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有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农民对教育认识的提高出现:大部分的农村的孩
2、子都到城里的学校上学; 农村的学校大多关闭。出现前一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农村的经济条件发生转变,有钱送孩子去城里读书2,农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选择质量较好的城里上学读书。出现后一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大量的孩子到城里上学,经费不能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行2农村的教师配备相比城里就较差,没i有人选择在家里农村上学。以上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好处的却是有,但也不无坏处。选择教学条件好的城里上学,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知识水平,使义务教育的落实能够更深入;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农村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城里的好学校。大多数的孩子涌入城里上学,导
3、致农村较好的教师外流,农村的学校倒闭,这些穷人家的孩子被迫到城里上学,一方面,家里拿不出较多的钱找好点的学校,在这里也是误人子弟;另一方面,这也额外的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有些孩子更因为高昂的学费而辍学,就干脆不上学了,这不是家庭国家更不是求知若渴的孩子想想看到的,由此看来,在这种现状下,大批孩子得到高质量的教学的同时,也有不少孩子因此得不到好的教育,甚至回家放羊,基于此种情况,我走访了周围五六个村落,发现大部分是这样的,为此,我提出一下解决措施:城里的教学条件固然好,包括教学设备,师资配备,既然有的孩子能上的起,就让全部孩子都能上的起,因此,有关部门和相关的民政部门,因给答礼帮助这些 上不起才城
4、里学校的孩子们。教育 部门应下发相关文件,降低对这些贫困孩子的接受标准,且在学校的物质生活上给予特殊的照顾;民政部门也应在物质上 能给予这些贫困家庭大力帮助。使得义务教育的春风能吹到全国的每个角落,是义务教育工作的落实能 更上一个新台阶.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
5、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结果少数升了学的学生再也不回本地了;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又在思想、心理、技术、劳动技能上缺乏准备。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
6、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影响义务教育普及的原因,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以下几种,并将调查情况列举如下:1. 家庭的支出能力和支出方面.关于家庭在xxx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7.3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25.70%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51.39%的被调查者反映的是教育支出,9.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住房及医疗支出,5.78%的被调查者反映是其它支出(可填空)。可以看出,教
7、育支出的在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家庭支出中排在首位,农民的教育费用负担比较大,远远高于农业生产、吃穿用、和住房与医疗费用等支出项目。在其它项目中多为大比非农产业投资,如购买汽车、机器等。如表所示: 家庭在xxx年全年中支出最多的项目 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性支出 吃穿用等生活性支出 教育支出 住房及医疗支出 其它支出 人数 37 129 258 49 29 比例 7.37% 25.70% 51.39% 9.76% 5.78%2. 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调查中情况如下:23.90%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合理,初中过高,13.75%的被调查者认为小学过高,初中合理,45.22%的被调
8、查者认为都过高,17.13的被调查者认为都比较合理。综合比较,认为收费都过高的被调查者的比例高于认为都比较合理地方被调查者,认为小学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41.03%,认为初中收费合理的被调查者占30.88%,认为小学收费过高的占58.97%,认为初中收费过高的占71.12%。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认为过高,义务教育收费还是被调查者意见比较大、比较多的问题。如表所示: 目前义务教育收费的合理性评价 小学合理,初中过高 小学过高,初中合理 都过高 都比较合理 人 数 120 69 227 86 比 例 23.90% 13.75% 45.22% 17.13%3. 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的采取
9、的办法。关于家庭中义务教育费用不能及时缴纳时的采取的办法。57.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向亲友求助借贷,8.37%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学校批准缓交,4.18%的被调查者的家庭请求政府帮助,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15.3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想其它办法,10.76%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这表明89.2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中存在缴费困难,并且大多积极争取解决,或以自己借贷的方式解决,或找学校、政府帮助。只有3.59%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是在缴费困难时采取消极态度,选择让受教育者辍学。 家庭中义务教育 费用不能及时缴 纳时向亲友求助借贷 请求学校批准缓交 请求政府帮助
10、 让受教育者辍学 想其它办法 不借贷或没有这项支出 人数 290 42 21 18 77 54 比例 57.76% 8.37% 4.18% 3.59% 15.34% 10.76%关于乡村学校学生失学的问题 乡村学校教师对所代班学生失学现象的反映 关于失学学生数量的问题。32.02%的老师反映每年没有失学的现象,46.49%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名以下的学生失学,14.91%的老师反映每年有5-10名学生失学,6.58%的老师反映每年有10名以上的学生失学.67.98%的反映有现象,这表明失学现象比较严重,很普遍。 关于女生在失学学生中所占比例问题。在185位老师里面,56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
11、%以下,39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30-50%,41位老师反映女生的比例在50-70%,19还有位老师反映生比例在70%以上.失学学生中女生比例在50%以下的情况占61.29%,在50%以上的情况占38.71%,显示出目前女生的失学情况并不比男生严重,人们在关于子女辍学上对于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有所改变。 学生失学现象的趋势上。9.65%的老师反映是逐年上升,27.63%的老师反映是逐年下降,32.46%的老师反映是基本持平,26.75%的老师反映是偶尔发生,3.51%的老师不清楚.这一问题上,只有9.65%的被调查老师反映逐年上升,32.46%的老师反映基本平衡,排除不清楚的老师的比例,其
12、余59.21的老师反映失学趋势朝好的方面走。 对于学生的失学原因(多选)。49.12%的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学业不理想所致,56.14%的老师认为是因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24.56%的老师认为是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导致的,4.82%的老师认为是因为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所致,3.07%的老师认为是其他原因所致.在老师门眼中,学生失学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客观经济原因,家庭条件不好,其次就是学生自己原因,对继续学习缺乏兴趣,家长方面的因素处于第三位,后面就是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等和其它因素。如下表所示: 对失学原因的分析 学生自己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学业不理想所致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 学
13、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导致 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所致 其他原因 对于学生提出退学老师采取的对策(多选)。48.25%的老师自己深入了情况,弄清原因,并予以帮助,21.49%的老师马上向学校反映,请求学校领导解决,52.63%的老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同商讨解决,1.75%的老师选择向社会求助,3.70%的老师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0.44%的老师选择其他办法.在处理学生主动退学方面,老师首选的办法是与学生家长联系一起解决,老师们第二个优先的办法就是自己了解情况,争取自己解决,第三位的就是请求学校解决,老师们的第四个选择就是寻求法律手段解决,而请求社会帮助的只占较小比例。详见下表: 有学生提出退学时,老师 自己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原因,并予以帮助马上向学校反映,请求学校领导解决 与学生家长联系,一同商讨解决 选择向社会求助 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选择其他办法