,对

7、阉党的专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社会实是莫大的贡献。 2.研读:第6自然段。预设问题:本段进一步赞扬五人之死的重大作用及其影响。作者对此又通过哪些对比加以说明?细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一是和高爵显位者的“辱人贱行”对比,那些人虽然官高爵显,可是“一旦抵罪”,有的脱身逃跑,有的遁入空门,有的装疯卖傻,而五人却意气扬扬,谈笑自若,色不少变,从容就死,可见死得壮烈,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死的意义的重大。 二是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为人景仰,“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 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假如五人为了保全性命,不敢进行斗争,或后来屈膝求命,那虽可以不

8、如此死,得尽天年,那便“人皆得以隶使之”,受人奴役,为人驱使,又有什么意思呢!。 通过这两方面的对比,揭示出全文的中心: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3.研读:第7自然段。 问题: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可以从行文与写作意图方面引导学生,即既可使行文简洁,又有评功的作用,对贤士大夫不称名,表示一种敬意。 三总结写法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先叙后议。第一、二部分叙述五人墓由来和五人斗争的事迹,是叙事部分;第三部分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具体看这两部分,则又叙中有议,议中有叙。议论随叙事的内容而发,叙事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的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

9、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又使五人之事迹益见其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 四探究拓展 学习本文之后,除了对五义士的“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表示赞叹之外,你有没有其他认识?作者的思想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继承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串讲”的优点,顺势而下,一段一段地研读文本,避免出现教学盲点和遗漏点。在“串讲”的同时,关注的是学生对 文本的研读。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既是老师的预设,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生成问题的假设。除了一般性的问题以外,为了加深思想深度和思维强度,笔者还涉及了一个研究拓展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辨中更深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当然,教无定法,究竟教学效果如何,每个老师还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 作者 :王于 江苏省扬州市范水高级中学 邮编:241000 手机:015852862132 fzwangy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