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7651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五问”使你的作文更思辨 思辨意识是近年来高考中衡量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如何在作文中体现思辨意识,尤其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使思辨有逻辑有层次地向前推进,成为摆在每名考生面前的难题。本篇以二元对立关系型的议论文为例,通过“五问”法,试着为同学们找到一个便捷可行的方法。 “五问”法: A和B 1A就一定好吗? 2B就一定不好吗? 3A中为什么会有B? 4B中为什么会有A? 5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第一问,可以遵循这样的行文思路:对于A,固然一般人都认为好,但它就一定好吗? 第二问便是:对于B,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不好,然而它真的就一定不好吗? 第三问、第四

2、问,那就要采取从普遍到特殊的形式,比如说: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运动状态中,矛盾的事物以及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A和B也是这样一对矛盾,所以它们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即A中会有B,B中会有A。 “五问”中,难点是第五问: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要分析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首先要考虑被转化方是不是含有转化方的因子,如果不含有对方的因子,是不可能实现转化的。再者,两者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转化的媒介,否则也不能实现转化。如“塞翁失马”的例子:“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且人们都认为是祸,唯独塞翁认为是福,结果“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由祸转化成了福,“善术”的塞翁为什

3、么能预见到福呢?无他,只因他熟悉马的习性和生活规律。其间的条件,一个是马识途,加之距离近,完全可能会找回家来,而且马有合群的特性,它很快会和胡马打成一片,于是不光自己回来,还有可能带胡马回来,这就是祸中有福的因子。但光靠这还不能转化成福,要通过“将胡骏马而归”这一事件,这一事件就是由祸到福转化的媒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是福,大家都认为是福,可塞翁却认为是祸,结果其子堕马而折其髀,由福又转化成了祸,塞翁为什么料事如神呢?“知子莫若父”嘛,他太了解自己的儿子,“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又太冒失,早晚会闯祸,所以这福中又含有祸的因子,转化的媒介是其子“堕而折其髀”这一事件。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

4、一是因子,二是媒介。分析A和B在怎样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的方法就是:找因子,寻媒介。 运用“五问”法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存在的问题是:1概念界定不清;2议论标准不一;3说话过于绝对;4分析不合逻辑;5最后缺乏结论。对于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我提出的对策是先分别列出A和B这两个概念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然后通过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从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来清楚地界定概念,这也避免了偏题的风险。对于议论标准不一的问题,只要注意说话是在同一个标准下就行。对于第三个问题,只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就可避免说话绝对化。不合逻辑的问题比较复杂,要找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观点和事例间的合理性,一般就不会出现逻

5、辑混乱的状况。最后缺乏结论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思辨的目的而造成的。思辨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解决问题呗。我们只要按照议论文一般结尾的方法即可解决提出怎么办。思辨就是要练就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和方法,对于二元对立的一对矛盾来说,那就是要用全面、客观、理性、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避免片面、偏激、绝对化。 以雅和俗一文为例: 雅,按照毛诗序里的解释,是正的意思。诗经中“风、雅、颂”中的“雅”,是朝廷正乐,是专为贵族所欣赏的,其他俗乐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相对于这种雅,那就是通俗,而人性的庸俗、低俗不在其列。 可是雅就一定好吗?宋玉对楚王问说:“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

6、十人而已。”这就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是高雅音乐,但“和者寡”,当然不可能流传下去,甚至会成历史中的“绝唱”。 雅不一定都是好,那么俗不一定就是不好。就如同宋玉对楚王问中所说,“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那说明“和者众”,那就容易流传。诗经中的“国风”,是当时15个国家和地区的土风歌谣,为民间凡众所传唱,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通俗音乐,但在“风、雅、颂”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恰是“风”,直到今天,它还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并且将永远流传下去。 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同一事物有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雅和俗也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所以雅中有俗,俗中见雅。 世

7、界上没有绝对的雅和俗。普契尼的歌剧曼侬莱斯科,其形式是雅的,但它反映的还是我们人间的世俗生活,表达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流行歌曲又被称作通俗歌曲,无疑是俗的,但我们通过方文山所作的歌词,不还是能领略东风破青花瓷千里之外等所传达的优雅的意境吗? 我们通常说物极必反,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这雅和俗的相互转化,其间必有它们共通的地方。拿文学艺术来说,高雅艺术所使用的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情调必然精巧、雅致,但通俗艺术所使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所表现的当下生活,所表达的人民群 众最朴素的思想情感,被最广大的普通百姓所接受,它一点不会逊于风骚。雅也好,俗也罢,它们都是采用巧妙的艺术

8、形式,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和文化修养的差异,以及审美取向的不同和变化,二者会相互转化。最典型的是柳永的词,“凡井水饮处,皆咏柳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俗的,千年后,我们谁不从雨霖铃中感受到“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份雅趣呢? 因此,何为雅,何为俗?不可一概而论。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及审美观念的变化,雅和俗会互相转化。雅有雅的芝兰之香,俗也有俗的大地芬芳,高雅与通俗共同构成艺术百花园。无论高雅艺术、通俗艺术,我们都能从中品咂出人性的真善美。 要说明的是,“五问”法仅适合二元对立关系型的议论文。至于A和B两个概念还有很多种关系,诸如并列、因果、条件、递进等关系。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不管什么类型,都要扣住两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在对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立意。对概念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正是思辨意识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